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种子扩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子,格局,橡子,混交林,荨麻,地理分布,植物。
种子扩散论文文献综述
黄华[1](2019)在《3种栎属植物种子的扩散及命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更新以及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扩散是否会受到游人的影响,在紫金山登山步道两侧林区人工投放标记的栓皮栎、麻栎和蒙古栎3种栎属植物种子,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对种子的扩散和命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植物种子没有被扩散开;蒙古栎种子很快被就地取食;麻栎和栓皮栎橡子很少被取食;原地成苗率较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顾广华,刘小青[2](2019)在《融合前景和背景种子点扩散的显着性目标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图像显着性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前景和背景种子点扩散的显着性目标检测算法,扩散即为对种子点进行有效的传播.首先选取种子点,同时选择前景点和背景点作为种子点,丰富了种子点信息;然后,分别对背景种子和前景种子进行显着性扩散,并融合各自得到的显着图;最后,通过聚类优化和抑制函数完善显着图,使显着区域更加突出,背景区域得到更多的抑制,从而得到最终的显着图.本文算法在MSRA-1000和DUT-OMRON数据库上进行评估,并与其它六种算法进行对比评测,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算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9年03期)
宋楠,李新蓉,狄林楠[3](2019)在《荒漠孑遗植物裸果木种子时空扩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是亚洲中部荒漠区少有的第叁纪孑遗物种,由于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其自然种群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种子扩散作为植物生活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不仅对物种生存及其多样性至关重要,还影响物种分布范围和局部丰度。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新疆哈密地区,采用布设种子收集器的方法,对其自然种群种子扩散的时空动态进行了定点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该物种于当年6月上旬开始扩散,2015年略早于2016年。每年种子扩散持续时间约两个月,扩散趋势为单峰曲线,且呈集中大量扩散的模式,扩散高峰期与当年初次月降水高峰期吻合;在顺风的正南和东南方向上,种子扩散密度大且距离远;种子扩散主要集中在母株冠幅下,随着距母株距离的增加,种子扩散密度减少,二者间存在极显着的负相关性(P<0.01),由于裸果木枝条繁多,对风力强度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可能是造成种子集中扩散在母株下的原因。裸果木种子扩散受外界环境(降水、风向)和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当种子在大量降水前完成扩散,将有利于种子在适宜的微生境萌发,是对多风、干旱的恶劣生境的一种长期适应。(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霍雪莹,康海斌,王得祥,常明捷,于飞[4](2019)在《啮齿动物对秦岭松栎混交林建群种种子扩散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群落中的啮齿动物对林木种子存在着一定的取食偏好性,这种偏好性会使啮齿动物形成不同的捕食和贮藏策略,从而导致林木种子形成不同的扩散格局。以秦岭中段松栎混交林建群种锐齿槲栎、油松、华山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塑料标签标记种子方法,研究啮齿动物对种子传播和扩散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子特征是影响啮齿动物对其进行扩散的重要因子,油松种子以其质量小、种皮薄等特点吸引啮齿动物大量捕食,其原地取食率达到83.33%,显着高于华山松和锐齿槲栎种子。(2)锐齿槲栎和华山松种子大部分被搬运一定距离后再被取食和埋藏,其中,扩散距离在1 m以内、1—3 m和5—8 m的锐齿槲栎种子分别占59.12%、18.23%和13.26%,最远扩散距离达12 m处;华山松种子扩散距离主要介于在1—3 m(37.85%)和3—5 m(23.73%),在距离5—8 m(13.56%)、8—10 m(11.86%)和大于10 m(11.30%)区间也有一定的分布,最大扩散距离为12 m。(3)啮齿动物倾向于将锐齿槲栎种子搬运至松林内取食,而将华山松种子搬运至栎林内埋藏,说明不同林分类型及其环境因素对林木种子扩散后的分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4)3种类型种子被啮齿动物捕食的比例以油松最大(96.90%),锐齿槲栎次之(73.57%),华山松最小(50%);次年调查时,未被捕食的种子大部分已经被取食,仅有极少数锐齿槲栎种子萌发成幼苗(1.67%)。啮齿动物的捕食和贮藏行为对林木种子扩散及其成功更新都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吴雪儿,靳瑰丽,王惠宁,韩万强,岳永寰[5](2018)在《草原毒害草醉马草的种子扩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醉马草种子的扩散方式和能力,探讨不同扩散方式对醉马草种子的影响,进而可为有效防除醉马草提供理论依据。以醉马草种子为材料,通过野外观测,研究风、雨和动物对醉马草种子扩散能力的影响。在实验期间风的影响下,醉马草植株所掉落的种子数随着时间推移都呈现一个上升趋势,种子掉落的数与随着植株高度呈正相关,高植株的醉马草种子主要掉落在半径为130~150cm的范围内,中等高植株的醉马草种子主要集中掉落在半径为30~150cm范围内,低植株醉马草掉落的种子主要集中掉落在半径为20~50cm范围内;在实验期间雨的影响下,醉马草掉落的种子的数随着醉马草株高的增加而增加,高植株的醉马草所掉落的种子数显着高于低植株的所掉落的种子数(P<0.05),高植株醉马草种子主要集中掉落在半径为150~170cm范围内;中等植株高度醉马草种子主要集中掉落在半径为100~120cm范围内;低植株的醉马草种子主要集中掉落在半径为60~80cm范围内;在实验期间动物的影响下,动物所携带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得趋势,马所携带种子的掉落数显着高于其他动物所携带的(P<0.05),其中马腹部和侧部种子掉落率最高,而牛侧部、腹部种子掉落率最低。高植株的醉马草种子在风的作用下掉落数最多,扩散距离最远。高植株醉马草种子在雨的作用下掉落数最多,扩散距离最远。而醉马草在动物的影响下,马所携带的醉马草种子是最容易掉落的,进而成为醉马草种子扩散的主要媒介。(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7)
马君玲,李顺和,王连峰[6](2018)在《铁路沿线沙生植物种子风传扩散的数值风洞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铁路沿线沙生植物种子风传扩散机制所体现出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辽西北铁路沿线沙区段5种蒿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借助流体动力学方程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采用数值风洞方法,模拟预测了在不同风速及释放高度条件下各物种种子扩散时间和扩散距离的变化趋势。软件模拟结果表明:(1)在释放高度和风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5种蒿属植物种子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与种子重量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即随着种子重量的增大,其水平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减短。(2)在释放高度相同风速条件不同的情况下,5种蒿属植物种子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与风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种子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加。(3)在风速条件相同释放高度不同的情况下,5种蒿属植物种子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与释放高度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种子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随着释放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种子重量、风速及释放高度是影响种子扩散时间和扩散距离的敏感因素,在铁路沿线沙化地区筛选适宜的植物防沙措施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应结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30期)
罗永红,闫兴富,周立彪,苗迎权,张金峰[7](2018)在《种子特征和结实量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扩散种子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了解啮齿动物在不同种子丰富度条件下对不同大小和单宁含量种子的觅食行为策略及其与植物种群更新的关系,在宁夏六盘山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了不同大小和单宁含量[0%Tannin(T)、2%T、8%T和15%T]的人工种子在模拟结实小年和结实大年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啮齿动物消耗种子速度在结实小年更快,结实大年的种子消耗速度相对缓慢.种子就地取食率(ISPR)在不同结实年份间无显着差异,扩散后取食率(PRAD)在结实小年显着高于结实大年,但前者的扩散后贮藏率(HRAD)显着低于后者;种子扩散后的取食距离(PDAD)和贮藏距离(HDAD)在结实小年均显着大于结实大年.在结实小年,大种子的PDAD和HDAD均大于小种子,前者在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着,而后者仅在2%T和15%T的不同大小种子间差异显着;在结实大年,除0%T外的其他单宁含量种子的PDAD和HDAD在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着.ISPR在中等单宁含量种子最大,高单宁含量种子最小; PRAD分别在结实小年的高单宁含量种子和结实大年的无单宁种子最大;不论在结实大年还是结实小年,HRAD均在高单宁含量种子最大,中等单宁含量种子最小.这说明结实大年可延缓啮齿动物对种子的消耗速率,提高种子的HRAD,但种子扩散距离减小;啮齿动物在结实大年和小年均表现出对大种子的扩散偏好,且大种子被扩散的距离更远;啮齿动物在不同结实年份均偏好于就地取食中等单宁含量种子,而扩散高单宁含量种子.(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赵汉斌[8](2018)在《内陆植物种子跨洋扩散奥秘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昆明8月23日电 (记者赵汉斌)物种扩散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种子长距离扩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或海岸带生物中,研究手段较为传统和单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团队依托亚洲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8-24)
赵秋玲,杜坤,裴会明,沙红,张保全[9](2018)在《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种子扩散格局及天然更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陇山林区分布的极小种群物种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 P.C.Tsoong)为对象,通过对天然种群全林调查、典型孤株有序样方天然更新调查和人工居群的天然更新调查。表明:濒危植物庙台槭能够正常通过有性繁殖进行天然更新,小陇山林区6个天然分布的种群中幼苗和幼树占种群总株数的比率达53.5%以上,最高比率占98.8%,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为正向演替种群。(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8期)
温都苏[10](2018)在《阿拉善荒漠区两种啮齿动物对沙冬青种子扩散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态环境中种子扩散是植物种群世代更替的重要环节,对植物种群更新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种子又是小型啮齿动物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啮齿动物对植物种子命运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取食行为会减少存活种子数量,对植物种子更新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对种子的搬运和埋藏又会降低植物间的个体竞争,提高种子部分种子的存活率,有利于种子扩散和传播。红外相机在野生动物研究管理与保护中的优势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利用红外相机观测啮齿动物对植物种子扩散的影响更为直观全面。本实验于2017年5-10月在阿拉善荒漠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当地优势鼠种叁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对荒漠区孑遗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子命运的影响进行了专门调查,并且分析了两种啮齿动物巢区范围及其与沙冬青种子扩散的关系,结果表明:1啮齿动物对沙冬青种子命运有较大影响,春季被子午沙鼠和叁趾跳鼠取食的沙冬青种子占全部的11.25%,搬运2.66%,搬运后取食0.17%,丢失1.84%,被扩散后具有潜在幼苗建成的占4.33%,其余未被啮齿动物取食或搬运的种子占84.08%,合计具有潜在幼苗建成的种子占88.41%;夏季沙冬青种子36.08%被取食,搬运2.16%,搬运后取食0.08%,丢失0.42%,被扩散后具有潜在幼苗建成的占2.50%,其余未被啮齿动物取食或搬运的种子占61.26%,合计具有潜在幼苗建成的种子占63.76%;秋季沙冬青种子10.50%被取食,搬运1.50%,搬运后取食0.84%,丢失0.58%,被扩散后具有潜在幼苗建成的占1.24%,其余未被啮齿动物取食或搬运的种子占86.58%,合计具有潜在幼苗建成的种子占87.82%。2子午沙鼠和叁趾跳鼠巢区面积在春、夏、秋3个季节间差异不显着,且平均面积秋季>春季>夏季。子午沙鼠最大活动距离为39.16±2.94m,最大巢区面积为41.03±1.77m~2;叁趾跳鼠最大活动距离为44.36±1.64m,最大巢区面积为48.67±2.32m~2。3沙冬青种子扩散距离随着子午沙鼠和叁趾跳鼠巢区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异不显着。春季最远扩散2.88±1.34m,夏季最远扩散2.34±0.49m,秋季最远扩散0.81±0.16m。4子午沙鼠对沙冬青种子取食时间、逗留时间和往来搬运的频次上的影响强于叁趾跳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种子扩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图像显着性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前景和背景种子点扩散的显着性目标检测算法,扩散即为对种子点进行有效的传播.首先选取种子点,同时选择前景点和背景点作为种子点,丰富了种子点信息;然后,分别对背景种子和前景种子进行显着性扩散,并融合各自得到的显着图;最后,通过聚类优化和抑制函数完善显着图,使显着区域更加突出,背景区域得到更多的抑制,从而得到最终的显着图.本文算法在MSRA-1000和DUT-OMRON数据库上进行评估,并与其它六种算法进行对比评测,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算法的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子扩散论文参考文献
[1].黄华.3种栎属植物种子的扩散及命运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9
[2].顾广华,刘小青.融合前景和背景种子点扩散的显着性目标检测[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9
[3].宋楠,李新蓉,狄林楠.荒漠孑遗植物裸果木种子时空扩散特性[J].生态学报.2019
[4].霍雪莹,康海斌,王得祥,常明捷,于飞.啮齿动物对秦岭松栎混交林建群种种子扩散格局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5].吴雪儿,靳瑰丽,王惠宁,韩万强,岳永寰.草原毒害草醉马草的种子扩散特性[C].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6].马君玲,李顺和,王连峰.铁路沿线沙生植物种子风传扩散的数值风洞模拟[J].中国农学通报.2018
[7].罗永红,闫兴富,周立彪,苗迎权,张金峰.种子特征和结实量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扩散种子行为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
[8].赵汉斌.内陆植物种子跨洋扩散奥秘破解[N].科技日报.2018
[9].赵秋玲,杜坤,裴会明,沙红,张保全.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种子扩散格局及天然更新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8
[10].温都苏.阿拉善荒漠区两种啮齿动物对沙冬青种子扩散的作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