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论文_赵晋锋,王高鸿,杜艳伟,李颜方,王振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酮酸,磷酸,基因,基因工程,草酰乙酸,拟南芥,玉米。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论文文献综述

赵晋锋,王高鸿,杜艳伟,李颜方,王振华[1](2019)在《谷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析谷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响应特征。从谷子基因组中鉴定出一个Si PEPC(Seita. 1G020700)基因,利用相关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蛋白特征、功能、信号途径、顺势应答元件等参数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随后分析了该基因在幼苗期逆境胁迫下的动态表达模式及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不同光照处理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谷子1号染色体,基因组序列长6 652 bp,编码965个氨基酸,基因无可变剪切、不含内含子;功能域分析显示,该基因含PEPC基因的特征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发现,该PEPC蛋白与其他植物PEPC蛋白非常相似,具有非常保守的序列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i PEPC(Seita. 1G020700)在ABA、低温、PEG、高盐胁迫下表达量均有所上调,其中,在ABA处理时,表达量呈现波动,在12 h被诱导达到峰值。在低温处理时,表达量持续上升,在24 h达到峰值;在PEG和Na Cl处理时表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均在12 h达到峰值,在24 h其表达量均急剧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Si PEPC基因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正常光照强度下参与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推测Si PEPC(Seita. 1G020700)基因参与了谷子对非生物逆境的应答,可能在干旱和其他逆境胁迫信号途径中起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何晓亮,李竹,梁立强,孟万利,苗兰天[2](2019)在《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克隆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研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结构和功能,采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双酶切和细胞转化等基因工程方法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进行克隆并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表达分析,扩增出一个新的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将其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并导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成功表达出大肠杆菌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高效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为进一步大规模表达纯化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曹路遥[3](2018)在《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在拟南芥和烟草中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是C_4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为探究pepc基因对C_3植物拟南芥光合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转玉米C_4型pepc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对17个T_3代纯合pepc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pepc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及表达量进行测定。在现蕾期对pepc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和野生型植株相应光合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净光合速率等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检测。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pepc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生理特性。对玉米C_4光合途径关键酶基因pepc基因对C_3植物拟南芥光合特性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T_2代转pepc基因拟南芥转化植株进行筛选,获得17个高表达T_3代纯合pepc转基因拟南芥株系。(2)对17个高表达T_3代纯合pepc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pepc基因已成功转入拟南芥基因组中,分别提取T_3代纯合pepc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和野生型拟南芥植株的RNA,反转录生成cDNA进行RT-PCR,pepc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和阳性质粒DNA都能扩增出200bp的目的条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pepc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量进行测定,PC2、PC3、PC5、PC7、PC15、PC16、PC18株系的pepc基因相对表达量较PC17分别高13.60、12.23、11.57、10.34、2.20、3.70、6.34倍,达到显着水平。(3)在现蕾期对17个高表达T_3代纯合pepc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和野生型植株进行生理生化特征检测,pepc转基因株系PC2、PC3、PC5、PC9转基因株系的PEPC平均酶活性分别为552.16、438.48、389.76、194.88U/g,较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分别提高了34、27、24、12倍;PC2、PC3、PC5、PC11、PC12、PC13、PC18转基因株系的叶绿素含量较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分别提高了53.17%、57.56%、44.88%、42.44%、49.27%、45.61%、47.07%;pepc转基因株系PC2、PC3、PC5、PC9、PC11、PC12株系的Rubisco平均酶活性较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分别提高了24.07%、23.77%、24.27%、22.09%、22.33%、24%;PC2、PC3、PC5、PC7、PC9、PC11、PC12、PC13、PC18转基因株系的净光合速率较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分别提高了51.85%、43.82%、41.41%、41.58%、36.77%、37.96%、38.97%、36.28%、34.08%,增幅达到显着水平。(4)探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转pepc基因拟南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在干旱胁迫处理下,所有株系的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较正常条件下均有所提高;在干旱胁迫下PC1、PC2、PC4、PC8、PC12、PC13转基因株系的SOD酶活性为5.57、5.39、5.26、4.47、4.96、4.11U/mg(pro),SOD酶活性上升明显;PC1、PC2、PC4、PC8、PC12、PC13转基因株系的POD酶活性为12.7、12.84、11.89、10.54、10.32、9.88KU/mg(pro)/h,pepc转基因株系在干旱胁迫处理下POD酶活性均有提高,其中PC1显着高于其他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在正常条件和干旱处理下pepc转基因株系SOD酶活性都高于野生型拟南芥植株;PC1、PC2、PC4、PC8、PC12、PC13转基因株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CAT酶活性为1.41、1.38、1.34、1.27、1.25、1.19KU/mg(pro)/h,pepc转基因株系在干旱胁迫处理下CAT酶活性均有提高,其中PC1显着高于其他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在正常条件和干旱处理下pepc转基因株系CAT酶活性都高于野生型拟南芥植株。T_3代纯合pepc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与野生型没有显着性差异,其丙二醛含量有所降低。(5)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玉米C_4光合途径关键酶基因pepc的表达载体(pEXPR-PEPC)导入NC89型烟草幼嫩叶片中,经过愈伤组织和生根诱导获得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经过PCR和RT-PCR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呈阳性,初步判断,pepc基因已导入NC89型烟草植株中,并在烟草中表达。(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期刊2018-06-01)

曹路遥,周岩,魏琦超,陈燕绘,陈亚东[4](2018)在《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的编码基因以用于表达载体的构建,本研究根据已公开的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玉米自交系ZD410的叶片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成功克隆了pepc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完整ORF长度为2 913 bp,编码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108.179 ku,等电点(PI)为5.73;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分析显示,该蛋白质与其他C4植物的PEPC蛋白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含pepc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该基因导入野生型拟南芥。(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王丽媛,许楠,张玉,冷海楠,徐明怡[5](2017)在《小叶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克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小叶章(Deyeuxiaangustifoli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hosphoenolpyruvatecarboxylae,PEPC)的特性,根据小叶章转录组数据设计引物,通过RT-PCR 的方法获得小叶章PEPC 基因的cDNA 序列,片段长度1579bp,包含一个完整的ORF,编码526 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9993.21,含有一个活性位点(PS00393,IMIGYSDSGKDAG)。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物种PEPC 序列同源性依次为,小麦95%,大麦94%,野生稻93%,山羊草91%,Dichanthelium oligosanthes91%,谷子90%二穗短柄草91%。说明克隆的序列为小叶章PEPC 的cDNA 序列。(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王丽媛,张玉,徐明怡,冷海楠,伍一宁[6](2017)在《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细菌、古细菌、蓝藻细胞、绿藻、原生动物和维管植物中的细胞质酶。PEPC在植物种子萌发、种子的形成、调节有机酸类的代谢、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介绍了植物PEPC种类、结构、PEPC在植物中的作用,及其在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林小苹,赖钟雄[7](2017)在《不同光质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铁皮石斛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下铁皮石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多糖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蓝和绿3种光质下多糖含量、PEPC活性和PEPC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红光>蓝光>绿光;在白光下则出现显着差异,呈现出基因表达量低、酶活性高、多糖含量高的特征,显示出光质对光合代谢调控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旦旦,仇爱梅,鲍勇,窦文芳,许正宏[8](2017)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介导的草酰乙酸回补途径对谷氨酸棒杆菌V1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谷氨酸棒杆菌是工业生产氨基酸的主要菌株,以缬氨酸高产菌株谷氨酸棒杆菌V1为研究对象,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CK)介导的草酰乙酸回补途径对菌株生理特性以及主要氨基酸代谢流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谷氨酸棒杆菌V1中过表达pepc(编码PEPC)和pck(编码PCK),比较重组菌与出发菌关键酶活性、发酵特性以及主要氨基酸积累量变化。【结果】构建两株重组菌V1-pepc(强化草酰乙酸回补途径)和V1-pck(弱化草酰乙酸回补途径),重组菌生长均较出发菌延缓,总生物量、葡萄糖和硫酸铵消耗基本不变;过表达pck,PCK活性提高22.8%,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1.8%、17.2%、27.8%和19.5%;过表达pepc,PEPC活性提高27.5%,同时PC活性降低12.9%,天冬氨酸族和谷氨酸族氨基酸的整体流量变化不大,丙氨酸族氨基酸的整体流量降低了14.7%。【结论】丙氨酸族氨基酸受此回补途径影响较大,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受此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7年08期)

王重,樊哲儒,张跃强,李剑峰,高新[9](2016)在《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玉米的PEPC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方法]使用RT-PCR方法由玉米中获得PEPC全长c DNA,构建克隆载体后进行测序,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的玉米PEPC基因CDS全长2 913 bp,编码的多肽链包含970个氨基酸,为疏水性氨基酸,由α-螺旋(61.44%)、无规则卷曲(34.43%)和延伸链(4.12%)组成,定位于细胞质,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其175~970位氨基酸组成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功能结构域,在173~184、597~609位具有2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位点。[结论]该研究克隆了玉米C_4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备PPDK蛋白的保守序列和催化活性中心区域。(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0期)

刘琳琳,盖晶晶,石诚,蔡肖,甄军波[10](2016)在《通过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创制高油棉花新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棉籽油是我国最重要的五大植物食用油来源之一。棉籽油中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不仅是生活食用油,而且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利用转基因技术创制高油棉花种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在油脂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脂肪酸代谢的1个关键酶。抑制PEPC的活力有利于脂肪含量的增高。如果对PEPC进行普遍抑制,有可能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克隆了棉花PEPC基因,大小为642bp,与已报道基因的序列相似性达95.6%,构建了以棉花种子α-球蛋白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PEPC基因的RNAi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低酚陆地棉,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后续将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拷贝数鉴定、表达水平及种子油分含量检测。通过抑制低酚棉种子中PEPC基因的表达,将利于棉籽油的加工和利用,为创制棉籽含油量明显提高的转基因新材料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8-08)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更好地研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结构和功能,采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双酶切和细胞转化等基因工程方法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进行克隆并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表达分析,扩增出一个新的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将其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并导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成功表达出大肠杆菌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高效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为进一步大规模表达纯化和应用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晋锋,王高鸿,杜艳伟,李颜方,王振华.谷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对逆境胁迫的响应[J].华北农学报.2019

[2].何晓亮,李竹,梁立强,孟万利,苗兰天.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克隆和表达[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9

[3].曹路遥.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在拟南芥和烟草中的表达分析[D].河南科技学院.2018

[4].曹路遥,周岩,魏琦超,陈燕绘,陈亚东.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18

[5].王丽媛,许楠,张玉,冷海楠,徐明怡.小叶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克隆的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

[6].王丽媛,张玉,徐明怡,冷海楠,伍一宁.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研究进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

[7].林小苹,赖钟雄.不同光质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表达变化[J].热带作物学报.2017

[8].张旦旦,仇爱梅,鲍勇,窦文芳,许正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介导的草酰乙酸回补途径对谷氨酸棒杆菌V1氨基酸代谢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7

[9].王重,樊哲儒,张跃强,李剑峰,高新.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

[10].刘琳琳,盖晶晶,石诚,蔡肖,甄军波.通过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创制高油棉花新资源[C].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论文汇编.2016

论文知识图

大肠杆菌葡萄糖代谢的主要反应Fig.1-...差异表达TDFs克隆子的PCR验证结果(M...菌株Fy11诱导辣椒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3)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昼...白羽扇豆根簇小根的生长发育、磷酸烯

标签:;  ;  ;  ;  ;  ;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论文_赵晋锋,王高鸿,杜艳伟,李颜方,王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