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噻唑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噻唑,高效,色谱,线虫,液相,颗粒剂,土壤。
噻唑磷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威,刘艳萍,王潇楠,孙海滨[1](2018)在《噻唑磷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噻唑磷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在广东和广西2地进行了10%噻唑磷颗粒剂在甘蔗上残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噻唑磷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并对甘蔗中噻唑磷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甘蔗样本用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检测。结果表明:在0.01、0.1和1 mg/kg添加水平下,噻唑磷在甘蔗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3.4%;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86%,RSD为4.1%~6.7%。噻唑磷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噻唑磷颗粒剂在广东和广西甘蔗中的消解不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没有显着的消解规律,呈现的特点是浓度由小到大再变小的趋势,施药后14~21 d甘蔗中噻唑磷的残留量达到最大值0.027 mg/kg;噻唑磷在土壤中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8.6~9.6 d,属易降解农药;噻唑磷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甘蔗中噻唑磷对人群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值为225%,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较大,还需进一步结合噻唑磷在人体内的代谢行为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值为57%,表明按照推荐剂量施用10%噻唑磷颗粒剂,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较低,对消费者健康是安全的。(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玲玲,仲苏林,吴建兰,胥亚云,曹新梅[2](2018)在《6%阿维·噻唑磷微囊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_(18)不锈钢柱为色谱柱,乙腈+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45 nm条件下,同时分离测定6%阿维·噻唑磷微囊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结果表明,噻唑磷和阿维菌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6,标准偏差分别为0.027和0.009,变异系数分别为0.54%和0.8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7%和99.32%。(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8年01期)
闫燕燕,王迎楠,齐建敏,张越,次素英[3](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噻唑磷水乳剂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20%噻唑磷水乳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体积比30∶30∶40),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225 nm,噻唑磷保留时间为8.5 min。[结果]质量浓度在0.1239~0.9912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20%噻唑磷水乳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7年12期)
田海,冯玉洁,谢德芳,林靖凌,罗金辉[4](2017)在《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噻唑磷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土壤中噻唑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残留测定。[方法]土壤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和PSA+C_(18)分散固相萃取,采用UPLC-MS/MS多反应模式(MRM)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噻唑磷添加水平在0.1~10μ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4.3%~107.5%,相对标准偏差为7.9%~11.0%。采用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 mg/L,定量限为0.005 mg/kg。[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且节省溶剂,适用于土壤环境中噻唑磷的残留检测。(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7年02期)
潘静,徐妍,马超,东琴,高敬雨[5](2017)在《12%噻虫嗪·噻唑磷颗粒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噻虫嗪·噻唑磷颗粒剂中噻虫嗪和噻唑磷的质量分数,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0.3%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结果表明,噻虫嗪和噻唑磷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3和0.999 4,标准偏差分别为0.056、0.140,变异系数分别为2.68%、1.3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5%、99.74%。(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7年01期)
马涛,袁会珠,闫晓静,杨代斌[6](2016)在《10%噻唑磷微囊的研制及其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提高噻唑磷稳定性,扩大其应用方式,延长其防治根结线虫的持效期,以聚脲为壁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噻唑磷微囊悬浮剂。[方法]探讨乳化剂种类、分散剂、反应温度、芯壁比等条件对合成噻唑磷微囊悬浮剂的影响,确立最佳的反应条件并对微囊悬浮剂的性能指标进行测定,进而考察该微囊剂对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以D-800为乳化剂、4894为分散剂,芯壁比为10∶1,在反应温度为55℃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4~6μm、包封率在80%以上、均匀分布、各性能良好的微囊悬浮剂。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有效成分使用量为2.25 kg/hm2时,10%噻唑磷微囊悬浮剂药后60 d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为75.43%,而相同剂量的对照药剂防效为61.11%,且对作物安全。[结论]以上方法制得噻唑磷微胶囊能明显延长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6年04期)
姜娜,王文思,程爱红,何成毅[7](2015)在《10.00%噻唑磷颗粒剂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棚室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危害日益严重,对番茄生产构成很大威胁。防治上,由于农民对该病认识不足,乱用、滥用农药现象严重,对产品、环境造成污染。为筛选安全有效的杀线剂农药品种,进行田间药剂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小区试验。(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5年18期)
陈彩霞,纪翠红,黄培枝,刘建密,林积秀[8](2015)在《噻唑磷防治稻茎毛眼水蝇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噻唑磷颗粒剂防治稻茎毛眼水蝇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移栽返青后施用噻唑磷颗粒剂防治四代稻茎毛眼水蝇的效果明显,移栽前施药带药下田对四代稻茎毛眼水蝇的为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认为该药可以用于防治稻茎毛眼水蝇。(本文来源于《福建稻麦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鲁旭鹏,段玉玺,陈立杰,朱晓峰,王媛媛[9](2015)在《阿维菌素和噻唑磷对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和10%噻唑磷颗粒剂2 000倍液对温室内黄瓜与番茄进行灌根处理。在第1次灌根后30 d和第2次灌根后30 d分别进行取样调查,研究两种药剂处理对保护地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噻唑磷颗粒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效分别为77.96%和72.75%;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分别为76.58%和67.79%,可有效抑制黄瓜和番茄根部根结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5年01期)
陈剑,张顺昌,王会福[10](2014)在《噻唑磷防治西兰花根结线虫病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田间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0%噻唑磷颗粒剂对西兰花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用药量加大而显着上升,其中每667 m2用10%噻唑磷颗粒剂1 500 g处理在移栽后30,50 d的防效分别为85.5%和75.2%,与每667 m2用对照药剂福气多1 500 g的防效(分别为87.9%和76.9%)相当,且对西兰花安全性好,因此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噻唑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_(18)不锈钢柱为色谱柱,乙腈+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45 nm条件下,同时分离测定6%阿维·噻唑磷微囊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结果表明,噻唑磷和阿维菌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6,标准偏差分别为0.027和0.009,变异系数分别为0.54%和0.8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7%和99.3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噻唑磷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思威,刘艳萍,王潇楠,孙海滨.噻唑磷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风险评估[J].农药学学报.2018
[2].陈玲玲,仲苏林,吴建兰,胥亚云,曹新梅.6%阿维·噻唑磷微囊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现代农药.2018
[3].闫燕燕,王迎楠,齐建敏,张越,次素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噻唑磷水乳剂含量[J].农药.2017
[4].田海,冯玉洁,谢德芳,林靖凌,罗金辉.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噻唑磷残留[J].农药.2017
[5].潘静,徐妍,马超,东琴,高敬雨.12%噻虫嗪·噻唑磷颗粒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现代农药.2017
[6].马涛,袁会珠,闫晓静,杨代斌.10%噻唑磷微囊的研制及其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J].农药.2016
[7].姜娜,王文思,程爱红,何成毅.10.00%噻唑磷颗粒剂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效果试验[J].北京农业.2015
[8].陈彩霞,纪翠红,黄培枝,刘建密,林积秀.噻唑磷防治稻茎毛眼水蝇试验初报[J].福建稻麦科技.2015
[9].鲁旭鹏,段玉玺,陈立杰,朱晓峰,王媛媛.阿维菌素和噻唑磷对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效[J].中国植保导刊.2015
[10].陈剑,张顺昌,王会福.噻唑磷防治西兰花根结线虫病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