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个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个性,平型关,海伦,锦州,美术,个性特征,艺术。
审美个性论文文献综述
迟彤彤[1](2019)在《《中国达人秀》第六季:一场个性审美的博弈和输出》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隔五年,《中国达人秀》回归,综艺市场早已天翻地覆。在灿星副总裁、《中国达人秀》第六季总导演章骊看来,最直接的变化是"当下中国观众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真实性需要比以前要高很多"。对于《中国达人秀》这样一档以梦想为基底,以草根素人为主体的节目而言,真实性尤为重要。如果无法建立真实的(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9年15期)
吴海燕[2](2019)在《论现代陶艺审美个性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人情感的表达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尤为重要。本文从创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内涵出发,主要阐述在陶艺创作的个人情感创作的表达方式,同时结合新材料新工艺,表明对现代陶艺艺术语言及审美的形成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8期)
于正春[3](2019)在《“个性”是审美的核心——谈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蔡元培说:"美育可以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形成高尚纯洁之人格。"换言之,审美教育对学生看待事物,养成性格具有巨大作用。那么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教师要重点围绕"个性化"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视角,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去欣赏、解析文章。一、以"个性化"的视角去赏析观察视角是主观的行为,也是反映一个人智慧的行为。这种行为常常出现在审美活动中,但由于每个人的学识、思维等都不同,视角的运用及观察的角度,甚至审美获得的信息都是(本文来源于《语文天地》期刊2019年16期)
秦红艳[4](2019)在《“有形有色”的人物个性塑造——论张爱玲小说服饰与色彩对人物审美个性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爱玲小说中的服饰与色彩,以人格化的解释、情感的投射、富有丰富的心里蕴含性,释放出来的底蕴是具有深邃意味的审美象征。张爱玲正是借助服饰与色彩的非语言来赋予她笔下人物个性独特的"形式"与"色彩",从而表现人物的个性审美差异、暗示人物的凄凉命运,尤其在她所精心构思塑造的葛薇龙、梁太太、曹七巧的身上正体现了这一特点。(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1期)
王馗[5](2018)在《用艺术个性创造民族审美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在67年学术传统中,向来推重理论联系实际,一直致力于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的艺术积累与理论总结。戏曲研究所承担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设课题“中国戏曲新流派系列研讨”,就是这种理论构想的具体体现。此次对金不换豫剧牛派丑行表演艺术和中国戏曲(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8-09-28)
王亚民[6](2018)在《打击乐的个性特征与审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戏曲民族打击乐来说,作为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在音乐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对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同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于戏曲民族打击乐来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其个性化和模拟性等特征也越来越显着,可以展现出多重的演奏效果。其中,要对戏曲民族打击乐的个性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基于美学角度将戏曲民族打击乐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出来,为戏曲艺术打造出全新的辉煌。本文主要针对戏曲民族打击乐的个性特征与审美展开深入研究,以供相关人士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17期)
王慧琴[7](2018)在《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隶书,笔法完备,结构严谨,章法稳妥有变,包括墨迹汉简、碑刻、摩崖石刻、石阙、石经、画像石题字、墓志等皆为如此,是隶书发展的全盛时期。这时隶书完全摆脱篆书遗意,形成崭新的字体风貌,为后世文字及书法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生机勃勃的道路,特别是东汉桓、灵时期隶书大兴,笔法严谨,体式多变,书风各异,艺术水平登峰造极,盛况空前。因此,后学者无不以此为宗法,学隶书取法于此,也成了一条公认的取经之道。(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8年07期)
朱艺[8](2018)在《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个性的协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美术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及个性的培养。作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代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努力激发广大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及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课堂主动性,深入挖掘每位学生的内在潜能及优势,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并且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断促进审美个性发展,以此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个性的协同发展。对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审美个性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并通过尊重学生不同审美观念、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精心挑选合适教学内容、探索科学有效教学方法等维度,提出了促进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个性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能够让广大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个性,切实增强美术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其重要作用,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8期)
李亚通[9](2018)在《丰富审美 展示个性 培养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美术教学,首先可以通过直观展示作品来丰富学生的审美表象;其次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践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另外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在小学美术课堂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论已经走进寻常学校,许多教师在提炼教学体会时,也往往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来谈自己的课堂教学。但是,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论述,以语文、数学方面居多,在美术教学中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少之又少。美术教学作(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8年04期)
吴端涛[10](2018)在《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态度——任梦璋主题性创作的时代特色和个性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主题性创作,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有一定情节性的创作,要求主题明确,题材具有典型性,情节构思巧妙,形象塑造饱满,创作技巧成熟,能够体现时代精神。主题性创作是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百年中国现代美术的主流。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题性创作而言,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艺术家能很好地将主题性创作与个性表达、情感注入结合起来,歌颂英雄主义成为这个时期主题性创作的主要特征;新时期以来,新一代艺术家开始关注人本(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8年04期)
审美个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个人情感的表达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尤为重要。本文从创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内涵出发,主要阐述在陶艺创作的个人情感创作的表达方式,同时结合新材料新工艺,表明对现代陶艺艺术语言及审美的形成的重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个性论文参考文献
[1].迟彤彤.《中国达人秀》第六季:一场个性审美的博弈和输出[J].电视指南.2019
[2].吴海燕.论现代陶艺审美个性的表达[J].艺术品鉴.2019
[3].于正春.“个性”是审美的核心——谈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J].语文天地.2019
[4].秦红艳.“有形有色”的人物个性塑造——论张爱玲小说服饰与色彩对人物审美个性的塑造[J].名作欣赏.2019
[5].王馗.用艺术个性创造民族审美境界[N].文艺报.2018
[6].王亚民.打击乐的个性特征与审美研究[J].艺术评鉴.2018
[7].王慧琴.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J].美与时代(中).2018
[8].朱艺.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个性的协同发展[J].大众文艺.2018
[9].李亚通.丰富审美展示个性培养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
[10].吴端涛.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态度——任梦璋主题性创作的时代特色和个性审美[J].美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