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根据患儿就诊时间分成两组,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6.67%),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6%),组间数据卡方检验,差异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讨论: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的方法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患者的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白蛋白;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指婴儿在出生二十八天内,胆红素水平异常,出现皮肤发黄症状的一种疾病,在新生儿中很常见[1]。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运用最多的是蓝光照射,其疗效很好。本文主要研究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患儿纳入研究,依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有16例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年龄为4-32天,平均年龄为(16.5±1.5)天;参照组有12例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年龄3-34岁,平均年龄为(16.8±1.7)天。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使用茵栀黄颗粒(生产厂家: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30028)进行治疗,开水冲服,每次1.5g,每天3次,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蓝光照射,波长在425-475nm之间,灯光的长度要在20-25cm,对患儿进行间歇性的照射2-3天。实验组在蓝光照射后,联合白蛋白进行治疗,照射方式同参照组,将白蛋白(生产厂家:西安回天血液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93054)溶于2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中,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2],每分钟2ml。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天。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标准:如果患儿皮肤发黄等症状完全消失,则为痊愈;如果患儿症状得到改善,则为治疗有效;如果患儿皮肤仍然发黄,症状没有变化,则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等于有效与痊愈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数据t值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数据卡方检验,如果数据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有效率比较分析
实验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20例痊愈,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6.67%,参照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7例痊愈,10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只有56.67%,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很常见,很多有黄疸的新生儿不需要治疗就会自行消失[3]。但有些新生儿体质特殊,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胆红素水平会比较高,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严重时会威胁患儿生命。所以,及早发现与治疗是家长及医生的职责。治疗新生儿黄疸主要使用退黄药物加行蓝光照射方法,蓝光照射可以将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转化,然后排除体外,以此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4]。而白蛋白也可以将胆红素转换呈水溶性结构,从而将胆红素排出。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退黄效果很显著。
本文研究中,在30例实验组患儿中,使用白蛋白与蓝光照射联合治疗后,共有29例患儿治疗起到效果,有效率达到了96.67%,而在30例参照组患儿中,使用茵栀黄颗粒与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后,只有17例患儿起到治疗效果,有效率较低,只有56.67%。同时,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要少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p值小于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患者中,使用白蛋白与蓝光照射联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碧环,赵阳,何映珊等.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33-34.
[2]李维维,赖燕,冯圣芳等.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94-96.
[3]董孝云,师淑锋,张璋等.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93-94.
[4]颜志远.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