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论文_冯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雄性,细胞质,水稻,基因,粳稻,亲和性,病害。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论文文献综述

冯静[1](2017)在《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蛋白WA352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及其育性恢复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遗传基础,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我国在基于CMS的叁系水稻杂交育种已对水稻产量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叁系杂交稻育种应用最广泛的CMS系统是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其不育基因为线粒体不育基因WA352,它是由叁个线粒体假定基因片段orf284、orf224和orf288以及一段未知来源的DNA片段组成的嵌合基因。野败型胞质雄性不育机制为不育蛋白WA352与核编码蛋白Cox11(Cytochrome c Oxidase Assembly Factor)互作引起的,WA352通过结合Cox11抑制其降解ROS的功能,导致细胞内ROS积累,促进了细胞色素c释放,引起花粉绒毡层提前程序性死亡,最终导致花粉败育。然而WA352与Cox11互作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这需要结构生物学研究结果对其进一步阐释,本研究综合利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解释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蛋白WA352的结构基础。我们对WA352做不同截短,共计80个克隆,筛选20000个条件,最后在3个条件中筛出了WA352的蛋白质晶体,获得了native数据,又用硒代甲硫氨酸的方法,获得WA352蛋白的相位信息,从而解析WA352蛋白C端功能区1.8?高分辨率的晶体结构。通过对WA352结构的Dali搜索比对,发现与WA352最相近的结构为亮氨酰tRNA合成酶。本课题同时涉及WA352蛋白与Cox11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通过WA352的C端功能域蛋白与Cox11共表达,尝试截短以及不同表达载体的方法,均未拿到蛋白复合体。但是,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了WA352的C端功能域能够与Cox11互作。通过序列比对发现WA352和Cox11蛋白序列在植物中较为保守,揭示WA352与Cox11互作机制在植物中保守的生物学意义,且Cox11已有同源晶体结构解析,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分子模拟WA352和Cox11来阐释互作机理,结果表明WA352可能通过表面的两个正电荷区域与Cox11互作。(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记者,雷雨 通讯员,吕剑红,方玮[2](2013)在《可让杂交稻育种更有针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日报讯 (记者/雷雨 通讯员/吕剑红 方玮)10年攻坚,华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成功克隆了在叁系杂交稻广泛利用的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并阐明了不育发生的分子机理。记者昨日从华农获悉,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前(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3-03-20)

罗荡平,刘振兰,徐红,郭晶心,吴豪[3](2010)在《野败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起源、进化、和不育发生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水稻在1970年代培育成功和应用,是我国在农业领域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野败型(Wild Abortive,WA)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杂交稻应用最广泛的不育系统。本研究用全线粒体基因组表达分析方法发现了野败型不育基因,它编码352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命名为WA352。WA352是由3个线粒体基因组片段和1个来源(本文来源于《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农业——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7-18)

张宏根,朱正斌,李波,刘超,汤述翥[4](2009)在《粳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SWR78的恢复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野败(WA)型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和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配组,根据F2与BC1F1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初步推测WA型苏秋A的育性恢复至少由3对基因控制。选取F2群体中无染色花粉植株,采用隐性基因组分析法进行恢复基因定位,将其中1个主效基因Rf4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上,与标记RM5629、RM5373、STS10-17和STS10-18分别相距0.17、0.03、0.03和0.07 cM。Rf4位于标记RM5373与STS10-17之间,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78 kb。(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亓芳丽,姜明松,袁守江,姚方印,高洁[5](2008)在《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3的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珍汕97A/明恢63的F2群体为材料,应用SSR标记对水稻野败型恢复基因Rf3进行定位。该试验从F2分离群体中筛选出119个极端不育单株组成隐性基因定位群体。针对水稻第1染色体短臂Rf3所在染色体的可能区间,应用37个SSR标记检测亲本,从16个多态性标记中挑选出9个检测定位群体。结果表明物理位置连续排列的SSR标记RM10353、RM1195和RM3746各有8个单株与Rf3基因发生了单交换,且重组子数表现为最少,据此可将Rf3定位于这3个标记的两侧标记内。因此最终将Rf3定位在相距679.9kb的SSR标记RM10338和RM10376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8年08期)

刘耀光,刘振兰,陈乐天,吴豪,郭晶心[6](2005)在《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分离与分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系杂交水稻的遗传基础是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及其恢复性。水稻的CMS主要有“野败”、“包台”、“红莲”等多种类型,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野败”型不育。大量的研究表明“野败”型不育的恢复性主要受2个显性恢复基因座(Rf3,Rf4)控制,它们被分别定位在第1和第10染色体。我们已克隆了“包台”型不育基因和2个恢复基因,阐明了其分子作用机理。最近,我们经过比较“野败”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全基因组DNA结构和转(本文来源于《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与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06-01)

杨子贤[7](2004)在《93-11的抗性以及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分子遗传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93-11是我国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两系恢复系,同时又是红莲型叁系杂交水稻恢复系之一,其组配的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叁系杂交稻红莲优6号,具有优质高产等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同时增加其对水稻鳞翅目害虫(如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叁化螟等)抗性,我们利用常规回交育种的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Xa21基因和Bt基因同时导入93-11中,在BC_3F_3家系中筛选到8个家系含纯合的Xa21基因和Bt基因,有两个家系与93-11比较其遗传背景的回复率很高,达到90.59%,在正常的田间条件下,改良的93-11(Bt)、93-11(Xa21)和93-11(Bt/Xa21)与93-11表现出相似的农艺性状。且带有Xa21基因的株系及其杂交种均对白叶枯病显示出很高的抗性。但在自然诱发螟虫条件下,带有Bt基因的株系及其杂交种没有受到螟虫危害。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多个基因同时导入某一改良亲本,结合常规育种方法选择,具有快速、良好遗传改良效果。这一遗传改良材料在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等方面基本保持了93-11及其杂交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拓宽和增强了其对白叶枯病的抗谱和抗病能力,增加了93-11作为恢复系所配杂交水稻的抗螟虫特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另外,为了使93-11具有对野败型叁系杂交稻的恢复能力,我们又将明恢63中第10染色体上的恢复基因Rf(u)通过回交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导入到93-11中。经3次回交,在BC_3F_1的群体中,筛选到了67个含杂合Rf(u)基因的改良型93-11,通过挑选其中3个阳性单株与珍汕97A杂交以评价改良型93-11的恢复力,同时选择20个综合农艺性状如结实率、株高、抽穗期等与93-11相似的单株自交。在与珍汕97A杂交F_1的群体中,可育单株的自然结实率处于71.4-91.6%之间,平均结实率为82.3%,而不育类单株的自然结实率处于1.4-40.4%之间,平均结实率为17.3%,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的分离比经卡方测验符合单因子1:1的孟德尔遗传分离比,这表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将Rf(u)基因导入到了93-11中,并且表现出良好的恢复力。最后,我们从BC_3F_2的群体中选到了54株恢复力良好的含纯合Rf(u)基因的改良型93-11,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考察正在进行之中。(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林荔辉,吴为人,周元昌,潘润森,陈志伟[8](2003)在《优质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29A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两个性状互补的保持系D2 97B和花 1B进行杂交 ,育成了具有品质优、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配合力强等优良综合性状的叁系不育系T2 9A ,于 2 0 0 3年 9月通过福建科技厅鉴定。该不育系在 12项稻米品质指标中有 11项达到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03年Z1期)

潘润森,陈志伟,林荔辉,毛大梅,吴建梅[9](2003)在《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5A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0等强优势组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张群宇,刘耀光,张桂权,梅曼彤[10](2002)在《野败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4的分子标记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用分子标记准确定位野败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 4 ,将日本水稻基因组项目 (RiceGenomeProgram ,RGP)构建的水稻遗传连锁图谱第 10染色体分子遗传图上的分子标记R1877和G2 15 5之间对应区域YAC物理图上的 6个YAC克隆进行了亚克隆 ,获得 119个片段。对这些探针进行多态性探查 ,获得了 2个多态分子标记。用珍汕 97A和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的杂种F2 分离群体中的 117完全不育株进行连锁分析表明 ,从YAC4 892获得的亚克隆Y3 8与Rf 4座位的连锁距离为 0 .9cM ,从YAC4 6 30获得的亚克隆Y1 10与Rf 4座位的连锁距离为3.2cM。根据以上结果把Rf 4座位定位于第 10染色体的特定位置 ,为该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定位克隆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2年11期)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方日报讯 (记者/雷雨 通讯员/吕剑红 方玮)10年攻坚,华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成功克隆了在叁系杂交稻广泛利用的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并阐明了不育发生的分子机理。记者昨日从华农获悉,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论文参考文献

[1].冯静.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蛋白WA352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2].记者,雷雨 通讯员,吕剑红,方玮.可让杂交稻育种更有针对性[N].南方日报.2013

[3].罗荡平,刘振兰,徐红,郭晶心,吴豪.野败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起源、进化、和不育发生机理[C].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农业——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0

[4].张宏根,朱正斌,李波,刘超,汤述翥.粳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SWR78的恢复基因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09

[5].亓芳丽,姜明松,袁守江,姚方印,高洁.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3的定位[J].中国农学通报.2008

[6].刘耀光,刘振兰,陈乐天,吴豪,郭晶心.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分离与分子机理[C].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与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

[7].杨子贤.93-11的抗性以及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分子遗传改良[D].华中农业大学.2004

[8].林荔辉,吴为人,周元昌,潘润森,陈志伟.优质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29A的选育[J].分子植物育种.2003

[9].潘润森,陈志伟,林荔辉,毛大梅,吴建梅.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5A的选育[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3

[10].张群宇,刘耀光,张桂权,梅曼彤.野败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4的分子标记定位[J].遗传学报.2002

论文知识图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酵母双杂交载体图谱部分微卫星引物的亲本扫描带型酵母双杂载体图谱亚细胞定位结果

标签:;  ;  ;  ;  ;  ;  ;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论文_冯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