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南通市226001

摘要:当前,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施方法。我们应认识到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决策、实施、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方法,从而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使我国建筑行业能够得到更加快速、持久的发展。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引言

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成为近年业内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出发,并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参与承建人员的专业素养、健全监管机构与相应机制、提升信息共享且有效沟通等方面,试图构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以求满足现在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与高要求。

1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建筑从业者的质量意识相对薄弱

我国建筑法对建筑企业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有着清晰的操作程序。但由于一些建筑企业和技术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不按操作和规范程序进行施工,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偷工减料,使得建筑工程质量低劣,导致质量事故频出;部分开发商没有将质量管理与控制摆放在应有的高度上,在规划时不重视质量问题,施工时出现质量问题没有给予及时的纠正,更有甚者不惜以降低质量标准来谋取更大的利润,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威胁到了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的所有从业者都应该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质量意识,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1.2盲目施工,质量隐患严重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建设单位与监督单位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对施工企业资质进行审查,使得一些没有资质或者资质不达标的企业参与到建筑工程项目中,这些企业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资格,在进行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盲目施工,随性而为,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是多次转包,很难有效把控这些企业是否符合施工资质;有些施工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大,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出现以包代管、以包拒管的非正常现象。同时,部分企业在管理水平上存在很大不足,内部员工技术操作能力差,缺乏应有的责任心,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施工的顺利开展。另外,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良现象,容易引起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频繁出现,给工程项目留下很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1.3缺乏高效的管理方法,导致问题失控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旨在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要严格遵守国家建筑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从设计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综合当地区域发展特点和实践经验,保证所建造出来的建筑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但是,由于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照标准工序进行筛选,在设计、勘测、建设、装饰、监理等过程中缺乏高效的管理方法,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失控,产生了许多影响建筑质量的不良现象。

2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方法

2.1投资决策阶段

建筑人员组织通常由业主、监管部门、承建商等组成,因此,工程质量管理也应从此入手。最佳方案是在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之初,业主便参与进来,与监管部门、监理一起开始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多方面的监控,查找项目不合常理之处,查缺补漏,完善投资建设施工方案。监管从此时开始,皆因利益即得者均会从自身的利益考虑,承建商会为成本等问题而把工程质量排在利益之后、监管者也或因想省事而忽视工程质量。

2.2前期准备阶段

工程项目前期准备是否完备是建筑工程质量是否得以保证的基础。因此,前期,业主会同监理及监管部门均需参与进来,参与进对项目所在地展开勘察、建筑工程设计、设计图纸会审、对承建方展开详细的交底工作,业主与监管者还应监督有关人员对施工方进行关键技术交底培训与讲解,以降低建筑工程质量的隐患。

2.3施工阶段

施工期间,因各种不可控的因素,部分施工与预定标准往往有“出入”,建筑工程存在的不达标处被忽视或隐藏。因此,在这一阶段做质量管理就是多抽查、勤检测、严管理、重细节、善督促,目前已有的检测、察缺补漏的方法有分布图法、控制图法、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法等,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达标,应多种方法交叉使用,应将常规的例行检查与临时抽检结合起来、将管理与检测结合起来、将细节部位和隐蔽分项重视起来、将工程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结合起来,查找出实际施工中不合情理、不达标、管理不到位、细部不重视等等,并“对症下药”,尽量减少建筑工程质量隐患和盲区管理及细部疏忽。

2.4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期也是验收期,更应注意认真对待各项检测验收,尤其是相关强制性的标准部分、以及遗留问题部分,在竣工期应重点监督监管对此的解决措施及解决情况,避免出现严重的质量隐患、影响投入使用。

3建筑工程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构建

3.1联动政府出台相关行政规章进行约束

业主、监理、承建商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责任人,也是即得利益者,他们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量”与利润,而易忽视工程全寿命质量管理。因此,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达到,还需要第三方的理性介入,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授权第三方进行监督管理工程,最大可能的减少或杜绝质量安全隐患的存在。

3.2健全培训机制,加强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意识

由于工程项目的相关方专业素养不足,尤其是施工方,直接参与施工的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而且人员变换随机性很强、缺乏相应的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意识,从而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隐患。所以,应当不断完善相关的培训机制,注重培训的质量与效果,促进有关人员的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意识与专业素养。

3.3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使信息有效共享

目前,建筑项目全寿命工程质量管理上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相关工程质量信息不能在多个部门、多个责任主体之间共享,部分工作不能协同、不能及时有效得到相关决策、技术、财力支持。因此,应当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信息高效、快速地流通,也有利用部分质量问题得到“亡羊补牢”。工程管理质量信息得到有效共享,能尽可能适应建设项目的不可逆性和复杂性,也可以在事前识别工程质量危险源。

3.4完善有关质量监管部门

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它的全寿命周期也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都应建立相应的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将该工程从构思到竣工验收进行全程监管。应将建筑工程有关责任主体联合起来,成立专项小组,从而从项目层、法律层、社会层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全寿命全面地监管建筑工程项目。因此,第一层次监管机构可由承建方、业主、监理方构成;第二层监管机构可以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组成,从外而内的给予第一层监管系统以补充。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主要是指从建筑工程的决策阶段,一直到建筑工程的竣工、投入使用阶段,都对其进行管理,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使用质量,使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有的管理人员没认识到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我们将以此入手,探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克勤,安思颖.“新五条”归零要求在项目质量管理中的拓展应用[J].质量与可靠性,2017,02:10-13.

[2]李婕,祁皎,胡欣悦,孙茂楠,吴晶丽.健康建筑全寿命周期影响因素认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1-2.

[3]杜艳超,李明照.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预测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7,3408:441-444.

[4]张永娜.绿色钢结构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7.

标签:;  ;  ;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