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定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郑石桥,朱霁[1](2017)在《依法审计定性、规则悖反与救助机制——兼论新常态下的依法审计定性》文中指出依法定性是依法审计的重要内容,简单地应用法条进行审计定性可能出现规则悖反,为此提出依法审计定性可能出现的规则悖反情形及其救助机制的理论框架。依法审计定性的最直接路径就是严格地按法条对嫌疑行为予以定性,这可能出现两类规则悖反的情形:一是合法但不合理,二是合理但不合法。两类事项的不当定性都不利于审计目标的达成。为此,依法审计定性必须判断规则悖反是否出现,并对出现的规则悖反实施救助,救助机制包括目的性扩张和目的性限缩。新常态下有新的治国理政方略,国家审计要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更需要在依法审计定性中判断并救助规则悖反。
席大靖[2](2017)在《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医疗基金)建立于2002年10月,并在2009年确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政府推行新农合医疗基金制度,旨在促进农民医疗的互助共济,有利于国计民生,而对新农合医疗基金的审计则是保障这一制度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现阶段,我国对新农合医疗基金的审计重视政策制度落实情况、改革措施推进情况、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内容全面,审计方法灵活,在过去的几年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不过,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法律法规不完善,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受到限制;医疗机构点多面广,对于查出的问题屡查屡犯,而我国的审计资源相对较少,审计难度大;定点医疗机构信息过于封闭,致使审计效率大打折扣;审计建议信息量不足,政策性建议较少;事后监督的方式过于被动,审计的威慑作用受到影响。我国审计署关于新农合医疗基金的审计开始于2010年,在这次审计过程中发现了挪用、套取新农合基金、虚报参合人数、擅自扩大补偿范围等问题。而在2016年审计署在此开展的医疗基金审计过程中,再次发现了挤占挪用基金、重复参保、虚假就医等问题。除此之外,在近年来部分省市也披露新农合医疗基金管理不规范存在常态化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结合新农合医疗基金相关的政策和各省市的案例,分析新农合制度存在的漏洞,并对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新农合医疗基金制度运行中存在的控制层面的问题,其次,探究在审计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有何不足之处,最后,分别在绩效审计、审计整改和审计监督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期能为我国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效的意见。
杨潇[3](2017)在《“精准内审”疏通决策动脉》文中研究说明在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作为增加价值并改善农信社的运营而提供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服务的部门,精准内审能为决策提供更精准的客观依据,疏通通向决策的各大动脉,降低经营风险。本文以北流农信社为例,重点从内审精准化的七大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其对化解北流农信社经营风险和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姜淞然[4](2012)在《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制度,我国是从1999年才开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2010年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十几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从实务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棘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评价指标单一、没有形成体系,评价方法不够科学。本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首先归纳了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所应关注的内容,将其概况为9个方面: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的评价情况;企业经营绩效情况;执行财经法纪状况;企业领导人廉洁从政情况;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社会责任。围绕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笔者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广泛的阅读了相关专着,参考了许多学者、专家的研究结论和意见、建议,借鉴了他们所提出的各项定量、定性评价指标,通过独立思考,认真研究,仔细揣摩,构建了一套由33个定量指标和4个定性指标组成的量化和考核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针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的特点,笔者创造性的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糅合在一起,设计了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的应用路径。最后,笔者以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详细的介绍了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的具体应用。
徐中领,孙瑞亭,谷红伟[5](2012)在《基层审计业务工作上水平的三条路径》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审计工作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由于一些落后的审计观念思维的存在,影响和制约着审计工作的长足发展,因此,必须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手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要求,做到定性裁量规范化、移交移送正常化、公告公示常态化,才能促进审计工作上水平。
黄燕[6](2009)在《衡南县审计局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审计机关现有的组织机构模式和集权式的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导致目前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不太理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对审计机关现有的审计业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本文的研究既有机地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相结合,也为其他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审计管理理论研究、将审计理论应用于审计实践、探索出一个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审计业务管理模式提供借鉴。本文以衡南县审计局为研究对象,运用抽样调查、定性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衡南县审计局审计业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分析现行的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并有针对性地对衡南县审计局审计业务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研究,形成了包括组织内部机构创新、审计业务流程创新、审计业务组织和管理创新、审计质量控制创新等的审计业务管理创新模式。为保证审计业务管理创新模式的有效运行,本文还从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完善审计质量和审计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构建了审计业务管理创新模式的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
赵芳[7](2008)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企业领导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实践完全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研究都集中在财务分析方面,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限制了审计作用的发挥,所以本文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模型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建立了较完整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和执行财经法规状况五个定量指标,其包含二级指标33个,体系中还有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和行业(地区)影响力、技术装备更新情况和发展策略和重大经营决策4个定性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分析法构建了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本文扩大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应该包括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而且也应该包括任职期初审计和任职期中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确认任职期初资产、负债等有关价值指标,审计人员可以与离任审计时实现的各项价值指标进行对比,更准确地评价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通过进行任职期中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及时掌握领导干部任职每个阶段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本文较系统地构建了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克服了前人以定性为主的评价缺陷;文章克服了以往以财务分析为主的缺陷,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层次性。
顾学武[8](2008)在《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它决定着审计工作的兴衰成败和审计部门的生存与发展。如何保证石油企业审计工作质量呢?笔者认为,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控制是有效措施之一,而且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必要条件,规避审计风险的可靠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增强广大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这无疑对石油企业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审计质量的控制出发,联系中国石油企业当前审计工作的实际,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涵义、必要性、目的与意义、内容、标准以及当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深化内部审计的全员质量意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制度建设、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技术支撑水平等四个方面的对策,期望能够切实应用到实践中去,有效解决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目前的差距和不足,更好地推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良性发展。
蔡正祥[9](2006)在《审计定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程伟[10](2006)在《浅谈建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几个问题》文中认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由审计部门依照规定的审计程序,采取一定的审计方法,通过对离任者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查,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离任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审计评价,明确离任者对所存在问题应承担的责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审查和评价活动,离不开具体指标,因为指标是评价离任者工作业绩,认定其经济责任的尺度和依据。经济责任审计这项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行以来,如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客
二、审计定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审计定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依法审计定性、规则悖反与救助机制——兼论新常态下的依法审计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依法审计定性可能出现的规则悖反及其救助机制 |
(一) 依法审计定性的路径及规则悖反 |
(二) 依法审计定性出现规则悖反的直接后果 |
(三) 规则悖反的救助机制 |
四、新常态下的依法审计定性 |
(一) 新常态及其对依法审计定性的要求 |
(二) 预算执行审计出现的规则悖反及其救助 |
五、结论和启示 |
(2)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新农合医疗基金制度运行相关文献 |
1.2.2 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相关文献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新农合医疗基金运行问题带来的审计需求 |
2.1 法律保障不到位 |
2.1.1 相关法律规范法律属性不强 |
2.1.2 法律和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
2.1.3 存在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 |
2.2 新农合信息联通性不佳 |
2.2.1 信息不对称 |
2.2.2 信息过于封闭 |
2.2.3 异地结算系统建设不完全 |
2.3 基金监管不到位 |
2.3.1 监管资源不足 |
2.3.2 管办分离不到位 |
3 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现状及问题 |
3.1 法律依据需要完善 |
3.1.1 国家审计法定范围尚未明确 |
3.1.2 审计定性与处理处罚规定不到位 |
3.2 抽查样本量小 |
3.2.1 被审计单位点多面广 |
3.2.2 审计抽查取样较少 |
3.3 审计报告利用率不高 |
3.3.1 审计结果未得到充分重视 |
3.3.2 审计建议内含价值量小 |
3.4 整改力度不够 |
3.4.1 审计整改现状 |
3.4.2“自查整改”存在问题分析 |
4 完善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的对策 |
4.1 完善审计法律制度 |
4.1.1 建立并完善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法律体系 |
4.1.2 完善具体法律条款 |
4.2 改善监督环境 |
4.2.1 完善审计公开制度 |
4.2.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4.2.3 加强审计主体的合作 |
4.3 推动信息系统审计 |
4.3.1 完善信息系统审计 |
4.3.2 推动联网审计 |
4.4 加强新农合绩效审计 |
4.4.1 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
4.4.2 科学利用审计成果 |
4.5 提高审计整改力度 |
4.5.1 加大对“屡审屡犯”问题的惩罚力度 |
4.5.2 提高审计建议的质量 |
4.5.3 重视对审计建议的利用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精准内审”疏通决策动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风险识别精准 |
3 审计项目精准 |
4 安排内审人员精准 |
5 查找问题精准 |
6 审计定性精准 |
7 处理处罚精准 |
8 评价意见精准 |
9 结语 |
(4)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的研究 |
1.2.2 国内文献的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2.1.1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
2.1.2 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
2.2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和内容 |
2.3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2.4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
2.5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划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3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现状分析 |
3.1 我国现代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历史沿革 |
3.2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现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析 |
3.3.1 现有评价指标介绍 |
3.3.2 现有评价指标的分析 |
4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 |
4.1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和评价内容 |
4.1.1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
4.1.2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 |
4.2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
4.3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应用 |
4.3.1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
4.3.2 评价指标的应用路径的设计 |
4.3.3 评价指标的应用路径的具体步骤 |
5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应用案例 |
5.1 XX 集团公司简介 |
5.2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具体运用 |
5.2.1 计算经济责任审计定量评价指标 |
5.2.2 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因素集 |
5.2.3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集 |
5.2.4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评语集 |
5.2.5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关系矩阵 |
5.2.6 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
5.2.7 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
5.3 评价指标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1 |
附录2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详细摘要 |
(6)衡南县审计局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
2.1 分工协作理论 |
2.2 分权制衡原则 |
2.3 审计程序规制论 |
第3章 衡南县审计局审计业务管理现状分析 |
3.1 审计业务开展的基本情况 |
3.1.1 审计项目完成情况 |
3.1.2 审计查处情况 |
3.2 内部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 |
3.2.1 领导体制和经费保证 |
3.2.2 内设机构和股室职能 |
3.2.3 人员构成及特点 |
3.3 审计业务流程管理 |
3.3.1 审计分组情况 |
3.3.2 审计业务流程 |
3.3.3 审计业务考核模式 |
3.4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和程序 |
3.4.1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
3.4.2 审计质量控制程序 |
3.5 审计业务管理现状小结 |
第4章 衡南县审计局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创新 |
4.1 审计业务管理创新分析 |
4.1.1 审计业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2 审计业务管理创新思路 |
4.2 组织内部结构整合创新 |
4.2.1 审计工作和股室职能整合设计 |
4.2.2 内设机构整合设计 |
4.2.3 股室职责分工 |
4.3 构建审计业务流程创新模式 |
4.3.1 审计业务流程创新 |
4.3.2 审计业务流程创新模式运行机理 |
4.4 审计业务流程创新模式下的审计质量控制 |
4.4.1 构建审计质量控制框架 |
4.4.2 对审计业务流程和业务内容的质量控制 |
4.4.3 对审计文书的质量控制 |
4.5 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创新前后对比与评价 |
4.5.1 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创新前后的比较 |
4.5.2 审计业务管理创新模式的评价 |
第5章 审计业务管理创新模式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 |
5.1 审计人员的合理配置及考核 |
5.1.1 审计人员的合理配置 |
5.1.2 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 |
5.1.3 审计人员的考核评价 |
5.2 审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
5.2.1 审计质量标准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
5.2.2 审计业务管理制度 |
5.2.3 其他相关的管理制度 |
5.3 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
5.3.1 实现审计机关内部审计信息无纸化传递和资源共享 |
5.3.2 实现全面运用现场审计实施系审计 |
5.3.3 实现审计数据、审计信息实时交互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7)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论文框架 |
1.3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综述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2.1.2 受托经济责任 |
2.2 国内外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研究综述 |
2.2.2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研究评述 |
2.3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实践和现状 |
2.3.1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研究现状 |
2.3.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 |
3.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
3.1.1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原则 |
3.1.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
3.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3.3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定量指标的选择 |
3.3.1 财务收益状况指标 |
3.3.2 资产营运状况指标 |
3.3.3 偿债能力指标 |
3.3.4 发展能力指标 |
3.3.5 执行财经法规状况指标 |
3.4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定性指标的选择 |
3.4.1 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等级分类 |
3.4.2 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等级分类 |
3.4.3 技术设备更新情况等级分类 |
3.4.4 发展策略和重大经营决策等级分类 |
第四章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评价方法的确定和介绍 |
4.1.1 层次分析法 |
4.1.2 模糊评价法 |
4.2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4.2.1 因素权重的确定 |
4.2.2 评价集合的建立 |
4.2.3 隶属度的确定 |
4.2.4 量化评价结果 |
4.2.5 最终评价结果 |
4.3 审计综合评价模型的特点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8)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审计质量的内涵 |
1.2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与标准 |
2.1 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
2.2 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标准 |
2.3 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 |
第三章 中国石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中国石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 中国石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 中国石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四章 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研究 |
4.1 深化内部审计的全员质量意识 |
4.2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制度建设 |
4.3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 |
4.4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技术支撑水平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四、审计定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依法审计定性、规则悖反与救助机制——兼论新常态下的依法审计定性[J]. 郑石桥,朱霁.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7(05)
- [2]新农合医疗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席大靖. 南京审计大学, 2017(06)
- [3]“精准内审”疏通决策动脉[J]. 杨潇. 纳税, 2017(11)
- [4]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姜淞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03)
- [5]基层审计业务工作上水平的三条路径[J]. 徐中领,孙瑞亭,谷红伟. 理财, 2012(02)
- [6]衡南县审计局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 黄燕. 中南大学, 2009(S2)
- [7]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 赵芳. 北京化工大学, 2008(11)
- [8]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D]. 顾学武. 吉林大学, 2008(11)
- [9]审计定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蔡正祥. 审计月刊, 2006(10)
- [10]浅谈建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几个问题[A]. 程伟. 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