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集增益论文-叶礼邦,陈登伟,郭新海

分集增益论文-叶礼邦,陈登伟,郭新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集增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集接收设备,分集增益,载噪比,LabVIEW

分集增益论文文献综述

叶礼邦,陈登伟,郭新海[1](2019)在《基于实时载噪比测量的分集增益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试分集接收设备的分集增益,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载噪比测量的分集增益测试方法,通过给分集接收设备输入2路不同信噪比、独立衰落的信号,利用功率计监测得到输入、输出信号和噪声的功率值,计算得出分集接收设备的分集增益。应用结果表明,方法能够测试分集接收设备的分集增益,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刘毅,马莹,刘轩[2](2019)在《快衰落瑞利信道下分布式线性卷积空时码的分集增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中继网络中,中继节点间的随机传输延迟将导致显着的性能下降。因此,针对慢衰落瑞利信道提出可容忍随机时延的分布式线性卷积空时码(DLC-STC),但该类空时码在快衰落信道下的分集性能尚未明确。该文从理论上证明了DLC-STC在快衰落瑞利信道下的分集增益。分析表明,DLC-STC虽然最初是在慢衰落信道下被提出的,但它在快衰落瑞利信道下通过利用最大似然(ML)接收机,仍可获得满异步协作分集增益,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理论分析,仿真结果同时表明:在快衰落瑞利信道下,DLC-STC采用MMSE-DFE接收机能够获得与ML接收机相同的分集增益。(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常本超,王丹,杨新锋[3](2016)在《基于空间分集增益的分布式快速空频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点协作(Co MP)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传输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快速空频编码(DF-SFC)的方案。通过将小区边缘用户分组和分享相邻小区间的子载波获得空间分集增益,有效缓解了载波间干扰(ICI),基于此设计分布式解码器,将用户的解码复杂度降低到相同的非分布式空频编码最佳解码器的50%。通过将所提方案与Alamouti多点协作和非多点协作方案做比较,对用户与其基站之间相对距离对比研究了可实现的传输速率,并且推断出它的性能上限和下限,用于确立小区边缘用户的阈值,实现在提出的多点协作和非多点协作模式之间切换,以提高整体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方面提出的方案均优于Alamouti多点协作和非多点协作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23期)

李俊杰,王欣,魏急波,吴世奇,赵萌[4](2015)在《采用ORS与MRC的协同SDF分集增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机会中继系统中未考虑直传路径的问题,论文研究了在接收端将直传信号与机会中继信号进行最大比合并时的系统性能,分析了叁种选择译码转发中继选择实现方案的性能优劣,推导了系统的中断概率并且巧妙地利用夹逼定理得到系统的分集增益。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都表明,对于存在直传链路的中继系统,以最大比合并的方式在接收端将中继转发信号和直传信号进行合并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中继结点采用选择译码转发方式的系统性能明显优于固定译码转发方式。(本文来源于《信息化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丁琦[5](2014)在《复杂环境中MIMO-OTH雷达的分集增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利用空间分布的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获得空间分集增益,从而用来对抗信道衰弱。天波超视距(OTH)雷达利用电离层折射探测目标,具有超远距离目标探测和信息获取的能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采用MIMO技术的OTH雷达(MIMO-OTH雷达),研究复杂环境中MIMO-OTH雷达目标检测的分集增益,分析雷达系统参数配置、多径传播等因素对MIMO-OTH雷达系统目标检测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OTH雷达的工作模式和OTH雷达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点,构建同时具有MIMO雷达以及OTH雷达特性的MIMO-OTH雷达回波信号模型,该信号模型不仅体现雷达信号在复杂电离层环境中的传播特性,还能体现多径传播现象,在有加性复高斯白噪声和杂波的情况下,根据上述MIMO-OTH雷达回波信号模型,利用尼曼-皮尔逊(NP)准则得到高斯检测器。本文研究了NP准则下MIMO-OTH雷达最佳检测器的漏检概率,同时推导了MIMO-OTH雷达目标检测的分集增益,并以分集增益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影响MIMO-OTH雷达检测性能的主要因素。雷达信号经过电离层传播后照射到目标,并在目标上反射后再次经过电离层传播回到雷达接收端,因此在本文所构建的信号模型中存在两次电离层传播和一次目标反射过程,其中电离层传播损耗系数和目标反射系数有可能是确定未知量或者复高斯随机变量,使得总的信道增益表现为复高斯、复双高斯或复叁高斯等随机变量。本文将分别计算在复双高斯信道环境下和复叁高斯信道环境下MIMO-OTH雷达目标检测的分集增益。对于一个由M个发射天线和N个接收天线所构成的MIMO-OTH雷达,若第m个发射天线发射的探测信号通过mQ条传播路径照射到目标,经目标反射后通过mnH条传播路径被第n个接收天线接收到,本文证明在复高斯或复叁高斯信道环境中,雷达系统目标检测能够获得的最大分集增益d满足1 1min{, }N M n m mn md NM H Q= =£ ? ? 。研究表明MIMO-OTH雷达目标检测的分集增益小于等于雷达收发端天线个数的乘积与总传播路径条数的最小值。增加天线个数或者多径条数均可以增大分集增益,有利于雷达提高检测性能,本文的分析不仅表明天波MIMO-OTH雷达较传统OTH雷达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并且为合理设计MIMO-OTH雷达的系统参数以提高目标检测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最后分别对两种复杂环境下MIMO-OTH雷达目标检测的进行数值仿真,展现了不同场景下MIMO-OTH雷达目标检测的漏检概率情况,同时分析对比了不同雷达参数、不同信道环境以及不同传播路径条数对雷达目标检测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3-01)

赵强,田峰[6](2015)在《双向中继系统中断概率下界优化及分集增益》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瑞利衰落信道下基于放大转发策略的双向中继系统的中断性能及分集性能。首先利用信源节点信噪比间的关系和调和不等式对信噪比的范围进行优化,得到新的中断概率下界,仿真结果表明Monte Carlo仿真得到的中断概率接近新得到的中断概率下界;同时证明了多中继存在时,基于最大最小互信息准则的双向中继系统仍然取得全分集增益且能够优化中断概率下界。(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5年10期)

张永,吴清华,徐亚光,任重[7](2013)在《MIMO系统中空间分集增益与复用增益的权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MIMO系统由于在收发两端采用多天线,可以获得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克服了无线信道的衰落,并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然而,如何去权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的重点.从简单的MIMO系统模型入手,在确定衡量其系统性能标准的基础上,研究2×2MIMO系统的3种发送策略,并对比分析其分集增益及复用增益,为MIMO系统在不同信道条件下如何权衡两者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李涛[8](2013)在《多入多出(MIMO)天线系统复用/分集增益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当今无线通信更高的数据通信速率、可靠的服务质量以及更大的网络容量的要求,多发多收(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面对这些挑战的最有前途的技术。MIMO技术中,将空间分集技术和信道编码结合起来,这种方式被称为空时编码技术,而将使用了空时编码技术的系统叫做MIMO系统。编码与空间分集的结合开创了无线通信的新纪元,它可以提供在实现可靠高速率无线通信链路中面临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MIMO系统的编码技术在控制系统分集和复用中的应用。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对MIMO的信道模型及信道容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包括基于相关矩阵信道模型、基于辐射的确定性方法和基于几何的散射模型叁种模型。并在MIMO信道系数确定、随机的不同情况下,对信道容量进行了理论推导,理论研究证明:在无需额外的带宽或功率情况下,MIMO系统能够成倍地提高信道容量。2.对MIMO空时编码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包括Alamouti方案的理论推导和在误码性能方面进行的仿真分析:对适用于任意发射天线的空时分组、准空时分组方案的理论推导,及在对系统分集、增益影响性能方面进行的仿真分析。3.针对QOSTBC准空时分组码使得复信号星座符号在发射天线数不为2时亦能达到最大传输码率,但导致了译码复杂度的增加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改进的QOSTBC——基于矩阵对角化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该方案通过采用对矩阵进行对角化来消除码字矩阵中的非正交项使得QOSTBC变得具有正交性。在提高码字速率的同时,降低了分集增益的损失。仿真结果表明了其有效性。4.对分层空时编码的编码结构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重点研究了线性、非线性BLAST检测算法,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表明:线性BLAST检测算法的MMSE算法考虑了噪声抑制效果要优于ZF算法,而非线性BLAST算法利用干扰抵消的思想采用迭代判决反馈的方法使得误码传播得到了一定抑制。非线性算法在性能上实现了复杂度和误码性能的良好折中。5.对MIMO-OFDM系统中的编码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是对STBC-OFDM和SFBC-OFDM的理论进行推导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STBC和SFBC的异同来分析SFBC的编码实现和分集增益,进行了SFBC在Jakes信道条件下的仿真。仿真分析证明:采用SFBC编码的MIMO-OFDM系统能较好地抵抗时变信道的干扰,进而降低了系统的误码率。(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3-01-01)

刘云,刘传菊,张敏[9](2012)在《瑞利信道下线性分组码的分集增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AWGN信道与瑞利信道的误码性能,研究瑞利信道下分集支数与信息传输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推导线性分组码在瑞利信道下误码率上界的理论表达式,得到分集增益与其最小汉明距离的关系。基于蒙特卡洛法对误码性能进行仿真,并与理论误码率上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线性分组码在瑞利信道下获得的分集增益等于其最小码距。(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2年07期)

郭金淮,赵雄伟,徐晓建,于宏毅[10](2007)在《基于分集增益与能量增益的多用户分集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协作分集通过形成虚拟天线阵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无线信道衰落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当存在多个可用中继时,通常采用基于空时码的协作策略,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现复杂度。为了使系统容易实现,机会分集技术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分集增益与能量增益对机会分集技术中的多用户分集做了研究,并与相同条件下基于空时码的协作策略作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多用户分集技术与基于空时码的协作策略具有相同的分集度,同时前者可以获得能量增益。(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7年10期)

分集增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无线中继网络中,中继节点间的随机传输延迟将导致显着的性能下降。因此,针对慢衰落瑞利信道提出可容忍随机时延的分布式线性卷积空时码(DLC-STC),但该类空时码在快衰落信道下的分集性能尚未明确。该文从理论上证明了DLC-STC在快衰落瑞利信道下的分集增益。分析表明,DLC-STC虽然最初是在慢衰落信道下被提出的,但它在快衰落瑞利信道下通过利用最大似然(ML)接收机,仍可获得满异步协作分集增益,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理论分析,仿真结果同时表明:在快衰落瑞利信道下,DLC-STC采用MMSE-DFE接收机能够获得与ML接收机相同的分集增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集增益论文参考文献

[1].叶礼邦,陈登伟,郭新海.基于实时载噪比测量的分集增益测试方法[J].无线电工程.2019

[2].刘毅,马莹,刘轩.快衰落瑞利信道下分布式线性卷积空时码的分集增益[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3].常本超,王丹,杨新锋.基于空间分集增益的分布式快速空频编码算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6

[4].李俊杰,王欣,魏急波,吴世奇,赵萌.采用ORS与MRC的协同SDF分集增益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5

[5].丁琦.复杂环境中MIMO-OTH雷达的分集增益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6].赵强,田峰.双向中继系统中断概率下界优化及分集增益[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

[7].张永,吴清华,徐亚光,任重.MIMO系统中空间分集增益与复用增益的权衡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李涛.多入多出(MIMO)天线系统复用/分集增益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

[9].刘云,刘传菊,张敏.瑞利信道下线性分组码的分集增益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2

[10].郭金淮,赵雄伟,徐晓建,于宏毅.基于分集增益与能量增益的多用户分集性能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7

标签:;  ;  ;  ;  

分集增益论文-叶礼邦,陈登伟,郭新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