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倍子汤加减熏洗治疗痔疮86例(论文文献综述)
程苏圣,王立柱,荆淑红,孙景仙[1](2022)在《普济痔疮栓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概述》文中指出针对内痔出血、混合痔、肛窦炎、便秘等疾病,普济痔疮栓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或者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普济痔疮栓在肛肠外科应用广泛,临床疗效显着,不良反应少,患者可以耐受,适用人群广。
张树刚[2](2021)在《中药熏洗联合痔疮栓对混合痔术后康复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析在为混合痔患者实施术后治疗时中药熏洗联合普济痔疮栓对创面恢复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对象为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43例,a组患者术后治疗方法为中药熏洗+普济痔疮栓,b组患者术后治疗方法为普济痔疮栓。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后肛门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与b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肛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中药熏洗+普济痔疮栓实施混合痔患者术后治疗有助于创面的愈合和肛门功能改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且减轻了术后疼痛,缩短了水肿消失、创面愈合时间。
林巧娟,林晖[3](2021)在《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疼痛的文献回顾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术后疼痛是痔疮诊治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熏洗疗法的优势已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和患者的认可;本文针对近年来,中药熏洗疗法治疗痔术后疼痛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概括其组方的用药特点、熏洗的最佳温度、浓度及时间控制、剂型选择、注意事项等,以便指导临床进一步发挥熏洗疗法的优势,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
贺燕[4](2021)在《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使用本药治疗痔术后水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并在腰麻下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且术后出现肛缘水肿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八宝痔疮膏治疗,对照组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两组均观察10天,比较治疗第3、5、7、10天两组患者肛缘水肿、肛门疼痛等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水肿消退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评价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例患者,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剔除1例,完成研究的病例共78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内痔分度、水肿个数、手术切口数量、肛缘水肿和肛门疼痛进行可行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结果如下所示:(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总体情况: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9.4%,两组总体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体征情况:在肛缘水肿体积减小方面,治疗第3天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7、10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肛缘水肿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水肿消退时间方面,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情况:在肛门疼痛方面,治疗第3天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7、10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肛门疼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1.八宝痔疮膏可有效治疗混合痔(湿热下注型)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及减轻术后肛门疼痛,临床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2.八宝痔疮膏可有效缩短水肿消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3.八宝痔疮膏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及肛周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卢丹丹[5](2021)在《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作用机理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药物,也为研制八宝痔疮膏提供证据和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96例在泉州市中医院肛肠科被诊断为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以八宝痔疮膏外敷患处,对照组以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敷患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7天均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肛门水肿、疼痛、坠胀感及肛周潮湿瘙痒程度)的检测和评分,并对总疗效分别进行评估。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各有3例脱落病例,脱落率6.25%。最终纳入90例,每组各45例,两组病例基线齐,具有临床可比性。2.疗效结果:(1)连续用药7天(1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肛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试验组应用八宝痔疮膏第1天(P=0.049)、第4天(P=0.037)、第7天(P=0.006)肛门疼痛程度相对于对照组均显着降低,说明八宝痔疮膏对于炎性外痔引起的肛门疼痛治疗作用很好,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3)肛门坠胀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第1天,试验组肛门坠胀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在治疗第4天(P=0.006)、第7天(P=0.002)试验组肛门坠胀感程度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说明八宝痔疮膏对于炎性外痔肛门坠胀感的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4)肛门水肿评分比较:治疗第1天,试验组肛门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在治疗第4天(P=0.016)、第7天(P=0.013)试验组肛门水肿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说明八宝痔疮膏对于炎性外痔肛门水肿的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5)肛门潮湿、瘙痒程度评分比较:治疗第1天,试验组肛门潮湿、瘙痒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在治疗第4天(P=0.038)、第7天(P=0.009)试验组肛门潮湿、瘙痒程度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说明八宝痔疮膏对于改善炎性外痔肛门潮湿、瘙痒程度的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3.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瘙痒、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说明了八宝痔疮膏外敷治疗炎性外痔的安全性。结论八宝痔疮膏外敷可显着改善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对减轻患者肛门疼痛、水肿、坠胀感,改善肛周潮湿瘙痒程度上均有明显优势,临床疗效稳定,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陈美君[6](2021)在《裂愈膏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裂愈膏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02月01日至2021年01月31日厦门市中医院肛肠门诊诊断为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裂愈汤组)、B组(六磨汤组)C组(裂愈膏组)各40例。A组予裂愈汤中药汤剂口服,B组予六磨汤中药汤剂口服,C组予裂愈膏方口服,1周为一疗程,连续口服2个疗程,观察各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三组均无剔除脱落病例,共120例完成临床观察并纳入统计。治疗前对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便血积分、肛门疼痛评分、便秘程度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结果如下:1.三组通过2个疗程药物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87.5%,B组总有效率为72.5%,C组总有效率为92.5%,三组的总体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疗效优于A、B两组。2.便血症状积分分析:三组治疗第1周、第2周便血症状均较前改善(P<0.05),其中C组治疗第1周、第2周对便血症状的改善均优于A、B两组(P<0.05)。3.便时肛门疼痛评分情况:三组治疗第1周、第2周肛门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均有缓解(P<0.05),其中C组治疗第1周、第2周对肛门疼痛程度改善上优于A、B两组,A组优于B组(P<0.05)。4.便秘症状严重程度改善情况:三组治疗第1周、第2周便秘严重程度上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其中C组治疗第1周、第2周对便秘症状的改善均优于A、B两组(P<0.05);治疗第2周,A组便秘症状的改善优于B组(P<0.05)。5.满意度评分情况:三组治疗后满意度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满意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C两组,B、C两组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裂愈膏可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临床症状,尤其对减轻患者便血症状、便时或便后肛门疼痛、改善便秘情况上有明显优势,疗效肯定。2.裂愈膏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与裂愈汤、六磨汤治疗相比临床疗效确切,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使用。
刘一灿[7](2021)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太宁栓治疗Ⅰ、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太宁栓治疗湿热下注性Ⅰ、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联合太宁栓外用在湿热下注性Ⅰ、Ⅱ期内痔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探究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丰富思路。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收治的60例临床诊断为Ⅰ、Ⅱ期内痔湿热下注证的患者,并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每日于温水清洁肛门后纳入太宁栓1枚,早晚各1次,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每天1剂,分早晚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便血、肛门坠胀感、痔核粘膜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总体疗效和停药后1个月复发情况的对比,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内痔分期)及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评分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统计学比较结果无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情况及各项观察指标均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便血、肛门坠胀感及痔核黏膜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3.33%,对照组76.67%。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治疗组6.67%,对照组2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5),且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本次观察研究得出,两组治疗方法对Ⅰ、Ⅱ期内痔证属湿热下注的患者治疗均安全、有效。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联合太宁栓外用对Ⅰ、Ⅱ期内痔证属湿热下注的患者在减少便血、缓解肛门坠胀感、改善痔核黏膜充血情况及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方面具有明确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肖文洁[8](2021)在《痔科消炎止痛洗剂联合龙珠软膏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痔科消炎止痛洗剂熏洗坐浴联合龙珠软膏外用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并从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两方面讨论痔科消炎止痛洗剂坐浴联合龙珠软膏对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临床客观依据支持。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行经肛门直肠粘膜环切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均按肛肠科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痔科消炎止痛洗剂熏蒸坐浴和龙珠软膏换药,对照组使用龙珠软膏换药,每日1次。观察2组治疗前、术后第3、7、11、15天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坠胀、创面肉芽生长形态、创面愈合时间,并对其量化评分和记录相关数据,最后统计总疗效。结果:选取的70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术后第1天(初始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治疗前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坠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结果分析:(1)肛门疼痛: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前疼痛评分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在手术后的第3、7、11、15天中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经过分析后得出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第3、15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术后的第7、11天出现显着差异(P<0.05),因此,我们从中可知痔科消炎止痛洗剂在术后早、中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最为明显,在创面愈合后期痔科消炎止痛洗剂在缓解疼痛的作用上效果不明显。(2)肛门坠胀:治疗前和术后第3、7、11、15天肛门坠胀感评分并进行对比,发现治疗前两组肛门坠胀感评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肛门坠胀评分具有可比性。经过分析后得出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第3、15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术后的第7、11天出现显着差异(P<0.05),因此,我们从中可知试验组术后早、中期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肛门坠胀感,在创面愈合后期试验组在缓解肛门坠胀的作用上效果不明显。(3)肛门水肿:将两组患者术后第3、7、11、15天肛门水肿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术后第3、7天两组患者肛门水肿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第11、15天两组患者肛门水肿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从中得知试验组可明显减轻术后早期肛门水肿程度甚至可预防肛门水肿,而在创面愈合后期试验组减轻肛门水肿效果并不明显。(4)创面肉芽愈合情况:对术后3、7、11和15天患者的创面肉芽形态评分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早期,中期和后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后期统计学差异更为显着(P<0.01),因此我们可以得知试验组在确保肉芽组织的新鲜生长和促进愈合方面具有显着作用。(5)疗效比较和创面愈合时间: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第3、7、11和15天的愈合时间,发现这两名患者的愈合时间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P<0.05),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通过试验组的治疗方案可以缩短愈合时间,使愈合效果更加显着。(6)总疗效: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30天治疗以后的疗效进行对比,试验组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有效率是91.43%,P<0.05,因此,我们知道两组的总体治疗效果显着不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痔科消炎止痛洗剂熏蒸坐浴联合龙珠软膏换药能有效减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坠胀症状,促进肉芽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临床观察中尚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用药安全且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刘文[9](2021)在《金菊洗剂坐浴对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疗效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金菊洗剂坐浴对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创面疼痛、水肿、渗液、愈合效率等的临床疗效,总结探讨金菊洗剂对肛瘘术后创面恢复的作用,确定其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观察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共8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患者全部来自于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住院病人。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起分别予金菊洗剂、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蒸坐浴肛门部。两组患者坐浴后均予肛安软膏、肛泰栓进行换药处理,每天早晚各换药一次,7天为一疗程,分别观察术后第1、7、14、28天分泌物、疼痛水平、创面恢复情况等指标变化。测量术后第1、7、14、28天创面大小,计算创面愈合率,对照总愈合时间评估临床疗效。对记录的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有7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治疗组(金菊洗剂组)40例,对照组(高锰酸钾组)3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显示,在性别、年龄、病程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评分(分泌物、术后当天面积以及疼痛积分)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金菊洗剂经治疗后结果如下:1.创面愈合面积方面及愈合率方面:两组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治疗组术后第7、14、28天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7d、14d、28d<0.05);两组内创面面积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2.创面疼痛、分泌物评分方面:两组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治疗组术后第7、14天创面疼痛及分泌物评分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7d、14d<0.05),在术后第2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疼痛与分泌物评分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28d>0.05);两组内创面疼痛及分泌物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3.创面愈合总时间: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总体治疗疗效:1个月后回访两组治疗疗效,经秩和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金菊洗剂坐浴对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术口疼痛、减少术后分泌物渗出以及加速创面恢复的疗效确切,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胡启炳[10](2021)在《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在肛裂行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术后并发症治疗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从而验证痔疮消炎软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80例,入院后手术均采取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术后第2d坐浴消毒后开始使用痔疮消炎软膏纱条换药,对照组在术后第2d坐浴消毒后开始使用肛泰软膏纱条换药,每天一次。以量化评分的形式分别记录两组肛裂手术病人在换药前、以及术后第3d、7d、14d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出血、渗出并发症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术后上述时间点两组创面大小改变;出院后嘱咐患者每日返院换药,评价术后第14d两组总体疗效并随访记录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上述评分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临床研究共有77例患者最终纳入观察,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肛裂分期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分析后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首次换药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及创面大小经比较后,无明显差异(P>0.05)。痔疮消炎软膏纱条换药对比肛泰软膏纱条换药治疗结果如下:1.肛门疼痛比较:两组间肛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0.983,P组间=0.001),且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肛门疼痛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3、7、14=0.000);组内比较,两组肛门疼痛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14.400,P时间=0.000)。2.肛缘水肿比较:两组间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800,P组间=0.018),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200),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40,P14=0.000);组内比较,两组肛缘水肿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4.815,P时间=0.000)。3.创面出血比较:两组间创面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5.857,P组间=0.000),其中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创面出血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7=0.000,P14=0.045);组内比较,两组创面出血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0.548,P时间=0.000)。4.创面渗出比较:两组间创面渗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76,P组间=0.007),其中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创面渗出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0.039,P7=0.000,P14=0.045);组内比较,两组创面渗出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1.503,P时间=0.000)。5.肉芽组织生长比较:两组间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298,P组间=0.001),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3=0.130),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00,P14=0.049);组内比较,两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0.971,P时间=0.000)。6.创面大小比较:两组间创面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001,P组间=0.320),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大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3=0.607),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创面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33,P14=0.002);组内比较,两组创面面积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0.869,P时间=0.000)。7.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6.36±1.85d,对照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8.10±2.13d,两组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总体疗效比较:术后第14d两组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7%。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应用于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换药上,能有效减轻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出血及渗出等并发症,同时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证实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二、五倍子汤加减熏洗治疗痔疮8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倍子汤加减熏洗治疗痔疮86例(论文提纲范文)
(1)普济痔疮栓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混合痔 |
1.1 混合痔保守治疗的用药情况 |
1.2 混合痔术后的用药情况 |
2 内痔的用药情况 |
3 肛窦炎的用药情况 |
4 便秘 |
4.1 非手术因素导致便秘的用药情况 |
4.2 术后出现排便困难的用药情况 |
5 其他病症 |
5.1 肛裂 |
5.2 溃疡性结肠炎 |
6 用药事项及药物不良反应 |
7 与市场上同类产品比较 |
8 讨论 |
(2)中药熏洗联合痔疮栓对混合痔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3.1 创面愈合。 |
1.3.2 肛门功能。 |
1.3.3 其他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评分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肛门功能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4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水肿消失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3 讨论 |
(3)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疼痛的文献回顾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熏洗治疗痔术后疼痛的文献回顾 |
1.1 基于疼痛机理 |
1.1.1 改善疼痛积分,促进创面愈合 |
1.1.2改善术后水肿,促进创面愈合 |
1.1.3 抗炎、预防肉芽组织增生 |
1.1.4 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 |
1.2 基于不同治法的殊途同归 |
1.2.1 清热、燥湿、解毒法 |
1.2.2 活血、散瘀、止痛法 |
2 疗效与关键技术的相关性研究 |
2.1 浓度对熏洗效果影响 |
2.2 最佳时间的控制 |
2.3 最适温度的控制 |
2.4 不同用药频率 |
2.5 组方剂型的改良 |
2.6 注意事项与操作方法 |
3 现代熏洗仪的创新与联合运用 |
(4)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痔的认识 |
1.1 中医学对痔概念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痔术后肛缘水肿的认识 |
1.3 中医学对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治疗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概念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手术方法的认识 |
2.3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认识 |
2.4 肛缘水肿对患者的影响 |
2.5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治疗进展 |
3 对中药膏剂外用的认识 |
3.1 中医学对中药膏剂外用的认识 |
3.2 现代医学对中药膏剂外用的认识 |
3.3 对中药膏剂外用现状的认识 |
4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研究进展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4 脱落标准、剔除标准与中止标准 |
1.5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样本量估算 |
2.2 分组方法 |
2.3 手术操作步骤 |
2.4 治疗方法 |
2.5 统计学处理 |
3 临床观察 |
3.1 一般项目 |
3.2 疗效性观察 |
3.3 安全性观察 |
3.4 观察时间节点 |
3.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4 伦理学要求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
1.2 两组年龄分布比较 |
1.3 两组病程分布比较 |
1.4 两组内痔分度情况比较 |
1.5 两组手术切口及治疗前水肿数量比较 |
1.6 两组治疗前肛缘水肿、肛门疼痛评分比较 |
2 治疗后结果统计 |
2.1 治疗后两组肛缘水肿评分组间比较 |
2.2 治疗后两组肛门疼痛评分组间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肛缘水肿评分组内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肛门疼痛评分组内比较 |
2.5 治疗后两组水肿消退时间比较 |
2.6 治疗后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2.7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
3 安全性检验 |
分析与讨论 |
1 八宝痔疮膏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理论依据 |
1.1 导师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经验与见解 |
1.2 中医学对八宝痔疮膏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认识 |
1.3 八宝痔疮膏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现代药理研究 |
2 研究结果疗效分析 |
2.1 八宝痔疮膏改善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分析 |
2.2 八宝痔疮膏缓解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疗效分析 |
2.3 八宝痔疮膏缩短水肿消退时间的疗效分析 |
2.4 八宝痔疮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疗效分析 |
3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痔的认识 |
1.1 痔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
1.2 对痔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治疗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炎性外痔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炎性外痔概念及病因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炎性外痔发病机制的认识 |
2.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样本量估算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剔除标准与中止标准 |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临床观察 |
3.1 一般项目 |
3.2 疗效性观察 |
3.3 安全性观察 |
3.4 观察时间节点 |
3.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4 统计学处理 |
5 伦理学要求 |
6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
1.2 两组年龄分布比较 |
1.3 两组病程分布比较 |
1.4 治疗前各单项症状比较 |
2 治疗后结果统计 |
2.1 肛门疼痛评分比较 |
2.2 肛门坠胀评分比较 |
2.3 肛门水肿评分比较 |
2.4 肛周潮湿瘙痒评分比较 |
2.5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
3 安全性观察 |
分析与讨论 |
1 选择课题及证型的原因 |
2 选择中药膏剂外敷的依据 |
2.1 祖国医学外敷膏药疗法的历史背景 |
2.2 外敷药膏对炎性外痔的缓解作用 |
2.3 药物透皮吸收作用 |
3 对照组选择依据 |
4 八宝痔疮膏的选择依据 |
4.1 八宝痔疮膏中医组方分析及配伍特点 |
4.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5 研究结果疗效分析 |
5.1 基线结果分析 |
5.2 各单项症状及总体疗效结果分析 |
6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
7 优点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炎性外痔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裂愈膏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1.1 病名的提出及病因病机 |
1.2 中医治法 |
2 现代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2.1 定义及分期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西医治法 |
3 膏方的来源与现代临床应用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随机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2.4 药物制备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项目 |
3.2 疗效性观察 |
3.3 满意度观察 |
3.4 观测时点 |
3.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4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
5 伦理学要求 |
6 统计学处理 |
7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三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
1.2 三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
1.3 三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
2 观察指标 |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
2.2 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满意度比较 |
2.3 三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
3 安全性检验 |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肛裂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太宁栓治疗Ⅰ、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痔的中西医研究及治疗概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痔科消炎止痛洗剂联合龙珠软膏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选择标准 |
2.治疗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手术方式 |
2.3 术后治疗 |
3.观察指标 |
3.1 临床观察指标 |
3.2 观察方法 |
3.3 安全性指标 |
3.4 不良反应事件 |
4.疗效评定标准 |
5.样本质量控制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 |
1.1 性别对比 |
1.2 年龄对比 |
1.3 术后原始创面面积对比 |
2.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
2.1 术后肛门疼痛情况 |
2.2 术后伤口水肿情况 |
2.3 术后肛门坠胀情况 |
2.4 创面肉芽生长形态状况 |
2.5 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2.6 总疗效比较 |
3.临床安全性检验 |
分析与讨论 |
1.中医与西医对痔的认识 |
1.1 中医对痔的认识 |
1.2 西医对痔的认识 |
2.中医与西医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3.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
3.1 中医对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
3.2 西医对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
4.痔科消炎止痛洗剂的组成及药理分析 |
5.龙珠软膏的组成及药理分析 |
6.对熏洗坐浴疗法的认识 |
7.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8.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评分观察表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金菊洗剂坐浴对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疗效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肛瘘的概述 |
1.1 中医对肛瘘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肛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肛瘘中医证型分类与治疗 |
2 西医对肛瘘疾病的概述 |
2.1 西医对肛瘘概念与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西医对肛瘘的分类 |
2.3 西医对肛瘘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
3.2 疗效观察指标 |
3.3 安全性指标 |
3.4 不良反应事件 |
3.5 病例脱落处理 |
4 统计学处理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情况比较 |
5.2 观察指标及评分比较 |
5.3 安全性评估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肛瘘术后的研究讨论 |
1.1 中医对肛瘘术后创面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对肛瘘术后的治疗 |
2 西医对肛瘘术后的研究讨论 |
2.1 西医对肛瘘术后创面的认识 |
2.2 西医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治疗进展 |
2.3 西医对肛瘘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3 中药熏洗坐浴的作用及机理 |
4 金菊洗剂的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4.1 金菊洗剂组方成分分析: |
4.2 金菊洗剂的现代药理作用 |
5 高锰酸钾的药理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
6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6.1 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
6.2 金菊洗剂对创面愈合率的影响 |
6.3 金菊洗剂对创面愈合面积的影响 |
6.4 金菊洗剂对创面疼痛的影响 |
6.5 金菊洗剂对创面分泌物渗出的影响 |
6.6 金菊洗剂对愈合时间的影响 |
7 结论 |
8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工作情况 |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10)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中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1.1 中医古籍对肛裂的认识 |
1.2 中医学肛裂的病因病机 |
2 现代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2.1 肛裂的症状与病理表现 |
2.2 肛裂的发病机制 |
3 肛裂的治疗 |
3.1 肛裂的中医治疗 |
3.1.1 中药内治法 |
3.1.2 中药坐浴 |
3.1.3 油膏外敷 |
3.1.4 栓剂纳肛 |
3.1.5 中医其他疗法 |
3.2 肛裂的西医疗法 |
3.2.1 西医药物治疗 |
3.2.2 手术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肛裂的西医诊断标准 |
1.2.2 肛裂的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实验方案 |
2.1 实验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4 药物选择及制备 |
2.5 术后常规治疗及换药 |
2.6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2.7 疗效评定标准 |
2.8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脱落情况 |
3.2 一般情况对比 |
3.3 换药前(术后第2 天)症状评分及创面大小对比 |
3.4 临床疗效对比 |
3.5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肛裂术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西医对肛裂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的认识和治疗 |
3 中药软膏外敷的作用和机理 |
4 痔疮消炎软膏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
5 痔疮消炎软膏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
6 痔疮消炎软膏的作用机制 |
7 肛泰软膏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
8 研究结果分析 |
9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术后评分表 |
综述 肛裂术后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四、五倍子汤加减熏洗治疗痔疮8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普济痔疮栓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概述[J]. 程苏圣,王立柱,荆淑红,孙景仙. 光明中医, 2022(01)
- [2]中药熏洗联合痔疮栓对混合痔术后康复的影响[J]. 张树刚. 继续医学教育, 2021(10)
- [3]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疼痛的文献回顾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进展[J]. 林巧娟,林晖. 中医外治杂志, 2021(04)
- [4]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观察[D]. 贺燕.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疗效观察[D]. 卢丹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裂愈膏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美君.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太宁栓治疗Ⅰ、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一灿.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痔科消炎止痛洗剂联合龙珠软膏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 肖文洁.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9]金菊洗剂坐浴对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疗效临床观察[D]. 刘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10]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启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