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施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这对电力施工企业来说既是桃战也是机遇。一个企业要想把握这难得的发展机遇、赢得挑战,最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健全有利于发挥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这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但目前许多电力施工企业的激励机制普遍不够完善,如何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针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特点,从员工激励环节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激励;改进方法
引言
我国加入WTO,推进了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这不可避免的会引发电力行业内部全方位的更高层次的激烈竞争,当然电力施工企业也难以回避。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电力施工企业必须打造自己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在电力行业进行内部机制改革的过程中,部分电力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显现了相当多的与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不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制约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和电力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1电力施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也是组织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企业激励机制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电力施工企业的激励机制有以下不足:
1.1未能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
员工薪酬水平主要依赖职务的提升,未能以价值贡献作为激励标准。电力施工企业目前多采用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主要依据岗位在企业内的相对价值来计算员工的岗位薪酬。岗位的相对价值高,其工资也高,反之亦然。薪酬往往跟职务挂钩,员工工资的增长主要依靠职位的晋升,而未能与个人的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员工的劳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所以经常会发现有些企业在员工收入方面的支出日益增多,员工的工资、奖金事实上也提高了,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却没法调动起来,薪酬的激励作用难以体现。
1.2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
良好的激励机制需要合理的考核机制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但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的绩效考核手段比较粗放,多为定性考核,无法进行有效的定量考核。即,主要凭直觉、印象、随意的观察以及简单的成绩记录对工作情况做出评定,因而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容易造成评定上的失误。对一般员工而言,因为缺乏对员工日常工作的定量考核,升迁和裁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个人情感。
1.3激励方式单一,缺乏文化和精神激励
目前多数电力施工企业由于不了解不同类型员工的真正需求,所采用的激励形式主要是物质激励,缺乏文化、精神激励机制。因此没法挖掘员工内在的精神动力,不能充分满足员工尊重、成就、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通过分析电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电力施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诸多环节上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激励机制
2员工激励机制的改进措施
综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电力施工企业可采用的激励方法有以下几种:
2.1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薪酬分配体制,以发挥薪酬激励的最大作用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要想真正发挥薪酬管理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要深化薪酬改革,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手段,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电力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按照不同职系人员的岗位要求,制定适应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辅助人员的多种类型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发挥薪酬的物质激励作用。例如,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以鼓励他们具有长期战略眼光;对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岗位等级晋升工资加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通过对这些人员能力、知识、经验、岗位绩效的评估,分别确定不同的岗位等级,在考核的基础上按岗位、按综合能力、按业绩取酬,以鼓励他们提高岗位工作业绩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生产技能人员实行产量定额或计件工资制,以鼓励他们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劳动产量;辅助岗位人员可参照社会上相应岗位人员工资水平实行核定工资制等办法。这样一来,能够使各职系、各层次人员都能得到与自己付出相适应的劳动报酬,使他们的劳动价值得到实现,让他们看到个人收入与自己的贡献是正相关的。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和“效率优先”的原则,从而使员工达到心理的满足。
按照个人的工作业绩来确定报酬的多少,员工要想获得高收入,便会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出现一个双赢的结果,既实现了个人获取高报酬的需要,也实现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在实行报酬激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2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淘汰机制
绩效、考核和激励淘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绩效—考核—激励淘汰—绩效”的流程来描绘,由此可以看出,因绩效而考核,因考核而激励淘汰,因激励淘汰而有绩效,彼此间是互动关系。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是有效进行奖惩的主要依据。电力施工企业要运用正式的评价系统,准确、公正、积极地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做出考核和评定。考核方法应该有科学性,应该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该使考核制度化、规范化。能准确地、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地判断每个人的业绩,以及每个员工贡献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公正地决定奖励谁、惩罚谁。公正和公平的奖惩,必须建立在公正和公平的考核基础上。以“绩效”为主线的员工考核是完善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实施员工绩效考核,不仅能够激发员工作业绩、论贡献的积极性,还能为发现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有效促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在员工的日常考核中,应严格按照岗位说明书规定的岗位职责和以此为标准确立的关键业绩指标进行考核,以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对员工业绩评定的准确客观。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办法,采用末位淘汰制或降职等手段,对业绩不良员工进行处理。
2.3精神激励
单纯的物质激励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电力施工企业应该在完善物质激励机制的同时,建立起精神激励机制,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员工在物质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和福利待遇等基本需要得到较好满足后,必然会追求更为高级的需求层次。若仅靠物质来激励员工,那还仅仅停留在激励的初级阶段。电力施工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还要通过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来激励员工。精神激励主要有:
2.3.1目标激励
企业目标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它体现了员工工作的意义,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全体员工。企业可以实施目标激励,帮助员工设计职业规划。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宗旨和目标,了解自己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然后,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使员工在完成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目标。这样,员工个人事业的发展,待遇的改善与企业事业的发展、效益的提高息息相关,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
2.3.2尊重激励:
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2.3.3参与激励
创造和提供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尤其是参与影响他们自身利益的决策,通常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使他们对组织更忠诚,对工作更重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员工参与企业管理能增加其在工作中成长的机会、责任,因此,让员工恰当地参与企业管理,既能激励员工,又能为企业的成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参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员工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3.4工作激励
工作本身具有激励的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考虑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机会和满足。管理者要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3.5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
通过提供培训充实员工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一个人如果不能及时充电,知识就会老化,一个企业如果员工知识老化,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蓬勃的精神生命和知识生命,是企业无限生机的源泉。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应该注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
2.3.6荣誉和提升激励
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突出或在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有良好表现的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或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另外,提升激励是对表现好、素质高的员工能力的一种肯定,但应建立“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结束语:总之,人才的优势就是企业的优势,企业应该在引才、用才、留才及育才方面不断地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之树常青。如何做好企业的激励机制的建设,对管理者来说,既是一门高深的理论,更是一门领导艺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值得探究的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人力资源的情况和本企业的具体实际,把先进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绩效,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冉斌.薪酬设计与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
[2]曹邦英.关于完善国企经营者物质激励机制的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01.
[3]任佩瑜等.企业改革绩效评价体系浅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