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细胞杂交论文_李恩惠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细胞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细胞,质体,紫花苜蓿,小麦,杂交种,鉴定,座子。

体细胞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李恩惠[1](2017)在《短童期资源山金柑与早实枳、早花柠檬体细胞杂交及再生植株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在我国园艺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优质丰产是柑橘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较长的童期是柑橘育种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创制短童期的新种质一直是柑橘育种的重要目标。细胞融合能实现远缘杂交,而通过将短童期资源的原生质体与其他栽培种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有望缩短育种年限。基于这一思路,本研究以短童期的山金柑为愈伤亲本、早实枳和早花柠檬为叶肉亲本进行细胞融合,旨在获得短童期的新种质,为柑橘育种和基础研究提供材料。主要结果如下:1.山金柑(愈伤亲本)+早花柠檬(叶肉亲本)融合组合:最终移栽成活18株再生植株,来自13个不同的融合事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结果显示,其中12株再生植株(来自不同融合事件)为二倍体,1株为六倍体。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再生植株进行遗传来源鉴定,结果显示:该组合获得的12棵二倍体再生植株(来自不同融合事件)的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均来自叶肉亲本早花柠檬,同时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出现非亲本条带;线粒体基因组均来自愈伤亲本山金柑,由此得出结论:这12棵二倍体再生植株植株均为胞质杂种,而六倍体再生植株的遗传来源有待进一步鉴定。2.山金柑(愈伤亲本)+早实枳(叶肉亲本)融合组合:采用经过改良的酶液酶解分离早实枳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及植株再生的方法仍采用本实验室常用方法。该组合进行多次融合实验,最终都仅得到再生愈伤。经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再生愈伤为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混合愈伤。山金柑与早实枳细胞融合未能成功再生胚状体和植株可能是因为两融合亲本亲缘关系太远,融合细胞不易再生。综上所述,本实验采用体细胞杂交技术,最终得到一批二倍体胞质杂种和六倍体再生植株。这些植株将有潜力成为柑橘细胞工程基础研究的宝贵材料。(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刘树伟,夏光敏[2](2015)在《体细胞杂交导致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与新性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细胞杂交是创建外源遗传物质渐渗系的有效方法,小麦与长穗偃麦草的不对称体细胞杂交获得了一些列渐渗系,渐渗系中产生了多种新的优异农艺性状,如:大穗、大粒、耐盐碱、抗旱、抗病、矮秆、优质等,且多数性状从F2代开始即可以稳定遗传。为了探究体细胞杂交导致新性状产生的遗传机制,我们利用细胞遗传及一系列分子标记技术对六个具有不同性状的杂种渐渗系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GISH分析表明渐渗系染色质中含有少量长穗偃麦草染色质小片段。通过对杂种渐渗系和亲本的基因组及转录组进行分析表明杂种渐渗系中出现了广泛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主要包括部分亲本序列的消减、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胞嘧啶甲基化模式的改变以及反转录转座子的活化等。我们进一步对优质、耐盐性状的渐渗系进行分析,发现优质渐渗系的优质性状主要是由麦谷蛋白基因家族的遗传变异造成的,变异机制包括:点突变、复制滑动、双亲基因重组等;我们鉴定了耐盐渐渗系SR3的耐盐主效候选基因Tasro1,发现该基因是由亲本小麦TaSRO1基因的点突变产生的,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此外,我们对耐盐渐渗系SR3的表观遗传修饰进行了分析,发现盐胁迫处理前后SR3与亲本JN177在部分位点的甲基化修饰存在差异,部分胁迫应答基因DNA甲基化修饰存在差异并且甲基化修饰直接参与了盐胁迫下基因的表达调控,表明体细胞杂交诱导的表观遗传变异对SR3的耐盐性有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8)

孔丽娜[3](2015)在《小麦体细胞杂交渐渗引起的遗传变异及小麦发育相关基因TaHTD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小麦育种改良对于粮食的增产是十分重要的。本实验室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已经获得了多种具有不同表型的小麦渐渗系后代。本实验对多种杂交渐渗系中部分同源基因的表达变异,DNA甲基化修饰的变异以及逆转录转座子的改变等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SSCP技术比较分析了济南177和各渐渗系中部分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在检测的80对引物中,有11对引物在渐渗系和亲本小麦中存在基因表达差异。通过MSAP分析所检测的210个亲本JN177特异CCGG位点中,与JN 177相比,在6个体细胞杂种渐渗系中出现高甲基化变异的位点所占比例为10.5%,而出现去甲基化变异的位点所占比例为13.1%;我们通过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对MSAP检测到的4个变异位点所在的DNA片段进行了胞嘧啶甲基化修饰状态的具体分析。REMAP/IRAP分析发现在被检测的219个位点中,与亲本济南177相比,6个体细胞杂种渐渗系中3.2%的逆转录转座子相关序列发生消减,同时有3.3%新条带的出现。利用MSTD技术比较分析了亲本济南177及各杂种渐渗系中Veju和BARE-1两种高拷贝逆转录转座子侧翼序列的DNA甲基化修饰状态,发现与亲本济南177相比,在杂种渐渗系中两种逆转录转座子的35%-40%侧翼序列上出现DNA甲基化变异。以上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渐渗系的不同表型及性状与非对称杂交引起的遗传与表观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用实验室已有的济南177和山融3号盐胁迫转录组数据,克隆了一个差异表达基因TaHTD,并对其进行了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678碱基,编码一个含225个氨基酸的锌指类转录因子。体外转录激活活性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蛋白在细胞核、细胞质中普遍存在。为了研究TaHTD基因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功能,我们将其在拟南芥中进行了异源过量表达,发现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株高明显低于野生型且分枝数明显多于野生型,表明TaHTD基因可以显着影响转基因拟南芥的生长发育。通过qRT-PCR检测了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中与分枝相关Marker基因表达量情况,发现与野生型Col-0相比,过表达株系中与独脚金内酯相关的AtMAX3、AtMAX4、AtBESl均表达上调,而AtMAX1、AtBRC1、AtD27均表达下调。因此推测,TaHTD转基因拟南芥分枝数的明显增多可能是通过影响独脚金内酯信号通路来实现的。另外,通过NaCl、PEG胁迫条件下小麦中TaHTD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可推测TaHTD可能参与到NaCl和PEG的非生物胁迫响应途径中。以上实验结果可以为小麦植株形态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并且可以为了解逆境响应和株型发育之间的联系提供机会。(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26)

李玉珠,师尚礼[4](2015)在《紫花苜蓿与百脉根原生质体培养及不对称体细胞杂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拟通过原生体培养和不对称细胞杂交实现白脉根与苜蓿种间基因重组,为改良苜蓿饲用品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用酶解法分离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Qingshui’)及里奥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cv.‘Leon’)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研究了酶解时间、酶液组合、甘露醇浓度、预处理条件、继代时间及培养方法等对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效果的影响。采用改良的PEG-高Ca2+-高p H法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通过荧光染色鉴别异核体并测定融合率。结果表明,采用继代培养第8~12天的苜蓿和百脉根愈伤组织,0.55 mol·L-1CPW溶液中预处理1h或预暗培养24 h,甘露醇浓度为0.55~0.6 mol·L-1时,清水紫花苜蓿在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崩溃酶的酶液中酶解10 h,里奥百脉根在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半纤维素酶的酶液中酶解12 h,经2~3个月的固液+固体培养模式可分别获得较好的原生质体分离效果及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清水紫花苜蓿原生质体经3 mmol·L-1IOA处理10 min,里奥百脉根经50μg·m L-1R-6G处理10 min后融合,PEG(6000)最适浓度为35%,异源融合率为3.1%,最终获得了苜蓿与百脉根的杂种愈伤组织,为进一步培育抗臌胀病型苜蓿种质提供了新的材料。(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董岩,钱长根,张维林,马荣荣,羊健[5](2013)在《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杂交后代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杂交后代中筛选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抗性的水稻种质。方法:利用苗期接种法对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杂交后代进行表型抗性评价,利用ELISA技术对供试材料进行感病率检测。结果:34份F1个体中,Y37、Y39、Y42和Y45的抗病级别都为高抗,它们的感病率分别为5.7%、5.7%、5.7%和4.3%,表现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结论:筛选到4个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材料。(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3年05期)

陈学军,方敦煌,高玉龙,肖炳光,李永平[6](2013)在《利用体细胞杂交挖掘黑胫病新抗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黑胫病是我国烟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已开始推广含Ph基因的高抗黑胫病的烤烟品种加以应对,因而存在土壤中原有的黑胫病优势小种由0号转化为1号的巨大风险。野生烟草N.stocktonii均抗上述两个生理小种的黑胫病,为挖掘新的黑胫病抗原,本文采用体细胞杂交方法,获得了N.stocktonii与云烟85的体细胞杂交种,该杂交种通过3次中脉培养方法,克服了杂交种不育的缺陷,有23.1%的杂种植株中,花粉能够用来授粉并自交接种。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子标记及形态鉴别表明,该杂交种来自上述两种亲本的细胞融合。黑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种抗黑胫病,该材料有望在今后的黑胫病抗病育种改良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9-25)

李玉珠[7](2012)在《苜蓿与百脉根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其营养价值位列各种牧草之首。然而,青饲时易造成家畜臌胀病成为限制其营养价值发挥与利用的重要原因。百脉根又称“瘠地苜蓿”,由于富含缩合单宁,单独饲喂其鲜草或直接放牧不会引起臌胀病发生。目前,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百脉根细胞中控制单宁合成的基因转入紫花苜蓿成为改良苜蓿品质、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以适宜西北内陆地区栽种和利用的苜蓿品种作为原生质体分离材料并开展体细胞杂交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拟通过对杂花苜蓿、紫花苜蓿和百脉根等3种豆科牧草不同品种进行体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清水紫花苜蓿和里奥百脉根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建立和优化3种豆科牧草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体系及紫花苜蓿和百脉根体细胞杂交技术体系。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苜蓿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1)以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适于甘农1号杂花苜蓿和甘农4号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均为下胚轴,最佳激素浓度与配比及诱导率分别为3.0mg·L~(-1)2,4-D+1.0mg·L~(-1)NAA+0.5mg·L~(-1)6-BA,96.7%;2.0mg·L~(-1)2,4-D+1.0mg·L~(-1)NAA+0.5mg·L~(-1)6-BA,100%;适于阿尔刚金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激素浓度和配比为2.0mg·L~(-1)2,4-D+0.5mg·L~(-1)NAA+0.5mg·L~(-1)6-BA,下胚轴和子叶对出愈率的影响不显着(p>0.05),诱导率分别为100%,90%。试验证明,诱导出的苜蓿愈伤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继代调整,均可酶解分离出大量活力较高的原生质体。2)以4个苜蓿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为酶解材料,甘农1号、甘农4号和清水紫花苜蓿的最佳酶液组合均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崩溃酶,最适酶解时间分别为12h、14h和10h。阿尔冈金的最佳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半纤维素酶+0.3%离析酶+0.3%崩溃酶,最适酶解时间为12h。适宜4个苜蓿品种原生质体酶解的最佳甘露醇浓度分别为:甘农1号0.75mol·L~(-1),甘农4号0.65mol·L~(-1),阿尔冈金0.6mol·L~(-1),清水紫花苜蓿0.55~0.6mol·L~(-1)。最佳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间均为第12d。适宜4个苜蓿品种愈伤组织酶解的最佳预处理措施分别为,甘农1号0.55mol·L~(-1)蔗糖或CPW溶液中处理1h,甘农4号预低温处理1h或0.55mol·L~(-1)蔗糖溶液中处理1h,阿尔冈金和清水紫花苜蓿均为0.55mol·L~(-1)CPW溶液中处理1h。4个苜蓿品种原生质体最高产量可达2.48×10~6个·g~(-1)(甘农4号),最大活力值为93.1%(清水紫花苜蓿)。3)采用液体浅层培养法和固液双层培养法,4个苜蓿品种在含KM8P培养液的培养基上培养第2~3d,均可观察到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的第1次及多次分裂,第7~14d形成肉眼可见的微愈伤组织,转入含0.5~3mg·L~(-1)2,4-D,0.5~1mg·L~(-1)NAA、0~0.5mg·L~(-1)6-BA和0~0.5mg·L~(-1)KT的固体培养基增殖与继代,最终均获得了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固液双层培养法较液体浅层培养法形成再生细胞团的时间较早,操作简便且不易污染,更有利于苜蓿原生质体早期的分裂和再生。2、百脉根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1)以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适于里奥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最佳激素浓度和组合为:1.0mg·L~(-1)2,4-D+2.0mg·L~(-1)KT,诱导率为92.2%;在仅含0.5~3.0mg·L~(-1)KT的MS基本培养基上下胚轴和子叶诱导1个月左右均可直接生成胚状体和小苗,经2~3次继代发育成完整植株。2)适于里奥无菌苗子叶和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的最适酶液组合均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半纤维素酶,最佳酶解时间分别为6h及12h,最适甘露醇浓度均为0.55mol·L~(-1)。里奥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的最佳继代培养时间为第8d;0.55mol·L~(-1)CPW溶液中预质壁分离1h或预暗培养1d均可显着(p<0.05)增加其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子叶和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最高产量和活力分别可达4.13×106个·g~(-1),65%和3.8×106个·g~(-1),67.4%。3)采用液体浅层培养法,由子叶和胚性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在KM8P+1.0mg·L~(-1)2,4-D+2.0mg·L~(-1)KT+13.0%(0.7mol·L~(-1))甘露醇的培养基上可持续分裂并形成肉眼可见的微愈伤组织,当愈伤组织长到直径0.5mm左右时,转入含相同激素浓度的MS固体培养基上增殖和继代。大量的体细胞胚胎和再生小植株在含MS+2.0mg·L~(-1)KT+0.7%琼脂+12.0%蔗糖的培养基中发生。从原生质体第一次分裂至再生植株仅需3~4个月。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95%。3、苜蓿和百脉根的体细胞杂交1)3~10mmol·L~(-1)的IOA和40~70μg·m L~(-1)的R-6G分别处理10min,可使清水紫花苜蓿和里奥百脉根原生质体的活力及植板率明显下降,各处理浓度与原生质体活力和植板率之间均存在极显着的负相关(p<0.01)。培养第7d,所有处理均可见再生的小细胞团,培养30~40d,2种抑制剂临界浓度下原生质体均丧失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适宜2种豆科牧草的抑制剂及临界浓度分别是:清水紫花苜蓿3mmol·L~(-1)IOA或40μg·m L~(-1)R-6G;百脉根5mmol·L~(-1)IOA或50μg·m L~(-1)R-6G。2)FDA、罗丹明B、罗丹明6G和吖啶橙均可使苜蓿原生质体清晰染色,可用于细胞融合时亲本原生质体的标识。其中,FDA染色最为清晰,是检测原生质体活力的理想染料。吖啶橙和DAPI可对细胞核进行特异性染色,可用于融合时细胞核的观察和计数,前者还可用于检测融合细胞的活力,为进一步研究摸索融合条件和融合细胞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3)在已摸索出的最佳酶解和培养条件下,用3mmol·L~(-1)IOA和50μg·mL~(-1)R-6G分别处理清水紫花苜蓿和里奥百脉根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利用PEG高Ca高pH值法诱导二者融合,最佳PEG浓度为35%,异源融合率为3.1%。利用固液培养法,杂种融合细胞在培养第4d出现第一次细胞分裂,2周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微愈伤组织。待愈伤组织直径达0.5cm左右,转入MS固体培养基。经3~4次继代,最终获得杂种愈伤组织。(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林阅兵,张颖,王义,王昱,张美萍[8](2012)在《人参与胡萝卜体细胞杂交杂种愈伤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重中药人参与胡萝卜亲缘关系较远,药用植物的优良性状如产量、品质等均由多基因控制,通过部分基因转移不能反映中药的全部物质基础,由于双亲的核基因和胞质基因都参与了融合事件,因而会发生核基因和胞质基因的重组,产生大量多样化的遗传变异个体,筛选获得的体细胞杂种群,可进一步获得我们所期望的新的种质资源,培育创新品种,达到改良物种的目的。用电容合法对人参与胡萝卜进行体细胞融合,对融合再生的25块杂种愈伤从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电泳,SDS-PAGE电泳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有8块为杂种愈伤无性系。测定生理生化指标与有效成分。结果表明获得的8个杂种愈伤组织无性系均含有皂苷,5个比人参含量高,说明人参与胡萝卜体细胞杂种提高了人参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体现了杂种优势。(本文来源于《人参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戴永娟,和兆荣,胡靖锋,汪骞,杨红丽[9](2012)在《青花菜非对称体细胞杂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具有良好再生能力的"玉皇"青花菜下胚轴原生质体为供体、"优秀"下胚轴原生质体为受体,进行非对称体细胞杂交,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供体原生质体UV射线的最大辐射剂量为0.10 J/cm;受体原生质体R-6G的最大处理剂量为40μg/mL;PEG-6000 250 g/L,CaCl2.2H2O 1.025 g/L,甘露醇45.5 g/L,山梨醇45.5 g/L,附加15%DMSO,可获得14%的融合率。综合改良的融合体培养基最适激素浓度为:6-BA 0.3 mg/L,NAA 0.2 mg/L,2,4-D 0.5 mg/L。(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廉玉姬,林光哲,赵小梅[10](2011)在《大白菜、青花菜和叶用芥菜体细胞杂交种形态学与细胞学特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拓宽十字花科蔬菜育种种质资源,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青花菜(B.oleracea L.var.varitalica)和叶用芥菜(B.junceaL.Czern)的子叶、下胚轴为材料,分离、纯化原生质体,采用40%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融合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细胞在附加0.2mg·L-12,4-D+0.5mg·L-16-BA+0.1mg·L-1NAA+0.1mg·L-1激动素(kinetin)的改良K8p培养基中液体培养,当细胞分裂至8~10细胞期时,将分裂的细胞包埋于0.15%琼脂糖,然后在添加0.3mol·L-1蔗糖和2mg·L-16-BA+2mg·L-1玉米素(zeatin)+1mg·L-1NAA+0.5mg·L-1kinetin的Kao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将培养获得的936个愈伤组织转到3种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5mg·L-1zeatin+2mg·L-1IAA;MS+2mg·L-1zeatin+2mg·L-1IAA;MS+0.5mg·L-16-BA+0.5mg·L-1NAA上诱导芽分化,当芽长3cm左右时,转到1/2MS+0.2mg·L-1NAA的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共获得了96株再生植株,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学观察显示再生植株表型变化大,包括3个亲本的中间型或两个亲本的中间型;PCR技术鉴定结果显示96株杂种植株中93株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特性;染色体计数显示,再生的植株染色体数变化范围广(2n=38~64),但未发现染色体数总和与3种融合亲本染色体数总数(2n=74)相一致的个体。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基因组中分别检测出大白菜、青花菜、叶用芥菜的DNA片段,证实了大白菜、青花菜、叶用芥菜种间体细胞杂交种的真实性。(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体细胞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体细胞杂交是创建外源遗传物质渐渗系的有效方法,小麦与长穗偃麦草的不对称体细胞杂交获得了一些列渐渗系,渐渗系中产生了多种新的优异农艺性状,如:大穗、大粒、耐盐碱、抗旱、抗病、矮秆、优质等,且多数性状从F2代开始即可以稳定遗传。为了探究体细胞杂交导致新性状产生的遗传机制,我们利用细胞遗传及一系列分子标记技术对六个具有不同性状的杂种渐渗系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GISH分析表明渐渗系染色质中含有少量长穗偃麦草染色质小片段。通过对杂种渐渗系和亲本的基因组及转录组进行分析表明杂种渐渗系中出现了广泛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主要包括部分亲本序列的消减、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胞嘧啶甲基化模式的改变以及反转录转座子的活化等。我们进一步对优质、耐盐性状的渐渗系进行分析,发现优质渐渗系的优质性状主要是由麦谷蛋白基因家族的遗传变异造成的,变异机制包括:点突变、复制滑动、双亲基因重组等;我们鉴定了耐盐渐渗系SR3的耐盐主效候选基因Tasro1,发现该基因是由亲本小麦TaSRO1基因的点突变产生的,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此外,我们对耐盐渐渗系SR3的表观遗传修饰进行了分析,发现盐胁迫处理前后SR3与亲本JN177在部分位点的甲基化修饰存在差异,部分胁迫应答基因DNA甲基化修饰存在差异并且甲基化修饰直接参与了盐胁迫下基因的表达调控,表明体细胞杂交诱导的表观遗传变异对SR3的耐盐性有重要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细胞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李恩惠.短童期资源山金柑与早实枳、早花柠檬体细胞杂交及再生植株的分子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7

[2].刘树伟,夏光敏.体细胞杂交导致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与新性状[C].第六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论文集.2015

[3].孔丽娜.小麦体细胞杂交渐渗引起的遗传变异及小麦发育相关基因TaHTD的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

[4].李玉珠,师尚礼.紫花苜蓿与百脉根原生质体培养及不对称体细胞杂交[J].核农学报.2015

[5].董岩,钱长根,张维林,马荣荣,羊健.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杂交后代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J].生物技术通讯.2013

[6].陈学军,方敦煌,高玉龙,肖炳光,李永平.利用体细胞杂交挖掘黑胫病新抗原研究[C].中国烟草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7].李玉珠.苜蓿与百脉根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

[8].林阅兵,张颖,王义,王昱,张美萍.人参与胡萝卜体细胞杂交杂种愈伤的鉴定[J].人参研究.2012

[9].戴永娟,和兆荣,胡靖锋,汪骞,杨红丽.青花菜非对称体细胞杂交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

[10].廉玉姬,林光哲,赵小梅.大白菜、青花菜和叶用芥菜体细胞杂交种形态学与细胞学特性鉴定[J].园艺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小交与簇毛交及早熟禾y射线不对称#~不同时期小麦体细胞杂交中四...小麦体细胞杂交中供体染色质消...小麦与四种禾草体细胞杂交中供...体细胞杂交FO代小对称体细胞杂交植株及J红亲本...

标签:;  ;  ;  ;  ;  ;  ;  

体细胞杂交论文_李恩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