一、浅谈科学地使用声带及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叶继琴[1](2021)在《发声量化训练在声带息肉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发声量化训练在声带息肉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声带息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训练,观察组实施发声量化训练。在术前与术后30 d比较两组声学参数、发声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30 d基础音频高于对照组,最长发音时间长于对照组,基频微扰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0 d发声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声量化训练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病人中,可有效改善其声学参数,充分提高其发声能力。
陈梦婷,李丽,赵彩琼[2](2021)在《声带息肉病人术后嗓音康复的护理进展》文中指出从声带息肉概述、声带息肉对嗓音功能的影响、嗓音康复的内容及评价指标等多方面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孙鑫[3](2021)在《声乐教学中的“轻机能”训练研究》文中提出声乐教学具有阶段性,针对初学者来讲不能有效掌握发声方法,在学习实践中可能损伤声带机能,对学生深入学习声乐知识及技能带来负面影响。在声乐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轻机能"训练能助其轻松且积极地掌握声乐演唱技能,有效避免学生喉咙用力过猛、声音开得过大等有损声带的现象,同时指引学生集中精力运用气息,为提升声乐表演能力奠定基础。文章通过研究声乐教学中的"轻机能"训练方略,以期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刘海旗[4](2021)在《嗓音训练患者的嗓音训练知信行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制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嗓音训练患者的嗓音训练知信行问卷,为嗓音专业工作者调查嗓音训练患者的嗓音训练知信行现状提供较为科学的评估工具;为探索相关影响因素及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以期达到康复嗓音、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1)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通过查阅嗓音相关文献、书籍构建条目;(2)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法对条目进行相关的修改,采用便利抽样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选取30名在嗓音功能室进行嗓音训练的患者进行预调查,以了解患者对条目的理解并将专业的术语尽可能地通俗化。(3)于2020年9-12月便利抽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在嗓音功能室进行嗓音训练患者205名进行调查,利用SPSS23.0及Amos24.0软件进行项目筛选和信效度检验,使条目达到更加科学化、适用性并确立最终问卷。结果:(1)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和9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7和0.900。两轮Kendall’s协调系数分别为0.238和0.245(P<0.001)。两轮变异系数分别变动于0.05~0.23、0.00~0.12。两轮各条目均数分别变动于4.06~4.94分、4.25~5.00分。两轮满分比分别变动于0.17~0.94、0.25~1。(2)信效度检验结果:该问卷包含3个维度、25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234,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00,折半信度为0.885。问卷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1,问卷总体的内容效度指数为1。验证性因子x2/df=2.252,RMSEA=0.078,GFI=0.818。结论:《嗓音训练患者的嗓音训练知信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为嗓音工作者调查嗓音训练患者的嗓音训练知信行现状,是较为可靠的工具。
孙涛[5](2021)在《初中音乐课堂多声部歌唱教学探究 ——以苏尼特左旗第二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歌唱是人类由来已久表达情绪抒发情感的方式,是通过声带振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音高、旋律的声音。而多声部的歌唱就是把音高、旋律、节奏、有逻辑性的交织在一起,从而全面的表现歌曲的一种歌咏形式。笔者认为将多声部歌唱运用于音乐课堂当中能够使学生更加快速,高效的学习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演唱方面更加准确清晰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思想。多声部的歌唱训练能培养学生对调式调性的认知感、均衡感、集体观念、协作精神等。通过训练来启迪学生,让学生在欢乐的歌唱课堂中体验真、善、美,这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演唱学习优秀的合唱作品与视唱曲能很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对训练学生的音乐思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从训练学生歌唱水平及综合性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角度出发,欲在初级中学的音乐课堂当中利用课程教材,课外歌曲进行多声部歌唱编创,另外选取适合当前学龄的曲目进行学习,练唱。而后对教学开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情况进行探究,改进。从当前我国音乐课堂的多声部歌唱教学的发展进程、国内外多声部歌唱教学的现状、影响中学生歌唱水平的因素、以及在中学音乐课堂进行多声部歌唱训练学习的可行性、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等角度进行说明。希望可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与进展,针对于初中音乐课堂多声部歌唱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发挥一定的实际价值。本论文主要从多声部歌唱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上、音乐作品的处理上等一系列手段措施,使学生在课堂中潜移默化的把音准与节奏、读谱识谱、内化到学生的脑海里,并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演唱不同类型的多声部作品。笔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来撰写:一方面搜集资料、查阅文献为文章积累有效的理论依据,从声乐的领域出发延伸到其他领域,最大程度的挖掘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创新点;总结经验,引发思考、提炼出有实际意义和效果的中学生课堂歌唱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使论文具有实用性、借鉴性,最后以文献研究与课堂实践的方法,对题目的中心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来完成此次论文。
宋秋莹[6](2021)在《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探索其对喉瘖(血瘀痰凝证)的治疗效果,评估外用散结开音膏在临床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吉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喉瘖(血瘀痰凝证)患者72例。将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单纯服用会厌逐瘀汤,治疗组在服用会厌逐瘀汤的同时配合外用散结开音膏进行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本研究共进行两个疗程的临床观察,在每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均需至医院进行复诊,临床观察期间共进行2次复诊。将所纳入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各项数据录入数据库,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将72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的有效病例数为33例,对照组的有效病例数为34例。2.治疗1周后,两组中医症状及体征评分量表积分进行对比,其中声音嘶哑程度、痰黏浊感及清嗓积分对比,P<0.050,其余症状、体征积分对比,P>0.050,总积分对比,P<0.050。说明治疗组对声音嘶哑程度、痰黏浊感及清嗓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其他症状、体征方面的改善与对照组无差异。3.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症状及体征评分量表积分进行对比,P<0.050,嗓音障碍量表(VHI-10)积分对比,P<0.050。治疗组中医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声嘶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的减轻均优于对照组。4.治疗2周后,治疗组中有14例患者主要症状(声嘶)消失,主要症状(声嘶)消失率为42.42%;对照组有6例患者主要症状(声嘶)消失,主要症状(声嘶)消失率为17.65%,两组主要症状(声嘶)消失情况对比,P<0.050,治疗组对主要症状(声嘶)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5.治疗2周后,治疗组纳入的33例患者中,6例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34例患者中,4例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临床疗效对比,P<0.050,治疗组(会厌逐瘀汤配合外用散结开音膏)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单纯应用会厌逐瘀汤)。结论:综上,应用会厌逐瘀汤配合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会厌逐瘀汤,说明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外用散结开音膏无痛无创、价格优廉,值得临床推广。
王嘉乐[7](2021)在《清音汤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慢喉瘖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气滞血瘀痰凝型慢喉瘖患者经清音汤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与金嗓散结胶囊相比较,探讨清音汤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慢喉瘖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研究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符合气滞血瘀痰凝型慢喉瘖患者6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为一组。治疗组服用清音汤,对照组服用金嗓散结胶囊,疗程共28天。并在治疗前、治疗14天、治疗28天对喉部症状及体征、VHI-10量表进行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数据列举说明。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2.观察的临床症状指标中,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声音嘶哑、声带充血、咽喉干燥、喉部疼痛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治疗28天后,除咯痰外,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3.VHI-10量表中,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P(生理)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治疗28天后,除E(情感)方面外,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清音汤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慢喉瘖的临床疗效优于金嗓散结胶囊。2.清音汤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慢喉瘖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魏思文[8](2021)在《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各国、各界间的交流和联系的日益深化,世界日益密集为“地球村”,对于多语言人才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多,三语、多语习得过程中的诸般课题接连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得到日益密切的关注。但时下,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繁多,本文系在此前成果之基础上,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中的汉语(L3)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的语音样貌及其流变,同时通过和日(L1)汉(L2)双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及其流变过程对比,分析日语(L1)和英语(L2)在汉语(L3)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对日英汉三语者在汉语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方面的迁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探讨递进教学效能的可能性和相关策略。本文共由七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陈述本文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语音实验采用的研究手段以及方法,展现研究创新点及其价值。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和正在全球范围内升温的“汉语热”,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汉语学习者持续增多,其中有英语习得经验的日英双语者数量可观。学术界关于汉日双语学习和汉英双语学习的研究比比皆是,对日英汉三语学习的研究却寥若星辰,鲜少得到关注。回顾国内外“三语习得”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和研究重点,着重关注“三语习得”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语言迁移。通过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不可避免地受已或部分习得的日语和英语语音经验的迁移过程,探究其因果关系。第二章,本章以既往研究为基础,举凡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成果,包括: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语言迁移、中介语以及实验语音学五个方面。第三章,详述调查目的及其相关准备,包括研究对象和语音样本选取、问卷设计理念、语音样本采集原则,特别是基于语音学教研软件praat对于语音样本的判别、分析、取值等具体研究实践及其与预期对应程度。第四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审视,展现了两组样本调查数据结果: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和在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的对比,阐明日汉双语者的语音迁移和日英汉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实践基本相同,求证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学习汉语(L3)主要表现为f[f]和h[x]混淆,r[(?)]和l[l]混淆,sh[(?)]、s[s]和x[(?)]的混淆,舌尖音塞擦音(zh[(?)]、ch[(?)]、z[(?)]、c[(?)])读作舌面塞擦音(j[(?)]、q[(?)]),n[n]和ng[(?)]混淆以及送气音错读为不送气音六类。单元音迁移主要体现在ü[y]、卷舌元音er[(?)]以及-i[(?)]、-i[(?)]和i[i]的迁移;复元音的迁移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复元音发音不连贯,一些复元音单化,还有一些复元音的介音丢失。声调的迁移主要体现在上声错读成阳平。此外,还详细讨论了日汉双语者和日英汉三语者在上声变调、“一”和“不”变调、轻声和儿化的音变时的迁移表现。第五章,本章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考察分析,出现迁移的最重要原因是语际影响。包括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以及目的语汉语(L3)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的影响。同时,一些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时间也是造成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出现迁移的原因。第六章,针对我们样本展现的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并结合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日语(L1)和英语(L2)的音系特征,试提出有进行性功能的教学策略,期盼能给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参考。第七章,总结本文,试对日(L1)英(L2)汉(L3)三语汉语习得中的语音迁移形成初步的结论,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刘逸远[9](2021)在《嗓音训练联合金嗓系列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慢喉喑的主观疗效探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嗓音训练联合金嗓类中成药物治疗慢喉喑的治疗前后嗓音障碍指数简化版(VHI-10)、嗓音嘶哑分级评估(GRBAS)、反流症状指数(RSI)的变化,分析各主观量表间的联系、反流性因素对慢喉喑的影响及治疗前后患者嗓音主观改善情况,探讨嗓音训练联合金嗓系列这种中西结合治疗对于气滞血瘀型慢喉喑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门诊26例满足中医诊断为慢喉喑的患者,肺肾阴虚型10例,服用利咽丸+清音丸;肺脾气虚型7例,服用开音丸+利咽丸;气滞血瘀型9例,服用散结丸+开音丸,隔日交替换服,连续口服1月,同时在专业嗓音医师每周1次的嗓音训练课的规范指导下完成为期1月的嗓音训练,规定每日训练时间不少于30分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在嗓音医生指导下完成VHI-10、RSI量表,并由3名嗓音学专业医师对患者嗓音严重程度进行GRBAS评估,将所有不同种量表间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量表间相关性,同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与主观感受的关系,治疗前后患者自我评估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以评价嗓音训练联合金嗓系列的疗效。结果:1.VHI-10与RSI的总分强相关(r=0.65,P<0.01),RSI异常(RSI≥13)患者占总人数的50%,RSI异常患者VHI-10得分与RSI正常患者有差异(t=4.21,P<0.01)。RSI与VHI-10量表中生理、功能、情感各部分均存在相关性,且与生理部分的相关性最高。RSI、VHI-10与GRBAS弱相关(P>0.05)。2.RSI、VHI-10、GRBAS均与年龄无显着相关性(r=0.02,r=-0.23,P>0.05),不同性别间的RSI、VHI-10得分无明显差异(t=0.80,t=0.81,P>0.05),但不同性别间GRBAS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后VHI-10、GRBAS总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GRBAS中除气息度改善不明显(P>0.05),其他部分改善明显(P<0.05),VHI-10量表中除情感部分改善不明显(P>0.05),其他部分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生理部分改善最明显,RSI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VHI-10与RSI存在正相关性,RSI异常患者VHI-10得分也较高,RSI与VHI-10的自我感觉症状可能存在重叠,RSI异常可能是由于患者自我感觉嗓音严重障碍导致,而非反流影响,对于嗓音障碍患者在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时可能不能过于依赖RSI的异常。RSI、VHI-10与GRBAS相关性差可能是由于填量表主体不同所致。2.年龄、性别不是影响患者主观症状评分的因素,但从医生角度出发的GRBAS提示女性的声嘶程度可能更高,可能与女性声带生理结构更短更薄和不良发声习惯有关。3.嗓音训练联合金嗓系列对于气滞血瘀型慢喉喑的主观嗓音感受有改善,但对于反流症状无明显改善。
马亦飞,喻国冻,鲜志芃,何星辰,顾萍,陈自力[10](2021)在《嗓音训练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嗓音训练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接受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6)与对照组(n=46)两组。两组患者均行喉显微声带息肉切除术,对照组术后给予金嗓散结丸口服治疗4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1周起联合嗓音训练治疗3周,术后4周两组同时结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嗓音障碍指数(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结果脱落病例6例,86例完成研究。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较治疗前均改善(P<0.001);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VHI评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显着改善。结论嗓音训练可促进声带术后功能恢复,提高嗓音质量,疗效显着。
二、浅谈科学地使用声带及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科学地使用声带及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发声量化训练在声带息肉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训练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1 术后1~10d训练 |
1.2.2.2 术后11~12d训练 |
1.2.2.3 术后13~14d训练 |
1.2.2.4 术后15~25d训练 |
1.2.2.5 术后26~30d训练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声带息肉病人术后嗓音康复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声带息肉及其对嗓音功能的影响 |
1.1 声带息肉概述 |
1.2 声带息肉对嗓音功能的影响 |
2 嗓音康复的内容及评价指标 |
2.1 休声期 |
2.2 发声训练 |
2.2.1 内容及疗效 |
2.2.2 强度与时间 |
2.3 生活护理 |
2.4 评价指标 |
2.4.1 客观评价 |
2.4.2 主观评价 |
2.5 意义 |
3 小结 |
(3)声乐教学中的“轻机能”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声乐教学中的“轻机能”训练的价值 |
1.利于明确高音位置 |
2.利于正确使用气息 |
3.利于教学实践循序渐进 |
4.利于学生声带保健 |
二、声乐教学中的“轻机能”训练原则 |
1.“轻机能”训练与演唱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
2.学生自主训练与教师科学指导同步的原则 |
三、声乐教学中的“轻机能”训练路径 |
1.创新声乐教学“轻机能”训练模式 |
2.在“轻机能”训练的同时组织开展“重机能”训练活动 |
四、结语 |
(4)嗓音训练患者的嗓音训练知信行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2 问卷的编制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分析 |
3 信效度检验 |
3.1 信度分析 |
3.2 效度分析 |
4 结果 |
4.1 专家咨询结果 |
4.2 调查结果 |
4.3 问卷正式形成 |
5 讨论 |
5.1 问卷编制过程的可靠性 |
5.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嗓音治疗依从性提高方法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嗓音训练患者的嗓音训练知信行问卷专家咨询表 |
附录二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初中音乐课堂多声部歌唱教学探究 ——以苏尼特左旗第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经验总结法 |
一、对于多声部歌唱概念的界定 |
(一)多声部歌唱的概念 |
(二)多声部歌唱的起源与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
1.多声部歌唱的起源与发展 |
2.多声部歌唱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
(三)多声部歌唱教学形式运用于音乐课堂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
1.国内对于多声部歌唱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状况 |
2.国外对于多声部歌唱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状况 |
3.可行性分析 |
二、在初中进行多声部歌唱教学的优势与特点 |
(一)多声部歌唱教学的实用性 |
(二)中学生多声部歌唱的特点 |
1.处于变声期男女生声音的特征 |
2.多声歌唱教学对于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影响与作用 |
三、多声部歌唱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与探究 |
(一)教学中基本音乐素养的训练 |
1.识谱 |
2.音准 |
3.节奏 |
(二)多元化的多声部歌唱训练 |
1.对学生歌唱技术方面的训练: |
2.阿卡贝拉人声打击音乐元素的选择运用 |
3.声势在多声部歌唱方面的运用 |
(三)运用不同的多声部歌唱形式结合歌曲与教材进行课堂教学 |
1.单声部旋律与声势打击节奏的结合 |
2.二声部及多声部的旋律练习与歌曲演唱 |
3.在课堂教学中流行歌曲的编排演唱 |
四、多声部歌唱教学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经验 |
(一)多声部歌唱教学的课堂反思 |
(二)在初中音乐课堂进行多声部歌唱教学的经验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喉瘖中医学探析 |
2 “声嘶”西医学探析 |
试验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试验方案 |
3 疗效评定 |
4 试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7)清音汤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慢喉瘖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的研究概况 |
1.1 概述 |
1.2 中医病名的由来 |
1.3 病因病机 |
1.4 慢喉瘖的辨证论治 |
2.现代医学的研究概况 |
2.1 慢性喉炎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
2.2 慢性喉炎的病因 |
2.3 现代医学对慢性喉炎的治疗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设计 |
2.2 治疗方法 |
2.3 试验步骤 |
2.4 评价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3.3 疗效分析 |
3.4 研究结果分析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嗓音障碍指数 |
3.金嗓散结胶囊药效分析 |
4.论行气活血、化痰开音 |
5.方剂分析 |
6.药物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个人简介 |
(8)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语言迁移研究 |
1.1.2 语言迁移研究发展简史 |
1.1.3 习得 |
1.1.4 实践背景 |
1.2 研究界定 |
1.2.1 三语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区别 |
1.2.2 三语习得和二语习得 |
1.2.3 本文研究问题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仪器 |
1.5 研究价值和意义 |
1.6 相关文献综述 |
1.6.1 三语习得研究发展史 |
1.6.2 语言迁移研究动态 |
1.7 研究方法 |
1.7.1 实证研究法 |
1.7.2 对比分析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实验语音学 |
2.2 偏误分析理论 |
2.2.1 偏误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状况 |
2.2.2 偏误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 |
2.2.3 偏误分析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
2.3 语言迁移理论 |
2.3.1 语言迁移 |
2.3.2 语际影响 |
2.4 中介语理论 |
2.4.1 中介语的名称之辨 |
2.4.2 中介语的形成因素 |
2.4.3 中介语的特点 |
第3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 设计方案 |
3.2 调查对象及过程 |
3.2.1 调查对象 |
3.2.2 实验信息采集的过程 |
3.3 praat辅助语音分析 |
3.3.1 praat的相关参数介绍 |
3.3.2 基于praat的语音偏误分析 |
第4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实证分析 |
4.1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辅音的迁移 |
4.1.1 擦音的迁移 |
4.1.2 塞擦音的迁移 |
4.1.3 鼻音的迁移 |
4.1.4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迁移 |
4.2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元音的迁移 |
4.2.1 单元音的迁移 |
4.2.2 复元音的迁移 |
4.3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音变的迁移 |
4.3.1 上声变调的迁移 |
4.3.2 “一”和“不”的变调 |
4.3.3 轻声 |
4.3.4 儿化 |
第5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成因分析 |
5.1 语际影响 |
5.1.1 无英语(L2)参与,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
5.1.2 英语(L2)参与下,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
5.1.3 目的语汉语(L3)的影响 |
5.2 学习者自身的影响 |
5.2.1 学习动机 |
5.2.2 学习时间 |
5.2.3 学习策略 |
第6章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语音的教学策略 |
6.1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辅音的教学策略 |
6.1.1 f和h的教学 |
6.1.2 zh、ch、sh的教学 |
6.1.3 r和l教学 |
6.1.4 z、c、s和 j、q、x的教学 |
6.1.5 -n和-ng的教学 |
6.1.6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教学 |
6.2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元音的教学策略 |
6.2.1 单元音的教学 |
6.2.2 复元音的教学 |
6.3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声调的教学策略 |
6.4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音变的教学策略 |
6.4.1 汉语(L3)变调的教学 |
6.4.2 汉语(L3)轻声的教学 |
6.4.3 汉语(L3)儿化的教学 |
第7章 结语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嗓音训练联合金嗓系列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慢喉喑的主观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一般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中途脱落病例判定标准及处理 |
1.7 注意事项说明 |
2.治疗方法 |
2.1 口服中成药 |
2.2 嗓音训练 |
2.2.1 嗓音宣教 |
2.2.2 嗓音训练 |
3.研究方法 |
3.1 嗓音嘶哑程度分级 |
3.2 嗓音障碍指数 |
3.3 咽喉反流症状指数 |
3.4 统计学方法 |
4.研究结果 |
4.1 VHI-10与RSI呈正相关关系,GRBAS与VHI-10、RSI低度相关 |
4.2 RSI异常与RSI正常的患者组间比较VHI-10得分的独立性t检验和GRBAS得分U检验 |
4.3 年龄与RSI、VHI-10、GRBAS间低度相关,不同性别间的GRBAS得分存在差异 |
4.4 中西医结合气滞血瘀型慢喉喑患者治疗前后配对 t 检验 |
5.讨论 |
5.1 传统医学对于慢喉喑的认识 |
5.2 现代医学对于慢喉喑的认识 |
5.3 金嗓系列对于气滞血瘀型慢喉喑的治疗 |
5.4 对于嗓音障碍患者不倾向单以RSI异常来诊断LPRD |
5.5 年龄、性别并不是影响患者主观症状评分的因素 |
5.6 嗓音训练联合金嗓系列治疗气滞血瘀型慢喉喑有效 |
6.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文献综述 慢喉喑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三:附表 |
致谢 |
(10)嗓音训练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嗓音训练方法 |
1.2.1.1 嗓音训练宣教及时间安排 |
1.2.2.2 嗓音训练[8-9]步骤 |
1.2.2 嗓音评估方法 |
①主观评估: |
②客观评估: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脱落病例 |
2.2 VHI评分 |
2.3 嗓音声学参数 |
3 讨 论 |
四、浅谈科学地使用声带及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发声量化训练在声带息肉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叶继琴. 全科护理, 2021(26)
- [2]声带息肉病人术后嗓音康复的护理进展[J]. 陈梦婷,李丽,赵彩琼. 全科护理, 2021(25)
- [3]声乐教学中的“轻机能”训练研究[J]. 孙鑫. 大众文艺, 2021(14)
- [4]嗓音训练患者的嗓音训练知信行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D]. 刘海旗.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初中音乐课堂多声部歌唱教学探究 ——以苏尼特左旗第二中学为例[D]. 孙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研究[D]. 宋秋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清音汤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慢喉瘖的临床观察[D]. 王嘉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D]. 魏思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9]嗓音训练联合金嗓系列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慢喉喑的主观疗效探讨[D]. 刘逸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10]嗓音训练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的效果评价[J]. 马亦飞,喻国冻,鲜志芃,何星辰,顾萍,陈自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1(03)
标签:声带息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