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绕包生产线,包括用于在电缆表面包绕绕包带的绕包机、和绕包机下游的用于调节电缆的内部张力的张力轮组、张力轮组下游用于将绕包后的电缆收卷至绕线轮上的排线成圈机。所述张力轮组包括一个直立于水平的底座上的受力架,两面各设置一根滑竿,第一滑轮固定于所述受力架的下部,第二滑轮设置于所述受力架同一面的上部,第二滑轮可沿第一滑竿上下滑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缆绕包生产线,通过沿着电缆设置的绕包机和排线成圈机,首先通过所述绕包机在裸露的电缆缆芯外包覆至少一层、由外层材料制成的绕包带,再经过所述排线成圈机收卷至绕线轮上,可以全程自动化进行,极大地减轻了人工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缆绕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电缆表面包绕绕包带的绕包机、和绕包机下游的用于调节电缆的内部张力的张力轮组、张力轮组下游用于将绕包后的电缆收卷至绕线轮上的排线成圈机;其中:所述绕包机包括中空厢体和绕包机构,所述中空厢体侧壁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其中第二穿孔正对第一穿孔;所述绕包机构设置于所述中空厢体的内部,包括一根导向管,所述导向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穿孔的周围;所述导向管的中心设置一个沿轴向的中心空洞;所述中心空洞与所述第一穿孔连通,与所述第二穿孔正对;所述绕包机构还包括一个垂直于所述导向管的转环,所述转环的圆心处设有中心筒;所述中心筒与所述导向管的自由端通过一个旋转轴承、可相对旋转地连接;至少一根连接杆将所述中心筒与所述转环的环体连接;用于放置所述绕包带的绕包带盘、沿轴向套设于所述导向管的外侧;所述排线成圈机包括水平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一个可水平移动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一个水平的旋转轴;所述支架还包括一个水平方向的丝杠,所述丝杠平行于所述旋转轴;所述丝杠可绕轴向旋转地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基座上固定设置一个支柱,所述支柱包括一个旋孔,所述丝杠穿过所述旋孔,所述丝杠的外螺纹与所述旋孔的内螺纹啮合;所述张力轮组包括一个受力架直立于一个水平的底座上,所述受力架的两面各设置一根滑竿;一个第一滑轮固定于所述受力架的下部,一个第二滑轮设置于所述受力架同一面的上部,所述第二滑轮可沿滑竿上下滑动。
设计方案
1.一种电缆绕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电缆表面包绕绕包带的绕包机、和绕包机下游的用于调节电缆的内部张力的张力轮组、张力轮组下游用于将绕包后的电缆收卷至绕线轮上的排线成圈机;其中:
所述绕包机包括中空厢体和绕包机构,所述中空厢体侧壁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其中第二穿孔正对第一穿孔;
所述绕包机构设置于所述中空厢体的内部,包括一根导向管,所述导向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穿孔的周围;
所述导向管的中心设置一个沿轴向的中心空洞;
所述中心空洞与所述第一穿孔连通,与所述第二穿孔正对;
所述绕包机构还包括一个垂直于所述导向管的转环,所述转环的圆心处设有中心筒;
所述中心筒与所述导向管的自由端通过一个旋转轴承、可相对旋转地连接;
至少一根连接杆将所述中心筒与所述转环的环体连接;
用于放置所述绕包带的绕包带盘、沿轴向套设于所述导向管的外侧;
所述排线成圈机包括水平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一个可水平移动的支架;
所述支架上设置一个水平的旋转轴;
所述支架还包括一个水平方向的丝杠,所述丝杠平行于所述旋转轴;
所述丝杠可绕轴向旋转地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基座上固定设置一个支柱,所述支柱包括一个旋孔,所述丝杠穿过所述旋孔,所述丝杠的外螺纹与所述旋孔的内螺纹啮合;
所述张力轮组包括一个受力架直立于一个水平的底座上,所述受力架的两面各设置一根滑竿;一个第一滑轮固定于所述受力架的下部,一个第二滑轮设置于所述受力架同一面的上部,所述第二滑轮可沿滑竿上下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绕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线成圈机与所述张力轮组之间,和\/或在所述张力轮组与所述绕包机之间,还设有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导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绕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成圈机还包括一个排线导向轮,所述支柱的上端设有两个竖直支撑部,所述排线导向轮通过一根中心转轴、设置于所述两个竖直支撑部之间,所述中心转轴与所述旋转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缆绕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至少为两根,绕所述中心筒放射状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绕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两根,相互合成一条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绕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还设有绕包带通过的转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缆绕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用于夹持一个绕线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缆绕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垂直于所述基座的两个侧支架和一个后支架,所述后支架与所述旋转轴平行,所述侧支架分别固定于所述后支架的相对的两条侧边;所述丝杠平行于所述后支架;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固定于两个所述侧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缆绕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根上下方向的垂直柱,至少一块丝杠固定块通过滑竿或滑槽、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垂直柱上;所述丝杠可旋转地水平穿过所述丝杠固定块;所述排线成圈机还包括一个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固定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驱动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缆绕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脚轮或可上下分合的滑槽滑轨机构,所述脚轮的旋转方向或所述滑槽滑轨机构的滑动方向,与所述丝杠的轴向一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电缆绕包生产线。
背景技术
工业用的电缆,包括电缆缆芯,一般在裸露的电缆缆芯外会包覆一层或多层的外层材料(例如绝缘层、包覆层、保护层等),以起到绝缘耐火的作用,增加电缆的安全性。
对于普通电力电缆来讲,可以通过挤出机将聚合物外层挤出并包裹在电缆缆芯外层,但是对于通讯电缆来讲,制造精度要求较高,采用挤出的方式生产的包层电缆,由于热应力或弯曲产生的侧应力等影响,很容易导致外层开裂。并且,尤其是同轴电缆,由在同一轴线上的内外两个导线组成回路,这对包覆的外层材料的精度要求更高,故传统电力电缆常用的挤出生产工艺不再适用。
而在现在相关工业中,通常都是在电缆缆芯外卷绕包覆一层或多层的外层材料制作的绕包带来完成包覆外层材料,即采用绕包的方式,当所述电缆缆芯匀速前进时,在裸露的电缆缆芯外包覆一层或多层的所述外层材料制作的绕包带。
绕包好的包层电缆在收卷成圈的时候,通常是由排线成圈机的转动拉动所述包层电缆前行,但是,因为通常所述排线成圈机的转速恒定,但是,随着包层电缆的卷绕进程,卷绕后所生成的包层电缆圈的半径增加,导致所述包层电缆的前进速度也相应增加,而由于绕包机中绕包带的绕包速度不变,就会使得所述电缆上的绕包层的厚度降低。
并且,绕包后的包层电缆中总是会存在着一定的内应力,也需要在后续的流程中,在收卷成圈之前,加以释放。
因此,现有的电缆绕包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电缆绕包生产线,以自动完成在裸露的电缆缆芯外绕包外层材料、收卷成圈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绕包生产线,包括用于在电缆表面包绕绕包带的绕包机、和绕包机下游的用于调节电缆的内部张力的张力轮组、张力轮组下游用于将绕包后的电缆收卷至绕线轮上的排线成圈机;其中:
所述绕包机包括中空厢体和绕包机构,所述中空厢体侧壁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其中第二穿孔正对第一穿孔;所述绕包机构设置于所述中空厢体的内部,包括一根导向管,所述导向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穿孔的周围;所述导向管的中心设置一个沿轴向的中心空洞;所述中心空洞与所述第一穿孔连通,与所述第二穿孔正对;所述绕包机构还包括一个垂直于所述导向管的转环,所述转环的圆心处设有中心筒;所述中心筒与所述导向管的自由端通过一个旋转轴承、可相对旋转地连接;至少一根连接杆将所述中心筒与所述转环的环体连接;用于放置绕包带的绕包带盘沿轴向套设于所述导向管的外侧;
所述排线成圈机包括水平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一个可水平移动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一个水平的旋转轴;所述支架还包括一个水平方向的丝杠,所述丝杠平行于所述旋转轴;所述丝杠可绕轴向旋转地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基座上固定设置一个支柱,所述支柱包括一个旋孔,所述丝杠穿过所述旋孔,所述丝杠的外螺纹与所述旋孔的内螺纹啮合;
所述张力轮组包括一个受力架直立于一个水平的底座上,所述受力架的两面各设置一根滑竿;一个第一滑轮固定于所述受力架的下部,一个第二滑轮设置于所述受力架同一面的上部,所述第二滑轮可沿滑竿上下滑动。
优选地,在所述排线成圈机与所述张力轮组之间,和\/或在所述张力轮组与所述绕包机之间,还设有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导向轮。
优选地,所述排线成圈机还包括一个排线导向轮,所述支柱的上端设有两个竖直支撑部,所述排线导向轮通过一根中心转轴、设置于所述两个竖直支撑部之间,所述中心转轴与所述旋转轴平行。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至少为两根,绕所述中心筒放射状排布。
更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两根,相互合成一条直径。
更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还设有供绕包带通过的滑轮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用于夹持一个绕线轮。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垂直于所述基座的两个侧支架和一个后支架,所述后支架与所述旋转轴平行,所述侧支架分别固定于所述后支架的相对的两条侧边;所述丝杠平行于所述后支架;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固定于两个所述侧支架。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根上下方向的垂直柱,至少一块丝杠固定块通过第三滑竿或滑槽、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垂直柱上;所述丝杠可旋转地水平穿过所述丝杠固定块;所述排线成圈机还包括一个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固定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驱动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为汽缸,通过一个气管充放气。
优选地,所述支架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脚轮或可上下分合的滑槽滑轨机构,所述脚轮的旋转方向或所述滑槽滑轨机构的滑动方向,与所述丝杠的轴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缆绕包生产线,通过沿着电缆设置的绕包机和排线成圈机,首先通过所述绕包机在裸露的电缆缆芯外包覆至少一层、由外层材料制成的绕包带,经过所述张力轮组对电缆中张力的释放后,再经过所述排线成圈机收卷至绕线轮上。所述电缆绕包生产线,可以全程自动化进行,极大地减轻了人工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绕包机中绕线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绕包机中绕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张力轮组的结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张力轮组的结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排线成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绕包机、110.中空厢体、120.第一穿孔、130.第二穿孔、121.导向管、150.转环、160.中心筒、165.绕包带盘、170.旋转轴承、180.连接杆、190. 滑轮、200.排线成圈机、210.基座、221.侧支架、222.后支架、223.垂直柱、230. 滑轨、240.横板、250.旋转轴、251.绕线轮、260.丝杠、261.丝杠固定块、262. 旋转装置、270.支柱、271.旋孔、290.汽缸、291.第三滑竿、292.气管、300.电缆、310.导向轮、400.张力轮组、410.底座、411.第一滑轮、415.受力架、420. 第一滑竿、421.第二滑轮、425.滑块、430.第二滑竿、432.配重、433.配重盘、 440.连接链、500.排线导向轮、510.竖直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绕包生产线,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电缆绕包生产线,包括沿电缆300设置的绕包机100 和排线成圈机200,其中,所述绕包机100用于在电缆300的表面绕包至少一层由外层材料制成的绕包带,所述外层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绝缘层、包覆层、保护层等。而所述排线成圈机200用于将绕包后的电缆300收卷至绕线轮251 上。
其中,所述绕包机100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基本结构和具体工作流程简述如下:所述绕包机100包括中空厢体110,和设置在所述中空厢体110内部的绕包机构,其中,所述中空厢体110的侧壁设有第一穿孔120和第二穿孔130,其中第二穿孔130正对第一穿孔120。待绕包的电缆300则由所述第一穿孔120 进入所述中空厢体110内部,接受所述绕包机构的绕包操作,将所述绕包带绕包于所述电缆300上。绕包操作完成后,所述电缆300再由所述第二穿孔130 穿出所述中空厢体110。
所述绕包带提前绕于一个绕包带盘165上,所述绕包带盘165沿轴向套设于一个导向管121的外侧,所述导向管121连接在所述第一穿孔120的周围。
所述导向管121的中心设置一个沿轴向的中心空洞,所述电缆300从所述中心空洞中通过。在所述中空厢体110的内部,所述中心空洞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穿孔12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穿孔130正对。从而方便所述电缆从所述第一穿孔120连接至所述第二穿孔130。
所述绕包机构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还包括一个垂直于所述导向管121 的绕包轮150,所述绕包轮150设置于所述导向管121的自由端部,即远离所述第一穿孔120的端部。其中,所述绕包轮150的圆心处设有中心筒160,所述中心筒160与所述导向管121的自由端部通过一个旋转轴承170相互连接,具体地,所述中心筒160套合于所述旋转轴承170的外圈,而所述导向管121 的自由端部则插入所述旋转轴承170的内圈,故所述中心筒160与所述导向管 121的自由端部之间可相对旋转。所述绕包轮150在所述中心筒160的外部设置有环体,所述环体与所述中心筒160通过至少一根连接杆180相连接,至少一根的所述连接杆180绕所述中心筒160呈放射状排布。并且,优选为两根连接杆180,沿径向分开布置,尤其是相互合成一条直径,以保证所述环体转动的平稳性。在每根连接杆180上设有一个滑轮190,工作时,所述绕包带就从所述绕包带盘165上连接至所述滑轮190,并经过所述滑轮190后,由于所述绕包轮150的转动,带动所述滑轮190转动,所述滑轮190带动所述绕包带相应转动,从而绕包至所述电缆300的外层。待绕包的所述电缆300就从所述导向管 121的自由端部伸出后,在前进的途中,接受所述绕包带的绕包操作。
接受绕包后的所述电缆300就从所述第二穿孔130穿出所述中空厢体110。具体地,所述第二穿孔130也可以在所述中空厢体110的内部,贴近设置一个第二导向管,所述第二导向管与所述导向管121的中心空洞的开口也相互正对。
当所述电缆300接受绕包完成后,从所述绕包机100中伸出,继续前进至所述排线成圈机200,在所述排线成圈机200上卷绕至绕线轮251上。
并且,为了弱化在所述电缆300上、因为绕包所述绕包带的相关操作而产生的内部张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缆绕包生产线,在所述绕包机100和所述排线成圈机200之间还包括一个张力轮组400。具体地,如图3的正视图所示,所述张力轮组400包括一个放置于水平面上的底座410,所述底座410包括一根竖直的受力架415,所述受力架415优选为设置为两根平行的受力支架,所述受力架415的两面各设置一个竖直方向的滑竿,第一滑竿420和第二滑竿430。两个滑轮沿竖直方向、呈上下位置、设置在所述受力架415上可旋转,其中,第一滑轮411固定于所述受力架415的下部,第二滑轮421设置于所述受力架 415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二滑轮421可沿所述第一滑竿420上下滑动,具体为:所述第二滑轮421设置于一个滑块425上可转动,所述滑块425可上下滑动地套合于所述第一滑竿420上。如图4的侧视图所示,所述滑块425上连接一根连接链440,所述连接链440绕过所述受力架415的上端的定滑轮后,从所述受力架415的另一面向下延伸,并连接至一个配重盘433上,所述配重盘433套合于所述受力架415的另一面上的第二滑竿430上,也可上下滑动。在所述配重盘433上放置不同质量的配重432,以调整所述第二滑轮421对所述电缆300的张力。离开所述绕包机100后的所述电缆300同时绕于所述第一滑轮411和所述第二滑轮421上、至少一圈。而在设置配重432时,所述配重432 的重力应至少大于所述第二滑轮421的重力,即所述第二滑轮421应趋于上行离开所述第一滑轮411,以保持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轮421和所述第一滑轮411 之间的所述电缆300具有一定的内部张力。
当所述电缆300之间张力过大时,所述电缆300将拉动所述第二滑轮421 沿所述第一滑竿420下行,使得所述第二滑轮421与所述第一滑轮411之间的距离缩短,放松所述电缆300;当所述电缆300之间张力过小,则所述第二滑轮 421将在通过所述连接链440所连接的所述配重432的重力下,向所述受力架 415的上端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滑轮421与所述第一滑轮411之间的距离增大,拉紧所述电缆300。从而通过设置所述张力轮组400,以及设置一定质量的所述配重432,所述绕包机100与所述排线成圈机200之间的电缆张力就得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动调节。
本实施例中,是采用设置一定重量的配重422的方式,与所述电缆300的压力相结合,通过改变所述第二滑轮421的运动状态,来调节所述电缆300中的张力。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个弹性装置,例如一根弹簧等,来替换所述配重 422,与所述电缆300施加在所述第二滑轮421上的压力相结合,来调节所述第二滑轮421的运动状态。在此不再详述。
接受绕包带绕包后的电缆300,在接受对其内部的应力进行释放,及对其内部的张力进行调节后,在牵引下,继续前进,进入所述排线成圈机200中,接受卷绕成圈至一个绕线轮251上。
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排线成圈机200包括基座210,所述基座210 固定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呈水平设置。所述基座210上放置一个可沿一个方向水平移动的支架。具体地,所述支架可拆分为一个后支架222和两个侧支架221,所述后支架222位于支架中部的后方,包括至少一根垂直柱223。所述侧支架 221分别固定于所述后支架222在水平方向的相对的两条侧边,例如固定于两个垂直柱223的侧边上。其中,考虑到所述绕线轮251绕卷电缆300后的重量,所述后支架222和所述侧支架221都优选为与所述基座210垂直。为了方便所述支架在基座210上移动,在一个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和所述基座210 之间通过至少一道滑轨230和滑槽连接,并且所述滑轨230与所述滑槽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可分离和重配合;或者所述支架和所述基座210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脚轮连接,此时,因为需要保证所述支架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来回移动,故所述脚轮的旋转轴应当与移动方向垂直,所述脚轮可以采用常见的滚轮或滚柱结构。
在所述支架上水平设置一个旋转轴250,所述旋转轴250的两端与所述支架可旋转地固定连接,当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所述侧支架221时,所述旋转轴250 的两端就分别通过轴承320与所述侧支架221相连接,从而可以沿自身的轴向旋转。具体为:两个所述侧支架221上设有第二旋转轴承,所述旋转轴250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侧支架上的第二旋转轴承的旋转部,另一端连接到另一个侧支架上的第二旋转轴承的旋转部。但是与所述支架之间无法产生相对的平移,即所述支架的平移将带动所述旋转轴250作同样方向的位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250包括两段,即包括相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和第二段可拆卸连接。在两段之间,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一个绕线轮251,而所述绕线轮 251用于收卷电缆300,优选为截面为工字型,即在不同高度的宽度都相等,从而不同高度上每层可容纳的线圈数目都相等,故而当所述绕线轮251上绕满线缆后,所述绕线轮251可以很容易地从所述旋转轴250上取下并更换。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250与所述支架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取下所述旋转轴250后,再安装或取下所述绕线轮251。在工作时,所述旋转轴250转动将带动所述绕线轮251转动,进行收卷电缆300的操作。所述绕线轮251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支架221之间。并且,所述旋转轴250的水平移动,也将带动所述绕线轮251水平移动。
所述旋转轴250由一个第二旋转驱动电机驱动旋转,例如由一个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旋转轴250并驱动旋转,或者直接通过齿轮配合驱动旋转,甚至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可以直接连接至所述旋转轴250的一端,以直接驱动旋转。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电机可以为一台电机。通过皮带轮驱动的好处是,更容易排列各个部件,并且可以调整驱动力的大小。
具体设置可以为:第二旋转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侧支架221上,第二旋转驱动电机的旋转驱动轴上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旋转轴250的第一段穿出侧支架221的一端,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套设的皮带相互连接。更具体地,第二旋转驱动电机的旋转驱动轴,驱动所述第一段与所述侧支架221之间的第二旋转轴承的旋转部,而第二段则为被动旋转,例如,第二段连接的侧支架221上的第二旋转轴承的旋转部向内设有凸起部,相应地在第二段设有滑槽,安装时,所述凸起部插入滑槽内。从而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段旋转,所述第一段再带动所述第二段,以及所述绕线轮 251旋转,并且,还可以很方便地将所述第二段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段拉远或推近。
并且,为了方便地拉开或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以卸下或安装所述绕线轮251,还可以在所述第二段穿过侧支架221的一端连接一个把手。
在所述支架的一个横板240与所述基座210之间,设置一个升降装置,如图6所示,所述升降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210上,并且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驱动端与所述支架的一块横板240固定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端的上下移动,托举或放下所述支架。具体地,考虑到所述绕线轮251绕满电缆 300后的重量,所述升降装置优选为汽缸290,通过一个气管292充放高压气体,以升降所述升降驱动端、连同与所述升降驱动端固定连接的所述支架,以通过升降所述旋转轴250来升降套于所述旋转轴250上、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不可移动的绕线轮251。
在所述支架上还设置一个水平方向的丝杠260,所述丝杠260与所述旋转轴 250保持平行。在制作时,可以将所述丝杠260与所述后支架222的水平部分保持平行,并且将所述旋转轴250也与所述后支架222的水平部分保持平行。所述丝杠260接受一台旋转装置262的驱动,可旋转地固定于至少一个丝杠固定块261上,并且,优选为设置两个丝杠固定块261,分别套于所述丝杠260 的两端。所述丝杠固定块261再连接于所述支架上,例如连接于所述垂直柱223 上。并且,可以沿着所述垂直柱223上下滑动。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垂直柱223的侧面,固定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垂直柱223的高度方向平行的第三滑竿291,所述丝杠固定块 261套于所述第三滑竿291上,可上下滑动。并且,所述丝杠固定块261与所述第三滑竿291之间,只有上下一个方向是活动的,而其他方向是相对无间隙的。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垂直柱223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垂直柱223的高度方向平行的滑槽,所述丝杠固定块261通过一个插入部、插入所述滑槽中,并可上下滑动。并且,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滑槽之间,也只有上下一个方向是活动的,而其他方向是相对无间隙的。
而通过设置所述丝杠固定块261,在将所述丝杠固定块261连接至所述支架后,所述丝杠260还可绕其轴向旋转。但是,所述丝杠260与所述支架之间,只有在上下方向的几何位置为可变的,但其他方向都是不变的,故当所述丝杠 260水平移动时,所述支架也同样水平移动。
当所述支架与所述基座210之间设置有脚轮或相互配合的滑槽和滑轨230 时,所述脚轮的旋转移动方向或所述滑轨230的滑动方向,即长度方向,需要与所述丝杠260的长度方向平行。
如图6所示,在基座210上固定设置一个支柱270,所述丝杠260插入所述支柱270中,并在所述支柱270中可水平移动。
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所述支柱270的上端设置一个旋孔271,所述丝杠260插入并螺接于所述旋孔271中,即所述丝杠260的外螺纹与所述旋孔271 的内螺纹啮合。因为所述支柱270是固定于基座210上的,故当所述丝杠260 在所述旋孔271中旋转时,所述丝杠260将沿着丝杠260的长轴方向前进或后退。又因为所述丝杠260与所述支架之间的几何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故所述丝杠260沿其轴向的平移,将带动所述支架沿同一方向平移。即,所述丝杠260 在驱动下、绕其轴向的旋转,将带动所述支架沿所述丝杠260的轴向进行平移,也即带动所述旋转轴250和\/或所述绕线轮251沿同一方向平移。而因为在设置时,所述丝杠260通过所述后支架222与所述旋转轴250保持平行,故所述绕线轮251将沿同一个方向,也就是沿所述绕线轮251的宽度方向,作平移,从而将绕线轮251的中心轴上不同的轴向位置、正对所收卷的电缆300。
所述丝杠260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为:在所述后支架222上设置两个竖直杆,两个竖直杆中分别设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内设有至少一个旋转轴承,所述丝杠260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固定块中的旋转轴承的旋转部,而另一端则在螺接并穿过所述旋孔271后连接到另一个固定块中旋转轴承的旋转部。所述丝杠260由一个第一旋转驱动电机驱动旋转,具体可以由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电机的旋转驱动轴驱动其中一个固定块中的旋转轴承的旋转部,以旋转所述丝杠260。
在实际工作时,只需要设置所述丝杠260的旋转速度与所述旋转轴250的旋转速度相匹配,即当所述旋转轴250旋转一周时,所述丝杠260正好沿轴向平移所收卷的电缆300的一个直径距离。因为所述丝杠260的螺距与直径在出厂时都已经固定,故可以通过调节所述丝杠260的旋转速度、来达成在所述旋转轴250完成旋转一周的时间里,所述丝杠260也沿轴向平移了所收卷的电缆的一个直径距离。而相关的计算中,各个系数其实都是固定的,只与所述旋转轴 250的旋转速度、所述丝杠260及其上螺纹的几何尺寸有关,故可以制作一份电缆300直径与丝杠260转速的对照表,贴于驱动所述丝杠260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电机上,供工作时参考。
在一个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排线成圈机200还包括一个排线导向轮500,用于固定通往所述排线成圈机200的电缆的方向,方便所述排线成圈机200进行卷绕电缆300的操作如图7所示,所述排线导向轮500设置于所述支柱270 的上部,优选为顶部。所述排线导向轮520的具体设置如下:如图7所示,在所述支柱500的上端,设置两个竖直支撑部,而所述排线导向轮520通过其中心转轴,设置于所述两个竖直支撑部之间,可绕所述中心转轴自由转动,并且,所述中心转轴与所述旋转轴250保持平行。电缆300通过所述排线导向轮500 后,再连接并收绕于所述绕线轮251上。工作时,所述排线导向轮500保持不动,而所述绕线轮251则正对所述排线导向轮500,一边绕其轴向自传,一边左右移动。故可以以最小的内应力收卷所述电缆300。
当卷绕完成后,所述丝杠260停止转动和移动。此时,可以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例如汽缸290,由气管292充入高压气体,就可以将所述支架连通所述绕线轮251托举至一定的高度,方便取下。并装上新的绕线轮251,再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例如所述汽缸290通过所述气管292放气,将所述支架连同所述绕线轮251放低,以便于在所述绕线轮251上绕线成圈。
考虑到绕包于所述电缆300表面的外层材料的绕包带通常为高分子材料,故在绕包操作时,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内应力,而所述内应力对后续的排线成圈操作将带来不利,故需要消除。而所述张力轮组400,通常只能消除垂直方向的内应力,所以,在一个更佳的实施例中,还通过一个水平方向的导向轮组、对水平方向的内应力加以消除。
所述导向轮组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导向轮310,所述电缆300绕过两个所述导向轮310至少一周。所述导向轮组可以设置于所述排线成圈机200与所述张力轮组400之间,和\/或所述张力轮组400与所述绕包机100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缆绕包生产线,通过沿着电缆300设置的绕包机100和排线成圈机200,首先通过所述绕包机100在裸露的电缆缆芯外包覆至少一层、由外层材料制成的绕包带,再经过所述排线成圈机200收卷至绕线轮251上。所述电缆绕包生产线,可以全程自动化进行,极大地减轻了人工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3798.2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487235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H01B 13/26
专利分类号:H01B13/26
范畴分类:38A;
申请人:上海立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立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蕰北公路1755弄13号3层
发明人:宋志涛;王柏然;邓舜禹
第一发明人:宋志涛
当前权利人:上海立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姜波
代理机构:31330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海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