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机械手指,所述机械手指包括用于采集检测者的脉搏信号的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具有绕第一轴线转动和绕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的第二轴线转动的两个转动自由度;所述手指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旋转机构和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的第二旋转机构。上述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通过第一旋转机构和\/或第二旋转机构带动带动机械手指绕第一轴线和\/或第二轴线转动,从而实现传感器的感测面与手腕的脉搏平面的调平,以获取具有一致性及高品质的脉象信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机械手指,所述机械手指包括用于采集检测者的脉搏信号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具有绕第一轴线转动和绕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的第二轴线转动的两个转动自由度;所述手指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旋转机构和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的第二旋转机构。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机械手指,所述机械手指包括用于采集检测者的脉搏信号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具有绕第一轴线转动和绕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的第二轴线转动的两个转动自由度;所述手指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旋转机构和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的第二旋转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互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和\/或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传感器的感测面的距离小于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
固定座;
手指安装座,其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且可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安装在所述手指安装座上;以及
第一驱动电机,其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手指安装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手指安装座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为开口朝向前侧的U型结构,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座底板、固定座第一侧板和固定座第二侧板,所述手指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手指安装座为开口朝向前侧的U型结构,所述手指安装座包括手指安装座底板、手指安装座第一侧板和手指安装座第二侧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所述手指安装座第一侧板或所述手指安装座第二侧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手指安装座之间的导向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座或所述手指安装座上的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的圆弧形槽和设置在所述手指安装座或所述固定座上的与所述圆弧形槽配合的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圆弧形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转动滑台,所述转动滑台的输出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中所述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机构还包括:
X轴驱动机构,其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沿X轴方向移动;
Y轴驱动机构,其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沿Y轴方向移动;以及
Z轴驱动机构,其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沿Z轴方向移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
背景技术
脉诊作为我国传统中医的诊断手段,经过历代中医上千年的探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28种脉象的诊断体系。目前中医脉诊的主要方式依然是中医医师通过手指对患者脉象进行感知,再根据医师经验和手部触觉诊断疾病。这种诊断方式判断标准模糊,容易受医师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导致误判,且无法对脉象进行量化和有效的记录。
为此,市面上出现了用于诊脉的脉诊仪,此种脉诊仪主要由用于固定手腕的手腕固定装置、用于采集被测者的脉搏信号的手指机构和用于对脉搏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主机组成。手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机械手指和调整该至少一个机械手指的三维位置的手指驱动装置。现有的手指机构的机械手指通常只有X,Y,Z三个方向的自由度,无法调平传感器的感测面与手腕的脉搏平面,因此很难获取具有一致性及高品质的脉象信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其可以实现传感器的感测面与手腕的脉搏平面的调平,以获取具有一致性及高品质的脉象信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机械手指,所述机械手指包括用于采集检测者的脉搏信号的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具有绕第一轴线转动和绕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的第二轴线转动的两个转动自由度;所述手指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旋转机构和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的第二旋转机构。
上述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通过第一旋转机构和\/或第二旋转机构带动带动机械手指绕第一轴线和\/或第二轴线转动,从而实现传感器的感测面与手腕的脉搏平面的调平,以获取具有一致性及高品质的脉象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互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线和\/或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传感器的感测面的距离小于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座;手指安装座,其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且可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安装在所述手指安装座上;以及第一驱动电机,其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手指安装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手指安装座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为开口朝向前侧的U型结构,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座底板、固定座第一侧板和固定座第二侧板,所述手指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手指安装座为开口朝向前侧的U型结构,所述手指安装座包括手指安装座底板、手指安装座第一侧板和手指安装座第二侧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所述手指安装座第一侧板或所述手指安装座第二侧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手指安装座之间的导向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座或所述手指安装座上的以所述第一轴线为中心的圆弧形槽和设置在所述手指安装座或所述固定座上的与所述圆弧形槽配合的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圆弧形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转动滑台,所述转动滑台的输出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指机构还包括:X轴驱动机构,其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沿X轴方向移动;Y轴驱动机构,其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沿Y轴方向移动;以及Z轴驱动机构,其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沿Z轴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右视图;
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Y轴驱动机构和Z轴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直线导轨滑台;2、滑台连接板;3、转动滑台;4、手指安装座;41、手指安装座底板;42、手指安装座第一侧板;43、手指安装座第二侧板;43a、弧形导轨;5、第一驱动电机;6、第一驱动电机连接件;7、固定座;71、固定座底板;72、固定座第一侧板;73、固定座第二侧板;8、机械手指;9、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Y轴支座;12、Y轴滑台;14、Y轴驱动电机;15、Y轴皮带轮传动机构;16、Z轴支座;17、Z轴丝杆;13、Z轴滑块;18、Z轴皮带轮传动机构;19、Z轴驱动电机;20、滚轮;21、手腕固定器;22、手腕;23、第一轴线;24、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右视图。如图1-3所示,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机械手指8、第一旋转机构以及第二旋转机构,其中,机械手指8包括手指本体(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手指本体下端的用于采集检测者的脉搏信号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传感器的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表面为感测面。传感器可以为矩阵式压力传感器。当机械手指8按压在手腕脉搏平面时通过传感器采集脉象数据。作为示例,本实施例中的机械手指8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机械手指8并排布置,这样可以同时采集寸关尺三点的脉搏信号。至少一个机械手指8具有绕第一轴线23转动和绕与所述第一轴线23相交的第二轴线24转动的两个转动自由度;所述手指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8绕所述第一轴线23转动的第一旋转机构和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机械手指8绕所述第二轴线24转动的第二旋转机构。
本实施例中的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通过第一旋转机构和\/或第二旋转机构带动机械手指8绕第一轴线23和\/或第二轴线24转动,从而实现传感器的感测面与手腕的脉搏平面的调平,以获取具有一致性及高品质的脉象信号。
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分解图。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座7、手指安装座4、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一驱动电机5,固定座7主要起支撑作用;手指安装座4安装在所述固定座7上,且可绕所述第一轴线23转动,至少一个机械手指8安装在所述手指安装座4上;第一驱动电机5,其安装在所述固定座7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手指安装座4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手指安装座4绕所述第一轴线23转动。第一驱动电机5工作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手指安装座4绕第一轴线23转动,从而带动机械手指8绕第一轴线23转动,进而实现传感器的感测面与手腕的脉搏平面的调平,以获取具有一致性及高品质的脉象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线23和\/或所述第二轴线24与所述传感器的感测面的距离小于3mm。由于传感器的感测面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当机械手指8绕第一轴线23转动的时候,感测面随之转动会带来感测面与皮肤的摩擦力,第一轴线23与感测面的距离越小,感测面的摆幅越小,感测面与人体皮肤之间的摩擦越小,舒适性越高;而且,传感器的感测面与人体皮肤接触后,传感器与人体皮肤接触后会对手指本体产生侧向的反作用力,第一轴线23与感测面的距离越小,反作用力越小。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线23的高度与传感器的感测面的高度一致,即所述第一轴线23与所述传感器的感测面的距离等于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7为开口朝向前侧的U型结构,所述固定座7包括固定座底板71、固定座第一侧板72和固定座第二侧板73,第一驱动电机5通过第一驱动电机连接件6安装在固定座第一侧板72上。所述手指安装座4为开口朝向前侧的U型结构,所述手指安装座4包括手指安装座底板41、手指安装座第一侧板42和手指安装座第二侧板43,所述手指安装座4安装在所述固定座7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所述主动齿轮9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齿轮10安装在所述手指安装座第一侧板42上,本实施例中,从动齿轮10为圆弧段形,从动齿轮10的旋转轴线与第一轴线23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固定座7与手指安装座4之间的导向机构。如图4、5所示,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座第一侧板72和固定座第二侧板73上的滚轮20和设置在手指安装座第一侧板42上的以第一轴线23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弧形导轨43a,固定座第一侧板72上的滚轮20位于弧形导轨43a内,且可以沿弧形导轨43a滑动,固定座第二侧板73上的滚轮20与从动齿轮10的内凹弧面配合,从而起到导向作用。
如图5所示,第二旋转机构包括转动滑台3,转动滑台3的输出端与固定座底板71的下端连接。转动滑台3工作时,带动固定座7绕第二轴线24转动,从而带动机械手指8绕第二轴线24转动,进而实现传感器的感测面与手腕的脉搏平面的调平,以获取具有一致性及高品质的脉象信号。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轴线24的高度与传感器的感测面的高度一致,即所述第二轴线24与所述传感器的感测面的距离等于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指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机械手指8沿X轴方向移动的X轴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机械手指8沿Y轴方向移动的Y轴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机械手指8沿Z轴方向移动的Z轴驱动机构。
如图5所示,X轴驱动机构包括直线导轨滑台1,直线导轨滑台1的输出端通过滑台连接板2与转动滑台3连接。直线导轨滑台1工作时,带动转动滑台3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固定座7、手指安装座4沿X轴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机械手指8沿X轴方向移动。
如图6所示,Y轴驱动机构包括Y轴支座11、Y轴滑台12、Y轴丝杆机构、Y轴皮带轮传动机构15以及Y轴驱动电机14,Y轴滑台12安装在Y轴支座11上,且可以沿Y轴方向滑动,直线导轨滑台1安装在Y轴滑台12上;Y轴丝杆机构包括Y轴丝杆和安装在Y轴丝杆上的Y轴滑块,Y轴丝杆安装在Y轴支座11上,Y轴滑块与Y轴滑台12连接,Y轴驱动电机14安装在Y轴滑台12上,Y轴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经Y轴皮带轮传动机构15与Y轴丝杆连接。
如图6所示,Z轴驱动机构包括Z轴支座16、Z轴丝杆机构、Z轴皮带轮传动机构18以及Z轴驱动电机19,Y轴支座11安装在Z轴支座16上,且可以沿Z轴方向滑动;Z轴丝杆机构包括Z轴丝杆17和安装在Z轴丝杆17上的Z轴滑块13,Z轴丝杆17安装在Z轴支座16上,Z轴滑块13与Y轴支座11连接,Z轴驱动电机19安装在Z轴支座16上,Z轴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经Z轴皮带轮传动机构18与Z轴丝杆17连接。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使用状态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脉诊仪的手指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手腕22固定在手腕固定器21上,使手腕在自动寻脉、把脉过程中不可移动。通过X轴驱动机构、Y轴驱动机构、Z轴驱动机构控制机械手指8达到指定的Z,Y,Z空间位置,用于精确定位到各自寸关尺的空间位置;通过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控制机械手指8绕第一轴线23和第二轴线24转动,使得机械手指8的传感器与手腕脉搏平面调平,保证传感器采集数据时垂直下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9692.X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78489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A61B5/02
专利分类号:A61B5/02
范畴分类:申请人:珠海市万瑙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市万瑙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福田路18号1栋7层702-2室
发明人:杜斌麒;彭勃;谈迎峰
第一发明人:杜斌麒
当前权利人:珠海市万瑙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昕
代理机构:4422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