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末段制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道导弹,微分,目标,兵器,相控阵,尔曼,扩展卡。
末段制导论文文献综述
严东升,张曦,李强,贾平会,李军[1](2019)在《多约束条件下机动飞行器末段最优制导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约束条件下机动飞行器末段制导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制导策略的工程化方法。考虑末端位置、倾角约束及过载需求,首先建立末制导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控制法向速度保证末端倾角;然后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在性能指标中引入剩余飞行时间幂函数,应用Schwartz不等式定理推导出加速度指令表达式,对其进行化简,得到便于工程应用的形式;通过分析制导阶次对飞行过载及弹道特性的影响得到制导律权系数的特性变化;最后给出末段制导策略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制导阶次,制导律可以降低末端过载,满足飞行器机动需求、命中精度及倾角约束。(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葛云鹏,杨军,袁博,朱学平[2](2016)在《基于层次评估理论的弹道导弹末段突防制导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弹道导弹末段突防问题,应用层次性能评估体系,对弹道导弹末段典型突防制导律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弹道导弹制导精度、弹道导弹最大过载、弹道飞行时间和反导导弹脱靶量以及它们的均值、均方差的重要性和需求性分析,合理设置评估体系的指标及其权值,应用随机仿真分析方法,对比仿真经典比例导引、修正比例导引和变结构比例导引叁种突防制导律的性能。仿真结果证明,层次评估理论可以用于弹道导弹末段突防制导律的评估及优选。(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6年04期)
黄景帅[3](2015)在《大气层高层机动目标末段拦截制导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针对弹道式目标的精确拦截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对于机动目标的拦截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特别是近年来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的迅猛发展给现有的防空反导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末制导控制技术是防空反导系统实现动能杀伤的关键之一,因此本文针对拦截机动目标的末制导控制进行了研究。针对导弹拦截目标的末段,建立了弹目拦截相对运动的模型,并重点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改进经典比例导引方法,在目标机动的情况下也得到了视线转率与弹目相对距离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弹目拦截过程中可能采用的交战模式。本章是本文后续研究内容的基础。研究了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末制导方法。首先建立了弹目末段拦截的微分几何模型,针对原有的微分几何制导律受限于目标与导弹的速率比为常值且小于1,不对导弹和目标的运动状态做任何限制,并借助视线旋转坐标系叁轴单位矢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进行了微分几何制导律的推导,简化了原有推导过程且物理意义清晰,得到了理论上适用于任意拦截情景的微分几何制导律,并分析了其初始捕获条件。最后,通过追击和逆轨交战的拦截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研究了被动测量条件下相对运动信息的获取方法。针对被动测量条件下制导信息的获取问题,首先建立了表征弹目相对运动的状态方程和被动测量条件下的观测方程,并分别利用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和自适应两步滤波展开对系统状态的估计,进而利用估计值计算出制导指令。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滤波器提供的制导信息精度均能满足末制导精度的要求,且自适应两步滤波的效果好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研究了侧窗探测体制下动能拦截器的末制导控制方法。以采用侧窗探测的动能杀伤器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真比例导引和滑模变结构理论进行制导和姿态控制,通过设计轨控发动机开关机控制律和借助脉宽脉频调制器,将连续型的控制量转换为轨、姿控发动机的开关机指令。仿真表明,在末段拦截高速机动目标时,所提出的制导控制方法能够满足侧窗约束并精确命中目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发展拦截机动目标的末制导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我国下一代防空反导系统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11-01)
王萱,邓甲昊,李辉,陆满君[4](2015)在《交会末段制导引信一体化系统射频成像目标轮廓重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标实时精确识别与定位是实现制导引信一体化(GIF)技术的关键,对提高弹药末制导及起爆控制精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以射频成像GIF体制为对象,基于射频成像原理及目标特性,结合计算几何和统计学原理,针对交会末段提出了一种目标轮廓重构方法。该方法通过灰度映射变换,提取仅包含目标信息的灰度值,显着降低了数据量,同时增强了图像对比度;在阈值分割、角点提取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剔除异常值的方法滤除背景噪声并抑制目标边界干扰;利用凸壳技术实现目标轮廓重构,得到可以完全覆盖目标区域的最优凸多边形作为目标轮廓。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时间复杂度低,实时性好,可实现目标的精确识别与定位。(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张士熊,刘新学,李斌,孟少飞[5](2015)在《基于微分对策的拦截末段突防导弹机动突防制导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弹道导弹在拦截末段机动突防性能,基于微分对策理论对叁维空间中的机动突防制导律进行研究。从视线倾角和视线偏角的变化率模型出发建立拦截-突防双方的运动模型;推导了双方在拦截末段的最优制导律;在Simulink下搭建仿真平台,并选取不同参数组合进行多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突防制导律可使脱靶量达到12m,突防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刘骁,唐胜景,朱大林,郭杰[6](2015)在《制导弹药末段目标截获概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末制导弹药对地面目标攻击时是否加入中制导环节,研究其末段飞行过程中与目标的几何位置关系,采用快速计算与解析方法分析其打击地面固定目标时导引头对目标的角度截获。通过空中散布椭球和地面散布椭圆的近似计算得到视场角计算公式,进而建立一般的数学模型,并从统计概率角度,得到末制导目标截获概率,根据3σ原则判断是否加入中制导环节。同时研究了零控脱靶量与末制导修正距离,结果表明末制导修正能力满足零控脱靶量。仿真发现导引头开机位置距离目标逐渐变小时,视场角的置信区间先减小、后增大。计算了不同干扰因素对视场角置信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风对视场角分布的影响比侧风的影响要大。(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侯煜博[7](2014)在《末段高层跟踪制导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承担着现代战争条件下国土战略防御的重要任务。作为实现弹道导弹目标防御任务核心技术的跟踪和制导技术逐步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围绕对弹道导弹目标进行稳定跟踪和精确制导的迫切需求,针对处于末端高层的弹道导弹飞行特点,研究了滤波跟踪、数据关联、制导导引叁个方面的方法和算法,并进行了算法性能的仿真验证。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在雷达站北天东坐标系下根据目标受力模型,通过龙格库塔积分法,分别对弹道导弹处于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两种不同受力情况的末段轨迹进行仿真建模。在导弹跟踪方面,针对两种阶段的各自特点,通过不同阶段的受力分析建立目标状态方程与量测方程。在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算法基础上,对处于大气层外仅受重力作用的目标,采用基于Singer模型的目标跟踪算法;对再入大气层后的目标,为解决当前目标跟踪算法中机动模型与再入类目标实际运动不匹配的问题,采用了基于弹道模型的目标跟踪算法;对导弹防御中最复杂的多目标跟踪问题,对常用算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针对处于大气层外无法通过大气作用过滤掉轻重诱饵的导弹目标,采用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在导弹制导方面,首先对制导系统的概念、功能、工作过程等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常见导引方法的原理及优点与缺点,详细推导了比例导引法的算法流程。针对导弹的滤波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非线性拟合得到平滑的航迹,根据不同比例系数给出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3-15)
丁小丽[8](2014)在《弹载相控阵导引头的数据处理与末段制导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确打击武器的核心技术是导引头、制导律和控制系统。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是当今世界上最前沿、最复杂的雷达导引头之一,是导引头体制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本文针对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在制导炮弹上的应用问题,从目标识别与数据处理、适配的导引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体制下的制导炮弹研究提供理论方法,并为其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针对鸭式布局的滑翔增程末制导炮弹,考虑其面对称气动外形和滑翔飞行运动有控弹道等特点,定义相关的坐标系,并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滑翔增程末制导炮弹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滑翔增程末制导炮弹的弹道特性。考虑到相控阵主动雷达导引头对炮弹飞行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要求,仅考虑角度测量信息可用条件下,在常规Kalman滤波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相控阵主动雷达导引头的自适应扩展Kalman滤波算法,通过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数据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基于相控阵主动雷达导引头获得的视线角和视线角速率参数,综合考虑滑翔增程末制导炮弹飞行过程中重力的影响,采用过重力补偿改进比例导引律实现滑翔增程末制导炮弹对目标的精确打击。数据分析了比例系数和过重力补偿参数对制导炮弹末段弹道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过重力补偿的改进比例导引律能提高滑翔增程末制导炮弹的增程效率和打击精度。(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01-01)
孙华[9](2013)在《远程制导炮弹中末段弹道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远程精确打击技术是当前弹箭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为实现制导炮弹的远程精确打击,本文采用中制导提高射程、末制导提高命中精度的串联复合制导体制设计远程制导炮弹,在制导炮弹的中制导段设计了基于最大升阻比的方法,利用GPS/INS组合导航使制导炮弹按着基于最大升阻比的滑翔方案弹道飞行。在末制导段采用基于毫米波导引头测量信息的自寻的制导方案,为了能够实现对目标的“攻顶”效果,在末制导段设计了过重力补偿比例导引法。复合制导体制不仅能增加制导炮弹的滑翔飞行距离,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导炮弹的制导精度。为了使制导炮弹能按照所需要的方案弹道和导引弹道飞行,对制导炮弹的角稳定回路与高度回路进行了PII)控制器设计,通过设计的临界比例度法对PI[)控制器参数进行了整定,整定的参数在频域和时域内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弹道能达到飞行距离远和命中精度高的要求,同时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作为复合制导体制的一个过渡环节,中制导段与末制导段交接班方法的选择会对制导过程产生影响。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二阶平滑过渡中末段交接班方法,数值计算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巫永舟,熊林庆,武涛,李富贵,夏群利[10](2013)在《基于弹道成型制导末段剩余飞行时间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地导弹采用具有角度约束的弹道成型制导律攻击目标时,制导需要包含剩余飞行时间信息。针对传统的剩余飞行时间的估计算法精度不高问题,结合空地导弹采用弹道成型制导末段弹道的飞行特性,对剩余飞行时间的算法进行优化。同时,分析了在空地导弹常用制导方式下,估计算法的工程实现,仿真验证优化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及工程应用性。(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末段制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弹道导弹末段突防问题,应用层次性能评估体系,对弹道导弹末段典型突防制导律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弹道导弹制导精度、弹道导弹最大过载、弹道飞行时间和反导导弹脱靶量以及它们的均值、均方差的重要性和需求性分析,合理设置评估体系的指标及其权值,应用随机仿真分析方法,对比仿真经典比例导引、修正比例导引和变结构比例导引叁种突防制导律的性能。仿真结果证明,层次评估理论可以用于弹道导弹末段突防制导律的评估及优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末段制导论文参考文献
[1].严东升,张曦,李强,贾平会,李军.多约束条件下机动飞行器末段最优制导律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2].葛云鹏,杨军,袁博,朱学平.基于层次评估理论的弹道导弹末段突防制导律研究[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6
[3].黄景帅.大气层高层机动目标末段拦截制导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4].王萱,邓甲昊,李辉,陆满君.交会末段制导引信一体化系统射频成像目标轮廓重构方法[J].兵工学报.2015
[5].张士熊,刘新学,李斌,孟少飞.基于微分对策的拦截末段突防导弹机动突防制导律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5
[6].刘骁,唐胜景,朱大林,郭杰.制导弹药末段目标截获概率研究[J].兵工学报.2015
[7].侯煜博.末段高层跟踪制导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8].丁小丽.弹载相控阵导引头的数据处理与末段制导方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9].孙华.远程制导炮弹中末段弹道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10].巫永舟,熊林庆,武涛,李富贵,夏群利.基于弹道成型制导末段剩余飞行时间估算[J].战术导弹技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