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文甘肃省徽县第一中学742300
摘要:本文以克拉申的习得-学得理论为出发点,着重论述了语言“习得”(acquisition)和“学得”(learning)之间的差别和共通之处;并通过在澳洲培训时观摩到的一些课堂教学活动,探究了这一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当中。
关键词:习得学得运用
2015年6月,作为西部省份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我有幸被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到澳洲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在此之前,我们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进行了一个月的强化培训。在这期间,我们不仅从语言技能上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有幸聆听了最新的语言教学理论,例如“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克拉申的“习得-学得差异假设”。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克拉申的“习得-学得差异假设”,这些教学理论的学习为我们在澳洲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澳洲期间,如何把这些教学理论和澳洲老师介绍的课堂活动结合起来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因此,本论文旨在从这个角度出发阐述克拉申的“习得-学得差异假设理论”及其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由以下五个假设组成:1.习得-学得差异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2.监检假设(monitorhypothesis);3.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orderhypothesis);4.输入假设(inputhypothesis);5.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他对“习得”(acquisition)和“学得”(learning)的区分,以及对两者在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根据这一假设,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习得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languageacquisition),这一过程类似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而只在自然交际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第二语言。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languagelearning),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conscious)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克拉申认为,“学得”不能变成“习得”,同时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的流利程度是学习者“习得”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学得”的结果。克拉申认为,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地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只是“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到监检作用,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
克拉申强调“习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但也并不排斥“学得”的作用。在英语的实际教学中,作为获取语言能力的两种方式,“习得”和“学得”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习得”。首先,我们要尽量模拟和创设有利于学生习得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提供英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能在一个接近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自然地习得语言。再者,“学得”能够将“习得”的内容加以系统化,完善和改进“习得”过程中的不足。因此,有机地将习得和学得相结合,并形成良性循环,必定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应用英语。
所以,我在澳洲就特别关注澳洲老师在TESOL项目上是如何教学生从“学得”到“习得”转变的。我觉得澳洲老师做得挺成功的,我从这方面收获挺大的。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主讲老师Sue给我们演示如何教语法“shouldhavedone”句型时,她先给我们展示了两张人物图片。随后她给我们介绍,一张图展示的是一个住在澳洲中部的农场主,穿短裤、拖鞋。另外一张是生活在大都市的银行职员,西装革履,而且他们是亲戚。有一天,农场主去拜访银行职员,银行职员要带农场主去酒吧玩,但发现他还穿着短裤、拖鞋。这时,Sue问大家:“Doesthebankerfeelhappyaboutit?”“Whatdoyouthinkhewillsaytohisrelative?”这时,她才在黑板上写下:“Youshouldhavewornasuit.”“Youshouldn’thavewornthongs.”
由情景引到所教语法,直接让学生从情景联想到所用的语法结构,从而让学生以后再碰到类似真实的生活情景时正确地使用它。这样,学生也许就真正“习得”了语言。而我们国内的语法教学常常先介绍语法结构,然后再造句举例,做大量的选择题来巩固。比较起来,我们是在让学生“学得”而不是真正的“习得”。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Sue老师强调在进行完任何一个教学活动后,老师都应该设计一些?follow-upactivities,这些活动所涉及的问题要尽量personalize,也就是说所有的人称都要变成周围的人或者所有的语言教学活动最后都涉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
同时,Sue老师几乎用了几个课时的时间专门讲了如何使用authenticmaterials来教英语。所谓authenticmaterials,就是我们在澳洲的购物发票,银行卡收据,街道上散发的广告、传单、宣传品,以及餐厅菜单等。Sue老师让我们从刚来澳洲起就收集这些东西,将来可以带回国在课堂上使用。用authenticmaterials来教英语是我们从未想到过的。但我想,当我们的学生有一天真正走出国门,他们也许就会发现这样的菜单是他们真正见过的,他们在超市里得到的购物收据是他们的老师曾经在课堂上拿给他们看过的。这些来自实际生活的东西也许更会加速学生由“学得”到“习得”的转变。
教无定法,这也许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我在澳洲外语课堂上体会到的,并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