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舌病论文-王芳,肖雷,朱沛,朱建波

蓝舌病论文-王芳,肖雷,朱沛,朱建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蓝舌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蓝舌病,血清学调查,C-ELISA抗体检测

蓝舌病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肖雷,朱沛,朱建波[1](2019)在《2018年我国蓝舌病血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了解2018年我国蓝舌病的流行分布情况,对来自重庆、新疆、吉林、湖北、内蒙古、贵州、河北、广西和云南等9个省(市、自治区)93个县(市、区、旗)的5 721份血清样本进行蓝舌病C-ELISA抗体检测,共检测出1 769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0.92%(其中:牛血清样品1 827份,共检测出806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12%;羊血清样品3 894份,共检测出963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4.73%)。对检出的1 769份蓝舌病抗体阳性的血清样品进行BTV-8型微量细胞中和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检测到BTV-8型抗体。本研究对我国多地的牛羊进行了BTV的血清学调查,覆盖我国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样本量较大,较好的反映了2018年度蓝舌病在中国的分布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5期)

王雪姿[2](2019)在《羊蓝舌病的病症分析与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舌病是一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黏膜水肿、溃疡和糜烂性炎症变化为主要特征。近几年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病死率20%~30%,而且无有效药物能治,一旦染病,养羊企业将遭受较大损失。本病主要侵害反刍动物。病原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不会通过接触感染,可经胎盘和精液传播。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之一。(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李富祥,赵文华,杨仕标[3](2019)在《蓝舌病病毒8型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蓝舌病病毒8型(BTV-8)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BTV-8外衣壳蛋白(VP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2对BTV-8血清型特异性引物,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BTV-8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60℃1 h;利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检测BTV-8,以及其它23个血清型BTV以及口蹄疫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阿卡斑病毒和狂犬病病毒,结果显示除BTV-8外,该方法与其它病原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强;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8.3×10~(-10) ng/μL的病毒RNA,敏感性是OIE标准套式RT-PCR检测方法的10倍,敏感性较高。应用建立的RT-LAMP方法和普通RT-PCR方法对38份牛羊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均为阴性。本研究建立的BTV-8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和高通量检测的优点,为BTV-8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提供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朱沛,肖雷,朱建波,李华春[4](2019)在《2016-2017年我国蓝舌病病毒8型(BTV-8)血清学监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舌病病毒(BTV)是一种重要的牛羊虫媒病毒,共有25个血清型,其中以BTV-8型危害最为严重。本试验通过对2016—2017年我国11个省63个地区的血清抗体水平的监测,分析目前我国BTV的流行情况及流行原因。结果显示,2年共调查14 953份血清,其中有2 748份为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为18.38%;被调查的省份均有BTV的流行,其中以广西、西藏、重庆3个地区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68%,29.04%,26.30%;以辽宁省的阳性率最低,阳性率为4.33%。细胞微量中和试验显示,所有BTV阳性血清中没有BTV-8型,可见BTV在中国的流行非常严重,但暂时未出现BTV-8型。本研究覆盖面广,样本量大,对我国多地区的牛羊进行了BTV的血清学调查,明确了蓝舌病在中国的分布及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为我国虫媒病毒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杨振兴,朱建波,李占鸿,李卓然,何于雯[5](2019)在《蓝舌病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检测蓝舌病病毒(BTV)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快速诊断方法,笔者根据BTV的第10基因节段(Seg-10)和EHDV的第5基因节段(Seg-5)序列,分别设计BTV与EHDV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经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两种病毒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临床样品检测验证。用该方法对BTV Seg-10和EHDV Seg-5节段的体外转录ssRNA为模板绘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线性关系较好;该方法可检测不同血清型的BTV和EHDV,与阿卡斑病病毒(AKAV)、中山病病毒(CHUV)、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口蹄疫病毒(FMDV)和牛流行热病毒(BEFV)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对2种标准品的检出极限均为10 copies/uL,比常规RT-PCR敏感性高1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用所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及常规RT-PCR方法,对100份血液样品和50份病毒液分别进行检测,符合率均大于90%。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敏感和稳定等优点,为BTV和EHDV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高通量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成辉,肖朋朋,赵冠宇,张克龙,李卓昕[6](2019)在《蓝舌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对云南省库蠓蓝舌病流行病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RT-PCR检测方法,用于2018年云南省库蠓的蓝舌病(BT)流行病学检测。设计2对保守引物,优化RT-PCR方法的退火温度、循环次数、退火时间和延伸时间,并进行灵敏性和特异性评价。采集了昭通市3个县及普洱市澜沧县的BT传播媒介库蠓共25万余只,进行研磨后,用建立的RT-PCR方法检测样本。筛选出1对引物BTVS10-F和BTVS10-R作为蓝舌病毒RT-PCR检测引物,敏感度达到10~(2.5) TCID_(50)/0.1 mL,通过对BTV16型的阳性病毒检测,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占鸿,杨恒,宋子昂,高林,李华春[7](2019)在《蓝舌病病毒血清Ⅰ型VP2与VP5、VP3与VP7两组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表达具有天然构象的蓝舌病病毒血清1型(BTV1)主要结构蛋白VP2、VP3、VP5和VP7,研制针对流行于我国的BTV1型毒株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疫苗提供基础,将编码BTV1 VP2和VP5蛋白的基因分别克隆到双表达载体pFastBacDual的启动子pPH和pP10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BTV1-VP2-VP5,将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BTV1-VP2-VP5,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2-VP5;按照同样策略,制备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3-VP7。使用兔抗BTV1-VP5蛋白多克隆抗体和鼠抗BTV-VP7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细胞可见特异性荧光出现;使用兔抗BTV1-VP2蛋白多克隆抗体和兔抗BTV1-VP3蛋白多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 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Western-blot检测,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100 kDa左右的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IFA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TV1 VP2、VP3、VP5和VP7蛋白均得以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05期)

谢大识[8](2019)在《羊蓝舌病的研究进展与诊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羊蓝舌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是由于蓝舌病毒感染造成的,因患病羊的舌头呈蓝紫色,而被命名为羊蓝舌病。羊蓝舌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虫媒介传播,库蠓是最为常见的蓝舌病传播虫类。羊只在感染蓝舌病毒后,会有明显的症状,羊只舌头呈蓝紫色,针对妊娠期的母羊该病极易造成流产与死胎情况。蓝舌病毒血清型不固定,造成了疫苗免疫的难度,免疫效果不理想,但是科学化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蓝舌病的患病率,起到了对蓝舌病的防控作用。(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9年07期)

党伟华[9](2019)在《蓝舌病1型病毒VP5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舌病(Bluetongue,BT)是由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感染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列为一种必须申报的烈性动物传染病。BTV主要感染羊、牛等反刍动物。BTV通过库蠓、伊蚊等昆虫在反刍动物之间传播。构成病毒外壳的VP2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VP5能够增强由VP2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可以用于病毒样颗粒的装配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BTV1外壳蛋白VP5,又对其免疫原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展BTV VP5蛋白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ET-28a-VP5,并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VP5蛋白分子量约为62kDa,与预期一致。进一步对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用2×YT培养基、在IPTG浓度为0.4mmol/L、温度为25℃、诱导表达6h时重组蛋白可溶性表达量最高。纯化后的重组蛋白VP5分别以40μg/只和20μg/只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置阴性对照。小鼠叁免后ELISA检测产生抗体的效价,结果显示效价最高能达到1:2.048×10~5;Dot-ELISA结果显示VP5抗体能与BTV1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不仅为分析VP5提高VP2的免疫保护效果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并且为进一步研发多价亚单位疫苗和多肽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王潇,黄超华,曹琛福,史卫军,花群义[10](2019)在《蓝舌病16型病毒核心样颗粒的获取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备一种新型基因工程疫苗BTV-16 VLP疫苗,将蓝舌病病毒16型VP3与VP7基因片段插入杆状病毒双表达载体pFastBac Dual质粒中,通过转染Sf9细胞,同时表达VP3与VP7蛋白。经负染后电镜观察到有与蓝舌病病毒形态相似的核心样颗粒,表明蓝舌病VP3与VP7蛋白能自主组装形成核心样颗粒,并通过Western Blot试验验证该核心样颗粒与蓝舌病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性。因此本研究成功构建出16型蓝舌病病毒核心样颗粒,为病毒样颗粒装配打下了基础,为制备16血清型BTV VLP疫苗做好前期准备。(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蓝舌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蓝舌病是一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黏膜水肿、溃疡和糜烂性炎症变化为主要特征。近几年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病死率20%~30%,而且无有效药物能治,一旦染病,养羊企业将遭受较大损失。本病主要侵害反刍动物。病原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不会通过接触感染,可经胎盘和精液传播。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蓝舌病论文参考文献

[1].王芳,肖雷,朱沛,朱建波.2018年我国蓝舌病血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云南畜牧兽医.2019

[2].王雪姿.羊蓝舌病的病症分析与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3].李富祥,赵文华,杨仕标.蓝舌病病毒8型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4].朱沛,肖雷,朱建波,李华春.2016-2017年我国蓝舌病病毒8型(BTV-8)血清学监测与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9

[5].杨振兴,朱建波,李占鸿,李卓然,何于雯.蓝舌病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兽医科学.2019

[6].李成辉,肖朋朋,赵冠宇,张克龙,李卓昕.蓝舌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对云南省库蠓蓝舌病流行病学检测[J].中国兽医学报.2019

[7].李占鸿,杨恒,宋子昂,高林,李华春.蓝舌病病毒血清Ⅰ型VP2与VP5、VP3与VP7两组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J].中国动物检疫.2019

[8].谢大识.羊蓝舌病的研究进展与诊治措施[J].新农业.2019

[9].党伟华.蓝舌病1型病毒VP5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9

[10].王潇,黄超华,曹琛福,史卫军,花群义.蓝舌病16型病毒核心样颗粒的获取与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19

标签:;  ;  ;  

蓝舌病论文-王芳,肖雷,朱沛,朱建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