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边疆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为了解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的状况及特点,在新疆南疆和北疆抽取1477名成人被试,采用民族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测试。结果发现,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总体水平(3.66±0.58)处在不确定到比较和谐区间内;27.90%的居民心理和谐程度较高,61.90%的居民心理和谐水平处于“不确定”到“比较和谐”之间,10.20%的居民心理不和谐。不同民族的心理和谐程度存在差异。城市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最高,乡镇居民居中,农村居民最低。佛教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较高。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公职人员、退休居民的心理和谐程度较高,外出务工、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的心理和谐程度较低。已婚群体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未婚、离婚、丧偶、同居群体,分居民族居民心理和谐程度最低。居民的心理和谐水平随着受教育年限增加、家庭月收入增加而上升。青年、中年、老年居民心理和谐水平逐步升高。整个研究表明,新疆居民的心理基本和谐,民族、职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年龄和收入水平对心理和谐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新疆;居民;心理和谐
一、引言
我国西北边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各民族的历史境遇、风俗习惯及社会发育程度不尽相同,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文化表现有明显差异。一些跨境分布的民族,其在国境两边居住的居民在历史文化背景、族源语言、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1]我国边疆民族关系研究的重点在新疆,重心在新疆。因此,研究新疆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2]2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一带一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中“世界岛”战略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地缘战略地位使得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安全战略屏障,新疆的和谐稳定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而且关系到中亚乃至整个亚洲格局的稳定[3],关系到新时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美、俄、印等国的安全战略,特别是中亚国家局势变化是影响新疆地区稳定最重要的国际因素;冷战之后民族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新疆地区少数分裂分子,给新疆稳定带来很大的现实威胁。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从东北到西南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壤,陆路边境线长5600多公里,占中国陆路边境线总长度的四分之一,是我国边境线最长、接壤国家最多的省区。[4]新疆古称“西域”,既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也是新时期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异常重要。新疆下辖18个地、州、市(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4个自治区辖县级市),在全疆88个县(市)中,33个为边境县(市)。[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8年底,兵团总人口数为257万人,辖区内有14个师(4个市)、175个团场、2200个连队。[6]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族、多民族迁徙、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多种宗教、多元文化聚首并存、交汇互融的场所。新疆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达幹尔、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世居民族,其中,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俄罗斯、维吾尔、塔塔尔、蒙古、回族等9个民族与周边邻国跨界而居。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共生活着55个民族。2008年,新疆总人口为2130.8万人,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有1294.5万人,占全疆人口的60.8%。[7]801新疆有伊斯兰教、喇嘛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萨满教等8种宗教并存。[5]67截至2008年,全区有宗教教职人员2.9万多人,宗教团体91个,宗教院校2所。[7]809新疆有10个少数民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人口1130多万。[7]811新疆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出以天山为界、南北疆有明显区域差异的特征。南疆以维吾尔族为主,其他民族成分相对较少,北疆以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为主,汉族人口占多数,是各民族居住格局较为混杂的地区,民族之间交往较多,民族关系状况复杂,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可以说,新疆是我国民族成分多、自治地方多、特有民族多、跨界民族多的省区,也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复杂的边疆省区。[2]6
根据数据库理论,所有的数据库管理技术都会包含“Insert”,“Select”,“Update”和“Delete”等。但一些组织或个人把数据库所具备的“修改”能力,当作可以篡改能力来用了,导致假账频发,于是就有了区块链。它去除“Update”和“Delete”等数据库的功能,变成只能单向“Insert”和“一次性写”的数据库技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营造和谐稳定的内外环境。我国一方面致力于与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处理边界纠纷;另一方面致力构建和平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不仅与接壤国家之间基本解决了边界问题,而且在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方面不断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合作组织;实施以“兴边富民”为主导的沿边开发发展政策等。这些理念、方针、政策、合作机制和技术措施,都体现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倡导和谐世界的目标和追求。[8]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和t检验,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9];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0]。这一论断强调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也包括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和谐。和谐社会为孕育心理和谐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心理和谐造就和谐社会,促进和保持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心理和谐是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集中表现为人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心理和谐状态能够为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6.职业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取样法,按性别、民族、居住地、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人口社会学变量分层选取调查对象,使样本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保证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新疆南疆和北疆发放问卷1700份,收回1520份,有效问卷1477份,有效率为97.17%。其中,男性697人(47.20%),女性778人(52.70%);年龄跨度18—80岁,平均年龄为28.35 ±10.23岁;民族分布:汉族49人(3.30%),维吾尔族717人(48.50%),哈萨克族494人(33.40%),蒙古族159人(10.80%),其他少数民族58人(3.90%);居住地:农村570人(38.60%),乡镇448人(30.30%),城市458人(31.00%);婚姻状况:未婚743人(50.30%),已婚624人(42.20%),分居32人(2.20%),离婚32人(2.20%),丧偶11人(0.70%),同居28人(1.90%);文化程度:文盲21人(1.40%),小学107人(7.20%),初中257人(17.40%),高中323人(21.90%),大学747人(50.60%),研究生13人(0.90%);职业状况:企业人员172人(11.60%),政府/事业单位职员391人(26.50%),个体经营184人(12.50%),待业295人(20.00%),在家务农237人(16.00%),外出务工97人(6.60%),退休50人(3.40%),丧失劳动力10人(0.70%);家庭平均月收入:不足500元的223人(15.10%),500-1000元的442人(29.90%),1001-3000元的526人(35.60%),3001-6000元的249人(16.90%),6000元以上的36人(2.40%);宗教信仰:不信仰宗教者225人(15.20%),信仰佛教者179人(12.10%),信仰伊斯兰教者988人(66.90%),信仰其他宗教者68人(4.60%)。上述百分比中不包括未填写人员的比例。
1.调查工具
(二)研究方法
1)学生评价。学生是实践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知识的接受和学习者,对实践教学质量有着最客观和直接的感受。因此,学生评价应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每次评价时,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在网络中按照既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实践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进行评价。
2.调查实施
(2)采用课题组编制的民族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调查居民心理和谐现状,MHS-EA包括己和、人和、地和、天和、调适5个维度26个题目,所有题目均采用Liket5点量尺评分,1分=非常不符合,5分=非常符合。MHS-EA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821,五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33—0.815之间;MHS-EA重测信度0.896,5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85—0.926之间,信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14]
(1)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宗教信仰、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人口社会学数据。
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专门在南疆塔里木大学和北疆伊犁师范学院及塔城地区额敏糖厂组建了3个课题调研协作组,协作组负责人选择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熟练掌握汉语和本民族语言的本地“双语”大学生提供专业调查员,由协作组负责人统一培训,规范调查程序和方法;培训考核合格后担任调查员,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机会,在自己居住的社区进行入户式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为新疆民族地区年满18周岁以上的社区居民,调查员入户现场发放问卷,被调查者现场填答完成后收回。如果遇到文化程度低或者不识字的被调查者,由调查员将题目内容和反应选项转译为本民族方言告知被调查者,调查员按被调查人的真实意愿代为填写,经与被调查人核对一致后现场收回。外出务工者在春节返乡过年时进行调查。测试前征得被调查者知情同意。
3.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及回归分析。
一、结果与分析
(一)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状况
新疆民族地区居民心理和谐状况具体表现在自我和谐(己和)、人际和谐(人和)、社会和谐(地和)、天人和谐(天和)及自主调整与适应(调适)5个方面。5个分量表中己和得分最高,其他依次为天和、调适、地和,人和得分最低。见图1)
图1新疆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
1.自我和谐状况
“己和”即自我和谐。在调查对象中,“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者占56.10%,“基本和谐”者占31.50%,二者合计达87.60%。“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者占12.40%。
2.人际和谐状况
“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者占25.50%,“基本和谐”者占54.30%,二者合计占79.80%。“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者占20.20%。从具体项目看,新疆居民邻里关系和谐分数低,邻里和谐水平“非常不和谐”者占17.90%,“基本不和谐”者占24.60%,二者合计占42.50%,“不确定”者占22.10%,“比较和谐”者占14.70%,“非常和谐”者占20.70%。
绿色低碳革命正在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革命的大势所趋,创新驱动的过程中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最终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方面,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创新驱动;另一方面,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围绕绿色低碳方向展开。
3.社会和谐状况
“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者占24.30%;“基本和谐”者占56.70%,合计占81.00%; “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者占19.00%。
一是缺乏社会管理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依靠行政指令完成社会任务,社会活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缺乏严格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对每个机关和每个人的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规定,造成了部门的责任相互推诿,权利相互争夺。因此,邓小平要求在社会管理制度的设计上,必须“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5]150,“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6]233。
方差分析表明,乡镇居民、城市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在己和、人和、地和、调适及心理和谐总均分上均有显著差异,p<0.001。
外语学科的美国学,要形成自身特色,可重点关注美国移民、种族、宗教、社会、教育、人口、妇女、少数人群体、多元文化、城市化、工业文明、环保主义、政治文化、外交思想等多领域的议题。运用跨学科理论和方法分析文化因素在相应议题的作用范式与影响途径,挖掘美国文明演变的深层次原因,建构和丰富中国的美国学理论研究视角和问题分析框架,从本质上进一步把握美国文明的本质特征,为中美两国的对话交流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4.天人和谐状况
“天和”即天人和谐,指个体能够融入生活在其中的环境,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者占55.30%,“基本和谐”者占32.50%,合计达87.80%;“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者占12.20%。
5.自主调适状况
“调适”即个体心理的自主协调与平衡能力,调适纬度平均分反映个人自主调适水平。“比较好”和“非常好”者占28.90%;“一般”者占55.90%,合计占84.80%;“不好”和“非常不好”者占15.20%。
塔尔巴哈台失陷后,在十苏木“3516户、11737人”蒙古人中,除了“三苏木蒙古人藏匿在巴尔鲁克山”[注]吐娜:《清代塔尔巴哈台厄鲁特蒙古十苏木的戌守和开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1期。以外,剩余约6000余名蒙古人纷纷逃散科布多布伦托海。当时负责安置蒙古难民的图库尔于同治五年五月十六日奏称:满文档案记载:
6.心理和谐总体情况
心理和谐的总平均分表示民族居民心理和谐的总体水平。接受调查的1477名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总均分(3.66±0.58分)处在不确定到比较和谐区间内。27.90%的民族居民心理和谐总体水平“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61.90%的民族居民心理“基本和谐”,心理和谐总体水平“比较和谐”加“基本和谐”的民族居民达到89.80%。如何维护并继续提升这部分民族居民的心理和谐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另有10.20%的民族居民总体心理和谐水平“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尽管这个群体人数不多,却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人群,需要高度关注,切实帮助他们维护和提高心理和谐水平,防止他们转化为影响边疆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危人群。
(二)影响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的人口社会因素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新的标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不同年龄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见表2。
其中:S为锚杆截面积;K为安全系数,取2;A为锚杆间排距,取0.7 m;L为锚杆长度,取3 m;γ为承载岩体容重,取25 kN/m3;σs为锚杆抗拉强度,这里取屈服强度0.5 GPa;通过计算锚杆截面积大于147 mm2即可满足支护要求,直径25 mm高强中空注浆锚杆,壁厚为7 mm,破断强度不低于500 MPa,杆体截面积为396 mm2满足要求。
不同性别居民心理和谐情况见表1。统计检验表明,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
表1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总体情况
维度男性(n=696)女(n=778)t值P值(双侧)己和3.89±0.823.93±0.79-0.880.382人和3.47±0.723.49±0.68-0.730.466地和3.53±0.713.49±0.661.110.269天和3.90±0.863.89±0.840.150.878调适3.52±0.663.52±0.620.190.852心理和谐3.65±0.613.66±0.56-0.120.908
2.年龄
在香辣香菇风味酱的开发研究前期,发现香菇丁的切制大小对香菇酱的组织形态影响很大,于是对香菇丁的大小进行了考察与优化。考察了香菇碎末、香菇粒径0.3 cm、香菇粒径0.5 cm 3个水平。香菇菇粒过大,油炸时水分不易去除,成品不易咀嚼;菇粒过小,香菇酱形态不佳,口感软烂,不易佐餐。最终确定了香菇的粒径为0.3 cm,此时香菇酱成形最好,有嚼劲。
1.性别
表2不同年龄段民族新疆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N=1475)
维度青年(n=1351)中年(n=103)老年(n=21)F值(组间)P值己和3.90±0.814.00±0.774.06±0.701.000.370人和3.46±0.693.67±0.803.68±0.764.980.007地和3.49±0.673.69±0.833.82±0.766.520.002天和3.88±0.853.97±0.904.07±0.810.970.379调适3.51±0.643.60±0.663.39±0.651.370.255心理和谐3.64±0.583.79±0.683.82±0.633.680.025
方差分析表明,在己和、人和、地和、天和与自主调适维度上,不同年龄居民的平均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心理调适维度上,青年、中年、老年的心理和谐分数依次上升,p<0.05,表明心理和谐水平随年龄升高而增加。
3.民族
不同民族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3。
表3新疆四个民族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N=1476)
维度汉族n=49维吾尔族n=717哈萨克族n=493蒙古族n=159其他民族n=58F值(组间)P值己和4.28±0.773.90±0.743.75±0.884.36±0.633.87±0.7821.120.000人和3.81±0.703.45±0.683.31±0.614.02±0.763.51±0.7536.950.000地和3.45±0.543.55±0.693.34±0.623.87±0.743.44±0.6920.650.000天和3.08±1.173.93±0.773.83±0.884.15±0.853.90±0.8316.930.000调适3.37±0.593.49±0.603.43±0.633.96±0.683.60±0.6723.810.000心理和谐3.66±0.503.66±0.553.52±0.574.08±0.613.65±0.6129.560.000
方差分析表明,新疆蒙古族居民在己和、人和、地和、天和、调适及心理和谐总均分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民族,p<0.01。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其他少数民族居民之间心理和谐5维度及总均分差异不显著,p>0.05;哈萨克族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显著低于其他民族居民,p<0.05。
4.居住地
不同居住地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4。
从当前医院财务管理情况来看,资产管理滞后的现象非常明显,医院开展内部统计时,无法系统计算医院拥有的具体资产,使得医院无法明确资产状况。这种情况下假设医院出现财政赤字情况,因为缺乏资本运营能力,所以在医院整体运营上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另外医院有较多医疗设备设施,因为医院没有做好针对医院资产的管理,所以部分医疗设施设备超出使用期限但并未及时进行更换,所以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挂账、坏账现象,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运营,更严重时医院可能由于拖欠医疗设施设备出现亏空情况,所以医院在无法盈利基础上又出现亏空,使得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下降,患者的治疗也可能被延误,因而可能引发更多的医疗纠纷,形成恶性循环。
5.宗教信仰
不同宗教信仰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5。
表4不同居住地的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分数(N=1475)
维度农村(n=570)乡镇(n=447)城市(n=458)F值(组间)P值己和3.76±0.813.97±0.814.04±0.7618.480.000人和3.35±0.633.54±0.733.58±0.7416.410.000地和3.42±0.653.53±0.713.59±0.688.340.000天和3.83±0.823.92±0.863.95±0.872.780.062调适3.40±0.643.56±0.663.63±0.6018.420.000心理和谐3.54±0.553.70±0.623.75±0.5719.030.000
表5不同宗教信仰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分数(N=1459)
维度不信教n=225佛教n=179伊斯兰教n=987其他n=68F(组间)P值己和3.98±0.844.23±0.943.84±0.753.81±0.8813.140.000人和3.42±0.644.00±0.783.40±0.673.48±0.5840.260.000地和3.47±0.623.78±0.803.48±0.663.34±0.7211.940.000天和3.92±0.813.78±1.203.91±0.773.76±0.961.640.178调适3.52±0.623.81±0.803.46±0.613.50±0.5515.210.000心理和谐3.65±0.563.94±0.743.61±0.553.57±0.5917.330.000
t检验表明,信教居民在地和(p=0.000)、天和(p=0.014)得分显著高于不信教居民;在己和(p=0.017)、人和(p=0.000)、调适(p=0.001)的分数显著低于不信教居民;心理和谐总均分(p=0.081)没有差异。方差分析表明,信仰佛教的居民在己和、人和、地和、自主调适与心理和谐总分上均显著高于信仰其他宗教与不信教的居民,p<0.001,表明宗教信仰对居民心理和谐有一定影响。
(2)2017年5月,组织70余名老师、校学生干部和云创园干部参与“张裕醉诗仙-高端礼仪传导红酒品鉴活动”;
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11]-[12],是边疆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心理屏障[13]64,也是新疆民族和谐边疆稳定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对新疆1477名成年居民进行了心理和谐现状及特点调查,以探讨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的对策建议。
治疗后2个月,釉质脱矿、牙周组织破坏、牙根吸收、黏膜溃疡、牙齿松动、牙髓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641,P<0.05)(表3)。附典型病例临床照片(图1~2)。
不同职业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6。
4.4 口腔黏膜炎护理 40%的标准化疗患者和60%的骨髓移植患者可有口腔黏膜炎,其中50%需要治疗[3]。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往往会加剧溃疡局部继发的厌氧、需氧菌甚至霉菌的感染。案例1和案例2均出现该症状,其中案例2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症状最严重、最显著,影响到食欲减退。口腔黏膜炎护理是减轻疼痛、加速黏膜修复和减少局部及全身的继发性感染。本组一般处理包括加强口腔清洁和护理、应用黏膜保护药物、局部或全身镇痛药,必要时应用抗细菌和抗霉菌的药物。
表6不同职业新疆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N=1435)
维度企业n=172政府事业n=390个体n=184待业n=295务农n=237打工n=97退休n=50丧失劳力n=10己和3.79±0.894.10±0.793.89±0.753.85±0.773.91±0.723.61±0.994.01±0.843.62±0.93人和3.48±0.673.65±0.753.42±0.693.36±0.623.48±0.743.29±0.523.71±0.833.32±0.74地和3.38±0.643.64±0.723.44±0.613.42±0.613.55±0.753.26±0.593.79±0.863.37±0.60天和3.80±0.834.05±0.883.90±0.763.82±0.813.83±0.833.60±1.024.06±0.903.55±0.88调适3.52±0.603.70±0.653.43±0.633.47±0.613.44±0.613.39±0.663.58±0.743.53±0.82心理和谐3.58±0.573.82±0.613.61±0.553.58±0.523.64±0.583.42±0.613.83±0.733.47±0.62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职业的居民在心理和谐5维度及心理和谐总均分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1。均数比较表明,政府/事业单位人员和退休(健康)居民)心理和谐水平较高;企业人员、丧失劳动力人员的心理和谐分数较低,外出务工人员的心理和谐分数最低。
7.婚姻状况
不同婚姻状况的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见表7。
表7婚姻状况与新疆居民心理和谐(N=1469)
维度未婚n=743已婚n=623分居n=32离婚n=32其他n=39F(组间)P值己和3.89±0.754.00±0.833.15±0.853.97±0.943.58±0.9011.140.000人和3.39±0.623.61±0.773.06±0.413.52±0.813.41±0.7311.540.000地和3.43±0.583.63±0.773.05±0.523.42±0.893.52±0.6811.190.000天和3.85±0.803.98±0.883.29±0.983.88±1.053.88±0.826.100.000调适3.46±0.593.61±0.673.09±0.623.62±0.703.37±0.749.500.000心理和谐3.60±0.493.76±0.653.12±0.523.67±0.743.54±0.6614.560.000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婚姻状况的新疆居民在己和、人和、地和、天和、调适及心理和谐总均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均数比较表明,已婚居民的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未婚、离婚与其他居民,分居居民的心理和谐分数最低。
8.文化程度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8。
表8文化程度与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情况(N=1467)
维度不识字n=21小学n=107初中n=257高中n=322大学及上n=760F(组间)P值己和3.25±1.073.61±0.913.68±0.883.95±0.744.03±0.7417.510.000人和3.05±0.493.37±0.653.40±0.713.53±0.713.52±0.704.440.001地和3.08±0.553.45±0.783.43±0.753.51±0.683.55±0.653.990.003天和3.29±1.003.68±1.043.72±0.903.97±0.793.96±0.808.940.000调适3.23±0.743.21±0.673.37±0.663.54±0.613.61±0.6115.220.000心理和谐3.16±0.553.47±0.633.52±0.633.69±0.573.73±0.5513.580.000
不同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的新疆居民在己和、地和、天和、调适及心理和谐总均分上有显著差异,p<0.001。均数比较表明,从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及以上,心理和谐分数呈逐步上升。
9.家庭月收入
家族月收入可以代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月收入不同的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见表9。
表9家庭经济状况与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检验(N=1475)
维度<500元n=223500-1000元n=4421001-3000元n=5263001-6000元n=248>6000元n=36F(组间)P值己和3.88±0.763.86±0.773.86±0.844.10±0.784.13±0.985.1890.000人和3.31±0.553.48±0.683.44±0.693.64±0.784.00±0.8712.4420.000地和3.37±0.633.48±0.683.48±0.663.68±0.693.97±0.9111.1860.000天和3.83±0.773.89±0.793.87±0.853.95±0.974.33±0.933.0330.017调适3.45±0.563.54±0.583.46±0.683.61±0.663.97±0.758.1360.000心理和谐3.55±0.483.64±0.563.61±0.593.80±0.624.07±0.8010.9440.000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家庭月收入的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分数有显著差异,p<0.05。伴随家庭月收入的增加,居民心理和谐的分数呈逐步上升,家庭月收入6000千元以上居民心理和谐分数最高;家庭月收入500~1000元的居民、1001~300元的居民心理和谐分数较低;家庭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居民心理和谐分数最低。
四、讨论
(一)心理和谐是当前新疆居民的主流心态
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总体水平处在不确定到比较和谐区间内,但却未达到“比较和谐”的程度,表明居民的心理和谐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中国科学院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组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5]。进一步分析发现,27.90%的居民得分在4分以上,心理比较和谐和非常和谐;61.90%的居民心理和谐水平处于“不确定”到“比较和谐”之间,表明心理和谐是当前新疆居民的主流心态,如何提升这部分居民的心理和谐水平是心理服务的重点;另外,有10.20%的居民心理不和谐(得分在3分以下),需要在和谐社会心理建设过程中给予这部分群体以更多关注,切实帮助他们维护和提高心理和谐水平,防止他们转化为影响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人群。
(二)人际和谐是影响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
从心理和谐“四和一调适”的5个方面看,新疆居民己和分数最高,人和分数最低,说明人际和谐是制约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新疆居民人际“比较和谐”和“基本和谐”的民族居民近八成,另有两成民族居民的人际和谐水平为“不和谐”和“非常不和谐”。 从具体项目看,新疆居民邻里关系和谐分数最低,邻里和谐水平“非常不和谐”和“基本不和谐”的占42.50%。这一情况提示,改善人际互动环境、增进家庭和谐、融洽人际关系、增进邻里和睦、加强民族团结,是促进新疆居民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
(三)人口社会学因素对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水平有一定影响
研究发现,性别、民族、年龄、居住地、宗教信仰、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社会学因素对西南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水平有一定影响。新疆居民在心理和谐5个维度和心理和谐的总均分上没有性别差异。这一结果与在东北、西南边疆民族居民的性别差异不一致[13]71,值得进一步研究。从年龄因素看,青年、中年期、老年期心理和谐水平逐步升高。提示和谐社会的心理建设应特别关注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民族因素看,不同民族的心理和谐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新疆蒙古族居民心理和谐程度显著高于新疆汉族、维吾尔和哈萨克居民。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民族发展的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社会习俗、人们之间的互动模式的多样性造成的。从居住地来看,城市组的心理和谐分数显著高于农村组和乡镇组,反映出城市化水平对心理和谐的积极影响。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文化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多元宗教文化并存,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道教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心理和谐程度有差异,佛教居民心理和谐水平较高,其心理和谐水平可能与民族有交互作用;但不信教和信仰宗教的居民之间的心理和谐程度没有差异。从职业来看,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心理和谐程度较高,外出务工、丧失劳动能力这两个群体的心理和谐分数较低。因此,提高社会不同阶层的社会和心理保障水平,促进心理和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群体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未婚、离婚、丧偶、同居群体;分居群体心理和谐程度最低,反映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家庭和谐的重要作用。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心理和谐水平逐步上升,大学文化程度的居民心理和谐水平最高,反映出文化建设对心理和谐的积极作用。从收入水平看,伴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加,居民心理和谐水平上升,反映出繁荣经济、保障民生对居民心理和谐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
心理和谐是当前新疆居民的主流心态,人际和谐是制约新疆居民心理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性别、民族、年龄、居住地、宗教信仰、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社会学变量对新疆居民心理和谐水平有一定影响。要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0]40。习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16]民族团结不仅仅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祝辉. 文化视角下影响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内外因素[J].实事求是,2012(5):93-97.
[2]孙启军.西北边疆民族关糸和谐模式探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3]李世勇.国际视角下的中国西北边疆稳定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01.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编写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01.
[5]《新疆简读》编委会.新疆简读[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4.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9:1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8]郝时远.序.[M]//周建新.和平跨居论——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模式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9]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9.
[11]石国兴,高志文.心理和谐: 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N].光明日报, 2005-10-11(05).
[12]杨德森,赵旭东,肖水源.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95.
[13]罗鸣春,李春波. 西南边疆民族居民心理和谐及影响因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6).
[14]罗鸣春,杨兆云,付粉杰,等.民族地区成年人心理和谐的结构与测量[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02-308.
[15]中科院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组.中国居民心理和谐状况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168-174.
[16]习近平.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9-30(01).
TheCurrentSitu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PsychologicalHarmonyofXinjiangResidents
LUO Ming-chun, CHANG Jing, CHEN Jia-min, HE Shi-jie
(School of Education,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4, Yunnan, China)
Abstract:Psychological harmony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harmony of ethnic relations and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border area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residents in Xinjiang, 1477 adult subjects were selected in the south of Xinjiang and the north of Xinjiang, using the National Adult Mental Harmony Scale (MHS-EA)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residents in Xinjiang (3.66±0.58) is in the uncertainty to the comparatively harmonious interval; 27.90% of the residents have higher psychological harmony, and 61.90% of the residents' psychological harmony level is “unsure” to “more harmonious”; 10.20% of the residents are psychologically discordan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harmony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Urban residents have the highest psychological harmony scores, township residents are in the middle, and rural residents are the lowest. Buddhist residents have higher psychological harmony scores.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public officials and retired resident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institutions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groups who go out to work and lose their ability to work is low.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level of married group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unmarried, divorced, widowed, and cohabiting groups.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residents increases as the number of years of schooling increases and the monthly income of the family increases.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level of you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resident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whole study shows that the psychology of Xinjiang residents is basically harmonious, and the national, occupation,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age and income levels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psychological harmony.
Keywords:Xinjiang; residents; psychological harmony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19)01-0054-07
[收稿日期]2018-11-28
[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编号:11BMZ 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鸣春(1965―),男,彝族,云南普洱人,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心理学。
[责任编辑 刘晓华]
标签:和谐论文; 心理论文; 新疆论文; 居民论文; 民族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心理学论文;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论文;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编号:11BMZ 004)阶段性成果论文;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