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民胜利渠灌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袋混凝土,灌区水资源,保护
人民胜利渠灌区论文文献综述
杨英鸽[1](2019)在《模袋混凝土应用对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的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小浪底水库的运行,人民胜利渠灌区引水日益困难。通过开挖疏通桃花峪引水渠,灌区引水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引水渠上段因输水运行坍塌严重,通过模袋混凝土护砌渠坡两岸,有效地遏制了渠道边坡坍塌现象,保护了灌区水资源。(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9年10期)
吴卫星[2](2019)在《人民胜利渠灌区运行管理的难题及解决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胜利渠作为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自1952年开灌以来,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如泥沙问题、土壤次生盐碱化、水源条件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在六十多年的灌区治理过程中,灌区通过探索出井渠结合灌溉制度、践行节水优先治水方针、实践科技兴灌思路,解决了引黄灌溉的叁大难题。(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9年09期)
吴卫星[3](2019)在《模袋混凝土护砌技术在人民胜利渠灌区引水渠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膜袋砼具有施工简便、速度快,适合在复杂地形及恶劣环境条件下施工的优势。该技术在人民胜利渠灌区的应用,为今后灌区渠道护砌、险工加固、河道治理、防洪抢险等积累了成功经验。(本文来源于《2019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7-05)
李子阳,马福恒,李涵曼,王凯[4](2019)在《人民胜利渠灌区智慧管理平台的物联网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胜利渠覆盖范围广、节点建筑物多,其信息化面临海量分散数据的传输共享与分析困难,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探讨了灌区智慧管理平台的搭建。首先面向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剖析了大型灌区智慧管理的内涵和重要特征,包括多源信息的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及智能应用等;继而提出了基于NB-Io T的信号无线传感器节点、基于物联网的云检测与云计算、基于深度学习的系统诊断等关键技术,重点解决信息高效传输共享、深层挖掘诊断等问题;搭建了人民胜利渠多源信息传输的拓扑结构及灌渠系统智慧管理平台框架,包含信息感知传输、互联处理、融合再现、泛在服务等多层次。平台的搭建可为充分发挥渠系整体效能、提升管理水平提供科技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6期)
张冬青[5](2019)在《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变与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对地下水的不断开采利用,地下水水化学演变越来越复杂,影响地下水水化学演变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元化。如何识别地下水水化学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已成为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人民胜利渠是建国后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近年来,随着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运用,灌区引水口受闸底高程限制,引水困难,引黄水量减小,地下水开采量逐渐增大,地下水动力场的改变会引起地下水化学场的变化。另一方面,人民胜利渠灌区作为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化肥农药等的大量施用也影响着地下水水化学系统的演变。因此,本论文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年际年内的变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研究了影响地下水水化学演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揭示了地下水在生活、农业及工业方面(主要指锅炉用水)的适用性,旨在为合理利用地下水,实现灌区水资源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累积距平和反距离插值法,对人民胜利渠灌区1996-2016年地下水中主要水化学成分(K~+、Na~+、Mg~(2+)、Ca~(2+)、HCO_3~-、SO_4~(2-)、Cl~-)及矿化度(TDS)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年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除HCO_3~-外,地下水中其他主要离子浓度及TDS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北部高于南部。在年际变化上,Na~+和Cl~-总体呈增加趋势,而SO_4~(2-)在高矿化度区呈减小趋势,在低矿化度区呈增加趋势。在年内变化上,低矿化度区地下水中各化学成分在丰水期的浓度均小于枯水期的浓度;高矿化度区除Na~+外,其他离子与TDS在年内均有小幅度增加。(2)基于相关分析和累积距平分析法,从自然因素(埋深、降水、地表水、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开采、种植规模、土地利用类型、人为污染)两方面对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均受到埋深、降水、引黄水及地质条件的影响,但高矿化度区受引黄水影响较低矿化度区小。开采量变化是引起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重要因素,受开采量影响,研究区2003年后高矿化度区SO_4~(2-)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TDS逐渐减小,而低矿化度区SO_4~(2-)浓度整体呈增加趋势,TDS逐渐增加;当作物种植面积维持在较高水平时,研究区地下水TDS均值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当种植面积较小时,研究区地下水TDS均值也处于较低水平;土地利用类型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的空间分布无明显影响。(3)基于单因子评价法、USSL图示法和Wilcox图示法等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在生活饮用、灌溉及工业方面(主要指锅炉用水)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高矿化度区地下水超标严重,不适宜作为生活饮用水,导致超标的主要因素是矿化度,随时间变化研究区内不适宜作为生活饮用水的区域逐渐向灌区中东部扩大。在考虑微咸水灌溉的前提下,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可用于灌溉,但长期灌溉后可能会造成土壤盐分累积;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用于锅炉用水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和锅垢,不适宜直接作为锅炉用水。(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6-01)
[6](2019)在《人民胜利渠灌区——建国后黄河下游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胜利渠灌区位于河南省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引用黄河水灌溉的大型自流灌区。灌区总控制面积1486km~2,主要灌溉新乡、安阳、焦作市的8个县(市、区)47个乡镇的9.8万hm~2耕地。同时,还承担着新乡市城市供水和必要时向安阳、天津送水补源的任务。工程设计流量60m~3/s,加大设计流量85m~3/s。工程于1951年开工,1952年4月第一期工程建成。开闸放水当(本文来源于《河北水利》期刊2019年05期)
吕志栋,宋威,李呈辉[7](2019)在《人民胜利渠灌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部提出了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但要实现向现代化灌区的成功转变,首先要解决灌区信息化的问题。文章结合人民胜利渠灌区的实际,提出了解决引黄灌区实现信息化的建设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9年04期)
袁吉娜,袁宾,杨英鸽,袁靓[8](2019)在《浅谈人民胜利渠灌区的环境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胜利渠灌区是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开灌以来在引水、用水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人民胜利渠灌区的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更要改变管水、用水观念,通过技术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配,推广节水灌溉农业,充分发挥人民胜利渠灌区生态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9年02期)
张晓辉,王瑞,马宁宁,袁宾[9](2019)在《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结合综合治理旱涝碱》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淮海平原,历史上就存在旱涝碱的危害。为了改变"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1952年,引黄人民胜利渠兴建竣工通水,从此揭开了在黄河下游兴利除害的序幕。通过66a的管理运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合理利用地表水,适量开采地下水,实行井渠结合灌溉的基础上,通过对灌区地下水,土壤盐分的观测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理论研究成果。因此,深入总结井渠结合综合治理旱涝碱,对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9年01期)
常迪,黄仲冬,韩洋,梁志杰,齐学斌[10](2018)在《人民胜利渠灌区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模拟与时空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民胜利渠灌区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冬小麦灌溉需水量对种植面积、降水量以及作物需水量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基于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构建的灌溉需水量模型计算了灌区冬小麦灌溉需水量,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获取人民胜利渠灌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并结合敏感性分析了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5年人民胜利渠灌区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整体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在175~238 mm之间;灌溉需水量分布变化比较稳定,总体呈现东部、西部高、中间低的特点。灌区冬小麦灌溉需水量对作物需水量最敏感,其次是日降水频率、冬小麦种植面积,日均降水量。【结论】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时空差异较大,主要受作物需水量影响。(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人民胜利渠灌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民胜利渠作为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自1952年开灌以来,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如泥沙问题、土壤次生盐碱化、水源条件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在六十多年的灌区治理过程中,灌区通过探索出井渠结合灌溉制度、践行节水优先治水方针、实践科技兴灌思路,解决了引黄灌溉的叁大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民胜利渠灌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杨英鸽.模袋混凝土应用对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的保护[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
[2].吴卫星.人民胜利渠灌区运行管理的难题及解决思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
[3].吴卫星.模袋混凝土护砌技术在人民胜利渠灌区引水渠的应用[C].2019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4].李子阳,马福恒,李涵曼,王凯.人民胜利渠灌区智慧管理平台的物联网架构[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5].张冬青.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变与适用性分析[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6]..人民胜利渠灌区——建国后黄河下游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区[J].河北水利.2019
[7].吕志栋,宋威,李呈辉.人民胜利渠灌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方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
[8].袁吉娜,袁宾,杨英鸽,袁靓.浅谈人民胜利渠灌区的环境保护[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
[9].张晓辉,王瑞,马宁宁,袁宾.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结合综合治理旱涝碱[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
[10].常迪,黄仲冬,韩洋,梁志杰,齐学斌.人民胜利渠灌区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模拟与时空特征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