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深厚表土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土层,深厚,立井,井壁,井筒,应力,机理。
深厚表土层论文文献综述
姚直书,赵丽霞,程桦,徐华生[1](2019)在《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高强钢筋混凝土内壁设计优化与实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内壁设计厚度较大问题,对高强钢筋混凝土内壁的受力机理、设计优化方法、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采用相似理论设计出模型井壁并进行加载试验,实测得到高强钢筋混凝土内壁的应力、变形和承载力,研究了该种井壁结构的受力机理,结果表明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内壁属于深埋于地下的厚壁圆筒结构物,由于内表面的圆形结构特征,在侧向压力作用下,井壁结构中混凝土由外缘的叁向受压过渡到内缘的二向受压应力状态,其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了1.592~1.765倍,井壁承载能力得到显着提高。建立了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系数试验值的计算公式,获得了高强钢筋混凝土内壁的应力特性和强度特征。然后,基于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混凝土多轴强度验算要求,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和内壁受力机理,提出了深厚表土层高强钢筋混凝土内壁设计优化方法,给出了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系数设计取值。并将设计优化方法应用于潘叁煤矿新西风井冻结段内壁控制层位,井壁厚度由原设计的1 150 mm优化为900 mm,厚度减薄达21.74%。最后,通过潘叁煤矿新西风井工程现场实测表明,优化设计后的井壁结构中环向钢筋应力值为-125.8~-136.9 MPa、竖向钢筋应力值为-39.5~-53.2 MPa,远小于钢筋强度设计值300 MPa,井壁中混凝土环向应变为-730×10~(-6)~-790×10~(-6)、竖向应变为-380×10~(-6)~-390×10~(-6),远小于C70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说明设计优化后的井壁结构不但经济合理,而且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田辉[2](2019)在《深厚表土层井筒稳定性长期监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厚表土层段立井井筒非采动破坏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矿井地质灾害,其机理是深部土层失水固结后,表土层相对于刚性井壁向下位移,土与井壁相互作用对井壁产生附加应力压裂井筒。本文以兴隆庄矿主井为研究对象,调研东部煤矿立井破裂特征,针对井筒附近底部含水层水位、松散层变形量与卸压槽压缩量展开监测工作。监测数据表明底部含水层失水固结是松散层压缩的根本原因,底部砂土层压缩量占整个松散层压缩量的80%以上,而粘土隔水层基本无变形;根据桩土相互作用理论,建立弹塑性解析方程,研究松散层与井壁相对位移的变化对井壁附加应力的影响,并对井壁与土层接触弹塑性界线深度Z_p以及井壁最大竖向应力值进行求解,并利用第一强度理论对危险截面进行校核;利用FLAC软件建立叁含流固耦合效应对解析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根据结果对兴隆庄主井井筒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发现:(1)松散层变形与底含水位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卸压槽压缩量是关于时间的对数函数式,而由于压缩材料蠕变特性,其量值与叁含水位的疏降相关度并不高;(2)附加应力可为井筒自重应力的数倍,是井壁破坏最主要原因;(3)竖向卸压,横向套壁是治理立井非采动破坏的良方,压缩材料松木采用横纹布置压缩面,卸压槽在压缩率小于30%时应力累积处于平稳变化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建,朱昌元[3](2019)在《深厚表土层井壁出水注浆加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张集煤矿副井在井深266~290m接茬处出现井壁出水现象,进行了井壁出水特征和出水机理分析。在井壁出水情况、深厚表土层地质条件及井壁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壁间和壁后注浆相结合的注浆方案。为尽量减少注浆活动对井壁的扰动,井壁注浆采用诱导注浆和单孔少注、群孔多注的注浆方式,并对注浆顺序进行了设计;然后制定了注浆参数、施工工艺流程和注浆结束标准。通过工程实践证明,注浆后井壁承受的附加应力得到缓释,井壁无渗水,井筒涌水量为0m~3/h,说明此注浆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深厚表土层井壁出水问题。(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戴华东,王青成[4](2019)在《万福煤矿深厚表土层冻土力学性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山东万福煤矿深厚表土采用冻结法施工的基础数据不足及工程经验欠缺等难题,采集万福煤矿的深部土样,开展深厚表土层冻土力学性能参数的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的冻结温度下,冻土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叁轴抗压强度、蠕变应力及冻胀力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同时深部表土层的冻土蠕变性质表现尤为明显,含水率和采样深度对冻结壁设计的影响不可忽略。通过对原状土单轴压缩试验、叁轴抗压强度试验、单轴蠕变试验、冻胀试验等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综合考虑冻结温度、含水率和采样深度对冻土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归纳得到的数学模型拟合程度高,相关性好,为深厚表土层冻结壁的设计和在不同地层地质条件下力学参数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矿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付瑞学,陈庆雷[5](2017)在《万福煤矿深厚表土层冻结法施工经验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万福煤矿表土层厚且地温高,施工难度大,表土层冻结深度创世界之最,其中风井和主井表土层厚度超过世界记录182.95m,目前主副风井均已安全通过冻结段,利用冻结法施工保证了主副风井的施工安全和工期要求,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本文作者参与冻结施工的全过程,因此着重进行过程分析,简要的对冻结方式、冻结孔布置、冻结管防断裂、冻结孔圈数确定、各圈投入冻结的时间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究深厚表土层冻结施工成功的经验。(本文来源于《矿山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进展——2017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马宏强[6](2017)在《超深厚表土层可压缩井壁快速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压缩井壁是一种能有效防止内层井壁破裂、且成本低的新型轴向可压缩井壁装置。其原理是当井壁轴向受力达到一定值时,可缩装置会产生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控制内层井壁轴向应力的增长,能有效地防止内层井壁因土层沉降而破坏。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借助以往安装经验的同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艺,从而提高可压缩井壁安装的速度和质量。(本文来源于《矿山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进展——2017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潘广宜,韩亮[7](2015)在《立井井筒深厚表土层冻结段外壁大断面变径掘砌施工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杨村矿井副井井筒冻结段外壁施工过程中叁次大断面变径施工实际技术参数分析研究,围绕立井井筒深厚表土层冻结法方施工工艺,地质条件参数变化,冻结壁温度及荒井壁稳定等几大关键技术统计分析工作,满足了安全快速施工的需要,为我国立井井筒在深厚表土层冻结段外壁大断面变径掘砌施工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一:采矿与井巷工程》期刊2015-09-09)
何朋立,郭力,王在泉[8](2015)在《深厚表土层井壁温度竖向附加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厚表土层竖井井壁破裂是严重危害煤矿生产的地质灾害。温度作用是导致井壁内竖向应力增大而诱发井壁破裂的一种重要因素。为了分析深厚表土层立井井壁因温度作用产生纵向膨胀对井壁受力状态的影响,在分析井壁与土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根据热力学和弹性理论建立了井壁和土体剪切作用的弹塑性模型,推导了井壁温度竖向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分析表明:井壁内温度竖向附加应力随深度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并在基岩附近达到最大值;温度竖向附加应力随着弹塑性剪切段分界点的深度近似呈线性增加。这些结论有助于加深对深厚表土层井壁破裂机理的认识,并对井壁破裂预防治理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5年04期)
鲁文超[9](2014)在《基于安全系数的深厚表土层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破坏机理及安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厚表土层立井井壁处于复杂环境之中,周围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井壁力学状态。温度和地下水是影响立井井壁破裂的最主要因素,二者产生的井壁竖向附加力的是造成井壁破裂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温度和地下水变化对立井井壁力学状态的影响,分析在不同的温度和地下水条件下立井井壁的力学状态演化规律,对于深入认识井壁破裂的机理、防止井壁破裂、完善井壁结构设计理论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以监测数据和ABAQUS数值模拟软件为基础,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研究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在破坏荷载作用下,井壁内外两侧混凝土的应变、应力、塑性区和井壁内外两侧钢筋网的应力、塑性区,得到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破坏机理:内侧混凝土、内压筋、外侧混凝土、外压筋、内箍筋、外箍筋依次进入屈服,井壁完全破坏。(2)以内侧钢筋网竖向受压筋屈服为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破坏标志,得到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濒临破坏时的安全系数为1.1,此时沿井壁均匀分布的竖向附加力为95KPa。(3)以济宁叁号煤矿主井的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的安全系数随疏水附加力、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疏水附加力和温度应力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得出疏水附加力在双层钢筋网井壁破坏中占主要因素,温度应力是不可忽略因素。(4)井壁内侧温度为35℃(内外温差为20℃),疏水附加力为65KPa,各测点的模拟竖向附加应变与监测竖向附加应变基本相符,此时井壁的安全系数为1.2,济宁叁号煤矿主井处于安全状态。(5)提高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中混凝土的强度,在降低内压筋的应力同时提高井壁的安全系数,从而增加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的安全储备。(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4-12-01)
李万峰[10](2014)在《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出水原因分析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淮南矿区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出水现象,本文对出水机理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在详细分析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冻结法凿井施工工艺和井壁受力机理等基础上,指出了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出水的主要原因,揭示了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出水机理;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同时指出应加强井壁温度和受力过程的监测工作,实现信息化防治。(本文来源于《建井技术》期刊2014年S1期)
深厚表土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深厚表土层段立井井筒非采动破坏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矿井地质灾害,其机理是深部土层失水固结后,表土层相对于刚性井壁向下位移,土与井壁相互作用对井壁产生附加应力压裂井筒。本文以兴隆庄矿主井为研究对象,调研东部煤矿立井破裂特征,针对井筒附近底部含水层水位、松散层变形量与卸压槽压缩量展开监测工作。监测数据表明底部含水层失水固结是松散层压缩的根本原因,底部砂土层压缩量占整个松散层压缩量的80%以上,而粘土隔水层基本无变形;根据桩土相互作用理论,建立弹塑性解析方程,研究松散层与井壁相对位移的变化对井壁附加应力的影响,并对井壁与土层接触弹塑性界线深度Z_p以及井壁最大竖向应力值进行求解,并利用第一强度理论对危险截面进行校核;利用FLAC软件建立叁含流固耦合效应对解析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根据结果对兴隆庄主井井筒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发现:(1)松散层变形与底含水位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卸压槽压缩量是关于时间的对数函数式,而由于压缩材料蠕变特性,其量值与叁含水位的疏降相关度并不高;(2)附加应力可为井筒自重应力的数倍,是井壁破坏最主要原因;(3)竖向卸压,横向套壁是治理立井非采动破坏的良方,压缩材料松木采用横纹布置压缩面,卸压槽在压缩率小于30%时应力累积处于平稳变化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厚表土层论文参考文献
[1].姚直书,赵丽霞,程桦,徐华生.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高强钢筋混凝土内壁设计优化与实测分析[J].煤炭学报.2019
[2].田辉.深厚表土层井筒稳定性长期监测与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张建,朱昌元.深厚表土层井壁出水注浆加固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9
[4].戴华东,王青成.万福煤矿深厚表土层冻土力学性质试验研究[J].矿业科学学报.2019
[5].付瑞学,陈庆雷.万福煤矿深厚表土层冻结法施工经验探究[C].矿山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进展——2017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6].马宏强.超深厚表土层可压缩井壁快速施工技术[C].矿山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进展——2017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7].潘广宜,韩亮.立井井筒深厚表土层冻结段外壁大断面变径掘砌施工技术分析[C].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一:采矿与井巷工程.2015
[8].何朋立,郭力,王在泉.深厚表土层井壁温度竖向附加应力分析[J].金属矿山.2015
[9].鲁文超.基于安全系数的深厚表土层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破坏机理及安全评价[D].青岛理工大学.2014
[10].李万峰.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出水原因分析及防治[J].建井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