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0例阴式子宫切除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孙杨,周群,程中贵[1](2021)在《电针穴位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电针穴位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对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实施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60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EA组与电针穴位组,每组30例。CEA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电针穴位组在CEA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足三里、三阴交。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麻醉前和麻醉后1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1、4 h的VAS评分。结果:麻醉前,两组SBP、DBP、H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 h,电针穴位组SBP、DBP、HR均低于麻醉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SBP、DBP、HR均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 h,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穴位组SBP、DBP、HR水平均高于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h,电针穴位组的VAS评分均低于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穴位组的排气时间为(26.67±5.48)h,短于CEA组的(30.25±6.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穴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电针穴位联合CEA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疼痛,缩减术后排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李茂林[2](2021)在《不同术式子宫全切治疗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比较经阴道、腹腔镜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术中术后评价指标,以及术后随访1年来研究经三种不同的全子宫切除术对非脱垂性子宫良性疾病患者远期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09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诊疗中心,以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非脱垂性子宫及良性疾病患者共150例。按照手术路径不同分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1)对比三组患者年龄及顺产产次之间有无差异,回顾性分析三种手术路径对非脱垂子宫患者的术后疗效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手术时间(分钟)、出血量(ml)、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天)、下床活动时间(天)、术后住院时间(天);(2)通过术后随访收集三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女性性功能指数(BISF-W量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问卷)研究对远期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1、三组患者在年龄和顺产产次比较中,P>0.05,结果无显着差异。2、阴式组在出血量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腹腔镜组的对比当中,P>0.05,结果无显着差异,而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比腹腔镜组要短,而与经腹组相比,不仅各方面所需时间短,出血量也要少;而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这五方面表现比经腹组要好。3、BISF-W量表得分,阴式组仅在术后3个月,P>0.05,BISF-W评分与腹腔镜组结果无显着差异,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均有显着差异,阴式组比腹腔镜组得分更高;而在与经腹组的比较中,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阴式组得分要高;腹腔镜组和经腹组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评分相比,P>0.05,结果无显着差异。4、PFDI-20问卷评分中,阴式组在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评分与腹腔镜组和经腹组评分均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阴式组得分较低;腹腔镜组与阴式组在3个月、6个月评分结果相比,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评分较经腹组低;而12个月评分腹腔镜组与经腹组相比,P>0.05,结果无显着差异。结论:1、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在出血量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上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无显着差异,比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所需时间更短。2、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所需时间更短、术后住院时间也更短,更具有经济性。3、在性功能和盆底功能上来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对非脱垂性子宫良性疾病中对远期盆底功能和性功能影响较小。
袁雄英[3](2021)在《3种不同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3种不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阴式子宫切除术(TVH),n=20]、B组[腹式子宫切除术(TAH),n=20]和C组[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n=20]。比较3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与B组,且A组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24 h和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A组与B组,且A组术后24 h和48 h时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略高于A组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TAH,子宫肌瘤患者采用TVH、LAVH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且LAVH的微创效果更好,可缓解疼痛,利于术后恢复。
崔彬[4](2021)在《阴挺的古代文献及方剂药物组成规律、针灸取穴治疗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疾病,虽非致命,但往往极度影响患者工作生活质量,常见症状包括自觉阴道膨出或感觉有东西掉出阴道以及压力性尿失禁、便秘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相关压迫性症状。本病为中医理论中的“阴挺”,又名阴菌、阴脱、茄子疾等。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妇女对自我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POP的发病及就诊率均呈上升趋势。西医治疗该疾病,一线选择为保守治疗,具体包括子宫托、盆底肌肉锻炼、生活方式干预等,无效则采用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对轻、中度患者来说费用低、损伤小、安全性可靠。因古代妇女多劳多产,故古代文献中包含了治疗本病的宝贵经验,值得挖掘与整理。本课题旨在挖掘古代文献中治疗本病的方剂及针灸疗法,从而研究古代医家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遣方用药及取穴刺灸规律,探讨古代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特色。目的:研究古代医家治疗阴挺的辨证论治思想、用药及取穴规律,挖掘药物配伍、药物组合以及针灸取穴特点,总结处方在立法和组成上的规律以及针灸疗法在取穴和刺灸法上的经验,探讨古代医家治疗该病的学术思想特色。方法:本研究借助《中华医典》平台,通过关键词检索,收集古代医家对该病的论述,并收集治疗该病的内服方剂124首、外用方剂109首、针灸数据215条,对每首方剂及每条针灸数据进行药物、外治方法、穴位、刺灸法抽取,建立数据库,借助统计学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对药物及穴位进行统计归纳。结果:1.“阴挺”一名首见于晋代,且早在《华佗神方》一书中即对该病单独列出章节进行论述,古代医家对该病的发病原因、伴随症状认识全面,与现代医学认知基本吻合,同时古代医家对该病的证治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认为该病的主要证型包括脾肾气虚、肝气郁滞以及湿热下注,并指出了其治疗原则、治疗方药以及摄生准则;2.通过对内服方药的统计分析可知,古代医家在治疗阴挺时以使用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味包括当归、甘草、人参、白术、黄芪、白芍,其处方往往用药精简,药精力专,谨守病机,标本兼顾,顾护生理,补益为先。同时通过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 4个聚类方:(1)生地、熟地、酒、丹皮、生姜、柴胡、栀子、茯苓;(2)白芍、川芎;(3)当归、甘草;(4)白术、人参、黄芪、升麻、陈皮;3.通过对外治方药的统计分析可知,古代医家在治疗阴挺时以使用攻毒杀虫止痒药、清热药、补益药、收涩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味包括白矾、蛇床子、五倍子、荆芥、冰片、枳壳,外治方法多样,以药物外洗、药物外敷、阴道纳药法为主,其处方往往选药广泛,治法便捷,注意清热疗疮,扶正固本。同时通过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 4个聚类方:(1)川芎、当归、甘草、藜芦、冰片、芒硝、石灰;(2)荆芥、枳壳;(3)白矾、五倍子;(4)蛇床子;4.针灸治疗方面,古代医家在采用针灸疗法治疗阴挺时,多选取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腧穴,侧重使用特定穴,偏好使用艾灸法,注意滋肾疏肝、调补冲任以及振奋阳气,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包括照海、曲泉、上(?)、大敦、水泉穴。结论:我国古代医家对阴挺一病的发生发展、症状表现认识全面,并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详实论述了该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内治方面,古代医家治疗阴挺时,遣方用药不离“正虚”与“湿热”两个病机,处方时以选用具有益气、养血功效的药物为主,同时兼顾清热与利湿。外治方面,古代医家认为阴挺为湿热邪气聚结于局部,认为阴挺与皮肤外科疾病相类似,故治疗以选用攻毒杀虫止痒药与清热药为主,佐以补益药与收涩药,外治法方剂中往往精华与糟粕并举。针灸方面,古代医家治疗阴挺时,以滋肾疏肝、调补冲任为主要思想,多选用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腧穴,重视五输穴、交会穴的选用,偏好使用艾灸法。
庞细梅[5](2021)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氧化应激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氧化应激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为开腹组(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红蛋白(MYO)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比较两组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开腹组,且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开腹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IMA、MYO水平均显着升高,而腹腔镜组显着低于开腹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LH水平均较术前显着升高,血清E2水平均较术前显着降低;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血清FSH水平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LH、E2、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相似,但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创伤较小,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汪燕[6](2021)在《两种途径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妊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经腹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种类;探究经腹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经腹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同途径的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选取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收住院手术治疗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子宫肌瘤经腹组46例和子宫肌瘤腹腔镜组46例,经过调查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研究因素为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种类,并将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第二部分是两种途径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妊娠分析,选取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收住院手术治疗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腹组46例和腹腔镜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经腹组术中出血量为204.22±18.57m L,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59.38±24.73m L;经腹组手术耗时为85.43±10.37min,腹腔镜组手术耗时为74.59±8.78min;经腹组术后住院时间为6.73±0.59d,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8±0.47d;经腹组肛门排气时间为38.52±4.63h,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为27.89±5.2h。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腹组术后阴道出血2例,占比为4.35%;切口愈合不良2例,占比为4.35%;尿潴留4例,占比为8.7%;皮下气肿0例。总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病率为17.4%。腹腔镜组术后阴道出血1例,占比为2.2%;切口愈合不良0例;尿潴留0例;皮下气肿1例,比为2.2%。总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病率为4.3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腹腔镜组例数各46例,经腹组备孕时间4.53±2.98年,腹腔镜组备孕时间4.03±3.12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流产4例(占8.7%),腹腔镜组流产3例(占6.5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早产5例(占10.87%),腹腔镜组早产4例(占8.7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足月产37例(占80.43%),腹腔镜组足月产39例(占84.78%),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优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发生阴道流血、切口愈合不良、尿潴留及皮下气肿情况明显低于经腹组,并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较经腹者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率降低的优点,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杨晓燕,马丽,么小爱[7](2021)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
徐姗姗,唐彬,张莉亚,倪观太,李敏[8](2020)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效果,为治疗子宫脱垂提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观察组采取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指标、盆底功能、性生活质量、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PFDI-20)评分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性功能量表(PISQ-12)评分和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可改善盆底功能,降低复发风险,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着,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燕萍,王芬,朱求,郑小平,何林生,吴小虎[9](2020)在《阴式病灶切除联合瘢痕修补治疗II型CSP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阴式手术对比其他方式治疗II型CSP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经治疗的96例II型CSP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开腹组19例、腹腔镜组20例、阴式组21例、UAE+阴式组18例(UAE组)、MTX+阴式组18例(MTX组),比较各组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一次性成功率、住院时间、HCG恢复正常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5组成功率依次为100%、95%、 95.23%、100%、100%;腹腔镜、阴式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长均少于开腹组,但腹腔镜组住院费用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MTX组较阴式组出血少,但UAE组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手术治疗II型CSP疗效确切,必要时辅以UAE或MTX可减少出血,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毛祝华[10](2020)在《临床应用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分析宫腔镜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遵照姓氏顺序法将其分为宫腔镜组与阴式组,每组36例。宫腔镜组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阴式组行阴式子宫切口憩室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作出比较,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宫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阴式组;宫腔镜组手术、术后阴道流血及住院时间均短于阴式组;此外,宫腔镜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优于阴式组(77.78%)(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恢复情况,缩短治疗时间,应用价值较高。
二、40例阴式子宫切除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0例阴式子宫切除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穴位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
2.4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比较 |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不同术式子宫全切治疗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盆底功能障碍介绍 |
2.2 盆底结构相关理论 |
2.3 病因 |
2.3.1 妊娠和分娩 |
2.3.2 年龄与激素水平 |
2.3.3 肥胖与慢性腹内压增大 |
2.3.4 手术既往史 |
2.3.5 其它病因 |
2.4 发病机制 |
2.4.1 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 |
2.4.2 转化生长因子-β |
2.4.3 去神经支配 |
2.4.4 氧化应激 |
2.5 诊断 |
2.5.1 超声检查 |
2.5.2 核磁共振成像(MRI) |
2.6 治疗原则 |
2.6.1 非手术治疗 |
2.6.2 手术治疗 |
2.7 总结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过程 |
3.2.2 手术方式 |
3.2.3 评价标准 |
3.3 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年龄和顺产产次数据分析结果 |
4.1.1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年龄数据分析结果 |
4.1.2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顺产产次数据分析结果 |
4.2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术中及术后评价指标结果对比 |
4.2.1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比较 |
4.2.2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
4.2.3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出血量比较 |
4.2.4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
4.2.5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
4.2.6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术中及术后评价指标结果两两比较 |
4.3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随访指标的相关结果 |
4.3.1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3个月BISF-W量表得分 |
4.3.2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6个月BISF-W量表得分 |
4.3.3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12个月BISF-W量表得分 |
4.3.4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3个月PFDI-20 问卷得分 |
4.3.5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6个月PFDI-20 问卷得分 |
4.3.6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12个月PFDI-20 问卷得分 |
4.3.7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女性性功能简表(BISF-W) |
附录 2 盆底窘迫量表简易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Inventory-20,PFDI-20)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3种不同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A组 |
1.3.2 B组 |
1.3.3 C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3组临床指标比较 |
2.2 3组疼痛程度比较 |
2.3 3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4)阴挺的古代文献及方剂药物组成规律、针灸取穴治疗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西医对盆腔器官脱垂的研究现状 |
1 发病机制 |
2 临床表现 |
3 诊断 |
4 治疗 |
5 小结 |
第二节 中医对盆腔器官脱垂的研究现状 |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 |
3 小结 |
前言 |
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古籍中阴挺的历史沿革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结果 |
第二节 阴挺的内服方药证治规律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阴挺的外治方药证治规律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第四节 阴挺的针灸取穴规律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氧化应激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指标 |
2.2 氧化应激指标 |
2.3 性激素指标 |
2.4 并发症 |
3 讨论 |
(6)两种途径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妊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简介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综述 子宫肌瘤与妊娠的相关思考 |
参考文献 |
(7)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手术指标 |
2.2 并发症 |
2.3 VAS评分 |
3 讨论 |
(9)阴式病灶切除联合瘢痕修补治疗II型CSP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开腹组 |
1.22腹腔镜组 |
1.23阴式组 |
1.24 UAE组 |
1.25 MTX组 |
1.3 观察指标及结果判定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讨论 |
(10)临床应用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四、40例阴式子宫切除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穴位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影响[J]. 孙杨,周群,程中贵. 中国医学创新, 2021(24)
- [2]不同术式子宫全切治疗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的疗效分析[D]. 李茂林. 吉林大学, 2021(01)
- [3]3种不同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J]. 袁雄英. 当代医学, 2021(13)
- [4]阴挺的古代文献及方剂药物组成规律、针灸取穴治疗规律的研究[D]. 崔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氧化应激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庞细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06)
- [6]两种途径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妊娠的影响[D]. 汪燕.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J]. 杨晓燕,马丽,么小爱. 临床医学工程, 2021(02)
- [8]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临床观察[J]. 徐姗姗,唐彬,张莉亚,倪观太,李敏.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05)
- [9]阴式病灶切除联合瘢痕修补治疗II型CSP的疗效分析[J]. 张燕萍,王芬,朱求,郑小平,何林生,吴小虎. 江西医药, 2020(07)
- [10]临床应用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疗效分析[J]. 毛祝华. 人人健康, 2020(13)
标签:子宫切除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论文; 良性子宫肌瘤论文; 阴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