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茎休眠论文_曲亚英,李掌,李高峰,李小波,郑永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块茎休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块茎,马铃薯,基因,无机,赤霉素,薯蓣,发芽率。

块茎休眠论文文献综述

曲亚英,李掌,李高峰,李小波,郑永伟[1](2019)在《收获期对陇薯7号块茎休眠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陇薯7号为材料,研究了收获期对块茎休眠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提前,块茎萌发期提前,休眠期反而延长,产量极显着降低。与正常收获时间(10月10日)相比,提前10、20、30 d收获,块茎萌发期分别提前7、7~14、14 d,休眠期分别延长3、6~13、16 d,产量分别降低16.73%、36.19%、54.6%。因此,采用提前收获达到提早解除种薯休眠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必须要创新繁种技术,缩短生育期,使其生理成熟期提前。(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姬祥卓,闫好禄,唐勋,刘雪,梁丽娜[2](2017)在《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CAT酶活性变化及其编码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克新4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在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H2O2含量、CAT活性和CA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对CAT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中的H2O2含量和CAT活性变化与CAT1基因表达量变化的趋势相同,均在收获后第40 d达到最大值。马铃薯CAT1的CDS区长1 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有12个磷酸化位点,其与番茄CAT同源性高达99%。研究结果为阐明CAT在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2期)

闫好禄,姬祥卓,文义凯,唐勋,张彩霞[3](2017)在《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NOX酶活性变化及其蛋白质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测定了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的酶活性,用q RT-PCR方法检测了马铃薯St NOXs基因在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St NOX3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可能结构和功能。情况表明: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NOX酶活性呈升-降-升-降的动态变化过程;q RT-PCR情况显示St NOX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NOX酶活性呈相同的变化趋势;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940个氨基酸,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106 004.79,等电点为8.76。研究情况为进一步阐明St NOX基因家族在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2期)

司怀军,张宁,刘柏林,文义凯,唐勋[4](2017)在《马铃薯块茎休眠与发芽性状调控的分子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块茎成熟收获后在一定时间内即使生长条件适宜,也不发芽生长的生理状态称为块茎休眠。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和发芽对于马铃薯栽培、块茎生产和加工都极为重要。文中介绍了近年来在马铃薯块茎休眠和发芽性状调控的分子基础方面取得的部分研究结果,以期为调控马铃薯块茎休眠与发芽性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2017》期刊2017-06-18)

文义凯,张宁,常璟,司怀军,王蒂[5](2015)在《转正义和反义PPase基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转正、反义无机焦磷酸酶(PPase)基因马铃薯‘甘农薯2号’块茎分别贮藏于4℃和25℃下90 d,测定其PPase活性和无机Pi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25℃贮藏温度下,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转正义PPas e基因的两个株系(G-2-4和G-2-5)块茎中PPase活性、Pi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差异显着,G-2-4的淀粉含量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显着降低。转反义PPas e基因的两个株系(G-1-1和G-1-2)PPase活性、Pi与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差异显着,G-1-2淀粉含量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极显着增加。与25℃贮藏温度相比,4℃贮藏温度下转正、反义基因株系块茎中的PPase活性、Pi、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与25℃贮藏温度基本一致,但其PPase活性、Pi含量和淀粉含量高于25℃贮藏温度下的转基因株系块茎,而其可溶性糖含量低于25℃贮藏温度下的转基因株系块茎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2015年05期)

文义凯,张宁,常璟,司怀军,王蒂[6](2015)在《转PPase基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组成型表达启动子CaMV 35S驱动的正义和反义无机焦磷酸酶(PPase)基因导入到马铃薯栽培品种‘费乌瑞它’的试管薯中,通过PCR检测证明PPase基因已转入马铃薯基因组中.对转基因株系及对照植株块茎的休眠特性的测定表明,分别在4℃低温和25℃室温贮藏条件下的转反义基因马铃薯株系块茎的休眠期较对照株系均延长了2~3周;转正义基因马铃薯株系块茎的休眠期较对照株系均提前了2~3周;且在4℃低温贮藏条件下的转基因马铃薯株系及对照块茎的休眠期比25℃条件贮藏的长2~3周,为进一步利用PPase基因改良马铃薯块茎休眠特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韩海霞,姚岭柏,邵晓伟[7](2015)在《不同浓度赤霉素对休眠马铃薯块茎出苗率及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赤霉素对休眠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克新1号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发芽率、出苗率及植株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赤霉素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发芽天数有显着影响,其中1.44μmol·L-1赤霉素处理的发芽天数比对照提前5d,随着处理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呈减弱趋势;赤霉素处理对植株的高度和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叶片数、根数和根系重量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文义凯,刘柏林,卢蔚雯,张宁,司怀军[8](2013)在《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的形态学观察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石蜡切片分析了室温储存条件下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a’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形态组织学变化,并对块茎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显示,马铃薯块茎在休眠期芽眼分生组织细胞停止分裂,伴随着休眠的解除,芽眼分生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且分裂速度越来越快,芽原基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芽,伴随此过程,观察到芽原基周围部分细胞程序性死亡最终发育形成环纹、螺纹导管的现象;马铃薯块茎从休眠解除到芽的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则出现下降且淀粉颗粒逐渐由规则卵圆形变为较小的不规则状,在靠近芽原基的分化部位蛋白质含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室温储存60 d的块茎被认为完全解除休眠。(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2013年01期)

吴睿,黄东益,黄小龙,夏赟[9](2012)在《不同处理对薯蓣块茎休眠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处理对薯蓣块茎休眠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合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和浸泡覆膜法两种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薯蓣块茎在休眠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赤霉素处理可以使薯蓣块茎中的淀粉酶活性上升,为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保障,使块茎提前萌发,但是高浓度的赤霉素会延长萌发时间。浸泡覆膜法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薯蓣块茎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薯蓣块茎的休眠期。(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23期)

周涤,卫尊征,王贤,熊敏,贾桂霞[10](2012)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彩色马蹄莲块茎解除休眠的养分代谢和酶活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品种‘Black Magic'为试材,在6、9、12、1 5℃贮藏0、28、56、84、112 d条件下,研究其块茎的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以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以及4种酶的活性变化均呈现出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贮藏温度越高,块茎内POD、SOD和CAT酶活性下降越明显;这3种酶活性与块茎萌芽率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块茎休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克新4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在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H2O2含量、CAT活性和CA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对CAT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中的H2O2含量和CAT活性变化与CAT1基因表达量变化的趋势相同,均在收获后第40 d达到最大值。马铃薯CAT1的CDS区长1 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有12个磷酸化位点,其与番茄CAT同源性高达99%。研究结果为阐明CAT在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块茎休眠论文参考文献

[1].曲亚英,李掌,李高峰,李小波,郑永伟.收获期对陇薯7号块茎休眠和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

[2].姬祥卓,闫好禄,唐勋,刘雪,梁丽娜.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CAT酶活性变化及其编码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

[3].闫好禄,姬祥卓,文义凯,唐勋,张彩霞.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中NOX酶活性变化及其蛋白质结构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

[4].司怀军,张宁,刘柏林,文义凯,唐勋.马铃薯块茎休眠与发芽性状调控的分子基础研究[C].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2017.2017

[5].文义凯,张宁,常璟,司怀军,王蒂.转正义和反义PPase基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15

[6].文义凯,张宁,常璟,司怀军,王蒂.转PPase基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特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

[7].韩海霞,姚岭柏,邵晓伟.不同浓度赤霉素对休眠马铃薯块茎出苗率及生长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

[8].文义凯,刘柏林,卢蔚雯,张宁,司怀军.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过程的形态学观察与鉴定[J].中国马铃薯.2013

[9].吴睿,黄东益,黄小龙,夏赟.不同处理对薯蓣块茎休眠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2

[10].周涤,卫尊征,王贤,熊敏,贾桂霞.不同贮藏温度下彩色马蹄莲块茎解除休眠的养分代谢和酶活性变化[J].上海农业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打破休眠播种后的马铃薯储存15d淀粉颗粒分布(×40)储存45d淀粉颗粒和蛋白质分布(×40)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曲线储存15d淀粉颗粒和蛋白质分布(×40)长山药块茎不同贮藏期过氧化物酶活性...

标签:;  ;  ;  ;  ;  ;  ;  

块茎休眠论文_曲亚英,李掌,李高峰,李小波,郑永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