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系研究论文-马志永,张涛,王安然

家系研究论文-马志永,张涛,王安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家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医物证学,单亲,DNA数据库,Y-STR

家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志永,张涛,王安然[1](2019)在《家系+单亲快速比对破案2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件资料1.1案例11.1.1简要案情2018年10月9日晚,南召县某高中一女学生在晚自习放学回家途中被一男子持刀威逼劫持到一隐蔽处强奸。1.1.2检验比对过程勘查人员根据受害人描述的被侵害过程,认真进行现场勘查,在现场提取到可疑斑迹,并确认其(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宏伟,王国义,刘涛[2](2019)在《红松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配合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在带岭南列林场,对1989年营造红松子代测定林中77个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家系间存在着显着差异,从中选出4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比家系均值提高8.79%、13.63%和27.14%,遗传增益分别为10.2%、12.9%和30%。再从优良家系内选择8株优良单株,其树高、胸径和材积比家系均值提高15.31%、40.35%和200%,选出的优良单株可用于红松高世代种子园的营建材料。(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梁德洋,蒋路平,张秦徽,赵曦阳,郑颖[3](2019)在《辽宁省11个蒙古栎种源及家系种子性状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省11个种源(白石砬子(D)、凌源市青龙河自然保护区(L)、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LT)、庄河市仙人洞镇(P)、本溪市清河城镇(Q)、新宾县苇子峪林场(X)、西丰毕家沟(XB)、阜新彰武县章古台镇(Z)、清原县湾甸子镇(W)、西丰任家沟(XR)、西丰大十银沟(XD))的112个蒙古栎家系的种子为材料,对其种长、种宽、单粒种子质量、种壳质量、种壳厚和种仁质量等6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各性状方差分析均达极显着差异水平(P<0.01)。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为11.61%~51.43%,各家系遗传力变化于0.89~0.99,属于高遗传力,有利于家系的评价选择;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相关性均达极显着水平,除种壳厚外,种长、种宽、单粒种子质量和种壳质量对种仁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各种子性状对种仁质量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最大的为单粒种子质量,其次为种壳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为种壳质量通过单粒种子质量对种仁质量的负影响,其余间接作用较小。利用综合评价法,以5%的入选率对各家系进行综合评价,家系D_(17)、W_(11)、W_1、W_8、D_5和W_(12)入选,入选家系种长、种宽、单粒种子质量、种壳厚、种仁质量和种壳质量的遗传增益分别为7.50%、11.11%、31.40%、-12.16%、38.61%和4.49%。以20%的入选率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种源W和WB入选为优良种源。(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黄远桃,李梅芳,张伟,邹国英,吴石星[4](2019)在《17个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家系患者的血清钙等检测结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钙(Ca)、铝(Al)、砷(As)、钴(Co)、镁(Mg)、磷(P)、铁(Fe)、甲状旁腺激素(PTH)及降钙素(Ct)水平与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PFBC)疾病及其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集17个PFBC家系的临床资料,PFBC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分组,比较病例组和健康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有症状组间运动受损组和精神症状组、运动受损和精神症状家系中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间的血清Ca、Al、As、Co、Mg、P、Fe、PTH、Ct水平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和健康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有症状组间运动受损组和精神症状组、运动受损和精神症状家系中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血清中Ca、Al、As、Co、Mg、P、Fe、PT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17个PFBC家系中,血清Ca、Al、As、Co、Mg、P、Fe、PTH和Ct水平与PFBC疾病无关,与临床症状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马茂,郝俊飞,张含国[5](2019)在《樟子松半同胞家系幼龄生长变异和优良家系初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6年生樟子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在幼龄时期树高生长和生长率家系间存在显着差异,树高表现优良的家系变异普遍较小,但树高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家系通常由变异较大的家系组成。樟子松子代高生长受较强遗传控制,遗传力为0.654,以10%入选率对6年生樟子松树高进行家系选择时,遗传增益可达21.87%;以20%入选率进行家系选择,遗传增益为17.40%。在幼龄阶段选择较多的家系可以避免漏掉生长潜力良好的家系,本次初选以20%入选率选择前20个家系。在复选时,除表现最好的几个家系外,60号,69号和64号家系也应当持续观察。(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刘亚青,王天成[6](2019)在《一个结节性硬化症家系的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一个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家系中的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为TSC的诊断提供确切依据。方法收集结节性硬化症家系中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并提取外周血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共3代9名成员,其中3例患者均为女性,均有面部纤维血管瘤或腰骶部鲨革斑等皮肤损害,先证者及其妹妹都有癫痫发作及认知功能减退;头颅影像学MRI/CT均为阴性;基因测序结果提示先证者TSC1基因上存在无义突变c. 733C> T(p. Arg245Ter),为杂合性突变,其母亲和妹妹均携带此突变位点。结论本研究新发现一临床TSC家系中3例患者同时携带相同突变位点TSC1(c. 733C> T,p. Arg245Ter),其余家系成员未发现此突变,从基因水平对该TSC家系进行了精确诊断同时扩展了TSC1基因突变位点列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京伟,李艳,乔斌,熊亮[7](2019)在《凝血因子Ⅸ基因新发错义突变致乙型血友病一例家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一例乙型血友病(HemophiliaB,HB)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浓度;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凝血因子Ⅸ(F9)活性,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分析HB的关键致病基因F9基因序列并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先证者Hb含量降低,凝血功能示APTT延长,D-二聚体增高,F9活性明显下降;先证者母亲及女儿APTT及F9活性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和降低,其父亲、妹妹和哥哥的APTT及F9活性正常。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先证者携带F9基因半合子错义突变c.289T>G(p.Cys97Gly),为首次发现的变异位点,先证者母亲及女儿各携带杂合突变。结论:F9基因第4外显子c.289T>G(p.Cys97Gly)半合子变异可能为HB致病性变异。(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皓,付希安,王小伶,孙乐乐,刘永霞[8](2019)在《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1家系CYLD基因突变检测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国汉族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1家系CYLD基因突变,初步分析该基因突变位点与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该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该家系中2例患者、1例正常人及10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并提取DNA,通过Sanger测序检测CYLD基因9~20号外显子突变。结果在该家系的2例患者CYLD基因的第20号外显子中均检测到杂合无义突变c. 2806C>T,家系中1例正常人及100例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到上述突变。该突变在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家族性圆柱瘤和Brooke-Spiegler综合征中已有报道。结论 CYLD基因的无义突变c. 2806C>T是该家系中患者的致病突变。同1个突变在不同的家系中的临床表型可能有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巧彬,方琼,郑晓颖,陈琅[9](2019)在《一个Dubin-Johnson综合征家系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Dubin-Johnson综合征(DJS)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DJS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基因分析结果。结果先证者为姐姐,5岁,其妹妹3岁,姐妹均有间歇性黄疸,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功能正常。父母亲无黄疸症状,平素身体健康。基因分析证实,2例患儿均为ABCC2两个位点的复合杂合突变,一个来源于父亲chr10:101603625c. 3811C>T(p. Arg1271Stop),为无义突变,一个来源于母亲chr10:101605417c. 4024T>C(P. Ser1342Pro),为错义突变。由于基因突变,使得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合成障碍,丧失对非胆汁酸有机阴离子的转运功能。结论 ABCC2是DJS的致病基因,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叶晔,刘欣华,孙良南,蔡嘉敏,赵军[10](2019)在《一个FBN1基因突变的先天性单纯性晶状体异位家系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一个晶状体异位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并探讨基因突变与其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方法 2018年8月收集晶状体异位家系的临床资料,绘制家系系谱图。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应用靶向基因测序方法初步筛选该家系候选突变基因,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和家系共分离分析,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成员共有两代4人。其中,先证者Ⅱ1及其患病母亲分别于6岁及17岁时确诊为双眼晶状体异位,无骨骼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异常;先证者Ⅱ1及其患病母亲携带FBN1基因c.1600T>A (p.C534S)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具有高致病性,符合家系共分离特征。结论该家系符合先天性单纯性晶状体异位疾病特征;FBN1基因c.1600T>A (p.C534S)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位点突变导致第534号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异为丝氨酸,此为人群中的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家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7年在带岭南列林场,对1989年营造红松子代测定林中77个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家系间存在着显着差异,从中选出4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比家系均值提高8.79%、13.63%和27.14%,遗传增益分别为10.2%、12.9%和30%。再从优良家系内选择8株优良单株,其树高、胸径和材积比家系均值提高15.31%、40.35%和200%,选出的优良单株可用于红松高世代种子园的营建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马志永,张涛,王安然.家系+单亲快速比对破案2例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

[2].刘宏伟,王国义,刘涛.红松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配合选择[J].林业科技.2019

[3].梁德洋,蒋路平,张秦徽,赵曦阳,郑颖.辽宁省11个蒙古栎种源及家系种子性状变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4].黄远桃,李梅芳,张伟,邹国英,吴石星.17个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家系患者的血清钙等检测结果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9

[5].马茂,郝俊飞,张含国.樟子松半同胞家系幼龄生长变异和优良家系初选[J].山东林业科技.2019

[6].刘亚青,王天成.一个结节性硬化症家系的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7].王京伟,李艳,乔斌,熊亮.凝血因子Ⅸ基因新发错义突变致乙型血友病一例家系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9

[8].张皓,付希安,王小伶,孙乐乐,刘永霞.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1家系CYLD基因突变检测及文献复习[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9].陈巧彬,方琼,郑晓颖,陈琅.一个Dubin-Johnson综合征家系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

[10].叶晔,刘欣华,孙良南,蔡嘉敏,赵军.一个FBN1基因突变的先天性单纯性晶状体异位家系的分析[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

标签:;  ;  ;  ;  

家系研究论文-马志永,张涛,王安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