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杯萼海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红树林,基因,生物量,腺苷,红树,序列,密度。
杯萼海桑论文文献综述
谢卫,黎新年,钟才荣,袁健,施苏华[1](2018)在《红树植物外来种无瓣海桑与本地种杯萼海桑的自然杂交》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杂交作为植物中常见的现象,在植物物种形成以及外来种的成功入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瓣海桑原生地为孟加拉,但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所以曾一度作为红树林生态系统恢保造林先锋树种或者以减缓互花米草入侵势态的目的而大量引入;另一方面,由于其果实丰硕,生长迅速,耐盐性较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有研究人员认为其长势可能影响到中国本土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一种潜在的木本植物入侵种。本团队的野外调查中,我们于海南东寨港野菠萝岛上发现了形态上疑似外来无瓣海桑(S.apetala)与本地杯萼海桑(Sonneratia alba)杂交后代的两个个体,其叶形、花苞大小、萼片数量及柱头形状都为杯萼海桑与无瓣海桑的中间性状。本研究利用14个单拷贝核基因和叁个叶绿体DNA片段确证了这两个个体的杂交起源。结果显示:在该杂交事件中,具有潜在入侵性的外来种无瓣海桑作为杂交个体的父本物种,而中国本土常见的红树植物杯萼海桑则作为母本物种。此外,我们还测量比较了杂交个体及其亲本种的基因组大小,结果发现,这两个个体没有经历染色体异源多倍化。近几年来,在应将无瓣海桑视为入侵种还是生态恢复用途树种这一问题上存在极大争议,鉴于互花米草外来种与本地种杂交加重外来种入侵势态的案例,本研究所证实的竞争性极强的外来种无瓣海桑与本地种杯萼海桑之间的杂交现象,为加强无瓣海桑的引种管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期刊2018-10-10)
林慧,曾思齐,王光军,梁定栽,余志金[2](2015)在《海南清澜港杯萼海桑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分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Komiyama红树林异速生长模型,对海南清澜港杯萼海桑生态系统的植被生物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杯萼海桑植被层总生物量为(177.89±14.36)t·hm-2,碳密度为(80.35±6.9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76.52±14.23)t·hm-2,碳密度为(79.69±6.86)t·hm-2,占林分植被层总碳密度的99.2%。杯萼海桑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库密度为(536.91±54.99)t·hm-2,其中0~105cm土壤碳密度为(456.56±48.07)t·hm-2,占总碳贮量的85.0%,植被有机碳密度占总碳贮量的14.85%,林下植被层和现存凋落物层仅占0.15%。(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吴秋红,张自德,王峰[3](2013)在《红树植物杯萼海桑SAMS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树植物杯萼海桑是最耐盐的红树植物之一。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denosylmethionine synthetase,SAMS)是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SAMS作为一个逆境胁迫响应蛋白在植物的耐盐调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杯萼海桑根的转录组注释,根据编码区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克隆杯萼海桑SAMS基因的编码区cDN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为研究杯萼海桑适应逆境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显示PCR扩增了一个长1 182 bp的基因片段,该片段编码由393个氨基酸组成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同源性比对及进化树分析显示杯萼海桑的SAMS氨基酸序列进化上相对保守。本研究首次从红树林植物杯萼海桑中克隆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并获得其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杯萼海桑应对逆境胁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与胁迫相关基因调控网络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3年06期)
王峰,吴秋红,高辉,张自德,李秀英[4](2013)在《红树林植物杯萼海桑法呢基焦磷酸合酶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杯萼海桑Sonneratia alba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的编码cDNA序列进行克隆,为研究杯萼海桑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与基因调控奠定基础。方法结合杯萼海桑根的转录组注释,根据编码区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克隆杯萼海桑FPS(SaFPS)基因的编码区cDNA。结果PCR扩增了一个长1 029 bp的基因片段,该片段编码由342个氨基酸组成的SaFPS。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基因编码蛋白与甘草的FPS具有氨基酸一致性达86%。其具有异戊烯基转移酶的2个典型保守功能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与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羽扇豆Lupinus albu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aFPS基因在花中表达量较高,果实、茎、叶中表达量相对较低。结论首次从红树林植物杯萼海桑中克隆FPS基因获得其编码区序列,SaFPS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本研究为分析基因表达特性及其在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3年16期)
裘索,周仁超,黎运钦,Sonjai,HAVANOND,Chanop,JAENGJAI[5](2008)在《杯萼海桑和格氏海桑自然杂交的分子证据(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has been frequently observed in the mangrove genus Sonneratia. However, no natural hybridization has been reported between Sonneratia alba and S. griffithii to date, despite their overlap-ping distribution in the coast of Andaman Sea. In this study, 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 gene (cpi) from the nuclear genome, and two intergenic spacers (trnL-trnF and trnV-trnM) from the chloroplast genome, were se-quenced to determine whether natural hybridization took place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Our results revealed two distinct types of cpi sequences from the putative hybrid matching those acquired from S. griffithii and S. alba, respectively. Sequencing of the chloroplast trnL-trnF and trnV-trnM regions showed that S. alba differed from S. griffithii by one nucleotide in each region, and the putative hybrid had the identical sequences with S. griffithii. Molecular data demonstrated clearly that there indeed existed natural hybridization between S. alba and S. grif-fithii, and that S. griffithii was the maternal parent in this hybridization event.(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钟才荣[6](2004)在《杯萼海桑的育苗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杯萼海桑育苗中的采种、整地、苗圃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04年03期)
杯萼海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Komiyama红树林异速生长模型,对海南清澜港杯萼海桑生态系统的植被生物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杯萼海桑植被层总生物量为(177.89±14.36)t·hm-2,碳密度为(80.35±6.9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76.52±14.23)t·hm-2,碳密度为(79.69±6.86)t·hm-2,占林分植被层总碳密度的99.2%。杯萼海桑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库密度为(536.91±54.99)t·hm-2,其中0~105cm土壤碳密度为(456.56±48.07)t·hm-2,占总碳贮量的85.0%,植被有机碳密度占总碳贮量的14.85%,林下植被层和现存凋落物层仅占0.1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杯萼海桑论文参考文献
[1].谢卫,黎新年,钟才荣,袁健,施苏华.红树植物外来种无瓣海桑与本地种杯萼海桑的自然杂交[C].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2018
[2].林慧,曾思齐,王光军,梁定栽,余志金.海南清澜港杯萼海桑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分配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
[3].吴秋红,张自德,王峰.红树植物杯萼海桑SAMS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广西植物.2013
[4].王峰,吴秋红,高辉,张自德,李秀英.红树林植物杯萼海桑法呢基焦磷酸合酶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草药.2013
[5].裘索,周仁超,黎运钦,Sonjai,HAVANOND,Chanop,JAENGJAI.杯萼海桑和格氏海桑自然杂交的分子证据(英文)[J].植物分类学报.2008
[6].钟才荣.杯萼海桑的育苗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