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议实现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型,协议,计算机网络,网络,可控性,组合,公平性。
协议实现模型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吴福生,张焕国,倪明涛,王俊[1](2019)在《基于密码协议实现的行为安全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密码协议实现的行为安全分析模型,该模型把密码协议实现分2个部分:一是外部行为(开放网络空间交互通信的行为);二是内部行为(代码实现的行为)。通过行为的可控性,能够发现、控制或纠正密码协议实现的安全。基于该分析模型方法,以经典的密码协议为实例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密码协议实现的行为安全是可控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吴义叁[2](2016)在《基于TCP/IP模型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实验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的热门专业之一,而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又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们了解网络模型以及网络协议之间的关系,熟悉各个协议之间的作用,总结出相关协议分析工具和教学平台优势。文章基于TCP/IP网络模型作为研究基础,研究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实验设计与实现相关问题,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于兴晗,盖优普,侯煜,郭易[3](2015)在《一种叁层协议定制机制模型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现场修改协议和增加新协议的叁层协议定制机制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详细阐明叁层协议定制机制模型的各种相关原理和关键技术,介绍了两种编程实现结构,适合汇编和C语言的多表分析结构和适合C++、C#和Java等高级语言的单表映射结构。同时,详细介绍了在实际工程上使用单表映射结构在嵌入式系统Windows Ce上开发叁层协议定制机制模型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解决水利信息化系统中多源设备的整合以及不同代产品的混合使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水电与抽水蓄能》期刊2015年06期)
王辉[4](2015)在《Web服务编排协议映射模型及实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编排与编制是服务组合不同层次的两个标准,WS-CDL和BPEL是编排和编制的语言,服务编排在产生编制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交互协议,服务编排协议的映射一直是服务组合研究的热点。服务编制可以分为集中式与分散式,在分散式编制映射的过程中,由于编排语言与编制语言语法定义上的不严谨性,无法将WS-CDL与BPEL进行直接转换,而传统的解决方法缺少具体实现算法以及一致性验证理论,因此,如何提供正确合理的映射算法和一致性验证理论成为协议映射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的协议映射模型。首先,根据服务编排协议WS-CDL的结构特点将协议分为结构部分与行为部分,同时利用Pi演算与有限状态自动机相关理论给出协议的结构模型和行为模型,接着引入角色映射这一中间理论,得到结构映射模型与行为映射模型以及相应的实现算法,这两个模型构成了协议的角色映射模型。角色映射理论的提出,解决了编排语言WS-CDL与编制语言BPEL语法上无法直接对应转换的问题,同时也符合了分散式服务编制由每个参与角色单独处理信息的特点。然后,通过订购单服务实例对服务编排协议WS-CDL进行分析,并且从集中式和分散式两个角度对协议进行处理,分别得到两种方法处理后的结构映射模型和行为映射模型,进而给出两者在执行过程上的差异性。最后,依据实例对角色映射规则在端口消息类型、行为的一致性方面做出了验证,同时利用Pi演算模型验证工具MWB对实例中分析得到的模型进行了互模拟验证,表明了全局与局部动作的一致性,进而得出了映射规则的正确性和算法的可实现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5-05-01)
蒋建军,陆平[5](2015)在《基于TCP协议加速的单边加速模型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校园网应用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加,从而导致了校园网出口链路带宽需求的日益紧张。为解决此问题,在对传统的广域网传输层协议TCP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和设计了TCP协议的丢包判断和预测方法,上下行链路带宽侦测方法,以及远端发送模式的智能引导方法,形成了针对校园应用的单边加速模型。最后,通过对比实验证明,该模型能够大大提高校园广域网应用的带宽利用率,起到网络加速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李笑如[6](2014)在《安全交换协议模型检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电子数据交换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伴随而来的安全性、公平性及不可否认性等问题也困扰着电子商务的供应商及消费者。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石,安全交换协议为数据交换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安全交换协议地位的重要性,结构的不对称性及复杂性,对其安全分析是近几年来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与难点。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安全交换协议分析方法,包括Paulson归纳法,CSP形式化建模法,及串空间模型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具有无法对密码原语建模,无法自动生成攻击者模型,无法形式化描述协议性质等缺点。本文对安全交换协议及其形式化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可对密码原语建模的应用Pi演算以及线性时序逻辑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交换协议的分析方法,并利用Antlr和C#语言实现了安全交换协议模型检测平台。主要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以Proverif建模语言Pi演算为基础,扩展选择算子,用于安全协议交换协议的形式化描述;然后给出公平性及不可否认性定义,使用线性时序逻辑语言(Linear Temporal Logic,LTL)形式化描述公式,并将LTL描述的性质转化为Bu?chi自动机;接着基于弹性信道理论,改进Dolve-Yao攻击者模型库,使其更符合安全交换协议攻击者行为,实现根据协议自动生成攻击者,然后将添加了攻击者的协议Pi演算模型转换为标号转移系统(Labelled Transition System,LTS);最后,利用Tarjan算法,结合MoveOneStep方法,实现On-The-Fly思想,寻找协议安全性与不可否认性攻击路径。本文结合若干个安全交换协议对提出的分析方法及检测平台做了详细的说明,实验结果显示该平台能够有效检测协议潜在的攻击路径,对提高电子商务安全性、公平性及不可否认性的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张林江[7](2014)在《基于aCoral操作系统的设备驱动模型及USB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入式系统具有悠久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随着近些年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兴起,嵌入式系统更是发展的如火如荼。aCoral正是由电子科技大学嵌入式实时计算实验室研发的一款支持实时和多核cpu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目前,aCoral系统已取得良好进展,已经支持多种cpu和外设以及丰富的基础软件如文件系统、tcp/ip协议等。嵌入式系统需要支持繁杂多变的外部设备,因而驱动程序作为支持设备正常工作的的必要程序也变得繁杂多样。这使得驱动变得难于管理和开发。同时由于驱动和系统内核紧密连接,驱动的不稳定增加了内核崩溃的风险。在aCoral发展到多平台扩展时也遇到这样的问题。驱动模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通过内核和驱动间的解耦,降低内核崩溃危险,同时驱动模型定义了各种接口和管理模块,使得驱动变得易于开发和管理。aCoral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设备驱动模型。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主流操作系统RT_thread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RT_thread的驱动模型的设计理念和实现代码,找出了不同驱动模型的共同特性,分析了其中的优缺点。分析得出大部分驱动模型都是借鉴了软件工程领域的解耦特性,采用分层分类的思想,通过抽取出驱动共有的特性来作为系统中单独的一层,用来管理设备驱动以及作为系统和驱动之间的消息桥梁。这样各种驱动就不会冗杂在一起,使得设备驱动易于管理,同时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在具体实现中,各种不同系统还借鉴了面向对象的思想,通过父子继承的特性来管理各种总线以及设备之间的关系。本文借鉴了上述思想,针对于aCoral操作系统,选择性的吸收了其中的优点,并且根据aCoral系统自己的特点,实现了适合于其自身的驱动模型。为了验证驱动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也为aCoral操作系统添加usb功能支持,实现了usb ohci协议栈。首先阅读了usb协议栈,然后分析了RT_thread内核里usb协议的实现,理解了usb协议栈如何实现,然后实现了usb ohci协议。借助于aCoral里fat文件系统,成功实现了对u盘的支持。最后,将u盘插入系统对OHCI协议进行测试,系统能够正确识别u盘设备,能够正常完成u盘文件的读写。验证了OHCI协议以及驱动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3-01)
焦文江,郝兴伟[8](2013)在《基于TCP/IP模型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实验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让学生彻底理解网络模型和网络协议的关系,深入理解网络通信过程中各协议的具体作用,总结了协议分析工具及有关教学平台的优点,从TCP/IP网络模型出发,设计了一组基于TCP/IP通信的网络实验项目,完成了从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到接入层封装的协议教学实验。该实验设计以数据封装过程为主线,清晰地展示了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详细过程,以及网络协议的功能及段格式,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3年10期)
彭国文[9](2013)在《UDP协议实现点对点高速可靠传输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更有效地传输数据是当前计算机网络传输协议的研究热点之一,包括传输的可靠性、高效性、公平性等等。TCP/IP协议是基于连接的协议,它的可靠性、高效性都达到了一般网络应用的要求,所以TCP/IP协议成为了网络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协议。但TCP/IP协议的传输速度方面没有面向非连接的UDP协议高,因此基于UDP的研究成了网络传输协议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UDP的主要特点是高速、乱序、丢包较多、面向非连接、系统开销少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并进行分析后本文提出了GUDP协议,主要在原生UDP协议中作了以下改进:第一,本文分析UDP协议乱序的特点,在接收端建立乱序重构机制,在建立接收缓冲区,将收接的乱序数据包重构后提交给上一层,解决了UDP传输乱序的问题。第二,建立超时重传机制,与RUDP可靠用户数据报协议(ReliableUDP)不同的是没有采取固定时长发送重传请求的方式,而是采用可变时长的请求方式,根据传输双方的网络状况,动态调整时长,更有效的提高重传的准确性,减少误重传的发生概率,确保传输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传输效率。第叁,建立类似于TCP的滑动窗口,动态调整窗口大小以适应网络状况的变化,起到对网络拥塞的控制,实现一次确认多组数据,提高了传输的高效性。第四,实现子网穿透,让双方在不同子网内可以实现数据传输而不需要经过第叁方进行中转数据,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第五,对GUDP、RUDP和TCP在单一网络中进行测试,分析它们的可靠性、公平性和效率,说明GUDP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3-05-01)
潘攀[10](2013)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协议算法的模型组建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今时代一个新兴前沿的研究热点领域,由于自身的资源受限和节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种种原因,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发的各种传输协议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因此,论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协议的相关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优化协议的相关算法。首先,论文总结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分析了适用于短距离低速无线通信的IEEE802.15.4规范和ZigBee协议,选取了Contiki嵌入式操作系统和Freakz协议栈作为论文设计实现算法的平台。其次,采用了Ptolemy软件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叁类节点(传感器节点、路由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各自的特性及功能进行了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建模的节点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叁类拓扑结构(星形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和网状拓扑结构)进行了仿真,实现了在各类拓扑结构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过程及传输通信。除此之外,论文给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树形拓扑结构下节点丢包判别的算法,并在Ptolemy软件上完成了该丢包的实时监测建模仿真。最后,论文在基于ARM7的硬件开发环境和IAR软件编译环境下对选取的Freakz协议栈代码进行了改进,依次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各节点的数据帧的发送、数据帧的接收、协调器节点的网络组建命令帧的发送、子节点向父节点申请的网络加入命令帧的发送接收和处理、父节点勒令子节点离开网络的移除命令帧的发送接收和处理的过程。除此之外,论文也在协议栈中给出了对应于建模中完成的丢包判别算法,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通信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3-04-01)
协议实现模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的热门专业之一,而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又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们了解网络模型以及网络协议之间的关系,熟悉各个协议之间的作用,总结出相关协议分析工具和教学平台优势。文章基于TCP/IP网络模型作为研究基础,研究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实验设计与实现相关问题,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议实现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吴福生,张焕国,倪明涛,王俊.基于密码协议实现的行为安全分析模型[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2].吴义叁.基于TCP/IP模型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实验设计与实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
[3].于兴晗,盖优普,侯煜,郭易.一种叁层协议定制机制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5
[4].王辉.Web服务编排协议映射模型及实现机制[D].燕山大学.2015
[5].蒋建军,陆平.基于TCP协议加速的单边加速模型研究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5
[6].李笑如.安全交换协议模型检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
[7].张林江.基于aCoral操作系统的设备驱动模型及USB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8].焦文江,郝兴伟.基于TCP/IP模型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实验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9].彭国文.UDP协议实现点对点高速可靠传输模型[D].中山大学.2013
[10].潘攀.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协议算法的模型组建研究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