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面交叉口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交叉口,平面,系统,评价,交通,平面设计,信号机。
平面交叉口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赵一飞,沈强儒,彭瀑[1](2011)在《公路平面交叉口CAD系统的应用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自动化,作者结合公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习惯,以VB为开发工具,利用Activex自动化技术,通过对Auto CAD的二次开发,开发了公路平面交叉口CAD系统,可以进行处于直线路段、曲线路段的叁路、四路交叉口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与绘图,完成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工程数量计算。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扩展性以及易维护的特点,可有效提高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本文来源于《Applied Computing,Computer Science,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ACC 2011 V3)》期刊2011-07-16)
王定涛[2](2011)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是平面交叉口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叉口表面平顺度,行车舒适性,排水质量以及审美需求。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道路交叉情况日益增多,平面交叉口形式越来越复杂,工程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能够既快又好地完成设计任务。本文在了解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CAD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CAD软件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深刻洞察国内外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CAD软件的发展情况,分析出了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CAD软件的不足。最后根据市政工程MECAD软件升级和创新的需要,围绕实际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并开发出了独立完善智能的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CAD系统。本文通过对各种类型平面交叉口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它们的共同特性:即都是多边形网络图结构;接着利用图论、拓扑约束理论建立平面交叉口的多边形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存储模型和条件约束模型,进而将叁者整合为图模型;然后通过最小多边形的自动搜索实现交叉口区域的自动划分,以区域为单位获取计算点;最后集合所有的计算点生成平面交叉口Delaunay叁角网立体模型进而自动生成等高线图。系统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利用图论、拓扑约束理论建立平面交叉口的多边形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存储模型和条件约束模型,进而将叁者整合为图模型,从而实现平面交叉口的自动分区和计算点的获取。(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1-01)
张开碧,罗蓉[3](2009)在《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交通的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方法和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体系,分析了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系统的开发过程、模块功能,完整设计出了评价系统并对于无信号控制及环型交叉口均采用了合适的算法进行了评价模块的设计。通过现场采集的数据对系统进行了验证,验证实例表明其方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蔡晓琼[4](2007)在《平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仿真检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经常成为路网通行能力的瓶颈,是城市道路网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由于交叉口的存在,提高了人们出行的通达水平,改善了路网的连通性。但在交叉口处,不同方向车辆的交叉运行,极易造成交叉口处车辆运行效率的下降。再加之不合理的几何设计与相位设计,使交叉口时常处于极其混乱的局面。如何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和改善路口行车秩序是目前国内外交通工程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与组织有叁类:无控、环岛和信控。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平面交叉口采用信号控制,即由路口控制设备——路口信号机来实现的,信控路口信号机是交通控制的主要基础设备。本文从仿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仿真检测路口信号机参数性能的模型,并研究开发了一个初步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软件,初步实现了路口信号机控制信号与仿真系统的通信。第一,对国内外交通仿真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通控制系统检测和交通控制系统仿真检测的概念。阐述了他们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把检测和仿真结合起来研究的可行性与优越性。第二,通过分析主要的路口信号机结构、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仿真检测路口信号机参数性能的模型。第叁,在参考前人对交通仿真模型研究基础上,结合福建省的交叉口路口现状和通行状况,确定了本论文所用的五个仿真模型的基本参数,研究开发了一个初步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软件。第四,为了使仿真系统与路口信号机输出的灯控信号相连接,本课题通过计算交叉口信号灯需要接入的信号数量,设计了信号采集电路,选用了一个信号输入/输出接口板,实现了仿真系统计算机与信号机之间的通信。(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7-04-01)
王义鑫[5](2006)在《平面交叉口智能化竖向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本文主要研究交叉口设计中极其重要的竖向设计。传统的设计方法是手工计算和绘图,效率低,速度慢,质量差,设计调整起来非常困难;而目前国内外的交叉口竖向辅助设计软件,总是存在着一些弊端:国内的软件,大多操作步骤繁琐,功能不够强大,不足以适应设计要求;国外的软件,由于在设计习惯和理念上有很大差距,导致操作起来很别扭,不易习惯和熟练使用。为此,作者决定开发出一套完整、功能强大、符合国内设计人员操作习惯的交叉口竖向辅助设计系统,冀望能从根本上提高这一部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在综合研究国内外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众多现存软件的优缺点,借鉴了其中一些好的思路和方法,利用现在GIS中流行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表达形式Grid(网格)和TIN(不规则叁角网模型),巧妙的提出了MESH–GRID模型。然后以当前行业通用绘图软件AutoCAD为基础平台,利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采用Visual Lisp和Visual C++.NET等计算机语言,运用ActiveX技术和ObjectARX、ObjectDCL等工具,开发出了两个独立的交叉口竖向辅助设计系统,它们分别基于MESH—GRID模型和TIN模型,其中MESH-GRID模型是独创性应用。这两个系统都采用传统的计算线网方法,符合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和习惯,操作步骤简洁、有效;无需输入太多设计要素,可以自动搜索边界线,自动绘制路脊线、道路中心线、路边线;自动生成设计面叁维模型,并建立拓扑关系,记录各个实体之间的关联信息,修改一个设计参数,与之相关的实体和数据信息会随之改变,具有高度智能性;提供设计面叁维模型的实时、直观的放大查看功能,提供强大的叁维模型调整功能,两者结合,使得设计调整异常简单有效;能基于叁维设计面模型准确、快速的绘制等高线,标注板块角点高程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6-11-01)
钱寒风,林航飞,袁文平,孙素梅[6](2005)在《上海中心城平面交叉口评价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上海中心城平面交叉口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着重介绍了两次停车和相干性研究成果。简单介绍了上海中心城平面交叉口评价系统软件,分析论证了该系统的各个功能,并利用该软件对上海中心城45个交叉口进行了服务水平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市政工程》期刊2005年06期)
钱寒风,林航飞,张建华[7](2005)在《基于自动信息采集的平面交叉口评价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动信息采集数据对平面交叉口进行评价,可以提高路口评价的工作效率。文章首先对基于自动信息采集的平面交叉口评价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系统所采用的交叉口交通状况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行了论述,着重介绍了两次停车和相干性研究成果。另外,文章还简单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最后利用该系统对中心城的部分交叉口进行了服务水平评价。(本文来源于《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12-01)
龚晓岚[8](2005)在《平面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及微观仿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城市交通控制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影响交叉口控制延误的原因。以减小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平均延误为目标,提出了平面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算法,在控制算法中引入紧急值来描述不同相位对绿灯信号需求的迫切程度,做为分配交叉口通行资源的基础,通过二级模糊推理来判断是否切换当前绿灯;并且通过对平面交叉口的车辆到达、行驶等运行规律的分析建立了信号交叉口微观仿真模型。采用Visual C++完成了仿真系统的设计,实现了超时仿真。用此仿真系统对一实际平面交叉口进行了模糊控制方案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模糊控制方案优于传统的控制方法,能提高交叉口信号控制的服务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5-02-01)
巨永锋,刘新华[9](2003)在《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计算机仿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仿真建模是一项再现交通流时空变化的交通分析技术。本文从控制理论出发,以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单元——平面交叉路口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平面交叉路口交通控制计算机微观仿真系统模型的建立,其中具有学习功能的自适应交通控制模型是对我国目前多数基于单交叉路口进行交通控制方法的改进,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同时对采用面向对象语言Visual C++作为系统开发语言提出了自己的系统设计思想。(本文来源于《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3-09-01)
赵一飞,赵永平,潘兵宏[10](2003)在《曲线路段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CAD系统的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曲线路段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的难点,文章提出采用AutoCAD ActiveX技术,通过VB程序和AutoCAD间的相互通讯来完成曲线路段交叉口切点处的坐标和里程计算,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CAD系统的计算模型。(本文来源于《交通与计算机》期刊2003年03期)
平面交叉口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是平面交叉口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叉口表面平顺度,行车舒适性,排水质量以及审美需求。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道路交叉情况日益增多,平面交叉口形式越来越复杂,工程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能够既快又好地完成设计任务。本文在了解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CAD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CAD软件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深刻洞察国内外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CAD软件的发展情况,分析出了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CAD软件的不足。最后根据市政工程MECAD软件升级和创新的需要,围绕实际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并开发出了独立完善智能的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CAD系统。本文通过对各种类型平面交叉口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它们的共同特性:即都是多边形网络图结构;接着利用图论、拓扑约束理论建立平面交叉口的多边形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存储模型和条件约束模型,进而将叁者整合为图模型;然后通过最小多边形的自动搜索实现交叉口区域的自动划分,以区域为单位获取计算点;最后集合所有的计算点生成平面交叉口Delaunay叁角网立体模型进而自动生成等高线图。系统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利用图论、拓扑约束理论建立平面交叉口的多边形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存储模型和条件约束模型,进而将叁者整合为图模型,从而实现平面交叉口的自动分区和计算点的获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面交叉口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一飞,沈强儒,彭瀑.公路平面交叉口CAD系统的应用开发[C].AppliedComputing,ComputerScience,andComputerEngineering(ACC2011V3).2011
[2].王定涛.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张开碧,罗蓉.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蔡晓琼.平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仿真检测模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
[5].王义鑫.平面交叉口智能化竖向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6
[6].钱寒风,林航飞,袁文平,孙素梅.上海中心城平面交叉口评价系统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05
[7].钱寒风,林航飞,张建华.基于自动信息采集的平面交叉口评价系统研究[C].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05
[8].龚晓岚.平面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及微观仿真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9].巨永锋,刘新华.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计算机仿真系统研究[C].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10].赵一飞,赵永平,潘兵宏.曲线路段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CAD系统的计算模型[J].交通与计算机.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