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国家,西藏,共同体,阴山。
民族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继焦,党垒[1](2019)在《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的“一国多族”范式——四论“国家-民族”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民族理论创新要符合国情,把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作为看待和分析民族问题的立足点和基本视角。"国家-民族"框架作为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视角,指向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的"一国多族"范式。"国家-民族"共同体是总与分、实与虚两个层面有机统一的系统。在总与分层面,"国家-民族"共同体包括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这五个共同体共同服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一体"。该层面主张在现代国家总体框架下推进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统一建设。在实与虚层面,构建"国家-民族"共同体既离不开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等实体的物质基础和支撑,也离不开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等虚体的意识引领和精神凝聚。该层面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上而下的伞式关系权力分配和资源配置,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文化精神凝聚力。在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国家-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统一战线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张振伟[2](2019)在《40年中国民族关系研究进路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社会关系的特殊类型,民族关系被看作是由民族特征引起的民族内部或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界与民族关系有关的理论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以民族、社会以及民族心理为基点的叁种类型的研究。与民族关系相关的实践研究,主要关注城镇化、西部开发中的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关系预警机制的建立,此外,还有分地域的专题研究。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来看,以民族为基点的研究普遍存在将民族视为一个整体的思考倾向,而对民族内部的差异重视不足;以社会为基点的研究倾向于忽视民族的特殊性;基于民族心理的研究成果在成果普及与知识对接方面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要解决目前民族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民族关系概念的系统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多学科研究和国内外研究相互借鉴等方面入手。(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闵督[3](2019)在《不断深化创建工作 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创造性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10-29)
李新玉[4](2019)在《中国近代蒙汉民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正构建"繁荣的民族共同体"。本文以近代蒙汉民族关系为例,从民族主体构成、经济型态与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蒙汉民族关系,利于我国当代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自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于民族关系极其重视,极力构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多次提出各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29期)
方素梅[5](2019)在《中国现代国家观念的转型与民族关系的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国家建构是十九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一个浪潮,中国也被迫卷入这一浪潮中,逐步接受西方现代国家观念并构建起自己的各种国家学说。辛亥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国现代国家观念转型的过程,随之而来的政局动荡和边疆危局,却使这个转型重新陷入阻滞。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的现代国家观念才真正催化成熟并得到较大范围普及。在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主张中,一直存在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的激烈论争,由此对国内民族关系的调适形成挑战。总体上看,少数民族现代国家观念的型塑与整个中华民族现代国家观念的转型基本同步,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条件也大致相同。(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和冬梅[6](2019)在《“派下去,请上来”:建国初期疏通民族关系的伟大创举》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占全国总人口6%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约占全国总面积60%的国土面积上,民族关系复杂,民族团结形势严峻,党和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没有全面摸清,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相对薄弱。建国伊始,中央人民政府即派出中央民族访问团分赴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达党和政府的关怀,表达汉族人民的兄弟情谊,调研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同时组织各少数民族和宗教上层人士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这一来一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厚爱和博大胸怀,在中国民族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力推动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国国产党从了解信任到强烈热爱和衷心拥戴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增强了各民族之间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建立新型民族关系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创举。(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2019年10期)
尚烨[7](2019)在《论古代阴山地区民族关系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处今内蒙古中西部的阴山地区一直是民族频繁往来之地,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曾在此驻足,或长或短,使这一地方成为不同民族聚居的典型地区之一,民族关系丰富而多彩,呈现出多元性、暴力性、互补性和交融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地方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崔明德,陈铭浩[8](2019)在《清前期民族关系思想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前期的民族关系思想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精华,而且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观点,使清朝统治者能够正确处理满族与汉、蒙、藏、回等民族的关系并制定出合乎清朝发展实际的民族政策。清前期的民族关系思想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并具有二元性特点:早在清太祖统治时期就出现了二元性倾向,至清太宗统治时期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清朝民族关系思想的二元性特点既与满族形成初期满族文化的二元特质有关,又与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客观条件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0期)
杨子彦[9](2019)在《坚持正确道路 抓好工作落实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拉萨9月26日讯(记者 杨子彦)24日下午,自治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评选表彰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听取2019年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筹备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工作。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区政协党组书记丁业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本文来源于《西藏日报(汉)》期刊2019-09-27)
崔明德[10](2019)在《高欢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胡化"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民族文化和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视角。高欢是"胡化"的代表性人物,融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于一身。作者认为高欢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招怀远夷、消灭山胡和杂用夷夏等叁大部分构成。招怀远夷思想主要包括"北怀蠕蠕"、招纳吐谷浑和招纳阿至罗等叁方面内容。消灭山胡思想是在山胡越来越嚣张的背景下、在系统研究总结历代治理山胡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杂用夷夏"思想及实践,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主要是想得到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方面的支持和拥戴。(本文来源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民族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社会关系的特殊类型,民族关系被看作是由民族特征引起的民族内部或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界与民族关系有关的理论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以民族、社会以及民族心理为基点的叁种类型的研究。与民族关系相关的实践研究,主要关注城镇化、西部开发中的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关系预警机制的建立,此外,还有分地域的专题研究。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来看,以民族为基点的研究普遍存在将民族视为一个整体的思考倾向,而对民族内部的差异重视不足;以社会为基点的研究倾向于忽视民族的特殊性;基于民族心理的研究成果在成果普及与知识对接方面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要解决目前民族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民族关系概念的系统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多学科研究和国内外研究相互借鉴等方面入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张继焦,党垒.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的“一国多族”范式——四论“国家-民族”关系[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
[2].张振伟.40年中国民族关系研究进路与反思[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闵督.不断深化创建工作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9
[4].李新玉.中国近代蒙汉民族关系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
[5].方素梅.中国现代国家观念的转型与民族关系的调适[J].广西民族研究.2019
[6].和冬梅.“派下去,请上来”:建国初期疏通民族关系的伟大创举[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
[7].尚烨.论古代阴山地区民族关系的特点[J].地方文化研究.2019
[8].崔明德,陈铭浩.清前期民族关系思想刍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9].杨子彦.坚持正确道路抓好工作落实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N].西藏日报(汉).2019
[10].崔明德.高欢民族关系思想初探[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