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滨水区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城市,水区,滨江,生态,城市设计,山地,黄浦江。
城市滨水区域论文文献综述
姜海纳[1](2019)在《“水岸·共生——城市滨水区域绿色更新”论坛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系列之“水岸·共生——城市滨水区域绿色更新”论坛日前在风语筑大楼CBC建筑师艺术馆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规划与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上海市建筑学会共同主办,论坛由绿(本文来源于《建筑时报》期刊2019-12-02)
张昱卉,王先鹏,李古月,汪雪,李修连[2](2019)在《多元需求背景下的城市近郊生态敏感地区发展策略研究——以宁波市龙观章水区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近郊生态敏感地区是新时代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引领区,在严格生态管控的同时需积极谋划生态指引下的转型发展模式。本文剖析近郊生态敏感地区的发展特征,分析其承担的多方面需求,以宁波市近郊龙观章水地区为例,立足生态理念,从空间管制、产业转型和城乡发展角度提出引导策略,为城市近郊生态敏感地区协调多方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探索新思路。(本文来源于《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9-08-27)
李德,尤晓旭[3](2019)在《中小城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中的景观要素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设计是打造城市门户,展现城市形象的最关键一步,于近些年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城市滨水区域作为城市的重要地段,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区域,在城市设计中一直是各个城市重点打造的区域。中小城市城市滨水区域的城市设计,往往是城市风貌以及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展示点。(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18期)
石楠[4](2019)在《城市滨水区域更新——以上海梦中心188S-B-1地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梦中心滨江项目更新实践,从时代契机、规划条件、设计策略方面,梳理滨水区域城市更新的关键元素。上海梦中心,聚焦文化产业,打造公共空间和绿色生态环境,通过有效的城市设计策略,打造世界级文化滨江区和文化新地标,塑造充满活力的滨水体验。(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吴德敏[5](2018)在《山地城市滨水区域特色塑造与规划控制探索——以四川省平昌县黄滩坝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特色形象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山地城市的滨水区兼具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地形起伏多变,因此具有许多规划设计上的难点。山地地区是四川常见的土地开发类型之一,文章以四川省平昌县黄滩坝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针对山地城市滨水地区的控规特点,从城景相称的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用地布局、因地制宜的交通组织、经济合理的竖向设计,显山透绿的绿地景观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探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基于山地地形特征和滨水景观要素的城市特色塑造与规划控制。(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8年33期)
范婧,廖建军[6](2018)在《基于滨水空间生态环境的城市双修设计初探——衡阳市“叁江六岸”滨水区域修补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依水而建,滨水就成了城市的重要构成因素,人类对水的依赖和与之息息相关最终产生了水文化。湘江、耒水和蒸水是衡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空间是形成滨水景观的重要部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根据中央对"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的部署,结合衡阳市滨水区域的自身特色,本文研究制定了叁江六岸"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具体工作,特别是针对叁江六岸已建风光带提出了具体的修补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孙梦丽[7](2018)在《浅谈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以珙县巡场河区域景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文明的源泉,城市与水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珙县巡场河的考察探究,发现问题探寻城市转型中滨河景观的设计,并也对接下来设计引发新思考。(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09期)
程鹏宇,熊艳,肖岚,徐悦[8](2018)在《高质量发展城市格局 推动杭州全域拥江 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一文中研究指出拥江发展战略规划叁大战略“一川如画”“两岸诗和”“叁美天下”叁大核心问题“如何统”“如何拥”“如何美”“六大”举措打造“六带”加强保护治理,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带加强传承利用,打造特色彰显的魅(本文来源于《杭州日报》期刊2018-01-24)
杨宇翀,林箐,岳晓蕾[9](2017)在《城市滨河区域更新方法研究——以北京沿转河区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河区域往往是城市中景观资源较丰富的区域。如今的滨河区域大多存在与空间利用不合理、缺乏特色等问题;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不断提高,城市滨河区域更新势在必行。本文引入城市更新概念,从土地利用、功能、文化、生态等因素出发,以期在城市滨河区域更新领域得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理论体系,指导城市滨河区域更新活动的健康开展。并以北京市转河区域为例,提出转河区域的更新方法,希望对今后的城市滨河区域的更新起到借鉴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4)
张波,张慧娟,陈静,胡金辉,罗迪[10](2017)在《城市双修导向的山地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策略——以登封市书院河沿线区域城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城市滨水区是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交融的区域,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围绕当前城市双修的目标,山地城市滨水区面临着河道水体条件恶化、山水景观秩序混乱、滨水交通系统不畅和滨水功能配置错位等突出问题,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城市设计实践中缺乏针对山地城市滨水区的综合性策略研究。以登封市书院河沿线区域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山地城市滨水区的主要典型问题,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提出城市双修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体系,并以登封市书院河沿线区域城市设计为例,归纳了山地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策略的具体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7-07-27)
城市滨水区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近郊生态敏感地区是新时代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引领区,在严格生态管控的同时需积极谋划生态指引下的转型发展模式。本文剖析近郊生态敏感地区的发展特征,分析其承担的多方面需求,以宁波市近郊龙观章水地区为例,立足生态理念,从空间管制、产业转型和城乡发展角度提出引导策略,为城市近郊生态敏感地区协调多方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探索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滨水区域论文参考文献
[1].姜海纳.“水岸·共生——城市滨水区域绿色更新”论坛举办[N].建筑时报.2019
[2].张昱卉,王先鹏,李古月,汪雪,李修连.多元需求背景下的城市近郊生态敏感地区发展策略研究——以宁波市龙观章水区域为例[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3].李德,尤晓旭.中小城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中的景观要素浅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
[4].石楠.城市滨水区域更新——以上海梦中心188S-B-1地块为例[J].中外建筑.2019
[5].吴德敏.山地城市滨水区域特色塑造与规划控制探索——以四川省平昌县黄滩坝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8
[6].范婧,廖建军.基于滨水空间生态环境的城市双修设计初探——衡阳市“叁江六岸”滨水区域修补规划设计[J].中外建筑.2018
[7].孙梦丽.浅谈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以珙县巡场河区域景观为例[J].农家参谋.2018
[8].程鹏宇,熊艳,肖岚,徐悦.高质量发展城市格局推动杭州全域拥江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N].杭州日报.2018
[9].杨宇翀,林箐,岳晓蕾.城市滨河区域更新方法研究——以北京沿转河区域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2017
[10].张波,张慧娟,陈静,胡金辉,罗迪.城市双修导向的山地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策略——以登封市书院河沿线区域城市设计为例[C].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