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基质结合区论文_赵莉娟,白中红,许软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基质结合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质,蛋白质,肿瘤,特异性,免疫,胃癌,因子。

核基质结合区论文文献综述

赵莉娟,白中红,许软成[1](2018)在《乳腺癌患者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和核因子相关蛋白κB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样本中的蛋白SATB1和NF-κB p65的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80例乳腺癌组织样本中SATB1和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和56.25%。SATB1和NF-κB p65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受体状态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和TNM分期无关。SATB1和NF-κB p65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SATB1和NF-κB p65在乳腺癌组织中协同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朱旭升,吴晓宇[2](2017)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超微结构及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与对胃癌组织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SATB1)表达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60例中40例行新辅助化疗,其中20例用介入途径(介入组),20例用静脉途径(静脉组),另2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同时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SATB1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对化疗敏感的病例癌细胞的细胞器严重损伤,包括核固缩、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对化疗不敏感的病例癌细胞的细胞器未受破坏或仅轻度损伤,其中介入组细胞损伤程度高于静脉组(P=0.047)。在癌细胞损伤明显的病例中,SATB1的表达更加明显(P=0.035)。结论介入法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的损伤作用更大。SATB1的表达与胃癌细胞损伤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新的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姜宏波,李绘娟,于业辉,李晓东,包杰[3](2016)在《核基质结合因子SAFB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SAFB(scaffold attachment factor B)是一种核基质结合因子,属于一个核蛋白家族,目前共发现3个家族成员,首先发现的是SAFB1,第二个是SAFB2,第叁个是SLTM。SAFB结构上有一些重要的功能域,包括N端DNA结合域(SAF-Box),中部含有RRM(RNA recognition motif),C端富含Glu/Arg和Gly。这些高度保守的区域反映了SAFB在转录和细胞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SAFB参与了包括转录调节、RNA剪接、细胞增殖和凋亡、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物学进程。文章主要对SAFB蛋白家族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论述,以期为SAFB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中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21期)

胥颖,董丹丹,李科,李芳华[4](2016)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7例胃癌患者和20例癌旁组织中SATB1蛋白的表达,应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高于癌旁组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 SATB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预示胃癌恶性程度高,临床分期晚,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因此检测SATB1表达可作为临床筛选胃癌高危转移者、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新指标。(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厉锋,李文广,杨欢,高超,张改琴[5](2014)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基因和环氧化酶-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基因及环氧化酶-2(COX-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SATB1基因、COX-2基因的表达,分析SATB1基因及COX-2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SATB1基因、COX-2基因表达量分别为癌旁组织的3.95倍和2.8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基因、COX-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SATB1基因、COX-2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99倍、2.38倍(P<0.05);T4组SATB1基因、COX-2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T1~T2组的2.61倍、1.97倍(P<0.05),Ⅰ期、Ⅱ期SATB1基因、COX-2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SATB1基因、COX-2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Ⅰ期的2.99倍和2.52倍(P<0.05)。胃癌组织中SATB1基因与COX-2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2,P<0.05)。结论SATB1基因和COX-2基因参与了胃癌的发展、浸润及转移,二者具有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张瑜,陈秀玮[6](2014)在《核基质结合蛋白SATB1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涉及到细胞内基因、蛋白水平的改变,及与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实体肿瘤发展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初步原因。如果在肿瘤患者的早期阶段能够发现具有转移倾向的肿瘤细胞,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就能延长肿瘤患者生(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9期)

巫家晓,罗婷婷,于大海,卿海云[7](2014)在《口腔鳞癌转移与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表达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中~低分化鳞癌)表达明显高于Ⅰ级组(高分化鳞癌)(P<0.05);在临床分期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P<0.05)。SATB1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16例淋巴结转移组高于36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SATB1mRNA的表达量在6例淋巴结转移灶高于16例转移组原发灶(P<0.05)。结论:SATB1蛋白及SATB1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上调与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相关;SATB1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促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石曦雯,金贺,罗卫民[8](2014)在《核基质结合因子SAF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因子SAF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8例临床石蜡标本(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71例,配对的正常甲状腺组织71例以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癌16例)SAFB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AFB1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癌和淋巴结转移癌叁种类型的组织中表达明显不同(χ2=271.214,P<0.01)。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SAFB1蛋白的表达前者显着低于后者,即SAFB1表达强者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率高,而表达弱或阴性者发生率低,(Z=-4.608,P<0.05),SAF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配对的甲状腺原发癌组织差异无显着性(Z=-0.466,P>0.05)。结论 SAFB1基因的表达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4年02期)

冯雨,李高峰[9](2014)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状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如何控制肿瘤的转移播散是一直困扰着研究者和医务人员的问题。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因在肿瘤转移和细胞凋亡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临床疾病相关的研究发现其在乳腺癌、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倾向。(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4年02期)

毕洪钟,王伟,胡敏敏,琚坚[10](2014)在《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SATB1)又称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是一种独特的全局调节因子,通过基因表达调控结合染色质高级结构,对染色质进行表观遗传修饰和动态改变,直接调节促癌基因的表达.自2008年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他对肿瘤细胞的发生和转移有促进作用后,近年来又发现其高表达对消化系肿瘤(包括口腔癌、胃癌、肝癌、胆囊癌、结直肠癌)的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关系密切.我国以消化系肿瘤多见,如何控制恶性肿瘤的转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随着对SATB1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必将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近年来SATB1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核基质结合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与对胃癌组织中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SATB1)表达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60例中40例行新辅助化疗,其中20例用介入途径(介入组),20例用静脉途径(静脉组),另2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同时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SATB1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对化疗敏感的病例癌细胞的细胞器严重损伤,包括核固缩、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对化疗不敏感的病例癌细胞的细胞器未受破坏或仅轻度损伤,其中介入组细胞损伤程度高于静脉组(P=0.047)。在癌细胞损伤明显的病例中,SATB1的表达更加明显(P=0.035)。结论介入法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的损伤作用更大。SATB1的表达与胃癌细胞损伤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新的标志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基质结合区论文参考文献

[1].赵莉娟,白中红,许软成.乳腺癌患者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和核因子相关蛋白κB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J].癌症进展.2018

[2].朱旭升,吴晓宇.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超微结构及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表达的影响[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7

[3].姜宏波,李绘娟,于业辉,李晓东,包杰.核基质结合因子SAFB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4].胥颖,董丹丹,李科,李芳华.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

[5].厉锋,李文广,杨欢,高超,张改琴.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基因和环氧化酶-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

[6].张瑜,陈秀玮.核基质结合蛋白SATB1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

[7].巫家晓,罗婷婷,于大海,卿海云.口腔鳞癌转移与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表达的关系[J].口腔医学研究.2014

[8].石曦雯,金贺,罗卫民.核基质结合因子SAF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4

[9].冯雨,李高峰.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

[10].毕洪钟,王伟,胡敏敏,琚坚.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

论文知识图

植物表达载体线性图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再生a:叶片的共培...1 人核基质结合区的聚合酶链反应...稳定表达情况下β-珠蛋白MAR对  CA...pI121-TM1-TM2-EHA105PCR鉴定  199...所示,证明从烟草总DNA中扩增的序列为~...

标签:;  ;  ;  ;  ;  ;  ;  

核基质结合区论文_赵莉娟,白中红,许软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