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掺杂氧化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锆,空位,纳米,磷灰石,磷酸钙,陶瓷,力学性能。
掺杂氧化锆论文文献综述
王畅,王洪涛[1](2019)在《化学沉淀法制备双掺杂二氧化锆及其碱金属盐复合电解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化学沉淀法制备了Y_2O_3和Yb_2O_3双掺杂二氧化锆,并与(Na/K)Cl共熔体合成复合电解质Zr_(0.88)Y_(0.08)Yb_(0.04)O_(2-α)-NaCl/KCl(ZYYb-NaCl/KCl)。XRD结果表明NaCl/KCl与ZYYb复合后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复合电解质ZYYb-NaCl/KCl在400-600℃的活化能是(134±2)kJ·mol~(-1),当温度为600℃时,ZYYb-NaCl/KCl在空气气氛中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6.3×10~(-3) S·cm~(-1)。H_2/O_2燃料电池性能测试表明,600℃下有最大输出功率密度46.6 mW·cm~(-2)。(本文来源于《蚌埠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甘学贤,张小珍,宋秀梅,张清河[2](2019)在《微量纳米氧化铝掺杂强化氧化锆陶瓷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纳米氧化铝制备了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陶瓷,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烧结密度,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等测试技术对试样进行表征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湿法粉碎工艺成功实现了微量纳米氧化铝对YSZ材料的掺杂改性,掺杂后的样品,氧化锆陶瓷晶粒细小,断裂主要以穿晶断裂为主,这可能是由于纳米氧化铝颗粒对氧化锆材料颗粒晶界产生了钉扎作用,有效抑制了氧化锆基体晶粒的异常长大,同时有利于减小基体中各种缺陷尺寸,使得基体材料具有更加均匀的微观结构。当氧化铝掺杂量为0.25wt.%时,烧结致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99.6%、1206 MPa和9.4 MPa·m~(1/2),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代钊[3](2019)在《氧化锆基锶、硅、氟微量掺杂羟基磷灰石增韧复合涂层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水热法制备锶、硅、氟微量掺杂羟基磷灰石(Sr/Si/F trace-doped hydroxyapatite,DHA),使叁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天然骨磷灰石中的含量保持一致。通过等离子喷涂法在氧化锆(zirconia,ZrO_2)基材上制备DHA涂层和锶、硅、氟微量掺杂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增韧复合涂层(zirconia reinforced Sr/Si/F trace-doped hydroxyapatite coating,ZrO_2-DHA),并对涂层组分进行表征、对涂层力学性能和体外生物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讨论DHA涂层促进成骨性能的机制,探索ZrO_2-DHA涂层性能变化规律与氧化锆比例的关系以及有潜力的涂层组分比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涂层法表面改性氧化锆种植体的应用提供新证据。研究方法实验一锶、硅、氟微量掺杂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增韧复合涂层的制备与表征。以Ca(OH)_2和Ca(H_2PO_4)_2·H_2O为原料,以SrO、SiO_2和CaF_2为微量元素引入剂,通过水热法合成HA和DHA,使叁种元素在DHA中的质量分数与天然骨磷灰石保持一致。通过喷雾造粒法制备热喷涂粉待用,其中,DHA和ZrO_2分别按照质量比为7:3/5:5/3:7混合均匀后造粒。ZrO_2基材经刚玉粉喷砂增加表面粗糙度,然后按照预设喷涂参数制备HA/DHA涂层和叁种不同比例的ZrO_2-DHA涂层(按照DHA为70%、50%和30%的比例分别记为7DHA、5DHA和3DHA)。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和内部显微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粉体和涂层的物相组成。实验二锶、硅、氟微量掺杂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增韧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研究和体外生物学性能研究。通过维氏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检测DHA涂层和ZrO_2-DHA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体外生物学性能研究包括:(1)抑菌实验,涂板培养法检测不同涂层对大肠杆菌和经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生长性能;(2)细胞活力实验,MTT法检测不同涂层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的活力影响和毒性分级;(3)细胞黏附实验,DAPI荧光染色法计数不同涂层在小鼠成骨前体细胞种板后的不同时间点时黏附的细胞数量,评估涂层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黏附性能的影响;(4)细胞成骨分化实验,分别通过PNPP法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接种后不同时间的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和矿化效应,评估涂层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5)细胞成骨分化机制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涂层在小鼠成骨前体细胞种板后的不同时间点时,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Col-Ⅰ的相对表达量,从机制角度评估涂层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实验一扫描电镜可见典型的等离子喷涂涂层表面形貌;元素分布检测可见,无论涂层平面或截面,DHA和氧化锆均相互交错和包绕,呈叁维网状结构。XRD和FTIR检测证明DHA粉体符合纯相HA的特征。叁组ZrO_2-DHA涂层的XRD结果提示,DHA和ZrO_2的XRD衍射峰明显可见,且氧化锆特征峰随其含量增加而增强。实验二力学性能部分,ZrO_2-DHA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随ZrO_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DHA、7DHA、5DHA和3DHA的硬度分别为250.80±18.89kgf/mm~2、320.10±22.51kgf/mm~2、418.40±17.25kgf/mm~2和526.20±23.65kgf/mm~2,结合强度分别为25.10±2.65Mpa、31.80±2.85Mpa、39.4±2.27Mpa、46.20±4.23Mpa;涂层拉伸断面分析可观察到,在基材-涂层界面、涂层内部及涂层-胶水界面均出现失效,故涂层结合失效模式而为混合型。体外生物学性能部分,抑菌实验提示,相对于ZrO_2基材,DHA和ZrO_2-DHA涂层不同程度地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其中,DHA涂层对两种细菌的抑菌率分别是比HA涂层高出29.76%和30.23%,7DHA涂层相应参数则比HA涂层高出22.62%和25.91%。MTT实验提示DHA涂层和ZrO_2-DHA涂层毒性评级为0级,而相对于ZrO_2基材,DHA涂层和ZrO_2-DHA涂层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成骨细胞活力,其中DHA涂层和7DHA涂层相对于ZrO_2基材的相对增殖度分别为116.2%和111.3%。细胞黏附实验中,小鼠成骨前体细胞对DHA涂层和ZrO_2-DHA涂层的黏附,均优于ZrO_2基材。ALP活性实验和茜素红染色实验结果与上述结果类似,其中,DHA和7DHA涂层性能优于HA涂层。基因表达实验从机制上解释和验证了上述实验的结果:在细胞培养的第7天,Alp和Col-Ⅰ在DHA涂层上的表达是ZrO_2基材的3.34倍和3.11倍,DHA和7DHA涂层的相对基因表达量则明显高于纯HA涂层。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等离子喷涂法在氧化锆基材上制备了的DHA涂层和ZrO_2-DHA涂层,为氧化锆植入体的表面改性提供了新证据。通过涂层的力学性能和体外生物学性能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DHA涂层在体外的早期促成骨性优于HA涂层和ZrO_2基材。(2)ZrO_2-DHA涂层的促成骨性能明显优于ZrO_2基材,这是由涂层中的DHA组分决定的。ZrO_2-DHA复合涂层的促成骨性能与DHA含量呈正相关。(3)ZrO_2-DHA涂层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DHA涂层,涂层中DHA与ZrO_2复合形成叁维结构。ZrO_2-DHA涂层的力学性能与氧化锆含量呈正相关。(4)相对于HA涂层,DHA和ZrO_2质量比为7:3的ZrO_2-DHA涂层在体外促成骨性能和力学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氧化锆植入体涂层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21)
谭小军[4](2019)在《Yb~(3+)、Ho~(3+)和Sm~(3+)掺杂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单晶体的生长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钇稳定氧化锆(YSZ)因为其优异的物化性能和电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光学器件、固态氧化物电池、气体传感器、激光基质和高温结构器件。通过光学浮区炉生长了不同浓度的Ho2O3、Sm2O3单掺和不同浓度Yb203共掺的Yb/Ho:YSZ单晶体。对晶体进行XRD和拉曼光谱测试,确定物相结构。测试晶体的吸收和透射光谱,分析材料对应的跃迁,利用J-O理论计算吸收光谱得到强度参数,研究其材料的激光发射性能和占位信息。分析晶体的吸收和激发光谱,探索掺杂浓度对荧光发射强度的影响。利用发射光谱得到色坐标和色纯度参数,分析其发射光的质量。不同浓度Ho203单掺YSZ晶体的测试结果表明:稳定剂的加入成功的获得了四方相ZrO2;透射光谱显示,在可见光区,Ho3+掺杂的YSZ晶体的透过率大于85%;晶体在448nm光激发下,得到位于553.3nm、671nm和759nm处一个强的绿光发射和弱的红光和红外发射峰。Ho203掺杂浓度为0.75mol%时,获得的绿光发射强度最高,得到的发光光谱色纯度高达99.7%。掺杂0.75 mol%Ho203和不同浓度Yb203的YSZ单晶的拉曼和XRD测试结果表明:稳定剂的加入成功的获得了立方相Zr02。在室温下测试了样品的吸收光谱,从吸收光谱可以观察到分别对应于Ho3+和Yb3+的跃迁峰。通过J-O理论得到了强度参数、跃迁几率、寿命和分支比参数,强度参数Ω2为14 × 10-20 cm2。相比于其它基质材料,Ho3+在YSZ晶体材料中占据具有更低的对称性和更高的共价性的格位。光谱质量因子Ω4/Ω6为1.93,表明YSZ基质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激光输出的材料。分析了Yb2O3浓度对发射光谱发射强度和荧光寿命的影响,测试0.75mol%Ho2O3和1.5 mol%Yb2O3共掺YSZ晶体样品的吸收和发射光谱。上转换发射光谱表明,Yb3+的加入能极大地提高0.75mol%Ho2O3掺杂YSZ晶体位于绿光(557 nm)、红光(670 nm)和近红外(758 nm)的发射峰的强度,并且当Yb2O3浓度为1.5mol%时,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下转换发射光谱出现了位于1040nm和1213 nm的强发射峰,Yb2O3淬灭浓度分别为1.5 mol%和2.5 mol%。不同Yb2O3浓度的YSZ晶体荧光衰减曲线表明:Yb3+和Ho3+之间的能量传递影响了Ho3+激发态电子的寿命。以上结果证明Yb/Ho共掺YSZ晶体可应用于激光和荧光的输出。不同浓度Sm2O3掺杂的YSZ单晶体的XRD和拉曼光谱结果表明:Y203的加入成功的将YSZ稳定到立方相。利用J-O理论计算0.75mol%Sm203:YSZ样品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得到强度参数、跃迁几率、寿命、和分支比参数。强度参数按Ω2<Ω4<Ω6的顺序,分别为Ω2=5.46×10-20 cm2,Ω4=10.70×10-20 cm2 和Ω6=12.67×10-20 cm2。分析表明,在YSZ基质中,Sm3+占据高对称性的Y3+的格位。在404nm激发下,测得荧光发射光谱发射带的中心波长为571nm、621nm、652nm、716nm,对应于Sm3+的4G5/2→6Hj(j= 5/2、7/2、9/2、11/2)跃迁。综上,YSZ是一种可实现红橙光输出的基质材料,Sm3+掺杂YSZ晶体材料可潜在的用于红橙光激光输出和发光器件。(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胡燕玲[5](2019)在《核壳型稀土掺杂氧化锆的制备及其砷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旨在以磁性Fe_3O_4为内核,用SiO_2和稀土元素掺杂的ZrO_2对其进行双层包覆,制备一种多级结构核壳型稀土掺杂氧化锆吸附剂处理含砷水,使其具备良好的分离、回收以及再生性能。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分散性能较好的Fe_3O_4,再用溶胶-凝胶法进行双层壳层包覆。通过吸附实验和TEM、BET等表征测试确定了外壳稀土元素种类及其掺杂比例;对材料处理含砷水过程中对pH、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等温吸附和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XPS和FT-IR表征测试,分析其吸附除砷机理;以某冶炼厂的二级出水为例进行了实际含砷水的处理实验,并测试了材料的再生性能。实验结果如下:(1)以正丁醇锆为锆源,对比了La和Ce元素掺杂后材料的除砷效果,结合TEM、BET、EDS等测试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Ce:Zr的摩尔比为1:100时除砷效果最好。(2)开展一系列吸附实验,表明当吸附剂投加量为10mg、含砷水浓度为5mg/L,吸附时间为60min,As(III)、As(V)、混合As(As(III):As(V)=1:1)的反应pH条件分别为7、2、2时,吸附剂对As(III)、As(V)、混合As(As(III):As(V)=1:1)的吸附量分别可达到17.19mg/g、32.04mg/g、29.10mg/g;挑选SO_4~(2-)、PO_4~(3-)、NO_3~-、Cl~-和Ca~(2+)作为共存离子对材料吸附砷的效果影响进行研究,其中SO_4~(2-)和PO_4~(3-)对吸附过程影响最为明显,NO_3~-、Cl~-和Ca~(2+)对吸附过程几乎没有影响;(3)等温吸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剂吸附砷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并且其吸附砷的过程朝着自发反应的方向进行;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剂处理含砷水的过程更符合Ho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是化学吸附,且吸附速率受多种机制的共同影响;能谱(EDS)测试表明制备的吸附剂能够成功地将水中砷吸附到材料的表面,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测试表明吸附剂Fe_3O_4@mSiO_2@mCe-ZrO_2表面的羟基是保证吸附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4)对某冶炼厂的二级出水进行了吸附实验,当投加量为20mg,反应时间为60min时,吸附剂Fe_3O_4@mSiO_2@mCe-ZrO_2对实际含砷水的处理结果可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在NaOH浓度为0.1mol/L、再生时间为6h的条件下对材料进行再生实验,5次再生后吸附剂Fe_3O_4@mSiO_2@mCe-ZrO_2仍能去除76.64%的砷。(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童吉灶,张来军,朱叁连[6](2018)在《钛掺杂纳米二氧化锆的精氨酸辅助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八水合氧氯化锆为锆源,精氨酸为表面修饰剂,氢氧化钠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锆,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品进行了物相探查及结构形貌表征,讨论了煅烧温度和不同量Ti 3+掺杂对纳米二氧化锆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表面修饰剂和矿化剂、以适量的Ti 3+掺杂并提高煅烧温度对制备纳米ZrO2的晶体结构和形貌有较明显的影响,能有效改善纳米二氧化锆的光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赵露,吴音,郭兴国,高海宁,卢逸雪[7](2018)在《浸渗掺杂技术制备彩色氧化锆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相前驱体浸渗法掺杂技术,在Zr O_2坯体引入有色离子,通过扩散溶入基体,制备了颜色纯正、掺杂均匀的黑、蓝、粉、绿色氧化锆陶瓷。XRD分析表明,样品的主晶相为氧化锆四方相。采用CIE L*a*b*系统研究了样品的色度,确定4种颜色样品具有相应的色度。SEM分析表明晶粒粒度均匀,无明显缺陷。力学性能表明几种彩色陶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薛倩楠[8](2018)在《低价元素掺杂氧化锆中氧空位传导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率高、燃料适应性广的新型可再生能源系统,但高工作温度(10000C)下电池各部件之间易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电池性能快速衰减甚至报废,极大限制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应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主要由阴极、阳极及固体电解质构成,其中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表现出优异的离子电导性能,是影响燃料电池工作温度的关键部件。因此,探明固体电解质的电导机理,降低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是制备新型中低温燃料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本论文通过向氧化锆中掺杂低价元素(Mg、Zn、Ga、Sc、In、Y、Bi或镧系元素等)引入氧空位,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氧化锆中氧空位传导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从体积效应、配位效应及氧离子位移等因素出发,研究了氧化锆电解质立方相结构稳定的内在机理;然后考察了一元及二元共掺元素对氧化锆电解质中氧空位的形成、克服与掺杂阳离子的结合力及动力学扩散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上述机理为理论指导,通过大半径元素共掺的方法实现对氧化钪稳定氧化锆(ScSZ)电解质电导性能的调控,并提出了不同温度下氧空位扩散的主要影响机制;另一方面,针对ScSZ电解质晶界电导低的问题,构建了新型浓度梯度结构电解质及ScSZ/氧化钆掺杂氧化铈(GDC)双相电解质,以提高晶界氧空位浓度并引入适量的晶格畸变。通过以上研究实现了对ScSZ电导性能的改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密度泛函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氧化钪掺杂浓度时氧化锆的相结构变化规律,基于体积效应、配位效应及氧离子位移等方面讨论得到相结构稳定机理。研究表明当氧化锆中Sc掺杂浓度低于18.75 mol%时,四方相为稳定相,当掺杂浓度高于18.75 mol%时,立方相为稳定相。掺杂导致晶胞体积增加,原子配位数降低,原子间斥力、电子动能及交换势能降低,并使晶体结构中的氧离子发生位移,使立方相总能降低,从而可稳定至室温。2.将氧空位的传导过程分解为氧空位形成、克服掺杂阳离子-氧空位的结合作用以及动力学扩散叁个主要过程,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一元掺杂及二元共掺元素对氧化锆中氧空位传导行为的影响机理,总结了影响电解质电导性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ScSZ中氧空位在不同位置形成的随机化程度大于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且ScSZ中氧空位与掺杂阳离子的结合能低于YSZ。氧空位的随机分布及较低的缺陷结合能有利于提高氧化锆电解质的电导性能。这是因为,Sc掺杂同时影响了结构中最近邻及次近邻氧原子的电荷密度,Y掺杂仅使最近邻氧原子失电子,失电子的状态有利于该处氧原子克服结合作用参与传导。采用相同的方法,总结了共掺元素价态及半径对ScSZ电解质电导性能的影响规律,二价元素Mg、Zn分别共掺ScSZ中氧空位在库伦作用下倾向于在掺杂离子的最近邻位置形成;当共掺元素半径在0.075 nm-0.103 nm范围内时,氧空位和掺杂阳离子间的弹性作用和库伦静电作用部分抵消,氧空位传导所需克服的结合能较低。3.根据以上的机理研究,总结了 1OScSZ电解质共掺元素选取原则,基于理论预测,设计并合成了大半径(镧系、Bi等)元素分别共掺ScSZ电解质,以稳定立方结构,拓宽掺杂区间,改善电导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e、Tb、Bi分别共掺1OScSZ电解质的中温(600℃-700℃)电导性能较未共掺电解质提升8%以上,且通过共掺抑制了菱方相的出现,低温(550℃-600℃)电导性能较未共掺电解质提升为1OScSZ电解质的5倍以上。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温度范围氧空位扩散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在中温范围下,电解质中氧空位的传输受到缺陷相互作用和间隙扩散势垒的共同影响,在高温(800 ℃-950 ℃)范围下,氧空位的传输主要受到间隙扩散势垒的影响。4.针对对ScSZ电解质晶界电导较低的问题,从提高晶界氧空位浓度及引入晶格畸变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浓度梯度晶界结构电解质及ScSZ/GDC双相晶界结构电解质。利用扫描透射-电子能谱(STEM-EDX)及交流阻抗图谱(EIS)研究了晶界掺杂元素分布及氧空位浓度对电解质电导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杂元素的偏聚可以有效改善电解质晶界电导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合成浓度梯度晶界结构ScSZ电解质,研究了掺杂元素浓度梯度分布对电解质电导性能的影响,该电解质550 ℃时的电导性能较传统电解质提高30%以上;设计并合成ScSZ/GDC双相晶界结构电解质,当GDC添加比例为15%时,复合电解质的电导率达到195 mS/cm(850 ℃),相比传统ScSZ电解质提高20%以上。(本文来源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期刊2018-06-15)
韦晓迪,魏巍,马国坤,叶葱,周昊[9](2018)在《氧化锆基阻变存储器中金掺杂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空位在过渡金属氧化物阻变存储器的电阻转变中有重要作用.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Au掺杂前后阻变层材料ZrO_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氧空位的形成能和迁移势垒能来分析氧化锆基阻变存储器中的Au掺杂效应.研究发现,Au掺杂后ZrO_2费米能级处出现了局域化杂质带且禁带宽度减小,由此提升了ZrO_2的导电能力;Au掺杂后氧空位形成能及迁移势垒能显着降低,从而有利于氧空位的形成和迁移,进而降低ZrO_2基阻变存储器的形成(forming)电压与置位(set)电压.我们利用电子局域函数模拟ZrO_2超晶胞[001]方向包含掺杂元素Au的氧空位列,结果表明局域在杂质周围的氧空位在[001]方向形成有序导电通道.(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李祥宇,李余德,董小录,景江峰,郄建昆[10](2018)在《氧化镁掺杂氧化锆/磷酸叁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压和烧结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镁掺杂氧化锆/磷酸叁钙复合材料。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利用热分析仪、热膨胀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研究复合材的料烧结行为、晶格结构、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和氧化镁含量的增加,机械性能逐渐增加;1 400℃烧结,10%的氧化镁掺杂量,氧化锆/磷酸叁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维氏硬度可达到6 350 MPa,断裂强度可达到25 MPa;四方氧化锆相和液相的形成填充了材料内部的孔隙,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氧化镁的存在抑制了氧化锆的逆同素异构转变。(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4期)
掺杂氧化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纳米氧化铝制备了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陶瓷,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烧结密度,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等测试技术对试样进行表征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湿法粉碎工艺成功实现了微量纳米氧化铝对YSZ材料的掺杂改性,掺杂后的样品,氧化锆陶瓷晶粒细小,断裂主要以穿晶断裂为主,这可能是由于纳米氧化铝颗粒对氧化锆材料颗粒晶界产生了钉扎作用,有效抑制了氧化锆基体晶粒的异常长大,同时有利于减小基体中各种缺陷尺寸,使得基体材料具有更加均匀的微观结构。当氧化铝掺杂量为0.25wt.%时,烧结致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99.6%、1206 MPa和9.4 MPa·m~(1/2),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掺杂氧化锆论文参考文献
[1].王畅,王洪涛.化学沉淀法制备双掺杂二氧化锆及其碱金属盐复合电解质[J].蚌埠学院学报.2019
[2].甘学贤,张小珍,宋秀梅,张清河.微量纳米氧化铝掺杂强化氧化锆陶瓷材料研究[J].陶瓷学报.2019
[3].代钊.氧化锆基锶、硅、氟微量掺杂羟基磷灰石增韧复合涂层的性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4].谭小军.Yb~(3+)、Ho~(3+)和Sm~(3+)掺杂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单晶体的生长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9
[5].胡燕玲.核壳型稀土掺杂氧化锆的制备及其砷吸附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6].童吉灶,张来军,朱叁连.钛掺杂纳米二氧化锆的精氨酸辅助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8
[7].赵露,吴音,郭兴国,高海宁,卢逸雪.浸渗掺杂技术制备彩色氧化锆陶瓷[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8].薛倩楠.低价元素掺杂氧化锆中氧空位传导机理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8
[9].韦晓迪,魏巍,马国坤,叶葱,周昊.氧化锆基阻变存储器中金掺杂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8
[10].李祥宇,李余德,董小录,景江峰,郄建昆.氧化镁掺杂氧化锆/磷酸叁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