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论文_乔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脱氮,活性,工艺,优化设计,污水,硅藻土。

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乔璐[1](2017)在《大型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厂A/A/O工艺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设计要求和求新的思想,该污水处理工程进水中氮磷含量(NH3-N:25mg/L;TP:5mg/L)均超标,所以在做好BOD5和SS去除的基础上,应实施脱氮和除磷工作。因而主要是在水处理中加强A/A/O工艺的应用。在这一工艺中,其包含的构筑物较多:a格栅;b污水泵房;c曝气沉砂池;d初沉池;e好氧池;f厌氧池;g缺氧池;h二沉池;i接触消毒池;j浓缩池;k污泥消化池;l污泥脱水机房等。(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7年18期)

刘凯,宋健健[2](2016)在《ASM2D模型在A~2O脱氮除磷工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ASM2D模型在国外新建污水处理场的设计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相比传统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具有准确性高,流程模拟更清晰等优点。本研究利用ASM2D模型模拟某新建污水处理场A~2O工艺流程,通过调整工艺运行参数输出模拟结果。结果表明,Y_(PAO)、Y_H、μ_A、二沉池污泥排放量及污泥回流量对A~2O工艺总磷去除效果有明显影响,经过校正的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新建污水处理场运行状况。此外,本研究通过模拟结果优化了设计方案,对拟建污水场的运行参数、操作方式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袁鹰,刘明源[3](2015)在《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泰州市紫光水业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和曝气池的活性污泥制作一定浓度的污泥混合液,通过测定COD、TN、TP、NH3-N等指标发现自制的可移动悬浮式曝气设备脱氮除磷处理效果非常好。进水COD=324.6mg/L,TP=6.04mg/L,NH3-N=49.3mg/L,TN=56.4mg/L,出水COD=28.7mg/L,去除率为91.2%,TP=0.49mg/L,去除率为91.9%,NH3-N=8.02mg/L,去除率为83.7%,TN=12.7mg/L,去除率为77.5%。出水达到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5年03期)

汤敏[4](2014)在《根据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对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目前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的特点,依据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原理,设计了新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流程。(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4年09期)

王琦[5](2013)在《A~2/O工艺脱氮除磷的优化研究与工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其来源多,排放量大,除生活污水和动物排泄物外,工业污水以及垃圾填埋渗滤液等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因此,研究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研究工作的进行,人们对脱氮除磷的生物学原理的认识不断深入,诞生了多种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其中A2/O工艺和改良型A2/O工艺因其构造简单、成本较低、操作运行简单成为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首选工艺。该工艺的成熟与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生物脱氮除磷理论的进步。本课题模拟某一城镇产生的生活污水水质,人工配制原水进行实验。在实验室规模的A2/O反应器基础上,通过调整污泥回流比、污水回流比、溶解氧浓度等参数,观察不同工况下系统的处理情况,以求达到最优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3.5h时,采用污泥回流比为100%, COD、NH3-N、TN、 TP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89.27%、93.58%、78.46%、91.13%;采用污水回流比为200%时,COD、 NH3-N、 TN、 TP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2.91%、93.2%、85.19%、94.39%,因此,本系统对特定生活污水的最优运行条件为污泥回流比100%,污水回流比200%。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系统在好氧池内溶解氧为2mg/L时对COD、NH3-N、 TN、TP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2.91%、93.2%、85.19%、94.39%。最佳的好氧池溶解氧为2mg/L。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本研究针对一日产20000吨污水的城镇进行了工程设计,目标是使处理后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具体工作包括:撰写设计说明书、工艺计算、水力计算、绘制了总平面图、高程图、各单体构筑物结构图等。本课题优化了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在工程实践上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这对国家提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3-04-13)

傅盈荧[6](2012)在《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工艺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但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却由于各种原因的结合而导致脱氮除磷的效果相当差,出水更是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污水处理不好,给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因此,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就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的相关工艺设计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关注,来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效果,以此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2年05期)

周雪飞,张亚雷,胡茂冬,蒋明[7](2010)在《A_mO_n一体化工艺的脱氮除磷功能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统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的原理设计出一体化脱氮除磷工艺.通过小试试验运行反应器并利用活性污泥2D模型对其进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反应器对生活污水中CODCr,NH3-N,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40%,93.15%,73.35%和33.20%.根据实验结果建立的工艺数学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了该反应器的功能,模型通过对反应器内厌氧、缺氧、好氧区的灵活组合可以实现对反应器的优化设计.该工艺占地面积小,出水能够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优化后能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10期)

周雪飞,张亚雷,胡茂冬,施炜[8](2009)在《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活性污泥2D模型对城市污水厂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构建A2/O工艺的仿真模型,通过模型校正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将优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法和试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得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测定值基本相吻合。优化设计法得出的污水厂基建费用和运行成本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都有了很大的降低,虽然出水水质略有下降,但仍满足国家排放一级B标准。活性污泥2D模型可以对污水厂进行优化设计和控制。在满足出水水质前提下,降低污水厂的费用,并对以后的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胡茂冬,周雪飞,张亚雷,施炜[9](2009)在《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优化设计的灵敏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SM2D为机理模型对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出水水质标准的前提下,使总设计费用达到最低,对优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参数的灵敏度差别很大,其中目标函数中各参数对结果影响最大,最大灵敏度达到-99.02%;进水组分、化学计量系数和动力学参数的最大灵敏度分别为16.06%、11.9%和7.60%。随着排放标准的下降,系统的总费用也随之减少。对优化设计中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可以得出一些重要参数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为参数校正和结果输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邹丹,邵林广,柯国庆[10](2008)在《鄂州梁子岛污水厂脱氮除磷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鄂州梁子岛污水厂污水处理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的一级A标准。通过技术经济方案比较,采用缺氧—好氧生物脱氮、硅藻精土处理剂强化除磷的处理工艺。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证明该工艺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08年14期)

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SM2D模型在国外新建污水处理场的设计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相比传统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具有准确性高,流程模拟更清晰等优点。本研究利用ASM2D模型模拟某新建污水处理场A~2O工艺流程,通过调整工艺运行参数输出模拟结果。结果表明,Y_(PAO)、Y_H、μ_A、二沉池污泥排放量及污泥回流量对A~2O工艺总磷去除效果有明显影响,经过校正的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新建污水处理场运行状况。此外,本研究通过模拟结果优化了设计方案,对拟建污水场的运行参数、操作方式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乔璐.大型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厂A/A/O工艺设计与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

[2].刘凯,宋健健.ASM2D模型在A~2O脱氮除磷工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6

[3].袁鹰,刘明源.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工艺设计[J].安徽化工.2015

[4].汤敏.根据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对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工艺设计[J].绿色科技.2014

[5].王琦.A~2/O工艺脱氮除磷的优化研究与工程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3

[6].傅盈荧.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工艺设计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

[7].周雪飞,张亚雷,胡茂冬,蒋明.A_mO_n一体化工艺的脱氮除磷功能与优化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周雪飞,张亚雷,胡茂冬,施炜.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化设计[J].化工学报.2009

[9].胡茂冬,周雪飞,张亚雷,施炜.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优化设计的灵敏度分析[J].化工学报.2009

[10].邹丹,邵林广,柯国庆.鄂州梁子岛污水厂脱氮除磷工艺设计[J].建设科技.2008

论文知识图

不同设计方法的总费用结果进水组分灵敏度分析结果工艺流程改造前工艺流程一体化生物除磷脱氮装置示意图厌氧-好氧工艺意图

标签:;  ;  ;  ;  ;  ;  ;  

除磷脱氮工艺设计论文_乔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