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和声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和声,全景,关系,控制力,小调,柴可夫斯基,卢梭。
和声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胡黎娜[1](2019)在《浅议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音准”和“声美”与发音发声要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声语言艺术表达基本功莫过于语音发声,追求"音准"和"声美"是播音员主持人及有声语言艺术从业者的基本目标。(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9年07期)
翟纯璐[2](2018)在《鲍元恺和声语言中的调关系交替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鲍元恺是我国着名的作曲家,在创作时善于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养料和精华,其作品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总是尽可能保留着我国五声性质的旋律线条,这些民歌式的旋律似乎也成为了作曲家个人的一种符号式的象征。同时,作曲家善于使用西方音乐中的作曲技巧,经过多声部等和声语言艺术处理,使其成为艺术品,本文主要论述其作品中的调关系交替技术。(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8年01期)
赵玉红[3](2016)在《论述五本和声教程中的近关系转调》一文中研究指出转调是音乐在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和声技法,是不同调性转换的一种和声进行。本文选取5本关于转调的书籍进行分析、比较,介绍转调的方法与运用。(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6年10期)
李妍[4](2015)在《光子晶体和声子晶体中由偶然简并所导致的Dirac锥形色散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子晶体和声子晶体都是具有周期性空间结构和带隙的人工复合结构。在这两种人工晶体的布里渊区中心,利用Bloch本征态的偶然简并可以实现多种线性色散关系,称之为Dirac锥形色散关系。这些特殊的线性色散关系在经典波操控和能流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围绕由偶然简并所导致的Dirac锥形色散关系的物理机制以及应用等相关问题,通过微扰理论分析、有效介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科研方式,对光子晶体和声子晶体中的类Dirac锥、双Dirac锥以及半Dirac锥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Dirac锥形色散行为与零折射率材料的关系展开讨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所示:1.我们将量子系统中的k?p方法推广应用到二维电介质光子晶体中,并在该微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类Dirac锥选择定则。该选择定则表明类Dirac锥是由偶然简并的Bloch本征态之间的非零耦合积分决定的,而且这与偶然简并的类型无关。基于群论,我们指出运用选择定则时,可以根据Bloch本征态的空间对称性做出判断而不需要进行积分计算。因此,对于各种光子晶体,我们都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类Dirac锥的出现,并且不受电磁波偏振方式、晶格结构类型和组件的限制。2.利用双重简并的偶极子和四极子模式的偶然简并,我们证实双Dirac锥形色散关系可以出现在二维电介质光子晶体的布里渊区中心。借助k?p微扰方法和群论,我们精确计算出双Dirac锥的线性斜率,并且证明双Dirac锥是由两个完全相同且相互重合的Dirac锥组成的,而且它的线性色散行为是由Bloch本征态的空间对称性决定的。包括波前整形、单向传输和完美隧穿在内的数值模拟说明相应的光子晶体结构具有有效折射率为零的特点。3.为研究经典波类型对双Dirac锥的影响,我们利用两个双重简并态的偶然简并在二维声子晶体的布里渊中心实现了双Dirac锥。利用k?p微扰理论和选择定则,我们证实在声子晶体中,偶然简并态的空间对称性决定双Dirac锥的线性色散行为,并且一个双Dirac锥包含两个完全相同且相互重合的Dirac锥,这与光子晶体中的情况相同。我们采用反演法计算声子晶体在双Dirac点附近的有效参数,结果表明声子晶体板在双Dirac点频率可以等效为零折射率材料板。我们用两个例子证实在双Dirac点频率可以实现无相位变化的全部透射和能量隧穿,而且这些现象与是否考虑固体组件中的剪切模式无关。4.利用一个单极子态和一个偶极子态的偶然简并,我们在由长方形柱子组成的二维正方声子晶体的布里渊区中心实现了半Dirac锥。我们利用k?p微扰理论研究半Dirac锥的色散行为,并且发现色散关系只沿着一个方向是线性的。采用反演法获得半Dirac点附近的有效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声子晶体在半Dirac点频率同时具有“双零”和“单零”两种零折射率材料的性质。利用这种混合性质,我们实现了单一方向上的完美透射和波前整形。(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陈治[5](2014)在《大小调功能和声中各和弦的关系诌议(下)——基于全景敞视主义的新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从边沁的圆形监狱开始展开,其中心关于权力和控制,权力不是通过暴力手段,而是通过理性的心理暗示得以实现。这一理论由监狱中的权力和控制拓展至教育、医疗、生产、国家机器等领域。本文从音乐中的大小调功能和声入手,从全景敞视主义的视角对各和弦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思考。(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4年20期)
陈治[6](2014)在《大小调功能和声中各和弦的关系诌议(上)——基于全景敞视主义的新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从边沁的圆形监狱开始展开,其中心关于权力和控制,权力不是通过暴力手段,而是通过理性的心理暗示得以实现。这一理论由监狱中的权力和控制拓展至教育、医疗、生产、国家机器等领域。本文从音乐中的大小调功能和声入手,从全景敞视主义的视角对各和弦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思考。(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4年19期)
匡迎辉[7](2014)在《“和声”之“雄浑”-百年中国合唱与美颂关系的文化、美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代意义的合唱始于20世纪初,至今只有近百年历史。但百年来,站在西方已经相当成熟的创作技法,和中国源远而又深厚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中国合唱从取之不尽的民间音乐宝库中吸取营养,迅速成长,融西方技法与中国文化于一炉,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合唱发展之路。本论文以中国合唱内容上的“美颂”特质为逻辑主线,分上下两篇,分别从文化和诗学两个层面切入,对百年中国合唱进行了宏观整体性阐释。伴随着中国百年的政治巨变,合唱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经历了跟政治的胶着到逐渐疏离,然而,合唱因其“群体性歌唱的人声属性”,始终与时代联系跟主流意识同步,承载着传统的“美颂”精神,只是颂赞的主题由相对单一到多元拓展。论文在对近百年的合唱作品(以大中型为主)与美颂精神的关系进行分时期梳理之后,揭示出中国合唱的美颂特质与中国传统“和”文化及“乐教”思想的内在联系,将合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总结为“情和、心和、人和”。中国合唱是合唱这种艺术形式与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表现的是中国人的实际人生,表达的是民族的精神、思想和情感,而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均与中国文化母体密切联系。即使在声部构建的技法上借鉴了西方,但所使用的音乐材料是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美学思维会隐性或显性地渗透在音乐的组织原则中。因此,论文下篇以极具中国文化特质的“雄浑”范畴为统摄,来解读百年中国合唱的美学特征:合唱的多声部属性以及中国合唱承载着美颂精神所具的浩然之气,决定了它的雄健,“大”和“力”是它的审美形态。而中国文化语境中合唱具有极大的美学涵容性,力的刚柔相济是“中和”思想在集体无意识下的审美心理积淀。所以中国合唱的美学特征只能是“雄浑”,而不能是西方的“崇高”,其审美本质跟中国文论史上对“有与无”、“言与意”,及“生命精神”的探讨关联,体现在“形与神的关系”,“意象意境的主体性”及“气为合唱生命本体”叁个方面。(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4-05-28)
彭程[8](2014)在《莫斯科和声学派及其传承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莫斯科和声学派原称"柴可夫斯基学派",起源自柴可夫斯基的和声学研究与教学,19世纪末形成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并在20世纪初获得极大繁荣。该学派注重对本民族音乐的探索、强调和声学的民族化,对俄罗斯(前苏联)专业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影响很大。苏联时期,因教学思想的不同,学派又分化为新莫斯科学派("斯波索宾-霍洛波夫分支")与传统莫斯科学派("塔拉奴欣科-米亚斯也多夫分支")。前一学派对我国和声学研究与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解体后,两个分支学派又在俄罗斯呈现出融合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4年02期)
陈芳[9](2013)在《浅析拉莫与卢梭关于“旋律与和声关系”的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近代史上,以法国为中心的18世纪的欧洲音乐从声乐形态向器乐形态转变时,拉莫与卢梭之间产生了关于旋律与和声孰为上之争,为此双方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战。(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3年08期)
赵青[10](2013)在《论和声与诗歌——探析瓦格纳音乐理论中“诗歌与旋律在和声中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声是瓦格纳音乐理论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旋律、和声以及交响乐形成了他的戏剧性风格的叁维空间。从韵律与和声、主次音调、和声与旋律叁个方面可以探寻瓦格纳音乐理论中和声与诗歌之间潜在的联系。(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期刊2013年01期)
和声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鲍元恺是我国着名的作曲家,在创作时善于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养料和精华,其作品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总是尽可能保留着我国五声性质的旋律线条,这些民歌式的旋律似乎也成为了作曲家个人的一种符号式的象征。同时,作曲家善于使用西方音乐中的作曲技巧,经过多声部等和声语言艺术处理,使其成为艺术品,本文主要论述其作品中的调关系交替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声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胡黎娜.浅议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音准”和“声美”与发音发声要素的关系[J].当代电视.2019
[2].翟纯璐.鲍元恺和声语言中的调关系交替技术[J].音乐创作.2018
[3].赵玉红.论述五本和声教程中的近关系转调[J].当代音乐.2016
[4].李妍.光子晶体和声子晶体中由偶然简并所导致的Dirac锥形色散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5].陈治.大小调功能和声中各和弦的关系诌议(下)——基于全景敞视主义的新视角[J].黄河之声.2014
[6].陈治.大小调功能和声中各和弦的关系诌议(上)——基于全景敞视主义的新视角[J].黄河之声.2014
[7].匡迎辉.“和声”之“雄浑”-百年中国合唱与美颂关系的文化、美学解读[D].暨南大学.2014
[8].彭程.莫斯科和声学派及其传承关系[J].中国音乐学.2014
[9].陈芳.浅析拉莫与卢梭关于“旋律与和声关系”的争论[J].大众文艺.2013
[10].赵青.论和声与诗歌——探析瓦格纳音乐理论中“诗歌与旋律在和声中的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