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包括管道本体、链条和臭氧发生器,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上铺设有防护层,且管道本体的上方预留有主流通管道,所述管道本体的下方开设有副流通管道,且副流通管道和主流通管道之间相互贯通,所述副流通管道顶部的内壁上通过出气管连接有储气箱,且储气箱位于管道本体的外侧,所述副流通管道的内壁上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位于出气管的下方,并且连接杆的内侧连接有磁性活性炭层。该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不仅加强了对内部废水中的酚氧化效率,使得对酚处理的更彻底,同时也方便将内部处理酚后多余的臭氧进行收集,避免臭氧直接排出对环境造成污染。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链条(12)和臭氧发生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1)的内壁上铺设有防护层(2),且管道本体(1)的上方预留有主流通管道(3),所述管道本体(1)的下方开设有副流通管道(4),且副流通管道(4)和主流通管道(3)之间相互贯通,所述副流通管道(4)顶部的内壁上通过出气管(5)连接有储气箱(6),且储气箱(6)位于管道本体(1)的外侧,所述副流通管道(4)的内壁上安装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位于出气管(5)的下方,并且连接杆(7)的内侧连接有磁性活性炭层(8),所述磁性活性炭层(8)边侧的内壁上从内到外分别安装有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且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0)的内壁上安装有滚筒(11),且滚筒(11)位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内部,所述链条(1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转轮(13),且底部的转轮(13)安装在主动齿轮(9)的外壁上,并且顶部的转轮(13)和转盘(14)相连接,所述转轮(13)位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外侧,且顶部的转轮(13)的外壁和主流通管道(3)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转盘(14)的内壁上固定有挡板(15),所述副流通管道(4)的内壁上安装有承接板(16),且承接板(16)位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下方,所述臭氧发生器(17)安装在管道本体(1)的外侧,且臭氧发生器(17)的底部预留有臭氧出口(18),并且臭氧出口(18)贯穿管道本体(1)和防护层(2)设置在副流通管道(4)内部。
设计方案
1.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链条(12)和臭氧发生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1)的内壁上铺设有防护层(2),且管道本体(1)的上方预留有主流通管道(3),所述管道本体(1)的下方开设有副流通管道(4),且副流通管道(4)和主流通管道(3)之间相互贯通,所述副流通管道(4)顶部的内壁上通过出气管(5)连接有储气箱(6),且储气箱(6)位于管道本体(1)的外侧,所述副流通管道(4)的内壁上安装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位于出气管(5)的下方,并且连接杆(7)的内侧连接有磁性活性炭层(8),所述磁性活性炭层(8)边侧的内壁上从内到外分别安装有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且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0)的内壁上安装有滚筒(11),且滚筒(11)位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内部,所述链条(1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转轮(13),且底部的转轮(13)安装在主动齿轮(9)的外壁上,并且顶部的转轮(13)和转盘(14)相连接,所述转轮(13)位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外侧,且顶部的转轮(13)的外壁和主流通管道(3)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转盘(14)的内壁上固定有挡板(15),所述副流通管道(4)的内壁上安装有承接板(16),且承接板(16)位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下方,所述臭氧发生器(17)安装在管道本体(1)的外侧,且臭氧发生器(17)的底部预留有臭氧出口(18),并且臭氧出口(18)贯穿管道本体(1)和防护层(2)设置在副流通管道(4)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2)和管道本体(1)为粘接一体化结构,且防护层(2)的材质设计为氯钉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活性炭层(8)为弧形结构设计,且磁性活性炭层(8)和主流通管道(3)共中心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11)关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2个滚筒(11)的直径均小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高度,并且滚筒(11)为镂空结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5)关于转盘(14)的中心等角度分布,且挡板(15)和转盘(14)之间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16)的形状为圆环形的波浪状,且承接板(16)的内径小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长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
背景技术
废水是指焦化厂、煤气站、石油化工厂、树脂厂、染料厂、制药厂、农药厂、香料厂等化工企业产生的废水,而废水中会包含大量的酚,直接排出将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然而现有的含酚废水处理用通入管道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含酚废水处理用通入管道,在对废水中的酚处理时,对酚的处理不干净、不彻底,从而使得排出的废水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
(2)现有的含酚废水处理用通入管道,通过高浓度的臭氧对废水中的酚进行处理,但是对于管道内部的多余的臭氧不便进行收集,从而使得臭氧直接排放在空气中易造成环境的污染。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含酚废水处理用通入管道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含酚废水处理用通入管道对废水中的酚处理不干净、不彻底和多余的臭氧不便进行收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包括管道本体、链条和臭氧发生器,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上铺设有防护层,且管道本体的上方预留有主流通管道,所述管道本体的下方开设有副流通管道,且副流通管道和主流通管道之间相互贯通,所述副流通管道顶部的内壁上通过出气管连接有储气箱,且储气箱位于管道本体的外侧,所述副流通管道的内壁上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位于出气管的下方,并且连接杆的内侧连接有磁性活性炭层,所述磁性活性炭层边侧的内壁上从内到外分别安装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内壁上安装有滚筒,且滚筒位于磁性活性炭层的内部,所述链条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转轮,且底部的转轮安装在主动齿轮的外壁上,并且顶部的转轮和转盘相连接,所述转轮位于磁性活性炭层的外侧,且顶部的转轮的外壁和主流通管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转盘的内壁上固定有挡板,所述副流通管道的内壁上安装有承接板,且承接板位于磁性活性炭层的下方,所述臭氧发生器安装在管道本体的外侧,且臭氧发生器的底部预留有臭氧出口,并且臭氧出口贯穿管道本体和防护层设置在副流通管道内部。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和管道本体为粘接一体化结构,且防护层的材质设计为氯钉橡胶。
优选的,所述磁性活性炭层为弧形结构设计,且磁性活性炭层和主流通管道共中心轴线。
优选的,所述滚筒关于磁性活性炭层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2个滚筒的直径均小于磁性活性炭层的高度,并且滚筒为镂空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挡板关于转盘的中心等角度分布,且挡板和转盘之间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承接板的形状为圆环形的波浪状,且承接板的内径小于磁性活性炭层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不仅加强了对内部废水中的酚氧化的效率,使得对酚处理的更彻底,同时也方便将内部处理酚后多余的臭氧进行收集,避免臭氧直接排出对环境造成污染;
(1)内部通过磁性活性炭和臭氧的同时使用,从而方便对管道内部流通的废水中的酚进行处理,提高了酚处理的效率,也使得对酚处理的更干净,同时通过齿轮的转动,也利于加强磁性活性炭层上废水流通的速度;
(2)通过主流通管道和副流通管道的设计,从而便于对内部的废水进行流通,同时也方便将臭氧在副流通管道内处理酚后,将多余的臭氧从两侧的储气管排出到储气箱的内部,避免直接将臭氧排出,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磁性活性炭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承接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盘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道本体;2、防护层;3、主流通管道;4、副流通管道;5、出气管;6、储气箱;7、连接杆;8、磁性活性炭层;9、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滚筒;12、链条;13、转轮;14、转盘;15、挡板;16、承接板;17、臭氧发生器;18、臭氧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防护层2、主流通管道3、副流通管道4、出气管5、储气箱6、连接杆7、磁性活性炭层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滚筒11、链条12、转轮13、转盘14、挡板15、承接板16、臭氧发生器17和臭氧出口18,管道本体1的内壁上铺设有防护层2,且管道本体1的上方预留有主流通管道3,管道本体1的下方开设有副流通管道4,且副流通管道4和主流通管道3之间相互贯通,副流通管道4顶部的内壁上通过出气管5连接有储气箱6,且储气箱6位于管道本体1的外侧,副流通管道4的内壁上安装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位于出气管5的下方,并且连接杆7的内侧连接有磁性活性炭层8,磁性活性炭层8边侧的内壁上从内到外分别安装有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且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啮合连接,从动齿轮10的内壁上安装有滚筒11,且滚筒11位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内部,链条1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转轮13,且底部的转轮13安装在主动齿轮9的外壁上,并且顶部的转轮13和转盘14相连接,转轮13位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外侧,且顶部的转轮13的外壁和主流通管道3的内壁相连接,转盘14的内壁上固定有挡板15,副流通管道4的内壁上安装有承接板16,且承接板16位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下方,臭氧发生器17安装在管道本体1的外侧,且臭氧发生器17的底部预留有臭氧出口18,并且臭氧出口18贯穿管道本体1和防护层2设置在副流通管道4内部;
防护层2和管道本体1为粘接一体化结构,且防护层2的材质设计为氯钉橡胶,通过氯钉橡胶材质的防护层2的设计,从而避免臭氧对内部的管道本体1造成腐蚀,同时也加强了防护层2和管道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
磁性活性炭层8为弧形结构设计,且磁性活性炭层8和主流通管道3共中心轴线,方便对内部的利用的废水中的酚进行处理,同时也方便将主流通管道3上流落的废水流到磁性活性炭层8上;
滚筒11关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2个滚筒11的直径均小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高度,并且滚筒11为镂空结构设计,方便通过滚筒11的转动,带动内部的磁性活性炭转动,从而加快磁性活性炭层8废水的流通速度,同时也避免滚筒11和磁性活性炭层8的内壁相碰撞;
挡板15关于转盘14的中心等角度分布,且挡板15和转盘14之间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夹角,方便通过从主流通管道3内掉落的废水带动转盘14转动,从而通过转盘14的转动带动底部的滚筒11转动,对内部的磁性活性炭进行转动;
承接板16的形状为圆环形的波浪状,且承接板16的内径小于磁性活性炭层8的长度,方便将从磁性活性炭层8两侧掉落的废水落在承接板16上,从而对废水中的酚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出,无法将酚处理掉。
工作原理:该含酚废水处理用高浓度臭氧通入管道在使用时,根据图1-4所示,首先将磁性活性炭从管道本体1的一侧预留的开关门处放入到磁性活性炭层8和承接板16内,然后将开关门关闭,此时工作人员可控制废水从管道本体1内流通,废水首先从主流通管道内3流入,然后经主流通管道内3流到磁性活性炭层8上,同时使得通过磁性活性炭层8内的磁性活性炭开始对上面的废水中的酚进行处理,同时运行臭氧发生器17,通过臭氧发生器17发出的臭氧经底部的臭氧出口18流到副流通管道4内部,从而在副流通管道4内由下到上逆行上升,使之通过臭氧对废水中的酚再次进行处理,同时副流通管道4内多余的臭氧经直接从出气管5流通到储气箱6内进行收集,同时由于出气管5的形状和安装的位置,则避免了废水流到出气管5的内部,另外由于主流通管道3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副流通管道4的横截面面积,且主流通管道3和副流通管道4的的连接处设置有棱角,因此,多余的部分气体将直接从棱角处流到出气管5内,而另一部分将会继续上升,在废水中臭氧和酚慢慢稀释,同时经磁性活性炭层8过滤的废水将直接从磁性活性炭层8上掉落,然后从副流通管道上继续往下流,此处说明臭氧发生器17为本领域常用技术,在此不作过多说明;
根据1-2所示,当从主流通管道3内掉落的废水,会首先落在转盘14上的挡板15上,由于挡板15和主流通管道3的中心在同一中心轴线上,因此上方掉落的水将直接落在挡板15上,从而通过推动挡板15带动转盘14转动,由于转盘14位于主流通管道3之间,因此溅落的废水将直接从主流通管道3的内壁上滑落到磁性活性炭层8上,当转盘14转动时,转盘14将通过一侧的转轮13带动链条12转动,从而通过链条12带动底部的转轮13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转动,通过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的转动,带动内部的滚筒11转动,开始对内部的磁性活性炭进行搅拌,从而可加快磁性活性炭层8废水的过滤,而从磁性活性炭层8两侧流出的废水将落在承接板16上,通过承接板16内的磁性活性炭对酚进行稀释。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9651.1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2(贵州)
授权编号:CN209702379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C02F1/78
专利分类号:C02F1/78;C02F9/12;C02F101/34
范畴分类:申请人:贵州大学
第一申请人:贵州大学
申请人地址: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北校区科学技术处
发明人:冉雨润;李金娟;尹曼菲;黎洁
第一发明人:冉雨润
当前权利人:贵州大学
代理人:程新敏
代理机构:52100
代理机构编号: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