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周贻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周贻白,戏曲文献,剧作文本
周贻白论文文献综述
李占鹏[1](2019)在《周贻白:戏曲文献的整体性审视与剧作文本的系统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周贻白很注意戏曲文献的搜集和着录,尤其是戏曲文献目录的重新梳理,他下了很大功夫,所做的不仅是前贤没有做过的,而且是时彦也没有做过的。周贻白的戏曲目录增加了皮黄剧的内容,这是姚燮、王国维以至傅惜华、庄一拂都没有的设想,在明清杂剧传奇的阅读方面用力尤勤,这也是他不同于其他曲家的一个特点,他没有撰写过元杂剧的专着,却留下了明清杂剧传奇方面的着作。除了校注戏曲作品,周贻白还很注重戏曲理论的普及和推广,而《戏曲演唱论着辑释》是第一部以元明清叁代保存下来的戏曲演唱资料为对象的注重文献解读的曲学着作。此外,他还有一些从戏曲文献角度出发的单篇论文,也很留意出土戏剧文物、喜欢与着名演员往来、观看地方戏演出并探究各种曲艺创作和表演规律。(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周华斌[2](2019)在《欧阳予倩与周贻白的戏剧情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翔实的材料记述了欧阳予倩先生与田汉、周贻白等中国戏剧的先行者和改良者在不同时期对戏剧事业的理解、考量与付出;并从中梳理出在不同社会环境下,老一辈戏剧人的坚持与果敢,以及欧阳予倩与周贻白深厚的友谊。(本文来源于《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杰[3](2018)在《周贻白中国戏曲史教学思想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的中国戏曲史研究领域中,周贻白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戏剧史家、戏剧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戏剧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戏剧学院的17年(1950-1966)中,周贻白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中国戏曲史学科的教学上。周贻白不仅是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史学科的创建者,而且培养了一批中国戏曲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本文结合周贻白的戏曲史研究特征和治学特点,从教学形式、教学理念、学术研究叁个方面,对他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远达[4](2018)在《周贻白学术理路与长编体制探析——以《中国戏剧史长编》清代文献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周贻白是当代学术史上公认的戏曲史大家。他继承了湖湘学人"扎硬寨、打死仗"的优秀传统,字里行间透露出宏阔的学术骨力与雄心。一生七易其稿,终成代表作《中国戏剧史长编》。前人多已言及其对"戏曲"与"戏剧"辨析之功,从他对清代文献尤其是皮黄部分的使用而言,《中国戏剧史长编》具有视野宏阔、搜罗广泛、考辨精审、重视场上与民间的文献使用特色,尤其是搜集了大量濒临散佚的皮黄文献,居功至伟。此外,周贻白所未见的戏剧史材料尚待增补与考辨,以缀沧海遗珠。(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董慧敏[5](2018)在《周贻白戏剧史观的理论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周贻白作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戏剧史家,其戏剧史观的形成发展与成熟经历了一个中西合璧、古今相融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探究他对中国传统学术理念的具体传承,及其通过新文化运动对西方学术观念的融汇吸纳,来梳理其在兼收并蓄基础上形成的戏剧史观的诸多理论来源,以期对当今的戏剧史论研究提供些许借鉴。(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8年09期)
王亚楠[6](2016)在《论周贻白话剧《李香君》的剧本与演出》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学者、戏剧史家周贻白(1900-1977)最早将《桃花扇》改编为话剧《李香君》。周贻白依据各类相关史料,对原剧的情节细目和相关人物做了不少改动,但并不成功,使《李香君》远不及原剧。此剧于1940年7月17日由中国旅行剧团在上海璇宫剧院首次公演。《李香君》还曾于1942至1945年间在重庆上演过,由着名话剧与电影导演贺孟斧(1911-1945)导演。(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丁明拥[7](2016)在《周贻白先生的“史家四长”》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总结前人的论述,认为:"好的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和史德四长。"[1]所谓史德,就是作史的人心术要端正,对于过去毫不偏私,善恶褒贬,务求公正。根据梁启超的总结,就是要做到不夸大、不武断、不附会。周贻白先生作为公认的中国戏剧史的大家,这"四长"充分体现在了他的七(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剧坛》期刊2016年01期)
刘欣[8](2015)在《都市世情的商业化书写——论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一文中研究指出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在题材意蕴、艺术风格上颇具特色,在话剧演出史上也具有特别的价值。周贻白在话剧文学上的成就虽然不及田汉、曹禺、夏衍、李健吾这些一流的剧作家,但他对都市世情的描写、启蒙精神的表达、在情节结构方面高超的戏剧技巧等,都是可称道的。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为商业戏剧提供了一个示范文本。他充分注意了题材选择的时尚化和娱乐性,在说一个曲折好看故事的同时,表达了影射、批判现实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具有典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丁明拥[9](2015)在《周贻白先生对戏曲音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贻白先生在撰写《中国戏剧史》时,对中国戏曲各个部门的发展都做了专门的研究。在戏曲音乐方面,他针对音乐这一戏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认真考查了戏曲音乐的发展流变,提出了许多不同于前人的看法。此外,他还针对元人燕南芝庵所着的《唱论》、明人魏良辅的《曲论》、明末清初人李渔的《闲情偶寄·演习部》和戏曲界流传的手抄秘本《明心鉴》等涉及戏曲演唱和音乐的专着,分别进行了注释和辨析,并有自己精彩的见解和发挥。在此基础上,周贻白先生从历史的衍变和地域的流播上,将中国剧种声腔划分为"昆、高、梆、黄、柳"五大类别,并在配乐及具体演唱方法上进行了详细甄别。(本文来源于《音乐传播》期刊2015年02期)
翁长松[10](2014)在《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初版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您到过周贻白先生的书斋么?您一进门,就会看见他的桌子上堆满了书,横七竖八地摊着;还有小纸条、碎纸片,上面写着紫铅笔的草字。他正穿着一件浴衣,赤脚拖着皮鞋,在桌前振笔疾书,写他那叁十万言的《中国戏剧史》。"这是赵景深在《海上集·记周贻白的书斋》一文(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4年21期)
周贻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翔实的材料记述了欧阳予倩先生与田汉、周贻白等中国戏剧的先行者和改良者在不同时期对戏剧事业的理解、考量与付出;并从中梳理出在不同社会环境下,老一辈戏剧人的坚持与果敢,以及欧阳予倩与周贻白深厚的友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贻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占鹏.周贻白:戏曲文献的整体性审视与剧作文本的系统化解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周华斌.欧阳予倩与周贻白的戏剧情谊[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9
[3].陈杰.周贻白中国戏曲史教学思想浅论[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8
[4].李远达.周贻白学术理路与长编体制探析——以《中国戏剧史长编》清代文献为中心[J].云梦学刊.2018
[5].董慧敏.周贻白戏剧史观的理论来源[J].戏剧文学.2018
[6].王亚楠.论周贻白话剧《李香君》的剧本与演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丁明拥.周贻白先生的“史家四长”[J].新世纪剧坛.2016
[8].刘欣.都市世情的商业化书写——论周贻白的现代题材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丁明拥.周贻白先生对戏曲音乐的研究[J].音乐传播.2015
[10].翁长松.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初版本[J].读书文摘.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