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运动学,机器人,齿轮,曲柄,液压缸,坐标系,神经网络。
运动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峰,尹彬,罗锐捷,王新刚[1](2019)在《四自由度SCARA机器人系统机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所在机器人实验室通用实验平台的要求,在SolidWorks环境中建立了4自由度SCARA机器人叁维模型,并制造出了SCARA机器人机械本体,对SCARA机器人传动方案、机械结构设计和运动学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Monte Carlo法完成了机器人工作空间计算,基于D-H参数法建立了SCARA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分析了机器人正逆向运动学方程;最后对SCARA机器人进行了Matlab运动仿真分析,得到了各关节变量变化情况与仿真轨迹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4自由度SCARA机器人传动方案与机械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能准确经过给定采样点,关节变量变化与工作空间计算结果相符,对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段廷亿,谢守勇,张长春,左定东[2](2019)在《烟兜挖掘装置的运动学分析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丘陵山区烟叶收获后根系去除作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效率低的问题,结合液压回路设计了一种烟兜挖掘装置.以烟兜挖掘机构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结构特点,将烟兜挖掘过程分为伸出、保持、收回3个阶段,建立了运动学姿态状态空间,并对铲刀的运动状态进行了运动学理论分析,得出了液压缸活塞杆的伸出运动速度对挖掘深度的影响有显着作用.利用叁维建模技术及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对该机构的运动状态进行了数值分析,验证了挖掘铲在微耕机前进速度以及伸出姿态时间、保持姿态时间、收回姿态时间一定的条件下,挖掘深度随活塞杆伸出速度增大而增大的关系,同时也验证了活塞杆伸出速度与挖掘铲水平位移无明显关系.为了验证理论、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和该装置的性能,在西南大学烟草种植实践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将田间试验结果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挖掘深度的相对误差在7%~12%之间,表明了理论、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以及该装置能基本满足挖掘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刘默[3](2019)在《基于MATLAB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生产中曲柄滑块机构的参数化设计要求,根据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实际物理模型,推导了机构各部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并在MATLAB环境下建立曲柄滑块的机构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机构各部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周期曲线。为相关机械产品设计过程提供了一种快速修改原始设计参数以达到理想物理性能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23期)
王犇[4](2019)在《乒乓球正手上旋弧圈球与下旋拉起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探讨正手位上旋弧圈球与下旋拉起的相关性和差异性,以吉林省乒乓球队6名二级青年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正手位上旋弧圈球与下旋拉起叁维立体拍摄,并运用SimiMotion叁维图像解析系统解析,Excel、SPSS16.0进行原始数据的数理统计,结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和生理学相关知识,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上旋弧圈球与下旋拉起动作的肩肘腕关节角度变化和关节速度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上旋弧圈球与下旋拉起动作的完成用时不同,关节速度变化特征有显着差异,故在教学训练中注意上旋弧圈球与下旋弧圈球的区别与联系。(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9期)
王龙,汪刘应,刘顾,唐修检,李平[5](2019)在《成型砂轮磨削齿轮的运动学模型构建与齿轮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安装角度误差、中心距误差、砂轮廓形误差等因素对齿轮精度的影响规律,构建了成型砂轮磨削齿轮系统的运动学模型。研究表明,齿向偏差、齿廓偏差、单个齿距偏差主要由工装安装角度误差与砂轮廓形切向误差的影响较大,中心距误差与砂轮廓形径向误差的影响微弱。工装误差与砂轮廓形误差越大,导致齿轮精度越差。此外,通过调节安装角度误差能较好实现齿廓修形与齿向螺旋角修形。(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9年12期)
张颖,赵建国,沈鑫,肖庆[6](2019)在《Delta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及虚拟样机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联机器人具有高速高加速的优势,作为末端执行器极大提高了操作效率,在自动化生成线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典型的叁自由度Delta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运动学反解模型,基于该模型对Delta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进行了研究。此外,基于ADAMS搭建了虚拟仿真平台,对Delta并联机器人在作螺旋线运动时驱动臂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驱动电机的转矩和功率进行了研究,为电机选型和动力学优化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曾氢菲,刘雪梅,邱呈溶[7](2019)在《多臂协同焊接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及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飞机双曲度壁板与桁条之间T形接头双侧焊缝的精准焊接,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多臂协同焊接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方法.在构建多臂协同焊接机器人DH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的基础上,考虑焊接机器人各关节运动范围,获取样本数据.基于BP和RBF神经网络,将18个关节子空间映射到叁条机械臂末端作业空间,把高维、非线性逆运动学求解问题转换为多输入多输出预测模型.对两种神经网络模型求解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多臂焊接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求解结果精度高,其中BP神经网络求解速度更快,而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左永博[8](2019)在《一种载人用机械臂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介绍了用于一种载人娱乐机械臂的总体结构、性能,机械部分各大子系统的方案及特点,并建立机械臂的坐标系,分析了机械臂的运动自由度。(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33期)
金国光,张旭阳,李博[9](2019)在《基于对偶四元数法的空间四连杆引纬机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分析机构参数对运动学特性的影响,首先利用对偶四元数法建立空间四连杆的运动学模型,根据运动学结果推导空间连杆输出摆角幅度和机构夹角θ之间的关系,并用几何法对其进行验证;根据运动学模型只含2个机构参数的特点,结合工艺要求,用Matlab绘制叁维图,研究机构参数对引纬机构整体运动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连杆输出摆角幅度是机构夹角θ的2倍;夹角θ和引纬机构的剑头行程为线性关系;改变机构夹角θ和β使整体加速度减小的同时会使交接纬纱处加速度增大,且β=80°时的加速度变化比β=100°时大了近28.57%。(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肖建华,王天龙,陈龙[10](2019)在《变电站带电水冲洗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带电水冲洗是变电站绝缘子串防污闪的主要措施,应用带电水冲洗机器人,可以解决人工水冲洗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带电水冲洗机器人的构型,对其移动底盘、机械臂和整机进行运动学建模,并进行仿真分析。所做研究为带电水冲洗机器人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9年11期)
运动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丘陵山区烟叶收获后根系去除作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效率低的问题,结合液压回路设计了一种烟兜挖掘装置.以烟兜挖掘机构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结构特点,将烟兜挖掘过程分为伸出、保持、收回3个阶段,建立了运动学姿态状态空间,并对铲刀的运动状态进行了运动学理论分析,得出了液压缸活塞杆的伸出运动速度对挖掘深度的影响有显着作用.利用叁维建模技术及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对该机构的运动状态进行了数值分析,验证了挖掘铲在微耕机前进速度以及伸出姿态时间、保持姿态时间、收回姿态时间一定的条件下,挖掘深度随活塞杆伸出速度增大而增大的关系,同时也验证了活塞杆伸出速度与挖掘铲水平位移无明显关系.为了验证理论、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和该装置的性能,在西南大学烟草种植实践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将田间试验结果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挖掘深度的相对误差在7%~12%之间,表明了理论、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以及该装置能基本满足挖掘性能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峰,尹彬,罗锐捷,王新刚.四自由度SCARA机器人系统机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J].机电工程.2019
[2].段廷亿,谢守勇,张长春,左定东.烟兜挖掘装置的运动学分析与试验[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刘默.基于MATLAB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9
[4].王犇.乒乓球正手上旋弧圈球与下旋拉起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J].智库时代.2019
[5].王龙,汪刘应,刘顾,唐修检,李平.成型砂轮磨削齿轮的运动学模型构建与齿轮精度分析[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
[6].张颖,赵建国,沈鑫,肖庆.Delta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及虚拟样机仿真[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9
[7].曾氢菲,刘雪梅,邱呈溶.多臂协同焊接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及误差分析[J].焊接学报.2019
[8].左永博.一种载人用机械臂的运动学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
[9].金国光,张旭阳,李博.基于对偶四元数法的空间四连杆引纬机构运动学分析[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9
[10].肖建华,王天龙,陈龙.变电站带电水冲洗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与仿真分析[J].机械制造.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