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羧基,蛋白,金龟子,基因,松毛虫,马尾,发芽率。
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陈珊珊,郝蕾蕾,周娜,李增智[1](2010)在《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RNA干扰的沉默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羧基转运蛋白基因是近年来分离出的新基因,在虫生真菌中可能与穿透昆虫体壁时的能量代谢有关。构建了针对该基因的双链RNA干扰载体,采用芽生孢子转化法将载体质粒转入球孢白僵菌,并通过RT-PCR检测转化前后BbJEN1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转化子BbJEN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表明干扰载体具有明显的沉默效应。在两种培养基上,转化子与原始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均不显着,而分生孢子萌发则显着滞后于原始菌株。使用马尾松毛虫幼虫对转化子和原始菌株进行生物测定,原始菌株的半致死浓度、半致死剂量和半致死时间分别为2.79×106个孢子/mL、84.12个孢子/mm2和6.49d,而转化子的半致死浓度、半致死剂量和半致死时间则分别增加到1.27×107个孢子/mL、382.92个孢子/mm2和8.09d,毒力显着下降。由此表明BbJEN1基因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发芽以及毒力均有关。(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陈珊珊[2](2009)在《应用RNAi技术对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BbJEN1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羧基转运蛋白基因是近年来分离出的新基因,在虫生真菌中,它既与穿透昆虫体壁所需的能量有关,也受昆虫体壁的诱导,因此推测是一种重要的毒力因子,但确切功能尚需确定。本研究运用RNA干扰的方法,通过将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BbJEN1沉默来初步研究其功能。实验构建了两种干扰载体:①PRNAi:根据基因库上的BbJEN1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64个碱基的寡核苷酸链。寡核苷酸链退火后用T4DNA连接酶连接到线性化的pRNA-U6.1-Hygro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并对重组质粒进行菌落PCR及测序鉴定。②pbarGPE1-RNAi:根据GenBank中的BbJEN1基因组DNA序列设计两对分别含有特定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以球孢白僵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正反向目的片段插入pbarGPE1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对重组质粒进行菌落PCR扩增及测序鉴定。干扰载体构建成功后,通过对分生孢子的抑制性实验,筛选出潮霉素B对球孢白僵菌的最佳抑制浓度为600μg /mL。采用原生质体转化和芽生孢子转化两种方法转化球孢白僵菌,均获得转化子。其中芽生孢子转化法获得的转化子为7个/μgDNA,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的转化子为0.9个/μgDNA。RT-PCR结果显示:构建的干扰载体抑制了BbJEN1的表达。其中有叁个干扰载体获得了较好的沉默效果,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1%、75%和82%。接着对转化子和原始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度、产孢、孢子萌发以及抗逆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转化子与原始菌株间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差异不显着,表明BbJEN1基因与菌丝生长和产孢无关。二者孢子萌发率无显着差异,但转化子孢子萌发时间却明显滞后:原始菌株的孢子萌发中时为14.24±0.58h,而导入PRNAi-1、PRNAi-2、PRNAi-3和pbarGPE1-RNAi的菌株分别为14.45±0.79h、16.22±1.02h、16.13±1.66和16.00±0.41h。经抗逆性测试发现,各转化子的活孢率均低于野生菌株,其中导入PRNAi-2,PRNAi-3和pbarGPE1-RNAi致使BbJEN1基因沉默的菌株活孢率显着低于野生菌株差,而导入PRNAi-1的菌株与野生菌株差异不显着。这说明BbJEN1基因与抗逆性有关。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进行生物测定的结果显示:对于原始菌株Bb13,最低剂量引起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4.68±5.25%,最高剂量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7.07±7.67%。而基因沉默菌株Bb13-S的最低剂量累计校正死亡率为6.92±4.98%,最高剂量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71.56±4.96%,分别低于原始菌株。野生型菌株Bb13两个浓度2.5×107和1.25×108的致死中时分别为6.49±0.39天和5.57±0.28天,Bb13-S两个浓度2.5×107和1.25×108的致死中时分别为8.09±0.41天和7.17±0.36天,均较野生菌株长1.60天,杀虫速度平均降低26.65%。Bb13的致死中浓度和致死中量分别为2.79×106±0.21×106conidia mL-1和84.12±4.11 conidia mm-2 ,而Bb13-S的致死中浓度和致死中量分别提高为1.27×107±0.19×107 conidia mL-1和382.92±24.32 conidia mm-2,相对野生型菌株平均增加了3.6倍的孢子用量。从致死中时、累计死亡率、致死中浓度和致死中量看,改造后的菌株Bb13-s的毒力较野生型菌株有明显下降,从而证明BbJEN1基因是一个与毒力相关的基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张永军,方卫国,肖月华,金凯,裴炎[3](2004)在《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BbJEN1及其上游序列的克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一株球孢白僵菌T DNA插入突变体T12的Tagging序列的基础上 ,根据与其具有高度同源性的一条金龟子绿僵菌EST序列 (编号为AJ2 732 2 6 )设计简并引物 ,用YADE法从球孢白僵菌中扩增出该EST的同源序列及其延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该片段与粗糙脉孢霉的羧基转运蛋白JEN1具有高度同源性 ,由此确定该序列为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JEN1基因的部分序列。然后利用YADE法延伸扩增该序列的上、下游序列 ,获得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JEN1的全长DNA序列 ,命名为GBbJEN1。利用 3′ RACE扩增出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JEN1的cDNA序列 ,命名为BbJEN1。BbJEN1全长 16 5 6bp ,编码 5 14个氨基酸的蛋白。推测蛋白分子量为 5 5 975 .37Da,等电点 9.32。氨基酸序列与金龟子绿僵菌、粗糙脉孢霉和酿酒酵母羧基转运蛋白JEN1的同源性分别为 77%、6 6 %和30 %。序列分析表明 ,GBbJEN1含有 2个内含子。Southern杂交表明 ,GBbJEN1基因在球孢白僵菌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利用RT PCR法对BbJEN1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BbJEN1基因的转录受蟑螂壳、蝉蜕等昆虫体壁的诱导 ,受葡萄糖的抑制。进一步利用YADE法获得了长为 977bp的GBbJEN1上游序列 ,其中含有可能的葡萄糖抑制调控序列和压力反应元件。(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方卫国,张永军,肖月华,马金成,杨星勇[4](2003)在《金龟子绿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MaJEN1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YADE法扩增了球孢白僵菌T DNA插入突变体T1 2 中与T DNA左边界相连的基因组序列。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金龟子绿僵菌的羧基转运蛋白的全长cDNA ,MaJEN1。MaJEN1全长 16 95bp ,其中含有长为 15 2 4bp的开放阅读框 (ORF) ,编码 5 0 8个氨基酸的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粗糙脉孢霉和啤酒酵母菌的羧基转运蛋白JEN1相似性分别为 6 9%和 31%。采用PCR扩增得到了MaJEN1的基因组序列GMaJEN1,序列分析发现 ,GMaJEN1含有两个内含子。Southern杂交发现GMaJEN1在金龟子绿僵菌基因组上为单拷贝。利用RT PCR法对MaJEN1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MaJEN1在蟑螂壳诱导培养基中表达 ,在该培养基中的表达受葡糖糖抑制。进一步采用YADE法得到了长为 16 2 6bp的GMaJEN1上游序列 ,其中含有可能的葡萄糖抑制调控序列。(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方卫国,张永军,肖月华,杨星勇,罗明[5](2002)在《金龟子绿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JEN1的克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病原真菌是自然界控制害虫群体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其具有能主动侵染昆虫体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但昆虫病原真菌存在的击到害虫时间长和防效不稳定等缺点,限制了它们进一步的应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昆虫病原真菌侵染害(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2-10-01)
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羧基转运蛋白基因是近年来分离出的新基因,在虫生真菌中,它既与穿透昆虫体壁所需的能量有关,也受昆虫体壁的诱导,因此推测是一种重要的毒力因子,但确切功能尚需确定。本研究运用RNA干扰的方法,通过将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BbJEN1沉默来初步研究其功能。实验构建了两种干扰载体:①PRNAi:根据基因库上的BbJEN1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64个碱基的寡核苷酸链。寡核苷酸链退火后用T4DNA连接酶连接到线性化的pRNA-U6.1-Hygro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并对重组质粒进行菌落PCR及测序鉴定。②pbarGPE1-RNAi:根据GenBank中的BbJEN1基因组DNA序列设计两对分别含有特定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以球孢白僵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正反向目的片段插入pbarGPE1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对重组质粒进行菌落PCR扩增及测序鉴定。干扰载体构建成功后,通过对分生孢子的抑制性实验,筛选出潮霉素B对球孢白僵菌的最佳抑制浓度为600μg /mL。采用原生质体转化和芽生孢子转化两种方法转化球孢白僵菌,均获得转化子。其中芽生孢子转化法获得的转化子为7个/μgDNA,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的转化子为0.9个/μgDNA。RT-PCR结果显示:构建的干扰载体抑制了BbJEN1的表达。其中有叁个干扰载体获得了较好的沉默效果,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1%、75%和82%。接着对转化子和原始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度、产孢、孢子萌发以及抗逆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转化子与原始菌株间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差异不显着,表明BbJEN1基因与菌丝生长和产孢无关。二者孢子萌发率无显着差异,但转化子孢子萌发时间却明显滞后:原始菌株的孢子萌发中时为14.24±0.58h,而导入PRNAi-1、PRNAi-2、PRNAi-3和pbarGPE1-RNAi的菌株分别为14.45±0.79h、16.22±1.02h、16.13±1.66和16.00±0.41h。经抗逆性测试发现,各转化子的活孢率均低于野生菌株,其中导入PRNAi-2,PRNAi-3和pbarGPE1-RNAi致使BbJEN1基因沉默的菌株活孢率显着低于野生菌株差,而导入PRNAi-1的菌株与野生菌株差异不显着。这说明BbJEN1基因与抗逆性有关。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进行生物测定的结果显示:对于原始菌株Bb13,最低剂量引起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4.68±5.25%,最高剂量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7.07±7.67%。而基因沉默菌株Bb13-S的最低剂量累计校正死亡率为6.92±4.98%,最高剂量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71.56±4.96%,分别低于原始菌株。野生型菌株Bb13两个浓度2.5×107和1.25×108的致死中时分别为6.49±0.39天和5.57±0.28天,Bb13-S两个浓度2.5×107和1.25×108的致死中时分别为8.09±0.41天和7.17±0.36天,均较野生菌株长1.60天,杀虫速度平均降低26.65%。Bb13的致死中浓度和致死中量分别为2.79×106±0.21×106conidia mL-1和84.12±4.11 conidia mm-2 ,而Bb13-S的致死中浓度和致死中量分别提高为1.27×107±0.19×107 conidia mL-1和382.92±24.32 conidia mm-2,相对野生型菌株平均增加了3.6倍的孢子用量。从致死中时、累计死亡率、致死中浓度和致死中量看,改造后的菌株Bb13-s的毒力较野生型菌株有明显下降,从而证明BbJEN1基因是一个与毒力相关的基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陈珊珊,郝蕾蕾,周娜,李增智.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RNA干扰的沉默效应[J].菌物学报.2010
[2].陈珊珊.应用RNAi技术对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BbJEN1的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
[3].张永军,方卫国,肖月华,金凯,裴炎.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BbJEN1及其上游序列的克隆与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4
[4].方卫国,张永军,肖月华,马金成,杨星勇.金龟子绿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MaJEN1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J].遗传学报.2003
[5].方卫国,张永军,肖月华,杨星勇,罗明.金龟子绿僵菌羧基转运蛋白基因JEN1的克隆与分析[C].首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