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虚词论文_郭燕妮,黄易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汉语虚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虚词,古汉语,经传,虚字,词源,主谓,连词。

古汉语虚词论文文献综述

郭燕妮,黄易青[1](2019)在《上古汉语虚词溯源与转语平行互证法——以九组常见虚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戴震《转语二十章序》取虚词为例,按照意义和古音两条系联标准,用平行互证的方法重点证明了上古时地音变的一种类型——"位同",即发音部位发生了演变而发音方法保持不变。在"义同"的前提下,这种平行互证法可以证明上古发生过规律性音变、字形也发生过相应改变的虚词同源词。平行互证法是一种科学的、具有严密的推理逻辑的方法,戴震的平行互证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证明逻辑。运用戴震的这种方法和结论对九组常用虚词的语源和声转渠道的规律性进行探讨,发现上古汉语虚词的声纽相通渠道主要有泥匣相转、泥喻相转、匣/疑与喻相转,韵转渠道主要有鱼之相转、歌鱼相转、歌通过鱼与之相转。(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艳[2](2016)在《中古汉语虚词“正”特殊用法及其演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汉语虚词"正"的用法非常丰富,而特殊用法的产生和演变都发生在中古,这一时期它由本义引申出了表"程度之甚"和"范围限止"的副词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变为让步假设连词。在语义虚化和功能演变的过程中,语义作用点的一以贯之是前提,人类普遍的认知机制是基础,重新分析、语境吸收以及语用推理等在演化的具体阶段分别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雪波[3](2016)在《荻生徂徕《训译示蒙》的古汉语虚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荻生徂徕所着《训译示蒙》,是关于古汉语虚词意义、用法的注释书。此书首先阐释汉语从字义到句子的构成,划分汉语词类;进而多从词语搭配、句法位置等方面描述古汉语虚词的使用特点。既结合日语和训、翻译来解释古汉语虚词的意义,又能从语法功能的层面说解虚词用法,是江户时代古汉语虚词研究的重要着作。(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贾璐,章也[4](2015)在《论《经传释词》对古汉语虚词教学的启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虚词教学是古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的重要环节,《经传释词》作为研究虚词的学术专着,在发明虚词古义、虚词的释义方法、虚词的义项分合等方面对古汉语虚词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5年09期)

王红生[5](2015)在《古汉语虚词“之”、“者”、“所”使主谓结构偏正化的语法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汉语一部分主谓结构可用"之"、"者"、"所"这叁个不同的虚词以不同的方式偏正化,这些偏正化的结构可以用定语性质的指示代词"其"和结构助词"之"这两个鉴定字来确认。在语法意义上,主谓结构通过"之"、"者"、"所"偏正化了的结构意义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正确认识到古汉语虚词"之"、"者"、"所"使主谓结构偏正化的语法功能,对解决古汉语中与之相关的语法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宋越男[6](2014)在《浅析清代对古汉语虚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近代,尤其是清代对古汉语虚词的研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纵观对古汉语虚词研究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虚词的认识可以上溯到公元五世纪,然而直到清代对实词和虚词的功能判分才完全明晰,也就开始了系统的汉语虚词研究。清代最重要的虚词专着有《虚字说》(袁仁林着)、《助字辩略》(刘淇着)、《经传释词》(王引之着)叁部。本文通过分析,梳理了每部专着的研究侧重点,叁部着作既拥有各自的价值意义,同时又互相连接,形成一座从传统虚词学研究走向近代虚词学研究的桥梁。(本文来源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张婷[7](2014)在《高中阶段古汉语虚词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汉语属于孤立语,其特点是,不是依靠词性的曲折变化,而是依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句子的语法意义。因此,对汉语语序和虚词的本体研究,一直是汉语言文字学中,语法学、词汇学研究的重点。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杨伯峻先生主编的《古汉语虚词》,都是汉语虚词研究的重要(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期刊2014年14期)

滕华英[8](2013)在《古汉语虚词教学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汉语教学中,虚词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传统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提出:在虚词教学中应该打通虚实的界限,探讨虚词虚化的轨迹,使虚词的意义用法具体形象;比较古汉语虚词内部和古今汉语虚词的异同,培养学生辨析虚词的能力;同时,加强在阅读整篇文言文时进行虚词辨析的综合性训练,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周宇[9](2013)在《对古汉语虚词的几点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汉语中的虚词和实词比较起来,虽然数量并不多,但是却很难加以把握。本文从把握古汉语的意义与作用、重点掌握古汉语虚词的用法、对古今虚词进行比较、牢记古汉语虚词典型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古汉语虚词的看法。(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3年03期)

任晓彤[10](2012)在《释“由”“犹”“攸”——谈“因声求义”方法在古汉语虚词研究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虚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范畴,研究方法不同于实词。清代学者深刻地认识到虚词重音而不重形的特点,在虚词研究中广泛地使用了"因声求义"的方法。"因声求义"是利用声音的线索来考求词义的一种释词方法,它可以揭示古汉语中很多虚词用法和意义相通的原因及"数义所由生"的根源,是我们研究古汉语虚词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以声音为线索,全面深入地探索虚词间的通用关系,也是我们深化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古汉语虚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代汉语虚词"正"的用法非常丰富,而特殊用法的产生和演变都发生在中古,这一时期它由本义引申出了表"程度之甚"和"范围限止"的副词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变为让步假设连词。在语义虚化和功能演变的过程中,语义作用点的一以贯之是前提,人类普遍的认知机制是基础,重新分析、语境吸收以及语用推理等在演化的具体阶段分别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汉语虚词论文参考文献

[1].郭燕妮,黄易青.上古汉语虚词溯源与转语平行互证法——以九组常见虚词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赵艳.中古汉语虚词“正”特殊用法及其演变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

[3].王雪波.荻生徂徕《训译示蒙》的古汉语虚词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贾璐,章也.论《经传释词》对古汉语虚词教学的启示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

[5].王红生.古汉语虚词“之”、“者”、“所”使主谓结构偏正化的语法功能[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宋越男.浅析清代对古汉语虚词的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7].张婷.高中阶段古汉语虚词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4

[8].滕华英.古汉语虚词教学方法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

[9].周宇.对古汉语虚词的几点看法[J].文学教育(上).2013

[10].任晓彤.释“由”“犹”“攸”——谈“因声求义”方法在古汉语虚词研究中的运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论文知识图

北京大学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人名自动识别模型训练流程待内部不同认知域的关联图分类号 ] H14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古汉语语朴库功能给构)的构建过程和基本方法做了比

标签:;  ;  ;  ;  ;  ;  ;  

古汉语虚词论文_郭燕妮,黄易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