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论文和设计-程传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纤维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筒不同于常规技术开口向上,而是开口向下,待混合竹纤维放至托板后,托板在第一升降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与混合筒锁紧,锁紧后第一驱动机构与托板分离,整个混合筒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翻转180°,飞轮在电机、齿轮的作用下转动,对竹纤维进行混合,在飞轮工作期间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混合筒做一定幅度摆动或间歇性上下翻转,多种动作共同作用有效保证了竹纤维的均匀混合。本技术方案突破工艺瓶颈、有效保证出品质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包括架设在水道(1)上的机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混合筒(3),所述混合筒(3)外壁两侧通过圆支棒与机架(2)可转动连接,其中一侧的圆支棒与第一驱动机构(4)输出端固接;所述混合筒(3)开口处适配有托板(9),所述托板(9)边缘均布至少两个卡齿,所述混合筒(3)开口处的圆周上设有与所述卡齿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混合筒(3)的周向延伸形成锁紧槽,所述托板(9)底面与第二驱动机构(10)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0)底部设第一垫板(11),第一垫板(11)底面通过第一升降机构(12)与沿水道(1)运动的平移车(13)连接;所述混合筒(3)内、靠近筒底设有水平的飞轮(18),所述飞轮(18)与混合筒(3)同轴且飞轮(18)边缘贴近混合筒(3)筒壁,所述飞轮(18)工作面上设有若干凸棱(19),所述飞轮(18)工作面的对面固接转轴(6),所述转轴(6)穿过混合筒(3)并延伸向筒外,所述转轴(6)伸出端固接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与由电机(8)驱动的第二齿轮(7)啮合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包括架设在水道(1)上的机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混合筒(3),所述混合筒(3)外壁两侧通过圆支棒与机架(2)可转动连接,其中一侧的圆支棒与第一驱动机构(4)输出端固接;

所述混合筒(3)开口处适配有托板(9),所述托板(9)边缘均布至少两个卡齿,所述混合筒(3)开口处的圆周上设有与所述卡齿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混合筒(3)的周向延伸形成锁紧槽,所述托板(9)底面与第二驱动机构(10)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0)底部设第一垫板(11),第一垫板(11)底面通过第一升降机构(12)与沿水道(1)运动的平移车(13)连接;

所述混合筒(3)内、靠近筒底设有水平的飞轮(18),所述飞轮(18)与混合筒(3)同轴且飞轮(18)边缘贴近混合筒(3)筒壁,所述飞轮(18)工作面上设有若干凸棱(19),所述飞轮(18)工作面的对面固接转轴(6),所述转轴(6)穿过混合筒(3)并延伸向筒外,所述转轴(6)伸出端固接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与由电机(8)驱动的第二齿轮(7)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2)固接在平移车(13)的一端,所述平移车(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升降机构(17)与第二垫板(16)底面固接,所述第二垫板(16)顶面固接第三驱动机构(15),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5)输出端与副托板(14)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副托板(14)与托板(9)大小相等、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贯穿两端面的气管(22),所述飞轮(18)中设有中空气腔,所述气腔开设若干开口朝向工作面的气孔(23);所述气管(22)上端口通过伸缩软管(21)与气泵(20)的输出端相通,所述气管(22)下端口通过中空气腔与各个气孔(23)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23)开口位于相邻凸棱(19)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23)开口处设有单向膜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19)沿飞轮(18)工作面从圆心延伸向圆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纤维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原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竹纤维产品的质量好坏与竹纤维的加工工艺有很大关系,其中竹纤维的均匀混合是竹纤维最关键的加工工序。然而目前常规的技术方案里,竹纤维的混合设备大都结构复杂、出料不畅且混合不均,而且无法进行连续作业,造成混合工艺常常产出次品,甚至影响到竹纤维制品的质量。

因此,竹纤维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出料顺畅、混合均匀且能连续作业、有效保证出品质量的混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一种结构简单、出料顺畅、混合均匀且能连续作业、有效保证出品质量的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包括架设在水道1上的机架2,所述机架2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混合筒3,所述混合筒3外壁两侧通过圆支棒与机架2可转动连接,其中一侧的圆支棒与第一驱动机构4输出端固接;

所述混合筒3开口处适配有托板9,所述托板9边缘均布至少两个卡齿,所述混合筒3开口处的圆周上设有与所述卡齿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混合筒3的周向延伸形成锁紧槽,所述托板9底面与第二驱动机构10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0底部设第一垫板11,第一垫板11底面通过第一升降机构12与沿水道1运动的平移车13连接;

所述混合筒3内、靠近筒底设有水平的飞轮18,所述飞轮18与混合筒3同轴且飞轮18边缘贴近混合筒3筒壁,所述飞轮18工作面上设有若干凸棱19,所述飞轮18工作面的对面固接转轴6,所述转轴6穿过混合筒6并延伸向筒外,所述转轴6伸出端固接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与由电机8驱动的第二齿轮7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2固接在平移车13的一端,所述平移车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升降机构17与第二垫板16底面固接,所述第二垫板16顶面固接第三驱动机构15,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5输出端与副托板14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副托板14与托板9大小相等、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6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贯穿两端面的气管22,所述飞轮18中设有中空气腔,所述气腔开设若干开口朝向工作面的气孔23;所述气管22上端口通过伸缩软管21与气泵20的输出端相通,所述气管22下端口通过中空气腔与各个气孔23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气孔23开口位于相邻凸棱19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气孔23开口处设有单向膜瓣。

进一步的,所述凸棱19沿飞轮18工作面从圆心延伸向圆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筒不同于常规技术开口向上,而是开口向下,待混合竹纤维放至托板后,托板在第一升降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与混合筒锁紧,锁紧后第一驱动机构与托板分离,整个混合筒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翻转180°,飞轮在电机、齿轮的作用下转动,对竹纤维进行混合,在飞轮工作期间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混合筒做一定幅度摆动或间歇性上下翻转,多种动作共同作用有效保证了竹纤维的均匀混合。出料时,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混合筒复位并多次摆动将物料集中在托板上,托板在第一升降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与混合筒解锁并由平移车带离混合筒下方,即可实现顺畅出料。另外平移车上设置另一组副托板、第二升降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等即可实现一个托板上料、一个托板卸料,快速、高效、自动化地混合作业即得以实现,飞轮工作面设置气孔,在混合过程中通气对竹纤维进行拌和,进一步保证混合均匀性。本技术方案突破工艺瓶颈、有效保证出品质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飞轮的B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4所示,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包括架设在水道1上的机架2,所述机架2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混合筒3,所述混合筒3外壁两侧通过圆支棒与机架2可转动连接,其中一侧的圆支棒与第一驱动机构4输出端固接;

所述混合筒3开口处适配有托板9,所述托板9边缘均布至少两个卡齿,所述混合筒3开口处的圆周上设有与所述卡齿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混合筒3的周向延伸形成锁紧槽,所述托板9底面与第二驱动机构10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0底部设第一垫板11,第一垫板11底面通过第一升降机构12与沿水道1运动的平移车13连接;

所述混合筒3内、靠近筒底设有水平的飞轮18,所述飞轮18与混合筒3同轴且飞轮18边缘贴近混合筒3筒壁,所述飞轮18工作面上设有若干凸棱19,所述飞轮18工作面的对面固接转轴6,所述转轴6穿过混合筒6并延伸向筒外,所述转轴6伸出端固接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与由电机8驱动的第二齿轮7啮合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使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待混合竹纤维放至托板9后,平移车13带动托板9运动至混合筒3下方,第一升降机构12升举至卡口与卡槽相铆合,第二驱动机构10驱动托板9转动α角度使托板9与混合筒3通过锁紧槽锁紧,第二驱动机构10与托板9底面脱离、第一升降机构12下降,整个混合筒3在第一驱动机构4的作用下翻转180°,飞轮18在电机8、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7的作用下高速转动,对竹纤维进行混合,在飞轮18工作期间,第一驱动机4带动混合筒3做一定幅度摆动或间歇性上下翻转,多种动作共同作用有效保证了竹纤维的均匀混合。出料时,第一驱动机构4带动混合筒3复位并多次摆动将物料集中在托板9上,第一升降机构12升起至第二驱动机构10输出端与托板9底面贴合,第二驱动机构10输出端与托板9底面贴合连接后,第二驱动机构10反转α角度带动托板9与混合筒3解锁,托板9再由平移车13带离混合筒3下方,即可实现顺畅出料。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托板9与混合筒3的卡齿、卡槽、锁紧槽连接方式类似于卡口灯泡与灯座的连接方式,当然也可以设置为螺纹连接等其他等效替换方式;所述托板9底面与第二驱动机构10输出端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由真空吸盘、夹持抓、电磁铁等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等效替换的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可以是旋转气缸、电机等能输出旋转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电机8可以是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等,所述升降机构可以是剪式升降器、压力缸组等能输出直线往复运动的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电机8、平移车13的动作均由控制器统一协调控制,控制器的内核可以是单片机或PLC,所述水道1还可以沿长度方向设置与平移车13车轮适配的轨道,这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乃基本的常规设置或选择,也不是本技术方案的核心改进点,在此就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2固接在平移车13的一端,所述平移车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升降机构17与第二垫板16底面固接,所述第二垫板16顶面固接第三驱动机构15,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5输出端与副托板14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副托板14与托板9大小相等、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12固接在平移车13的一端,所述平移车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升降机构17与第二垫板16底面固接,所述第二垫板16顶面固接第三驱动机构15,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5输出端与副托板14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副托板14与托板9大小相等、结构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平移车13上设置另一组副托板14、第二升降机构17、第三驱动机构15等即可实现一个托板上料、一个托板卸料,快速、高效、自动化地混合作业即得以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6中沿长度方向设有贯穿两端面的气管22,所述飞轮18中设有中空气腔,所述气腔开设若干开口朝向工作面的气孔23;所述气管22上端口通过伸缩软管21与气泵20的输出端相通,所述气管22下端口通过中空气腔与各个气孔23相通。可以理解的是,飞轮18工作面设置气孔23,在混合过程中通气对竹纤维进行拌和,进一步保证混合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气孔23开口位于相邻凸棱19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气孔23开口处设有单向膜瓣。可以理解的是,气孔23位于凸棱19之前是为了避免孔在凸棱上时加工难度大,气孔23开口处设置单向膜瓣可以使通气时空气从中空气腔中流出,而未通气状态下气孔闭合,以免气孔23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凸棱19沿飞轮18工作面从圆心延伸向圆周。可以理解的是,凸棱19沿半径延伸可以与竹纤维更好地冲击,促进拌和。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机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专利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3233.9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1(四川)

授权编号:CN209848789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B01F11/00

专利分类号:B01F11/00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泸州锦兰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泸州锦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46200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临港工业园区张湾片区

发明人:程传奎;温维芬;李鸿

第一发明人:程传奎

当前权利人:泸州锦兰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竹纤维高速混合装置论文和设计-程传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