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射血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声,多普勒,功能,高血压,心房,心动,心力衰竭。
射血力论文文献综述
肖沪生,银浩强,徐智章,张爱宏,徐芳[1](2011)在《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牛顿射血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的牛顿射血力,探讨正常人体多处外周动脉牛顿射血力变化的意义。方法纳入30例正常人,将多普勒超声探头分别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左侧肱动脉、左侧胫后动脉,测量以上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加速度及加速期流速积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出牛顿射血力。结果 30例正常人左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59±0.05)cm,血管截面积为(0.28±0.05)cm2,血流加速度为(1 681.53±1 590.88)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4.31±1.01)cm,牛顿射血力为(1 941.73±958.68)dynes。左侧肱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32±0.04)cm,血管截面积为(0.08±0.02)cm2,血流加速度为(1 018.40±287.28)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3.21±1.17)cm,牛顿射血力为(319.57±228.93)dynes。左侧胫后动脉的血管内径为(0.21±0.03)mm,血管截面积为(0.03±0.01)cm2,血流加速度为(658.13±173.94)cm/s2,加速期流速积分为(2.28±1.15)cm,牛顿射血力为(68.11±69.34)dynes。结论通过检测人体多处外周动脉牛顿射血力可以分析从心脏到外周血管轴向力的分布,分析人体动脉长度、血管内径、血管弹性变化及动能势能转换对牛顿射血力传导的影响,为该参数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影像》期刊2011年04期)
常才[2](2011)在《周围血管牛顿射血力的超声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心血管是一个相对独立、密闭的系统,受心脏活动的推动,血液在封闭的管道系统中流动,周而复始直至生命停止。血液在心血管内运动的先决条件是封闭系统的存在和心脏收缩与舒张的周期性变化,其次为血管壁具有一定的弹性、血液具备一定的黏稠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影像》期刊2011年04期)
范素军,易小林,李芳,王敏彦[3](2010)在《模糊综合评判在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射血力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多种属性的事物,或者说其总体优劣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一个能合理地综合这些属性或因素的总体评判。具体过程是: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称为因素集u),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称为评判集v)(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10年04期)
安丰双,张超群,张运,张澄,李莉[4](2005)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射血力变化的超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房射血力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使用超声技术测量56例HCM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的左房射血力,根据H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不同依次分为Ⅰ、Ⅱ、Ⅲ、Ⅳ组。结果:左房射血力,Ⅱ、Ⅲ组高于正常对照组、I组和Ⅳ组,其中Ⅱ组又高于Ⅲ组(P均<0.05);肺静脉口A波峰值流速,Ⅱ、Ⅲ、Ⅳ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I组,其中Ⅱ组又高于Ⅳ组(P均<0.05);左房泵血量,Ⅱ、Ⅲ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射血力代偿性增加,左房射血力受心室顺应性等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5年12期)
陈劲松,周兴文,张鑫,朱峻,速晓华[5](2004)在《应用射血力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运用Isaaz公式测定的射血力,同时校正因腔室扩大造成的二尖瓣、主动脉瓣相对性狭窄因素,来评价这一方法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反映心脏收缩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分别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n=25)和正常人(对照组,n=28)左房、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血流加速度及加速时间内的速度-时间积分、肺动脉血流频谱,利用Isaaz公式计算左房、左室射血力及方平等提出的加速度校正公式重新计算校正的射血力。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及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显着增大,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均<0.01);心衰组射血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t=0.76,1.24;P均>0.05),而校正的射血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t=3.52,2.76;P均<0.01)。结论:射血力方法因综合了血流速度及血液质量两方面因素在反映心脏收缩功能较单用血流速度指标更为全面,但心脏扩大可造成二、叁尖瓣相对性狭窄,可有伪正常化表现,予以校正后可更加真实地反映心脏收缩功能,这为临床上无创性评价心脏收缩功能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4年36期)
罗俊,吴治湘,蔡琳,王伟,燕纯伯[6](2004)在《多普勒超声左心房射血力对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射血力 (LAEF)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结合二维超声技术 ,测定 2 2 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2 2 3例正常健康者LAEF及左房射血力指数 (LAEFI) ,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病组LAEF、LAEFI、LVMI、TPR、IVSd、LVPWd等与正常组比较 ,均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0 1)。以LAEFI =0 15 2 2N/m2 (正常组LAEFI均值 +2倍标准差 )将高血压病组分为两个亚组 ,两组间年龄、LVMI、LAPVI、IVSd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射血力 ,无创而易行 ,能够较好地评价左心房功能。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射血力显着高于正常人。年龄LAPVI、LVMI与左心房射血力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04年07期)
王卫,吴忠,马建林,陈关良,李新明[7](2003)在《应用射血力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射血力 (F)评价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通过对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 10 5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CHD)进行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计算射血力 (F)和心导管检查 ,探讨肺动脉高压 (PH)时F的特点 ,并与血液动力学参数对照 ,评价F与dp/dtmax相关性及F在不同PH时的特点。采用方差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差异及以线性相关分析F与dp/dtmax的关系 ,P <0 .0 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历组与对照组相比 ,病例组的F明显增加 (P <0 .0 0 1)。病例组亚组之间比较 ,无PH组F低于中、重PH组 (P <0 .0 5 )。重PH组F较中PH组F低 (P <0 .0 5 )。与dp/dtmax呈正相关 (r=0 .85 ,P <0 .0 5 )。结论 F与dp/dtmax相关性好 ,可以较好地反应右心室的收缩功能。PH组F明显增高 ,严重肺高压时F仍较对照组高 ,但较轻、中PH组低(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03年12期)
周立明,周青,郝力丹,郭瑞强[8](2003)在《应用多普勒技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力及校正的Q-V峰值间期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技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力 (LVF)及校正的Q V峰值间期 (QVc)两种新方法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 方法 :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对 78例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及 5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测定 ,并与他们的二维超声法获取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相比较。 结果 :LVF、Q V峰值间期、LVEF值在对照组与冠心病组间均存在着显着差异 (P均 <0 0 5 )。在对照组及冠心病组 ,LVF与LVEF均相关良好 (r分别为 0 8415 ,0 82 5 1,P均 <0 0 5 ) ,Q V峰值间期与LVEF也均相关良好 (r分别为-0 7844 ,-0 80 13 ,P均 <0 0 5 )。 结论 :LVF、Q V峰值间期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较好的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03年03期)
王岳恒,王建华,韩若凌[9](2003)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射血力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射血力 (leftatrialejectionforce ,LAEF)及左心房射血力指数(leftatrialejectionforceindex ,LAEFI)改变 ,探讨导致其改变的因素。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技术 ,比较 2 8例正常人与 5 4例高血压病患者LAEFI;以正常人LAEFI均数 + 2倍标准差为正常上限值 ,将高血压患者分组后行组间比较 ;应用逐步回归方法探讨高血压病患者LAEFI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①高血压病患者组LAEFI较正常组显着增大 [(0 .182 5± 0 .0 793 )N/m2 对 (0 .0 911± 0 .0 3 87)N/m2 ,P <0 .0 0 1] ;②以LAEFI为因变量 ,以年龄 (AGE)、收缩压、舒张压、总外周阻力、心率、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左心房开始收缩时容积指数 (LAPVI)等为自变量 ,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LAPVI、AGE及LVMI依次进入回归方程 ,其回归方程为 :Y =-0 .14 2 1+ 0 .0 0 5 1LAPVI + 0 .0 0 2 8AGE + 0 .0 0 0 8LVMI。结论 ①高血压病患者LAEFI显着高于正常组 ;②LAPVI、AGE及LVMI为导致高血压病患者LAEFI增大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期刊2003年03期)
陈劲松,吾柏铭,洪小苏,余荣水[10](2002)在《超声测定射血力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射血力方法在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2 5例心力衰竭患者及 2 8例健康成人左房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血流频谱和左心房收缩时二尖瓣血流频谱 ,用Isaaz公式计算左房射血力 (F) ,同时用加速度校正公式重新计算校正的左房射血力 (NF)。结果 左房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心衰组明显扩大 ;右室射血前期 (PEP)、PEP/AT心衰组患者明显延长 ,加速时间 (AT)明显缩短 ;心衰组左房射血力(F)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差异 ,而校正的左房射血力 (NF)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射血力是评价左房功能一项有用的指标 ,但需校正腔室明显扩大时对血流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02年01期)
射血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体心血管是一个相对独立、密闭的系统,受心脏活动的推动,血液在封闭的管道系统中流动,周而复始直至生命停止。血液在心血管内运动的先决条件是封闭系统的存在和心脏收缩与舒张的周期性变化,其次为血管壁具有一定的弹性、血液具备一定的黏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射血力论文参考文献
[1].肖沪生,银浩强,徐智章,张爱宏,徐芳.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牛顿射血力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2011
[2].常才.周围血管牛顿射血力的超声检测及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影像.2011
[3].范素军,易小林,李芳,王敏彦.模糊综合评判在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射血力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0
[4].安丰双,张超群,张运,张澄,李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射血力变化的超声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5].陈劲松,周兴文,张鑫,朱峻,速晓华.应用射血力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J].中国临床康复.2004
[6].罗俊,吴治湘,蔡琳,王伟,燕纯伯.多普勒超声左心房射血力对高血压患者的研究[J].四川医学.2004
[7].王卫,吴忠,马建林,陈关良,李新明.应用射血力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收缩功能[J].海南医学.2003
[8].周立明,周青,郝力丹,郭瑞强.应用多普勒技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力及校正的Q-V峰值间期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J].中国循环杂志.2003
[9].王岳恒,王建华,韩若凌.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射血力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
[10].陈劲松,吾柏铭,洪小苏,余荣水.超声测定射血力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功能[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