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试论《大学》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文

孙立:试论《大学》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文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其进行重构,以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新的逻辑,赋予其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修身养性做起,以“齐家治国”规约人人和谐相处,以“平天下”为共同的时代担当,为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大学》;新时代;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核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遵循,进一步创新和优化思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进程。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篇(以下简称《大学》)。《大学》其中所阐发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培养圣人君子理想人格的核心。当前应积极推动《大学》中修身之法、齐家之方以及治国平天下之道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2.3 婚姻质量量表[5] 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Olson教授1981年编制,共有124个条目组成,包含12个因子,分别是过分理想化、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业余活动、性生活、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角色平等性和信仰一致性。计分采用5级评分,通过美国全国性大样本测试,该量表项目内在一致性平均相关系数为0.74;重测信度为0.87。其判断婚姻满意与不满意的准确性(特别是效度)为85% ~90%。

一、《大学》思想概述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目标是要成就“圣人”。朱熹选北宋五子之文编著《近思录》,其中卷十四便是论述儒家进学的终极目标——“学圣人”。张载也说,“二程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1]。“圣人”的重要德性便是“修齐治平”,亦即“内圣外王”,这在《大学》中有集中体现。

水利现代化规划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纲领性文件和顶层设计,内容既包括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生态保护、城市水利、农村水利等功能体系建设安排,也包括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水利发展保障能力等保障体系建设安排,是水利全面发展的规划安排,具有明显的发展规划特征。同时水利现代化规划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水利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研究本区水利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提出具有地区特点和阶段特征的水利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与布局,对较长时期的水利建设和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因此,水利现代化规划可定位为具有战略性的水利发展规划。

《大学》出自先秦儒家经典著作《礼记》第四十二篇,“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大学”是与“小学”相对而言,主要阐述“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或称“大人之学”[2]。《大学》开篇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概括“修身”的道德教育纲领,其中“明明德”是根本,“亲民”(程颐以“亲”为“新”,意为“新民”)以及“止于至善”是目标。其后,《大学》进一步突出“修身”的重要意义,提出“修身”为本,在“修身”的过程中以“格物、致知”为方法,以“诚意、正心”为过程,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目标。至此,《大学》形成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完整儒家道德教育体系,并向后世展示出其道德教育的理想人格典范——“圣人”。古人认为,天降生民,皆具仁义礼智之性,然因气质的禀赋不同,或被后天物欲所蒙蔽,特以教育“复其性”,也就是恢复人虚灵不昧的“性”的全体,这就是大学教育的目的所在,亦即“内圣”[2]。然内圣以“明德”为根本,“复性”是个体教育的目标,“君子”的目标不局于此,当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终极追求,“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即“外王”。

买房、结婚,这两件事情对中国的小夫妻来说,有着天然的联系。诚然,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能够让即将展开的新生活更有保障,但仅是为了“更有保障”,而付出长期财务规划畸形的代价,那未免太不值得了。比如不切实际的高额按揭,每月家庭收入的2/3都用于还贷,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这种高压会让婚姻出现诸多裂痕。

二、“明德修身”思想的教育价值

(一)《大学》“明德修身”思想

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家族是传统宗法社会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单位。“欲治其国,先治其家”,《大学》非常重视对家族成员的教育,“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并认为家族的教育成果与国家的发展兴衰与共,“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并最终形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家国一体”儒学思想。《大学》的齐家之道可以用“孝、悌、慈、让”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来概括,同时强调家训家风的重要影响,指出治家者必须先修养自身,“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阐述了父母长辈道德品质对子女有着言传身教的重要影响。《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的论述,即是关于家训家风影响传承的生动表达。此外,《大学》也注意到家族教育公正客观的重要性,警示治家者应撇除私心偏爱,“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的治国之道讲求为政以德,“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古有刘邦与项羽,唐高祖与隋炀帝,一正一反,一成一败;成则是用人唯贤,让利与民,让利与身边的人,聚集大批人才,得人心。《大学》的“絜矩之道”,对治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元代学者许谦曾评价说“平天下之道在絜矩之道”。絜矩之道内涵有二,一是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二是推己及人的传递功能,“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4]。

习近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3],揭示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崇德修身”,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蕴含着以培养光明正大的品德为根本,以人人去污图新为方向,以最终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为目标的“内圣”道德教育理念。积极学习和弘扬《大学》关于德育培养的教化方式,在个体德育培养目标上,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最终实现中华民族“齐治平”的伟大复兴。

(二)“明德修身”思想的时代价值

君子慎德、德本财末是《大学》在个体道德修养上的辩证阐发。《大学》指出“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国家要稳定良性的发展,从长远来看,道德的建设更为重要,如果国家的总体发展方向是以德为本,以德聚财,才会“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倘若本末倒置,哪怕得到了财,也会“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三、“齐家治国”思想的教育价值

(一)《大学》的家国一体思想

明德修身是中华传统道德体系的核心。《大学》开篇即表明明德为本,“明明德”,朱熹阐述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1]“明德”是人的光明澄澈的本性,通俗点说便是人光明正大的品德,而“明明德”则是指弘扬此光明正大的品德,“明明德”于前,“亲民”“止于至善”在后,人当自明其明德,再推己及人,使己之德影响他人,使之去其旧污,可知“明明德”乃为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二)“齐家治国”思想的时代价值

第一,新时代齐家之道的根本在“和谐”。立足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新时代背景下,齐家之道主要在“和谐之道”,包括坚守孝悌的长幼和谐之道、男女平等的夫妻和谐之道、人和为贵的处世和谐之道。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和谐内涵不再仅局限于家族,而是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者的和谐,这三种和谐关系都可以用《大学》的齐家之道指导处理。在组织中,“孝”成就忠诚,“悌”成就敬重,“慈”成就仁爱,“让”成就和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知孝悌以敬畏尊重自然,懂慈让以珍惜爱护自然。如此,人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时代弘扬《大学》的齐家治国思想,需要注意它的历史局限性,摒弃“君为民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等束缚人性的封建思想糟粕。

第二,治国之道强调为政以德,对民众施以道德感化。出自《大学》的“絜矩之道”作为儒学思想留给后世,用以维系国家和谐的基本道德法则,不仅对中国传统宗法社会执政者有重要的治国价值,对我们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奋进在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遵从絜矩之道的精神内涵,自觉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上行下效,推己及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爱国”的为民之道,“敬业”的处事之道,“诚实友善”的为人之道,通过“上位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人民群众积极效仿。倘若人人道德,家家和谐,则中华大地必然安定团结,建设中国和谐社会指日可待。

2.2.1 产量构成因素 由图2看出,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D1穗粒重最高;千粒重随播期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D1、D2千粒重在P4达最高,D3千粒重在P3达最高,D4、D5千粒重在P2达最高。说明,低密度晚播、高密度早播有利于千粒重提高。随着播期推迟有效穗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早播有利于增加穗数。同一播期,穗数随密度增大而升高,表明穗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大。

四、“平天下”思想的教育价值

(一)《大学》的“平天下”思想

“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向往,是修身的最高理想追求。《大学》的“天下”是指古代中华神州大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与多种宗教并存的大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然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倡导天下观,讲求大同世界,天下为公,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华共同体不断兼容并蓄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历经五千年风雨坎坷,仍然并肩前行。

(二)“平天下”思想的时代价值

当今世界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政治秩序、文化冲突、生态环境、资源分配等问题使得整个世界冲突频发。为解决这些问题,谋求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多次在不同重要场合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到2015年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提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坚持合作共赢、追求国际公平正义、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追求持久和平、彻底打破国强必霸的逻辑,把人类始终追求的和平、安全、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平等、自由等理念完整地注入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5]。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平天下”的传承与超越,新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超越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必将以共同发展让更多人民共享世界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朱熹,朱杰人.朱子全书:第1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87.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4]陶新宏.儒家“絜矩之道”及其价值意蕴 [J].船山学刊,2010(4):120-123.

[5]阎孟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N].光明日报,2019-02-11(15).

On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 in the new era

SUN Li
(Fujian Chuanzheng Communications College,Fuzhou,350007,China)

Abstract: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The Great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maintaining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nd a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We should promote its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reconstruct it.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endow it with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s based on the new logic of cultivating moral integrity, self cultivation, family harmony,country management and world peace by starting from self cultivation, living in harmony, and tak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ra to make the world peaceful,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mor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affinity and vit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The Great Learning; new era; moral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B222.1+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823(2019)02-0089-03

doi:10.3969/j.issn.1673-4823.2019.02.020

[收稿日期]2018-12-07

[作者简介]孙立(1982— ),女,山东烟台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林振东

标签:;  ;  ;  ;  ;  ;  ;  ;  ;  ;  ;  ;  

孙立:试论《大学》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