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松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松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压器,组合,载荷,电能,惯性,传感器,卡尔。

松耦合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延明[1](2019)在《基于“松耦合”的职业院校智能化校园建设模式——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西部地区职业院校面临的信息化持续投入资金缺乏、技术支持队伍力量薄弱、信息化建设经验不足等现状,为解决以"标准化"为本质的信息化与以"个性化"为本质的学校教育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基于"松耦合"概念的"8+1+N"模式,全面规划、分部实施、无缝集成,建成智能化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最小化各模块的依赖关系,最大程度地利用项目化资源。以"必需、够用、实用、可扩"的建设理念,构建学校的信息化生态体系,在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效,为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9年23期)

王创,管启,丁德锐[2](2019)在《基于松耦合IMU阵列导航系统中时间同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感器融合算法通常假设传感器时钟之间具有完美的时间同步,然而在实际的传感器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时间同步误差,从而导致传感器融合中的系统误差。本文首先分析了惯性传感器阵列中的时间步的机理,然后将时间同步误差作为待估计的状态,借助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实现时间同步误差的在线估计,进而利用互补反馈滤波器来融合惯性阵列系统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使用分数延迟滤波器来实现延时数据的时间移位,从而保证不同传感器的时间同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时间同步误差的估计方法可以将得到的时间同步误差精确到毫秒级。(本文来源于《智能计算机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王睿,陈国良,许晓东,曹晓祥,张超[3](2019)在《单目视觉和惯导松耦合的行人位姿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室内视觉定位特征稀疏时鲁棒性较低的问题,文章利用惯导元件输出频率大、短期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低负载的单目视觉和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信息融合方法。该方法在初始化阶段根据位移相似性原理设计算法解算视觉位移尺度信息,在导航阶段将视觉信息输出的状态量通过尺度旋转变换后作为观测量进行卡尔曼滤波。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视觉惯导组合导航系统在提升处理效率的同时,全过程均方根误差比单一同步定位与制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系统下降了17.1%。(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于露[4](2019)在《基于U-BLOX-M8U的GNSS/INS松耦合组合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发展如火如荼,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对导航定位的精度、可靠性、连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GNSS与惯性导航系统(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两者优势互补的特性,本课题开展组合定位关键技术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8U的松耦合组合导航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在充分掌握U-BLOX M8U集成开发平台工作模式、输出信息格式等内容的基础上,编写了原始数据解析软件,完成原始二进制数据流的提取。开展M8U MEMS微机械惯性传感器的时频域静态特性实验分析,得到M8U陀螺仪与加速度计主要误差来源。2)使用不同小波变换对惯导数据进行降噪处理,根据实验效果选择使用db5小波变换,完成机械编排、姿态解算,为信息融合提供惯导数据。3)初始化状态向量、量测向量及协方差矩阵等参数,采用卡尔曼滤波将解算后的INS数据与GNSS数据进行信息融合。4)依托U-BLOX M8U硬件平台,结合协议解析、数据处理、导航解算、地图匹配四个软件模块,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8U器件的松耦合组合导航系统。搭建基于M8U的实验平台,开展跑车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导航系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导航定位服务的可靠性、连续性,卫星信号良好的情况下的经纬度精度为1.5m、1.8m。在卫星信号短暂丢失的2s、10s、15s的叁种情况下,仍可提供较为准确的定位结果,经纬度精度分别为1.5m、1.8m,1.59m、2.9m,1.55m、4.9m。(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期刊2019-06-01)

丰江波[5](2019)在《基于松耦合变压器的感应耦合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应耦合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能传输方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本身具有无摩擦,无电火花,可以在相对运动的状态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的特点。系统本身的传输效率是考察的重点,而频率为松耦合变压器的传输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时补偿以及系统各个结构的设计对于该电能传输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感应耦合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进行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上分析,对松耦合变压器进行建模分析,得到松耦合变压器漏感以及互感等效模型,由此推导出松耦合变压器传输效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基于传输效率的关系,分析相关的补偿拓扑结构,并在有限元物理场分析软件COMSOL下对比在不同频率之下,补偿前以及补偿后的输出功率,以及传输效率与频率之间的对比图,仿真结果表明松耦合变压器传输效率会在某个高频处达到最大。其次,基于当前叁种高频的产生方式,选择并设计了以功率放大电路以及信号发生器为原理的高频电源,对带有补偿的松耦合变压器进行频率与效率实验测试,得到相应的最佳频率。之后,对于松耦合变压器电能传输所需要的最佳频率通过逆变电路进行设计,得到该感应耦合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高频模块。再次,对感应耦合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直流电源以及稳压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进行原理分析,通过protel绘制实际电路,形成开环系统,之后,在MATLAB中建立相关的仿真模型,分析其在加入反馈以及开环的不同形态,得到反馈后恒流以及恒压输出。应用STM32芯片对系统进行电压、电流以及频率采样,从而实现该叁者之间的反馈,从而构成反馈闭环控制系统。最后,搭建了感应耦合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测试。对稳压电路、高频模块以及系统的输出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实现输出功率1KW的实验平台,通过闭环反馈控制,实现末端电压、电流恒定,达到电压源以及电流源。为进一步研究感应耦合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赵蒙蒙[6](2019)在《基于轴式松耦合变压器的感应式无线输电技术的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应电能传输技术因其具有无摩擦、无电火花,可在相对运动状态下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等特点,其广泛应用于电力汽车、矿井、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水下探测等方面。松耦合变压器及其补偿结构作为无线输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状态与结构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无线输电系统的性能。本文首先对松耦合变压器进行磁路分析,并搭建了基于COMSOL软件的轴式松耦合变压器的仿真模型,介绍了轴式松耦合变压器参数计算方法,并对其原、副边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磁通分布、参数变化做出了仿真分析。其次,为解决感应电能传输技术传输功率较低的缺点,本文对松耦合变压器原、副边的补偿电路结构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了 LCC(inductance-capacitance-capacitance)结构在正弦电压源与方波电源时的参数设置方法,提出了基于LCC结构与单阶补偿相结合的LCC/S及LCC/P补偿方法,对两种补偿方法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当轴式松耦合变压器原、副边发生偏移时的两种补偿的传输功率;对LCC结构,LCC/S及LCC/P补偿谐波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叁种电路结构对高次谐波的抑制能力。再次,对轴式松耦合变压器铁芯损耗、线圈损耗,补偿器件损耗进行分析,使用等效串联电阻来表征补偿电容及电感的损耗。建立了基于互感模型的ICPT(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mission)系统损耗电路模型,研究了 LCC/S 及LCC/P补偿的传输效率特性,得到了 LCC/S补偿优于LCC/P补偿的结论。基于LCC/S补偿的传输特性提出了 ICPT系统的频率选择方法,并对最优频率下的损耗特性,传输特性及频率稳定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通过实验得到了轴式松耦合变压器的各个参数,并据此搭建了含补偿结构的ICPT系统试验平台。验证了 LCC/S补偿的软开关特性、恒压输出特性及大容量传输特性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王松[7](2019)在《基于CFD/CSD松耦合的直升机稳态飞行状态配平与载荷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预估旋翼载荷是直升机减振设计的基础,本文基于CFD/CSD松耦合方法对旋翼气动载荷和振动载荷进行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旋翼CFD/CSD松耦合方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建立了基于旋翼中等变形梁气弹综合分析模型的CFD/CSD主控平台和松耦合流程,并以此建立了CFD/CSD松耦合的全机配平与增量迭代分析方法。耦合过程分为内外两层循环:外层循环通过解析配平方法启动计算并获得初始操纵量及旋翼姿态,内层循环通过旋翼空间有限元和时间有限元方法求解桨叶稳态周期解。将内层循环获得的旋翼力代入平衡方程组经过牛顿迭代寻求新的配平量,并将收敛的配平量和响应传递给CFD模块进行旋翼流场及气动载荷计算,回代的CFD气动力以增量的形式参与旋翼气弹耦合与配平的迭代。2)建立了基于OverCFD软件的CFD求解流程,并以此建立了可实现复杂运动关系的旋翼桨叶结构化嵌套网格系统,通过网格自适应参数细化或粗化旋翼近体网格和笛卡尔背景网格。在网格驱动中,桨叶的刚体运动通过组件及其重迭网格的运动来实现,组件及其网格运动位置更新后,需要重新进行网格挖洞和插值处理;而桨叶弹性变形则通过样条插值方法来驱动网格中翼型剖面运动,进而带动近体网格的运动,这样实现桨叶松耦合一圈的运动和变形。3)以SA349/2直升机低速飞行状态为例,进行了旋翼流场的求解、气动载荷及振动载荷的预估,并将计算结果与飞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运用网格自适应方法很好的捕捉到旋翼桨尖涡及其与桨叶的干扰,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杨玉岗,吴瑶,黄伟义[8](2019)在《旋转式松耦合变压器的绕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式无线励磁系统的核心部件松耦合变压器因存在大气隙,导致其漏感较大,无法有效地提高耦合系数,从而限制了系统效率的提升。为解决该问题,首先对旋转式松耦合变压器进行等效建模与漏感分析,针对常见绕组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改进设计,提出PCB绕组结构。利用Ansys/Maxwell仿真分析软件确定该优化结构的可行性。设计S-S谐振补偿方案,运用Simplorer与Maxwell进行联合仿真,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优化程度。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改进前后松耦合变压器在较大气隙条件下的耦合系数与传输效率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李哲,刘强,王箫杨[9](2018)在《GPS/MEMS-IMU松耦合导航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低成本、小型化组合导航系统的需求,设计了GPS/MEMS-IMU松耦合导航系统。对IMU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零点修正等预处理,然后使用四元数把加速度从载体坐标系转换到水平坐标系,对加速度进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位移,并以松耦合方式与GPS数据进行组合导航。实验结果表明,在400m范围内实测多次,计算位移误差在2%以内。(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赵蒙蒙,李岩松,丰江波,刘君[10](2019)在《轴式松耦合变压器的热行为特性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耦合变压器作为感应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核心部件,在电能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会使其温度迅速上升,从而影响其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轴式松耦合变压器的运行特点,研究了松耦合变压器内部温度的分布特征及其热行为的多个影响因素。首先建立了松耦合变压器基于互感结构的电路模型与磁场模型,而后建立了松耦合变压器的热模型,对其产热、散热过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电磁场-热场耦合;最后根据耦合结果对轴式松耦合变压器内部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稳定温升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07期)

松耦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感器融合算法通常假设传感器时钟之间具有完美的时间同步,然而在实际的传感器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时间同步误差,从而导致传感器融合中的系统误差。本文首先分析了惯性传感器阵列中的时间步的机理,然后将时间同步误差作为待估计的状态,借助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实现时间同步误差的在线估计,进而利用互补反馈滤波器来融合惯性阵列系统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使用分数延迟滤波器来实现延时数据的时间移位,从而保证不同传感器的时间同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时间同步误差的估计方法可以将得到的时间同步误差精确到毫秒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松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延明.基于“松耦合”的职业院校智能化校园建设模式——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9

[2].王创,管启,丁德锐.基于松耦合IMU阵列导航系统中时间同步的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

[3].王睿,陈国良,许晓东,曹晓祥,张超.单目视觉和惯导松耦合的行人位姿判定[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于露.基于U-BLOX-M8U的GNSS/INS松耦合组合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019

[5].丰江波.基于松耦合变压器的感应耦合式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6].赵蒙蒙.基于轴式松耦合变压器的感应式无线输电技术的补偿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7].王松.基于CFD/CSD松耦合的直升机稳态飞行状态配平与载荷预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8].杨玉岗,吴瑶,黄伟义.旋转式松耦合变压器的绕组优化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9

[9].李哲,刘强,王箫杨.GPS/MEMS-IMU松耦合导航系统的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8

[10].赵蒙蒙,李岩松,丰江波,刘君.轴式松耦合变压器的热行为特性及影响因素[J].电测与仪表.2019

标签:;  ;  ;  ;  ;  ;  ;  

松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