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氮酮论文_黄思,黄骏,陕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月桂氮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月桂,促进剂,己内酰胺,渗透剂,多相,抑菌作用,果酸。

月桂氮酮论文文献综述

黄思,黄骏,陕蓉[1](2019)在《齐墩果酸与月桂氮酮对粪肠球菌联合抗菌作用的体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联合月桂氮酮联合用药对粪肠球菌体外抑制作用,评价两者药物联合使用时的相互影响作用。方法按照美国医学临床试验要求委员会明确要求的标准,选用微量棋盘液体中的稀释法测定齐墩果酸与月桂氮酮联合抑菌浓度分数指数(FICI);结果 MIC(月桂氮酮)=45%,MIC(齐墩果酸)=100 ug/mL。两药联合应用时,FICI=5/100+40/45=0.5<0.939<1;结论齐墩果酸与月桂氮酮联合,对体外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宛超,黄明亚[2](2013)在《月桂氮酮的促渗和抑菌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述月桂氮酮(氮酮)在药物制剂中的促渗作用及抑菌作用研究情况。方法:总结氮酮在不同剂型中促进药物渗透的浓度关联性及其与其他促渗剂的比较和联用,同时介绍氮酮抑菌作用的研究概况。结果与结论:外用药物制剂中单用氮酮在1%~6%浓度时促渗作用较好。氮酮的促渗作用对于多数药物和制剂优于其他化学促渗剂。氮酮与其他化学促渗剂或其他促渗方法联用,能增加药物的渗透速率和累积渗透量。氮酮对一些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3年13期)

匡华,张健[3](2010)在《月桂氮酮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月桂氮酮是一种新型皮肤渗透促进剂,对亲水亲油性化合物均有明显的助渗作用,为当今皮肤渗透促进剂的研究热点之一。经过溴化、N-烷基化二步反应,采用液—液相转移法合成了月桂氮酮。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对各反应产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考察,在理想的反应条件下,收率分别达到82.8%和90.4%。并用折光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费颖[4](2006)在《渗透促进剂—月桂氮酮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月桂氮酮是一种新型皮肤渗透促进剂,对亲水亲油性化合物均有明显的助渗作用,是透皮促渗剂的典型代表。它的突出优点是它的渗透性、毒性和对皮肤的刺激性小,与其它渗透剂相比,具有很大的表面活性,很强的助渗与自渗作用,为当今皮肤渗透促进剂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以十二醇、己内酰胺等为原料,经过溴化、N-烷基化二步反应合成了月桂氮酮。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单因素,多因素正交试验对各反应产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固-液相转移法,在反应时间3.5h,反应温度90℃,碱在反应过程中每隔一小时加一次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最终目标产物收率达97%;采用KF-Al_2O_3催化法,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5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收率达94.3%;采用KOH-Al_2O_3催化法,在反应时间4.5h,反应温度85℃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收率达90%。并用红外、核磁及质谱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也对目标产物的物理性能诸如汽化焓、沸点及渗透性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6-06-01)

刘福顺,李淑红,李亚文,孙晶,李立民[5](2004)在《月桂氮酮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我国月桂氮酮作为高效皮肤渗透剂的应用开发现状,不同工艺的特点及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市场》期刊2004年12期)

[6](2004)在《月桂氮酮》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强渗桂酮亦称月桂氮酮。产品外观为无色无味透明油状液体,不溶于水,与水形成乳状液,易溶于无水乙醇、乙醚、丙二醇、丙酮等有机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该产品是一种当今国内外最理想的新型高效无毒渗透促进增效剂,其作用机理是:有效增强机体角质层的流动性,使角质层的类脂质产生不规则排列和血液浓度,有利于各种产品的活性或有效成份穿透角质层渗透吸收,从而显着地增强产品使用效果。在0.5%的剂量浓度下可使不同产品的促渗率提高86倍,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农药、石油、航空、化纤、皮革、印染、胶片感光等行业,年需求量正以40%的速率递增,极具市场开发潜力。(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04年08期)

许竹梅,陈青,闵晖[7](2004)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月桂氮(?)酮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月桂氮(?)酮(laurocapram)为皮肤渗透促进剂,中国药典2000年版[1]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本文探索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月桂氮(?)酮含量,结果方法简便、快速并且重现性好。1 仪器与试药 Waters 515型高压泵、717自动进样器、2487紫外检测器,Millennium32色谱工作站。月桂氮(?)酮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徐高扬,李泉[8](2003)在《多相催化合成月桂氮酮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酸法精制的工业溴代十二烷为原料,甲苯作溶剂,用KOH-KF/Al2O3作催化剂,采用分水操作,多相催化合成月桂氮酮,在反应温度90°C,反应时间3.5h的反应条件下,月桂氮酮收率达92.3%,纯度>98.5%。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催化剂分离易,产品无需进一步精制,易于实现工业化。(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3年12期)

孙世明,谭正怀[9](2003)在《月桂氮酮对灭痤乳膏中盐酸克林霉素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月桂氮酮对盐酸克林霉素小鼠离体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Franze扩散池,选用不同浓度月桂氮酮(0,1%,2%和5%)作促渗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盐酸克林霉素累积释放量(Q)、稳态流量(J)及渗透系数(Kp)。结果:与不含月桂氮酮的灭痤乳膏中盐酸克林霉素的Q值相比较,含1%月桂氮酮者增加了67%,而含2%月桂氮酮者则无显着差异,当月桂氮酮浓度达5%时,Q反而降低了45%。结论:1%月桂氮酮对灭痤乳膏中盐酸克林霉素具有明显促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03年11期)

胡兵,孙凤兰,龙化云,黄光斗[10](2003)在《月桂氮酮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国内外月桂氮酮主要的合成工艺、应用及前景 ,分析、探讨了几种合成工艺优缺点。(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03年05期)

月桂氮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综述月桂氮酮(氮酮)在药物制剂中的促渗作用及抑菌作用研究情况。方法:总结氮酮在不同剂型中促进药物渗透的浓度关联性及其与其他促渗剂的比较和联用,同时介绍氮酮抑菌作用的研究概况。结果与结论:外用药物制剂中单用氮酮在1%~6%浓度时促渗作用较好。氮酮的促渗作用对于多数药物和制剂优于其他化学促渗剂。氮酮与其他化学促渗剂或其他促渗方法联用,能增加药物的渗透速率和累积渗透量。氮酮对一些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月桂氮酮论文参考文献

[1].黄思,黄骏,陕蓉.齐墩果酸与月桂氮酮对粪肠球菌联合抗菌作用的体外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宛超,黄明亚.月桂氮酮的促渗和抑菌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

[3].匡华,张健.月桂氮酮的合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4].费颖.渗透促进剂—月桂氮酮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5].刘福顺,李淑红,李亚文,孙晶,李立民.月桂氮酮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化工科技市场.2004

[6]..月桂氮酮[J].技术与市场.2004

[7].许竹梅,陈青,闵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月桂氮(?)酮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4

[8].徐高扬,李泉.多相催化合成月桂氮酮的工艺研究[J].化学世界.2003

[9].孙世明,谭正怀.月桂氮酮对灭痤乳膏中盐酸克林霉素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3

[10].胡兵,孙凤兰,龙化云,黄光斗.月桂氮酮的合成与应用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3

论文知识图

薄荷油含量对TMP经皮累积渗透量的影响溶剂溶解度参数与月桂氮酮溶解...月桂氮酮的用量对甲巯咪唑经皮...含药量对TMP经皮累积渗透量的影响(x珋±...月桂氮酮的‘H一NMR谱图高效液相色谱图

标签:;  ;  ;  ;  ;  ;  ;  

月桂氮酮论文_黄思,黄骏,陕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