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尾藻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尾藻属,形态,系统发育,分类修订
马尾藻属论文文献综述
黄超华[1](2017)在《中国黄、东海马尾藻属(Sargassum)的分类学修订》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褐藻马尾藻属(Sargassum)海藻,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区,是暖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尾藻属传统分类所依据的形态特征随生长环境和发育阶段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仅通过形态上的差异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分类。近年来国外学者利用分子标记对马尾藻属进行分类学修订,发现了多个分类学错误和很多同物异名。利用分子标记对我国的马尾藻属的物种多样性研究尚未实质性开展。本研究依据近几年野外调查采集到的马尾藻属标本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标本作为研究材料,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马尾藻属进行分类学修订,理清我国黄、东海马尾藻属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规律。本研究主要对中国黄、东海的马尾藻属进行整理研究,参考原始记载和对比模式标本,确认了反曲叶亚属7种,包括海蒿子Sargassum confusum、羊栖菜S.fusiforme、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S.hemiphyllum var.chinense、铜藻S.horneri、海黍子S.muticum、裂叶马尾藻S.siliquastrum和鼠尾藻S.thunbergii,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发现黄、东海原来记载的真马尾藻亚属中的瓦氏马尾藻S.vachellianum、山东马尾藻S.shandongense和青岛马尾藻S.qingdaoense的形态差异很小,是一个形态特征呈连续的分类群(taxon)。利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2(ITS-2),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Ⅲ序列(cox3),以及叶绿体核酮糖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大亚基基因(rbcL)叁个分子标记,结合NCBI数据库序列信息构建系统发育树,对黄、东海的马尾藻属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确认了7种反曲叶亚属马尾藻的存在,且和韩国的马尾藻属亲缘关系最近。发现真马尾藻亚属中的山东马尾藻、青岛马尾藻和瓦氏马尾藻在叁个分子标记都几乎没有碱基差异,因此判断它们为同物异名。山东马尾藻和青岛马尾藻是瓦氏马尾藻的北方地理种群,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各个种群间微小的形态差异。此外,结合南中国海和日本的标本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分类体系叶枝亚属(Phyllotrichia)中的球囊马尾藻S.piluliferum应当属于新分类体系真马尾藻亚属(Sargassum)中的真马尾藻组S.sect.Sargassum,反曲叶亚属(Bactrophycus)中的莫氏马尾藻S.mcclurei和凹顶马尾藻S.emarginatum属于真马尾藻亚属(Sargassum)中的冬青叶组S.sect.Ilicifolia。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黄、东海马尾藻属的分布面积显着减少,过去在黄、东海报道过的头状马尾藻Sargassum capitatum,无肋马尾藻S.fulvellum,草叶马尾藻S.graminifolium,黑叶马尾藻S.nigrifolioides,展枝马尾藻S.patens,任氏马尾藻S.ringgoldianum,锯齿马尾藻S.serratifolium可能已经消失。人类活动可能是马尾藻属生物量下降,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7-06-01)
邹潇潇,刘鑫鑫,朱军,林勇,黄惠琴[2](2016)在《马尾藻属新变种——拟披针叶马尾藻潭门变种的形态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发现了一种未见报道的马尾藻。形态鉴定结果显示,该马尾藻与拟披针叶马尾藻的形态特征十分相似,但气囊结构有明显差异,故将其定名为拟披针叶马尾藻潭门变种。对该新变种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特征及其与马尾藻属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拟披针叶马尾藻潭门变种隶属于真马尾藻亚属,并与瓦氏马尾藻和亨氏马尾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贺亮,廖健,全秋梅,梁忠,谢恩义[3](2016)在《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雷州半岛马尾藻属常见种DNA条形码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辅以传统形态分类方法,对雷州半岛马尾藻属(Sargassum)6常见种进行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测得6种马尾藻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该序列与Gen Bank和BOLD数据库中马尾藻序列同源性均大于或等于99%,该结果与形态分类学鉴定结果一致。COI基因序列特征分析表明,6种马尾藻保守位点421个,变异位点58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单一突变位点37个,变异率7.7%,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39.1%、18.9%、19.1%、22.9%,A+T含量(58.2%)高于C+G含量(41.8%),UUU所编码的苯丙氨酸(F)使用频率最高,达12.5%,最大似然法估算的转换颠换比值为2.42,种间遗传距离多在0.030±0.013~0.100±0.016之间。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鉴定、同源性分析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黄冰心,丁兰平,谭华强,孙国栋[4](2013)在《我国沿海马尾藻属(Sargassum)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我国沿海多次野外实地考查以及文献报道,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马尾藻属海藻资源的物种构成和区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马尾藻属种数在我国海域的水平分布呈现出北少南多的趋势,黄、东海仅17种,南海达到124种、占世界马尾藻总数的36.47%。其中,黄海西区、东海西区、南海北区和南海南区种数及小区单一分布种类数分别为10、13、82和61种及2、3、52和42种。我国特有种类为64种、占世界尾藻总数的18.82%。在我国沿海马尾藻的垂直分布特征为:高潮带2种,低潮带91种,潮下带78种。(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3年01期)
孙锴[5](2007)在《马尾藻属植物Sargassum micracanthum中的质体醌和色烯衍生物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英〕/Komai E…∥Biol Pharm Bull.-2006,29(9).-1980~1982在探索藻类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过程中,从马尾藻属植物S.micracanthum(Kuetzing)Endlicher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质体醌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期刊2007年06期)
李宝华,杜素兰,赖冰心[6](2004)在《青岛沿海海域马尾藻属藻类植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述了青岛沿海海域马尾藻科、马尾藻属藻类植物的种类 ,形态特征 ,分布及用途。为保护和发展青岛沿海海域马尾藻属藻类植物资源 ,满足沿海各地医药等部门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海岸工程》期刊2004年04期)
文国艺,何若刚,石德顺,陆凤花,韦精卫[7](2003)在《马尾藻属藻类多糖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就马尾藻属藻类多糖对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凋亡进行了探索:试验一证明,体外培养46h~48h时,成熟液添加马尾藻属藻类多糖能促进卵丘细胞扩展,添加20mg/ml马尾藻属藻类多糖能提高核成熟率(41.8%),与对照组29.3%的核成熟率相比,二者差异显着;试验二证明,添加马尾藻属藻类多糖可延长猪卵母细胞体外存活时间,体外培养第16d,在含有0、5mg/ml、20mg/ml马尾藻属藻类多糖培养液中的猪卵母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6%、18.9%、23.0%,添加与否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期刊2003年10期)
王伟定[8](2003)在《浙江省马尾藻属和羊栖菜属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浙江省近二十个岛屿马尾藻属和羊栖菜属种类的调查,初步确定了浙江省自然分布的铜藻、鼠尾藻、瓦氏马尾藻、海黍子、裂叶马尾藻、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羊栖菜等7个种类。从藻体的形态构造和繁殖结构两方面,通过比较解剖的方法对这7个种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数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同时还对另外报道于浙江省沿岸的几个马尾藻种类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马尾藻分类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水产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曾呈奎,陆保仁[9](2001)在《南中国海真叶托混生亚组马尾藻属的几个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马尾藻叶托混生组已经报道了31种(曾呈奎、陆保仁,2000),其中真叶托混生亚组22种。最近,我们在南中国海的香港和北部湾沿岸发现了四种新马尾藻。属真叶托混生亚组(Section Holozygocarpicae)。1.拟狭叶马尾藻Sargassum angustifolioide Tseng et Lu sp. nov.,该种的特征是藻体纤细,中等大小。固着器小盘状。分枝圆柱形,上部小枝具有腺点。藻叶窄披针形,长约2-3cm,(本文来源于《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1-11-01)
杨岚[10](2001)在《用壳多糖柱层析从马尾藻属海藻中分离的24-过氧羟基-24-乙烯基-胆甾醇》一文中研究指出甾醇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并已进行了化学和生理活性的研究。海藻中常含有独特的甾醇类化合物,如从被囊动物和马尾藻属海藻分离得到具细胞毒性的化合物24-ξ-过氧羟基-24-乙烯基-胆甾醇。作者首次从马尾藻属海藻Sargassum ringgoldianum和铜藻(S.horneri)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期刊2001年03期)
马尾藻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发现了一种未见报道的马尾藻。形态鉴定结果显示,该马尾藻与拟披针叶马尾藻的形态特征十分相似,但气囊结构有明显差异,故将其定名为拟披针叶马尾藻潭门变种。对该新变种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特征及其与马尾藻属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拟披针叶马尾藻潭门变种隶属于真马尾藻亚属,并与瓦氏马尾藻和亨氏马尾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尾藻属论文参考文献
[1].黄超华.中国黄、东海马尾藻属(Sargassum)的分类学修订[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
[2].邹潇潇,刘鑫鑫,朱军,林勇,黄惠琴.马尾藻属新变种——拟披针叶马尾藻潭门变种的形态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J].水产科学.2016
[3].贺亮,廖健,全秋梅,梁忠,谢恩义.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雷州半岛马尾藻属常见种DNA条形码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6
[4].黄冰心,丁兰平,谭华强,孙国栋.我国沿海马尾藻属(Sargassum)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分布特征[J].海洋与湖沼.2013
[5].孙锴.马尾藻属植物Sargassummicracanthum中的质体醌和色烯衍生物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
[6].李宝华,杜素兰,赖冰心.青岛沿海海域马尾藻属藻类植物的研究[J].海岸工程.2004
[7].文国艺,何若刚,石德顺,陆凤花,韦精卫.马尾藻属藻类多糖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凋亡的影响[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
[8].王伟定.浙江省马尾藻属和羊栖菜属的调查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3
[9].曾呈奎,陆保仁.南中国海真叶托混生亚组马尾藻属的几个新种[C].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01
[10].杨岚.用壳多糖柱层析从马尾藻属海藻中分离的24-过氧羟基-24-乙烯基-胆甾醇[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