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羊水过多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羊水过多临床疗效观察

郑加1潘勉2

(1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妇产科352100;2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羊水过多的疗效。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2例,治愈率8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5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75%。结论中医治疗羊水过多是通过整体调节起到治本的作用,中西药合用,起到协同作用,对保持羊水交换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妊娠发展,效果更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羊水过多消炎痛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318-01

凡在妊娠任何时期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羊水过多。羊水过多的发病率约为0.5%-1%。[1]通常羊水过多越严重,围生期死亡率越高,如合并糖尿病或脐带脱垂等并发症,胎儿死亡率可达50%,并且早产率比一般妊娠高出一倍,胎儿畸形的发生率约为25%。羊水过多对母体影响极度不良甚至危及生命者。西医目前主要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若羊水过多进展迅速可考虑行经腹羊膜腔穿刺以降低宫腔内压力。单纯西药治疗使用孕周局限于妊娠32周之前,羊膜腔穿刺放液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随羊水量再次增多,常需反复进行穿刺放液,有发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早产、绒毛膜羊膜炎的潜在风险,一般不易为患者所接受。中医药在治疗羊水过多方面积累了相当多宝贵经验及验方,疗效确切,且中药具有安全、有效、廉价、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易为患者所接受。联合中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4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年龄18-38岁,孕周25-34周,均符合乐杰主编的2008版《妇产科学》羊水过多的诊断标准:产检发现腹围、宫高均大于同期孕妇,B超提示羊水指数>20cm。触诊时感到皮肤张力大,有液体震颤感,胎位不清,有时扪及胎儿部分有浮沉胎动感,胎心遥远或听不到。排除标准:胎儿畸形、双胎妊娠、胎儿水肿、胎盘脐带病变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西医治疗。两组在年龄、孕周、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治以中药健脾益肾汤祛湿化痰,健脾益肾,顾护胎元。方药:法夏10g,陈皮10g,猪苓10g,泽泻10g,竹茹10g,生姜10g,茯苓30g,白术15g,桑寄生15g,菟丝子15g,桂枝6g。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7天为一疗程。症状消失,B超提示羊水量有减后再服一疗程以善其后。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消炎痛25mg,日3次口服治疗。服药期间两组患者均定期复查B超、监测宫高腹围及体重等。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标准[2]治愈:腹形正常,宫高、腹围在正常孕月范围内。B超检查羊水指数<20cm,自觉症状消失,分娩时羊水总量<2000ml;显效:腹形未再异常增大,宫高、腹围接近正常孕月范围。B超检查羊水指数<20cm,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有效:腹胀减轻,余症有所缓解;无效:腹形继续增大,B超检查羊水指数>20cm,自觉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分娩时羊水总量>2000ml。

2.2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2例,治愈率8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5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7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虽较单纯使用西药组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P>0.05)

3讨论

《景岳全书》谓:“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所以水气病的形成:“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妊娠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膈胀满,甚或喘不得卧,称为“胎水肿满”。亦称:“子满”。[3]《叶氏女科证治》云:“妊娠五六月间,腹大异常,胸膈胀满,小水不通,遍身浮肿,名曰子满。此胞中蓄水也。”“子满”病位主要在脾,而与肺肾相关,脾主运化,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水泛滥,反渍脾土,则腹大异常,水湿上迫于肺,则胸膈满闷,呼吸急促。羊水过多即归属中医“子满”、“胎水肿满”、“胎水”的范畴。本病主要是脾肾两虚,以脾虚为主,孕妇脏气本弱,素体脾虚,孕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劳倦伤脾,因孕重虚,脾虚益甚,土不制水,或兼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渍于胞;或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能运化水湿,水停胞中,胎失濡养,发为子满。故《产宝》曰:“妊娠肿满,胀气本弱,因妊重虚,土不克水。”即为此意。因此,中医临床施治多以健脾补肾、渗湿利水、温阳化气等法为主,随证变化,标本兼顾,多能获效。须权衡病势,或补脾,或补肾,或脾肾兼顾,不可刻舟求剑,局限于一方一法,如能得心应手,方可左右逢源。因本病为妊娠期所发,故用药时要时时顾护胎元。方中法夏、白术燥湿化痰利水;茯苓、泽泻、猪苓健脾渗湿利水;陈皮、生姜温中醒脾利水;桑寄生、菟丝子等益肾固本安胎,又可助肾阳温化水液;桂枝温阳化气行水。故药用健脾祛湿化痰,使脾运复健,痰湿得除。更用益肾补髓之品,强健骨髓,养血安胎,俾肾气充实,阳气得兴,水湿乃化,胎儿得保。

羊水量的调节非常复杂,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胎尿为孕晚期羊水的主要来源,胎儿通过吞咽、呼吸、排尿以及皮肤、脐带等进行交换,当羊水交换失去平衡时,则出现羊水过多或过少。羊水过多的确切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倾向于以下几种原因:①胎儿畸形:约20%~50%羊水过多合并胎儿畸形,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畸形最常见,②多胎妊娠:为单胎发生率的10倍;③孕妇患某些疾病:糖尿病、ABO血型不合、妊高征等;④胎盘脐带病变;⑤特发性羊水过多:约30%无明显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胎尿增多为羊水过多的重要原因,通过药物以减少胎尿产生可减少羊水生成而达治疗目的。基于此,消炎痛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引起前列腺素水平下降,使肾小管远端对水钠吸收增加,胎尿生成减少。消炎痛的副作用是可能部分引起胎儿动脉导管痉挛狭窄,胎尿产生减少可继发羊水过少,且有可能动脉导管提前闭合,主张在妊娠32周前使用。中药在治疗羊水过多中疗效显著,安全、经济方便且无毒副作用,使用孕周不受限制,可避免胎儿动脉导管狭窄的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羊水过多总有效率达90%,与蔡宇萍[4]报道91.94%接近。

总之,羊水过多属祖国医学“胎水肿满”的范畴;如不经治疗,兼证加重对母体影响极度不良甚至可危及生命,增加围生期死亡率、早产率等。中医治疗羊水过多是通过整体调节起到治本的作用,中西药合用,起到协同作用,对保持羊水交换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妊娠发展,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6-127

[2]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6

[3]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7

[4]蔡宇萍.子满方治疗特发性慢性羊水过多6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4):268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羊水过多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