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紫外可见发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谱学,钻石,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
紫外可见发光论文文献综述
严雪俊,严俊,方飚,陶金波,盛嘉伟[1](2019)在《钻石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温敏特性及其鉴定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液氮温度(约77 K)至室温渐变的样品测试温度,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吸收光谱、405 nm激发光源的光致发光(PL)光谱,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TM)),分别对典型的经后期高温高压或辐照处理的天然钻石、高温高压合成钻石和化学气相沉积合成钻石进行光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发光源或检测环境温度下,钻石的UV-Vis-NIR吸收光谱与PL光谱中具有指向性的特征吸收与已有文献报道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钻石的指纹及其经优化处理的特征吸收较多出现明显的温敏特性,随着样品温度的升高,吸收峰的强度逐渐降低,部分吸收峰消失。钻石吸收光谱中的温敏特征吸收可为其检测、筛选提供指向性依据,同时对开拓新的钻石功能化应用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堂刚,刘素文,王恩华,宋灵君[2](2011)在《Y_2O_3:Yb~(3+),Tm~(3+)纳米材料的可见及紫外上转换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燃烧法制备了Yb3+-Tm3+共掺的Y2O3纳米粉体,并对样品在980nm激光照射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样品在可见光区域能够产生强烈的蓝色发光(476nm和487nm)和较弱的红色发光(约650nm),而且同时观察到了两个紫外发光峰1I6→3H6(~297nm)和1D2→3H6(~363nm).通过比较Yb3+离子浓度与上转换发光光谱的关系,对可能的敏化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测量Y2O3:Yb3+(2%),Tm3+的发光强度随抽运功率的变化,得出红、蓝光为叁光子过程,而363nm的紫外发光为四光子过程,并进一步验证了上转换发光机理.(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曹保胜,何洋洋,冯志庆,宋苗,董斌[3](2011)在《Li~+共掺杂对Er~(3+)-Yb~(3+):TiO_2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同步增强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Li+共掺杂的Er3+-Yb3+∶TiO2粉末。976 nm激光激发下在波长350~1700 nm范围内观察到了紫外、蓝色、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和红外下转换发光。随着Li+共掺杂浓度由0增大到20mol%,Er3+-Yb3+∶TiO2的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强度同步增强。低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Li+固溶以及高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相变过程相继破坏了Er3+的晶体场对称性,导致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显着增强。结果表明共掺杂Li+是一种提高Er3+掺杂材料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谢木标,梁宏斌,苏锵[4](2010)在《绿色发射荧光粉Li_2Ba_(1-x)Eu_xSiO_4的紫外可见和低压阴极射线发光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周相反应方法合成了二价稀土离子Eu~(2+)掺杂Li_2BaSiO_4基质荧光粉Li_2Ba_(1-x)Eu_xSiO_4,测定了它们的紫外激发发射光谱、阴极射线发光以及荧光寿命等性质。结果表明:Li_2Ba_(1-x)Eu_xSiO_4荧光粉在250-450nm波段有很强的吸收,最强吸收位于357nm,发射光谱为主峰位置大约位于501nm的典型Eu~(2+)离子的4f~65d~1→4f~7跃迁宽带特征发射,猝灭浓度约为0.9mol%。低压阴极射线激发的发射光谱显示样品Li_2Ba_(0.991)Eu_(0.009)SiO_4为较强的绿光发射,并且有较高的饱和电流,说明在样品在场发射显示(FEDs)上可能有潜在的应用。此外,荧光衰减曲线表明,荧光寿命大约为600 ns,符合Eu~(2+)离子的4f~65d~1→4f~7跃迁的荧光衰减特征。(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9-16)
陈晓波,宋增福,吴瑾光,N.,Sawanobori,M.,Ohtsuka[5](2008)在《Tm(0.1)Yb(5):FOV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紫外和可见上转换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975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Tm(0.1)Yb(5):FOV里Yb3+敏化Tm3+的紫外和可见上转换发光.发现了位于363.6nm的一条紫外上转换发光线,它是Tm3+离子的1D2→3H6的荧光跃迁.还发现了位于450.7nm,(477.0,462.5nm),648.5nm,(680.5,699.5nm)和(777.2,800.7nm)的几条上转换发光线,它们是Tm3+离子的1D2→3F4,1G4→3H6,1G4→3F4,3F3→3H6和3H4→3H6的荧光跃迁.通过对上转换发光强度F随975nm抽运激光功率P改变详细地测量和分析证实了1D2能级的上转换发光部分是五光子上转换发光,而1G4能级和3H4能级的上转换发光则是叁光子和双光子上转换发光.初步的理论分析建议1D2能级的上转换发光机理部分是Tm3+离子之间{3H4(Tm3+)→3F4(Tm3+),1G4(Tm3+)→1D2(Tm3+)}和{1G4(Tm3+)→3F4(Tm3+),3H4(Tm3+)→1D2(Tm3+)}的交叉能量传递.而1G4能级和3H4能级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则是Yb3+离子到Tm3+离子的{2F5/2(Yb3+)→2F7/2(Yb3+),3H4(Tm3+)→1G4(Tm3+)}和{2F5/2(Yb3+)→2F7/2(Yb3+),3F4(Tm3+)→3F2(Tm3+)}的相继的能量传递。(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08年07期)
王新,孔祥贵,孙雅娟[6](2004)在《Y2O3:Er~(3+)纳米晶叁光子过程及紫外,可见上转换发光的光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掺杂不同浓度稀土离子Er3+的立方相氧化钇纳米晶分别在488nm和980nm激光激发下,实现了紫外(380nm and 405nm)上转换发光,光学性质随掺杂浓度的变化得出最优化的掺杂浓度是2.0mol以及交叉弛豫的发生。然而,红外激光激发下,光谱性质和Er3+离子的能级机制,证实了紫外上转换的实现是由于叁光子的激发态吸收过程导致的。(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12-01)
张玉奇,黄佳木,李治霞[7](2002)在《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紫外-可见反射光谱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湿法”制备了长余辉发光材料 ,原料通过水溶液液相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混合 ,利用金属硝酸盐和有机还原剂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氧化还原燃烧反应 ,一步快速生成产品。加热起燃温度低至 5 0 0℃ ,反应时间短 ,所制得的产品成份均匀 ,晶粒小 ,外观呈蓬松状态 ,易研磨粉碎 ,粉体表观密度小。以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了所制备样品在蓄光前后的反射光谱特征并作了探讨。结果表明 ,除表观密度外 ,“湿法”与“干法”制备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主要性质相同 ,紫外 可见反射光谱可以准确描述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紫外 可见光谱性能特征。(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2年06期)
宋国利,孙凯霞,陈保久,杨幼桐,刘慧英[8](2002)在《纳米ZnO在可见和紫外波段的激子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结构ZnO及ZnO稀土离子掺杂发光在蓝/蓝绿可见波段和紫外波段存在受激发射,可能成为制备短波长激光、发光半导体重要的候选材料。基于量子限域-发光中心模型,分析了纳米ZnO的激子发光和缺陷发光机制,指出纳米结构ZnO在蓝/蓝绿可见波段和紫外波段发光是通过晶粒内部带隙间的激子复合发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紫外可见发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燃烧法制备了Yb3+-Tm3+共掺的Y2O3纳米粉体,并对样品在980nm激光照射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样品在可见光区域能够产生强烈的蓝色发光(476nm和487nm)和较弱的红色发光(约650nm),而且同时观察到了两个紫外发光峰1I6→3H6(~297nm)和1D2→3H6(~363nm).通过比较Yb3+离子浓度与上转换发光光谱的关系,对可能的敏化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测量Y2O3:Yb3+(2%),Tm3+的发光强度随抽运功率的变化,得出红、蓝光为叁光子过程,而363nm的紫外发光为四光子过程,并进一步验证了上转换发光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外可见发光论文参考文献
[1].严雪俊,严俊,方飚,陶金波,盛嘉伟.钻石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温敏特性及其鉴定指示意义[J].光学学报.2019
[2].李堂刚,刘素文,王恩华,宋灵君.Y_2O_3:Yb~(3+),Tm~(3+)纳米材料的可见及紫外上转换发光[J].物理学报.2011
[3].曹保胜,何洋洋,冯志庆,宋苗,董斌.Li~+共掺杂对Er~(3+)-Yb~(3+):TiO_2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同步增强研究(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1
[4].谢木标,梁宏斌,苏锵.绿色发射荧光粉Li_2Ba_(1-x)Eu_xSiO_4的紫外可见和低压阴极射线发光特性的研究[C].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5].陈晓波,宋增福,吴瑾光,N.,Sawanobori,M.,Ohtsuka.Tm(0.1)Yb(5):FOV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紫外和可见上转换发光[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8
[6].王新,孔祥贵,孙雅娟.Y2O3:Er~(3+)纳米晶叁光子过程及紫外,可见上转换发光的光学性质[C].第六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7].张玉奇,黄佳木,李治霞.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紫外-可见反射光谱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
[8].宋国利,孙凯霞,陈保久,杨幼桐,刘慧英.纳米ZnO在可见和紫外波段的激子发光[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
标签:光谱学; 钻石;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