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性能论文_路德待,王相雅,金媛湲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凝血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肝素,抗凝血,丝素,纳米,家蚕,吡咯,性能。

抗凝血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路德待,王相雅,金媛湲[1](2019)在《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聚氨基酸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亲核试剂叁乙烯四胺(TETA)引发L-酪氨酸和L-谷氨酸的α-氨基酸N-环内酸酐(NCAs)的活性可控开环聚合(ROP),并进行氯磺酸酯化修饰,制备了一种具有抗凝血活性的磺酸酯化聚(L-酪氨酸-co-L-谷氨酸)(PTG-SO_3),并对PTG-SO_3的结构、酶促降解性能、细胞毒性以及血液相容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PTG-SO_3,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16 d后可降解约65%)、低细胞毒性(培育72 h后,细胞活性约为70%)、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和血液相容性(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约37 s).该聚合物有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金晶,胡宇,韩媛媛,姜伟[2](2018)在《环状构象PEG改性表面及其优越的抗凝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二醇(PEG)因其优异的抗蛋白质吸附能力成为抗凝血材料的首选.目前,多数研究都集中在PEG链长和接枝密度对蛋白质吸附的影响,鲜有关注PEG链构象影响的研究.本文利用硫金键在石英晶体微天平金片表面构建了两种不同分子量(MW=1000和MW=5000)的环状(SH-PEG-SH)和线型(m PEG-SH)构象的PEG改性表面,并研究了其抗纤维蛋白原吸附机理和抗凝血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确定了不同表面的组成及其相结构.结果发现,环状构象的PEG表面相对于线型PEG构象能更加有效地抑制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同时具有更加优异的抗血小板和红细胞黏附性能.分析其蛋白质吸附机理发现,当PEG分子量较低时(MW=1000),其环状构象PEG表面抗纤维蛋白原吸附机理源于较高的表面覆盖率;当PEG分子量较高时(MW=5000),其抗纤维蛋白原吸附机理源于高黏弹性和高表面覆盖率共同作用的结果.本工作为构建抗凝血涂层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制备高性能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8年08期)

刘泽堃[3](2018)在《抗凝血腔内隔绝分叉人造血管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腔内隔绝术是一种治疗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因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腔内隔绝术用人造血管是腔内疗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腔内疗法治疗是否成功。由于人体自身血管组织具有分叉结构,当使用腔内疗法治疗该结构的血管组织病变时,需要使用与之形状相匹配的人造血管进行修复治疗。本课题采用改造后的小型织造设备,研制了9种不同结构和参数的腔内隔绝分叉人造血管试样。然后,经过清洗、脱胶和定型的后处理工艺后,按照人造血管的国际测试标准,对试样进行了微观形貌、厚度、截面水渗透性、表面亲水性、径向拉伸强度和探头顶破强度的测试和表征,并采用极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结构和参数对试样性能的影响。为了避免人造血管移植后因凝血和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的血管再狭窄和堵塞术后并发症,本课题采用了静电结合法的肝素化涂层和丝素蛋白/肝素混合溶液的肝素化涂层,并对试样涂层前后的物理性能、抗凝血性能等做了对比和分析。最后,通过试样与人源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验证肝素化的腔内隔绝人造血管试样的对平滑肌细胞的抑制作用和抗凝血作用。正交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对试样厚度、水渗透性、接触角、径向拉伸强度、顶破强度的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织物组织、织物材料和织物密度。综合分析得出:纯真丝材料的试样更容易满足水渗透性的要求,试样g(组织:平纹;经×纬材料:生丝×熟丝;经×纬密度:1100×2000)的厚度为0.085 mm,水渗透性仅为5.19m L/(cm2×min)。该组试样通过静电结合法的肝素化涂层以后,水渗透性从原来的5.19m L/(cm2×min)提高到4.56 m L/(cm2×min),表面接触角从原来的52.64°变为45.21°,而厚度、力学性能、晶体结构和二级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该方法得到的肝素化试样可以实现抗凝血和抑制人体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效果。试样经过丝素蛋白/肝素混合溶液的肝素化涂层后,水渗透性从原来的5.19 m L/(cm2×min)提高到1.56 m L/(cm2×min)和1.15 m L/(cm2×min),而厚度和力学性能没有发生显着性变化,水蒸汽处理后的该涂层试样的肝素缓释在144 h的时候仅仅达到60%,而自然风干的该涂层试样在72 h的时候肝素已经完全释放。对自然风干和水蒸汽处理的涂层试样的晶体结构和二级结构分析表明,水蒸气的处理促进了涂层的丝蛋白从silk I向silk II的转变,从而影响了肝素的释放。细胞实验表明经过水蒸汽处理后的该涂层试样在144 h的时候,仍然可以起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效果,从而避免试样移植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的再狭窄和堵塞问题。综上所述,本课题研制了具有分叉结构的腔内隔绝用人造血管,并对试样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优化,结果表明:试样的综合性能优越,基本可以满足腔内疗法治疗血管疾病的要求。将来的实验需要更完善的细胞、动物、甚至临床实验对试样的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3-01)

陈莹,王鸿达,李宥宣[4](2018)在《不同溶剂对聚吡咯/涤纶材料抗凝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涤纶材料的抗凝血性能,在涤纶织物表面涂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吡咯。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利用不同的溶剂获得具有不同表面性能的聚吡咯涂层,通过动态凝血性能测试表征复合材料的抗凝血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中可得到具有不同表观形态和表观深度的聚吡咯涂层,在水溶液中得到的表观深度最小;腈水混合溶剂中,随着腈水比的增大,K/S值越大,在腈水比较小时所得聚吡咯复合织物的聚吡咯镀膜较光滑。抗凝血试验结果表明: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与吡咯(CTAB/Py)量比为1∶2条件下的抗凝血程度最好,5 min时所制得的试样抗凝血程度较未涂层的涤纶织物提高了140%;抗凝血程度与织物上聚吡咯的微观形态及表面性能有关。(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屈宝留,吕红英,杨小牛[5](2017)在《原位催化释放一氧化氮含硒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栓形成是血液接触医疗装置面临的最常见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NO是具有强效的抑制血小板粘附和激活的特性。本工作将联硒二醇小分子以扩链剂的形式共价引入聚氨酯分子链中,基于该含硒聚氨酯的共混薄膜PU-Se-50,能够催化内生GSNO分解持续释放NO,在PBS缓冲液中浸泡7天后,仍然具有较高的催化NO释放速率(>2.0×10~(-10)mol·cm~(-2)·min~(-1))。同时,抗凝血实验结果表明,PU-Se-50具有优异的抗血小板粘附和激活的能力,相比于对照PU,血小板粘附量减少了约85%。此外,PU-Se-50浸泡24h的浸提液培养细胞,细胞存活率高于90%,几乎没有表现出细胞毒性。以上结果表明:该含硒共混薄膜制备工艺简单,具备持续释放NO的能力,表现出了优异的血液和细胞相容性,具有潜在的医疗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期刊2017-10-10)

王琼玉[6](2017)在《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抗凝血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素蛋白(SF)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生物医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丝素蛋白在作为血液接触材料时应具有较强的抗凝活性。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了肝素对丝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改性,而肝素是一种凝血酶间接抑制剂,通过与抗凝血酶III结合来抑制凝血酶活性,它的抗凝作用依赖抗凝血酶III的存在。水蛭素(Hir)作为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也是目前最强效的临床用抗凝试剂。本文通过聚乙二醇双胺(NH_2-PEG-NH_2)对丝素蛋白材料进行阳离子化改性,制备丝素蛋白膜,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膜表面加载水蛭素,制备水蛭素改性的丝素蛋白抗凝血材料。探究了聚乙二醇双胺对丝素蛋白材料进行阳离子化改性比例(SF:NH_2-PEG-NH_2,w/w)和水蛭素的加载浓度。研究了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膜的抗凝血性能。聚乙二醇双胺改性丝素蛋白材料具有良好的热水稳定性,蛋白热水溶失率均低于10%,随着SF:NH_2-PEG-NH_2比例的增加,改性丝素蛋白膜表面等电点随之增加,当SF:NH_2-PEG-NH_2=100:5时,材料表面zeta电位由纯丝素的-10.85mv增至9.35mv(pH=7.4时),说明聚乙二醇双胺成功地对丝素蛋白进行了阳离子化改性。傅里叶红外(FTIR)、拉曼(Raman)、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聚乙二醇双胺改性丝素蛋白材料进行了组成和结构分析,发现聚乙二醇双胺诱导丝素蛋白分子形成了稳定的二级结构(以β折叠为主,伴随有少量的β转角和α螺旋),改性后的丝素蛋白引入了新的CH_2-CH_2-基团,O-C-O基团和-NH_2基团,消耗了-COOH而生成了新的酰胺键,证明了聚乙二醇双胺的成功引入,对丝素蛋白成功进行了阳离子化改性。SF:NH_2-PEG-NH_2=100:10的聚乙二醇双胺改性丝素蛋白膜表面水蛭素有效加载量最高,加载量达40U/cm~2以上。当聚乙二醇双胺改性丝素蛋白膜(SF:NH_2-PEG-NH_2=100:10)加载5U/cm~2的水蛭素时,浸渍于PBS(pH=7.4,37℃)中,水蛭素较缓慢地从水蛭素加载丝素蛋白膜中释放出来,而当水蛭素加载量较高(40U/cm~2)时,水蛭素在2h内即大量释放,随后释放较缓慢。加载水蛭素的丝素蛋白膜与血浆孵育后,明显抑制了血浆中的凝血酶活性,延长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相对于纯丝素蛋白膜,当水蛭素加载量为40U/cm~2时,血浆中凝血酶活性下降了34%,APTT延长率达90%以上。血小板计数和通过扫描电镜对血小板形态观察均表明水蛭素的加入使膜表面粘附的血小板数目减少,且多数呈现未激活状态。通过纤维蛋白原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显示,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膜表面能够显着抑制纤维蛋白原吸附。结果表明,阳离子化丝素蛋白膜在水蛭素改性后显着提高了抗凝血性能。(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高琦宽,王喜存,宋玉民[7](2015)在《水溶性纳米Fe_3O_4-阿魏酸抗凝血材料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具抗凝血性能的阿魏酸分子在水中的溶解性进而提高其药效,利用DBI(3,4-二羟基苯甲醛)、PEG(聚乙二醇4000)和纳米Fe_3O_4,采用接枝的方法制备了水溶性纳米Fe_3O_4-DBI-PEG-阿魏酸抗凝血杂化材料,用IR、1H NMR、TG、SEM、TEM、VSM和粒度测试方法表征了产物。结果表明阿魏酸(FA)接枝在了经过DBI-PEG活化后的纳米Fe_3O_4氧化物表面。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溶解度大于10 mg·m L~(-1))和顺磁性。抗凝血试验表明相同条件下杂化材料的抗凝血时间和复钙时间比阿魏酸要长,杂化材料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比空白组要长,杂化材料的抗凝血时间随浓度的增大而延长。(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梁艳,宋家鸿,陈荆晓,陈敬华[8](2015)在《肝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制备了肝素/壳聚糖(HEP/CHI)5微胶囊,并研究了其抗凝血性能、胃肠道稳定性和毒副作用等。结果表明:该微胶囊具有球形结构;在p H 5.0、7.4中肝素能够缓慢可控地释放;在p H 5.0、7.4以及模拟胃液、肠液条件下具有稳定性;APTT法和全凝固实验验证了它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效果;并且对内皮细胞无细胞毒性。因此,该微胶囊有望作为口服剂型,用于临床肝素给药。(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韦厚良[9](2015)在《肝素化胆红素吸附剂和抗凝血表面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灌流是临床上去除血液中胆红素等肝衰竭毒素的有效方法之一。血液灌流的核心器件是吸附柱,提高血液灌流吸附柱的抗凝血能力一直是血液净化材料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注射大剂量肝素的方法抗凝血,这一方法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且不适于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柱由吸附剂和外壳两部分组成,这两种材料和血液接触时均会发生凝血反应,因此提高血液灌流吸附柱的抗凝血能力需从外壳和吸附剂两部分入手进行研究。为了寻找并建立血液灌流吸附柱的材料抗凝血改性方法,本论文针对血液接触的吸附剂和外壳材料,提出了不同的表面肝素修饰策略。对于吸附剂,为提高对胆红素的吸附能力和效率,制备了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凝胶,并在其表面共价键合肝素,以此提高吸附剂抗凝血能力;对于外壳材料,采取在聚多巴胺修饰的表面构建壳聚糖/介孔二氧化硅肝素缓释涂层的策略。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制备具有抗凝血能力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基胆红素吸附剂。为了选择合适的碳纳米材料,首先考察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氧化石墨烯(GO)对胆红素的吸附特性。将MWCNTs和GO分别制备成磁性碳纳米管和自组装水凝胶形式,以方便纳米材料的回收。发现磁性MWCNTs和石墨烯水凝胶对胆红素都表现出了优异的吸附性能,30-C时,饱和吸附量均高于250mg/g。此外,磁性MWCNTs和石墨烯水凝胶对胆红素的吸附量受温度和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胆红素和MWCNTs或GO的作用可能为疏水作用。由于GO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好的分散性以及自组装性能,选择GO作为吸附材料进一步制备胆红素吸附剂。利用壳聚糖和GO在酸性溶液中的自组装特性,将壳聚糖和GO的混合液经过冷冻干燥和碱中和处理,得到大孔的壳聚糖/GO水凝胶(CS/GH),然后在其表面共价键合肝素,得到了肝素改性的壳聚糖/GO水凝胶(hep-CS/GH)。结果表明:1) hep-CS/GH具高度的机械柔性,在经历80%的压缩应变条件下,撤去外力能快速恢复原始形貌;2) hep-CS/GH中的GO在吸附胆红素中起主导作用,当GO含量仅为9.09%时,其吸附量和未含GO的壳聚糖凝胶相比提高了2.7倍;3) hepCS/GH能选择性地从白蛋白溶液中吸附胆红素,并能够有效地从血清中去除胆红素,去除率可达16.9%(胆红素初始浓度305m/L,吸附剂/血清体积比1:16);4)肝素改性能够降低凝胶的蛋白吸附、血小板粘附和溶血率,并将其凝血时间从6.7min延长至23.6min,说明共价键合肝素有效提高了吸附剂的抗凝血能力。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在吸附柱壳表面构建肝素缓释涂层的方法。首先研究了肝素缓释涂层通过聚多巴胺薄层作为粘合剂在表面稳定固定的方法。重点考察多巴胺和左旋多巴在不同亲疏水的材料(聚丙烯、聚偏氟乙烯和尼龙)表面通过氧化自聚成膜的特性,以及聚多巴胺(pDA)和聚左旋多巴(poly(DOPA))的稳定性与其所接触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多巴胺和左旋多巴在不同表面成膜有一定差异,多巴胺在上述叁种材料表面都能够显着成膜,而左旋多巴在强疏水的聚丙烯表面基本不成膜。2) pDA和poly(DOPA)薄层在酸、碱溶液中的稳定性也有显着差异,经过0.1MHC16次冲洗处理,不同材料表面pDA的脱落率在30-57%,而poly(DOPA)的低于10%;经0.1MNaOH6次冲洗处理不同材料表面pDA的脱落率在69-95%,而poly(DOPA)的在50%左右;说明在酸性条件下pDA和poly(DOPA)的稳定性均好于碱性条件,而pDA的稳定性好于poly(DOPA)。3)采用NaIO4再次氧化pDA和poly(DOPA)薄层的方法可显着提高其稳定性,如聚丙烯表面新形成的pDA薄层在0.1MNaOH溶液中的脱落率高达95%,而经过NaIO4再次氧化后,pDA的脱落率减少到38%。鉴于pDA具有更宽范围的应用表面,进一步选择经NaIO4再氧化的pDA修饰基底表面制备壳聚糖/介孔二氧化硅复合肝素缓释涂层。采用介孔二氧化硅SBA-15作为肝素缓释载体,利用混有肝素的儿茶酚改性壳聚糖的成型特点,将载有肝素的介孔二氧化硅包埋在壳聚糖中,使涂层固定在pDA修饰的表面。首先通过硅烷偶联剂对SBA-15进行氨基化,当氨基密度为5.3×10-4mol/g时,可将SBA-15对肝素的吸附量从32.9mg/g提高至189.7m∥g,因为氨基化SBA-15能通过静电作用增加其对肝素的吸附量。pDA薄层作为一个粘性的中间层,可以和儿茶酚改性壳聚糖进行反应,从而使肝素缓释涂层稳定固定在基底表面。8h内肝素从涂层释放至表面的速率在15.8到2.1μg/cm2/h之间。涂层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能力,在2h内基本不发生凝血。肝素缓释涂层和直接注射肝素相比,可以大大降低进入血液的肝素量,提高治疗安全性。综上所述,通过制备肝素改性的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凝胶,以及构建肝素缓释涂层,能有效提高吸附剂和外壳材料表面的抗凝血能力,并提高吸附剂对胆红素的吸附能力,为减少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肝素用量、提高治疗安全性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9)

李红霞,关凤,刘楹,王坤杰,冯辉霞[10](2014)在《纳米稀土氧化物/华法林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DI(甲苯-2、4-二异氰酸酯)活化纳米稀土氧化物和接枝的方法制备一类纳米稀土氧化物/华法林杂化材料,用IR、TG和SEM表征产物.结果表明,华法林接枝在经过TDI活化后的纳米稀土氧化物表面,细胞毒性实验证明材料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较好的细胞相容性.抗凝血实验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抗凝血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乙二醇(PEG)因其优异的抗蛋白质吸附能力成为抗凝血材料的首选.目前,多数研究都集中在PEG链长和接枝密度对蛋白质吸附的影响,鲜有关注PEG链构象影响的研究.本文利用硫金键在石英晶体微天平金片表面构建了两种不同分子量(MW=1000和MW=5000)的环状(SH-PEG-SH)和线型(m PEG-SH)构象的PEG改性表面,并研究了其抗纤维蛋白原吸附机理和抗凝血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确定了不同表面的组成及其相结构.结果发现,环状构象的PEG表面相对于线型PEG构象能更加有效地抑制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同时具有更加优异的抗血小板和红细胞黏附性能.分析其蛋白质吸附机理发现,当PEG分子量较低时(MW=1000),其环状构象PEG表面抗纤维蛋白原吸附机理源于较高的表面覆盖率;当PEG分子量较高时(MW=5000),其抗纤维蛋白原吸附机理源于高黏弹性和高表面覆盖率共同作用的结果.本工作为构建抗凝血涂层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制备高性能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凝血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路德待,王相雅,金媛湲.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聚氨基酸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金晶,胡宇,韩媛媛,姜伟.环状构象PEG改性表面及其优越的抗凝血性能[J].中国科学:化学.2018

[3].刘泽堃.抗凝血腔内隔绝分叉人造血管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8

[4].陈莹,王鸿达,李宥宣.不同溶剂对聚吡咯/涤纶材料抗凝血性能的影响[J].纺织学报.2018

[5].屈宝留,吕红英,杨小牛.原位催化释放一氧化氮含硒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2017

[6].王琼玉.水蛭素改性丝素蛋白抗凝血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7

[7].高琦宽,王喜存,宋玉民.水溶性纳米Fe_3O_4-阿魏酸抗凝血材料的合成及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5

[8].梁艳,宋家鸿,陈荆晓,陈敬华.肝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5

[9].韦厚良.肝素化胆红素吸附剂和抗凝血表面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10].李红霞,关凤,刘楹,王坤杰,冯辉霞.纳米稀土氧化物/华法林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悬浮电纺负载1wt%肝素钠的混合PU/PEG...负载不同含量肝素钠PU/PEG(70/30)复合...交联空白与肝素化基质各组体外抗凝抗凝血性能与TeCC含量的关系动物体内试验抗凝血性能比较抗凝血性能与TCC含量的关系

标签:;  ;  ;  ;  ;  ;  ;  

抗凝血性能论文_路德待,王相雅,金媛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