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滨海盐渍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盐渍,滨海,盐分,土壤,指标,抗压强度,黄河。
滨海盐渍土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光,姜子璇,孔繁昌[1](2019)在《滨海盐渍土可见近红外高光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光谱是遥感监测的物理基础,盐渍化土壤光谱特征研究对于盐渍化土地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黄河叁角洲地区的滨海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土壤样品采集和高光谱测量,研究在去除水分以及剔除土壤质地影响后,不同盐渍化程度的滨海盐渍土在350~1 100 nm区间的高光谱反射和吸收特征,并且试图构建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平滑后的光谱曲线能更准确有效地描述光谱的反射特征及吸收峰。不同盐化程度的土壤光谱曲线形态一致,但反射率大小差异较大。连续统去除后,490 nm处轻度盐化土吸收最小,在760~920 nm区间重度盐化土的吸收更强烈。原始光谱不能预测土壤盐渍化信息,但是二阶微分变换能够提高波段敏感性,建立的光谱预测模型能够基本满足预测要求。(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高婧,杨劲松,姚荣江,谢文萍,王相平[2](2019)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重度盐渍土质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改良剂对江苏滨海围垦滩涂区重度盐渍土改良与肥料利用的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炭、石膏、EM菌剂和黄腐酸4种改良剂对土壤表层盐分的时序动态、大麦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对于作物生长和肥料利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改良剂均有效提高了重度盐渍土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其中,低量生物质炭处理(10 t/hm2)和高量黄腐酸处理(3t/hm2)整体效果较好。经低量生物质炭处理后,土壤表层(0~20cm)盐分相对于单施化肥处理降低106%,作物产量增加79%,氮肥利用率提高99%;高量黄腐酸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土壤表层盐分降低95%,作物产量增加68%,氮肥利用率提高93%。该结果表明适宜用量的生物质炭和黄腐酸均可用于滨海滩涂重度盐渍土的加速治理培育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3期)
李国辉,宋付朋,骆洪义,公华锐,亓艳艳[3](2019)在《不同有机肥用量对滨海盐渍土盐分表聚性及物理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滨海盐渍土盐分表聚性及物理性状的影响,以东营市利津县滨海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分析0、15、30、45、75 t/hm~2有机肥施用量对盐渍土盐分表聚量、土壤蒸发速率、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指标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重度盐渍化土和盐土条件下,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45 t/hm~2和75 t/hm~2时对土壤盐分表聚量降低最显着,降低幅度分别为5.69%和13.02%;各有机肥处理较不施有机肥(对照)土壤蒸发速率降低范围分别为12.20%~31.05%和12.43%~30.32%。在重度盐渍化土中,有机肥施用量45 t/hm~2对土壤物理性状改善作用最显着,土壤容重降低9.85%,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分别提高16.06%和14.44%;在盐土中,有机肥施用量75 t/hm~2对土壤物理性状改善作用最显着,土壤容重降低31.00%,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分别提高30.63%和33.03%;土壤容重和盐分表聚量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土壤孔隙度与盐分表聚量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铁民,李渊博,陈为峰,王会,胡国庆[4](2019)在《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及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河叁角洲典型盐化潮土为供试土壤,设置12.5,25.0,50.0,100 g/kg 4个梯度生物炭添加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下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及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盐渍土的电导率、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及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呈现显着增加的趋势;不同生物炭添加量下,盐渍土的pH、碱解氮含量略有下降,但各添加量处理间差异不显着;而生物炭对盐渍土可交换态钠含量无显着影响。(2)添加适量生物炭(12.5,25.0,50.0 g/kg)可显着提高玉米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并降低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含量,从而改善玉米幼苗的生理性状;然而,较高的生物炭添加量(100 g/kg)对幼苗抗氧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累积。因此,添加适量生物炭可以改善滨海盐渍土的理化性质,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理特性,但较高用量对作物抗氧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马永政,王开太,盛初根,陈斌,李占涛[5](2019)在《滨海盐渍土改良试验及钉形搅拌桩承载力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滨海盐渍土地区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处理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含海盐量对土体塑液性指标等物理参数的影响,以及对叁轴剪切强度力学参数的弱化作用;此外,通过不同材料配合比的改良试验,研究了水泥盐渍土强度随含盐量等变化的规律,表明水泥土含盐或者浸泡海盐水,对于强度都有弱化影响,水泥、粉煤灰固化剂都可以一定程度抵消海盐的不利影响,而且后者效果更明显。在上述试验基础上,从水泥土材料强度、桩-土侧摩擦与端部阻力、P—S计算曲线等方面,综合计算评估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单桩以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明固化剂改良的搅拌桩处理后,含盐软基能满足承载能力设计要求。在钉形的异形桩的承载力理论计算以及工程验证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学伟[6](2019)在《基于GPR的黄河叁角洲滨海盐渍土水盐含量探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叁角洲滨海盐渍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也是“渤海粮仓”科技工程的研究基地之一。由于该地区土壤盐分含量高,很难开展农业生产及利用。因而,调控土壤盐分成为滨海盐渍土土壤有效利用的关键。但滨海盐渍土地区水盐运移过程复杂,时空变异性强。故而,土壤水盐含量的定量监测成为水盐动态运移研究及盐分调控的前提,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250MHz中心频率GPR(ground penetrating radar,探地雷达),设计模拟实验和实地实验,构建选取典型滨海盐渍土地块,设置GPR参数,综合FO(固定间距)法和CMP(共中心点)法,提取地面波、反射波信号;同时实地采样测量滨海盐渍土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将实测数据与电磁波信号通过反演分析、BP神经网络分析,构建不同水盐变化条件下GPR的滨海盐渍土土壤水盐含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GPR信号在不同水盐变化下的响应特征根据地表植被类型或长势差异对地下土体构型和水分运移的表征特征,在滨州和东营两个实验地点典型地块进行实地实验,沿每个地块长边方向进行FO法测量,在每个地块中心处进行CMP法测量,利用Line view软件进行图像处理与数据提取。发现GPR可以有效判别不同程度盐渍化的地块,并且判断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其中在水平方向的位移误差小于0.5m。利用探测获得的电磁波振幅变化和波谱影像可以获得1m以内地下土层的响应信息。不过探测深度加大后,由于电磁波快速衰减,由此获得的信息变得更加模糊,到达一定深度后将无法进行辨识。滨海盐渍土地区,水盐变化对电磁波信号的影响显着。在盐分含量相近时,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电磁波信号逐渐衰减,在土壤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反演的土壤介电常数增大,误差增大。在水分含量相近时,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电磁波振幅能值降低,高频段波峰数目减少。(2)滨海盐渍土土壤含水量的模型的构建及反演对比国内外常用的θ-ε和θ-e形式土壤介电常数与体积含水量经验模型,筛选适宜该地区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分析GPR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准确度。利用地面波数据反演土壤体积含水量并与烘干法测得含水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在θ-e经验模型中,朱安宁的壤砂潮土模型反演的相关系数达到0.7079。在θ-e经验模型中相关,朱安宁壤砂潮土模型反演的相关系数达到7.677。利用反射波数据可反演0-30cm、30-60cm和60-90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30-60cm土层的平均反演误差在0.045m~3·m~(-3)左右,60-90cm土层的平均反演误差在0.056m~3·m~(-3)左右。上中层反演效果优于底层;上中层土壤水盐含量越高,底层土壤含水量的反演准确度越低。以电磁波在分层土壤中的传播速度为自变量、土壤含水量为因变量,构建得到滨海盐渍土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其中,以对数模型、二次模型和线性模型的模型准确度较高,调整后R~2在0.7左右。(3)滨海盐渍土土壤含盐量模型的构建及反演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GPR电磁波振幅与传播速度均呈现显着下降趋势。以试验区裸土地为例,在0-30cm土层中,原状及加水、加盐处理下平均振幅为1.217mV、1.028mV、0.578mV。对照地块30-60cm和60-90cm的土壤振幅分别为0.198mV、0.069mV,深度上衰减更明显,可采用振幅比构建衰减关系。但其与土壤含盐量并非呈单一的线性关系,因而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非线性分析。以不同土层间平均振幅比与电磁波传播速度两个因素为输入层,实测土壤电导率为输出层构建神经网络。对模拟实验样地的27组数据进行训练,6组数据进行检验预测,得到相对误差-14.17%——7.35%的仿真含盐量模型Z=6.962-0.478X-1414.79Y+0.1627X~2+0.842XY8.262Y~2(Z为含盐量,X土壤相对介电常数,Y为分层振幅比)。该模型在样地中准确率达86.54%,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在大田实验中,采集不同时期黄河流路盐渍土的GPR数据,对含盐量模型进行进一步训练,仿真,输出,得到不同流路的含盐量模型,对比发现在最早形成的甜水沟流路模型的修正适应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陈建爱,刘丰华,李全民,陈为京[7](2019)在《黄河叁角洲滨海盐渍土燕麦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燕麦又称野麦、雀麦,华北地区叫莜麦,西北叫玉麦,西南称燕麦或莜麦,东北称铃铛麦等。燕麦在世界八大粮食作物中总产量居第5位,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遍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吉林等山区、高原和北部高寒冷凉地带,继水稻和小麦等我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02期)
李敏,孟德骄,董一凡,马聪,孙照明[8](2018)在《石油污染物在滨海盐渍土中的迁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中石油污染物具有不稳定性,随环境改变易向周边发生二次迁移,危及周围土体和水体。本文以滨海地区石油污染盐渍土为研究背景,考虑污染强度、石油污染物在土中的存留时间、土体密度为变量参数,探索即时淋滤和过时淋滤条件下土中石油污染物的二维向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即时淋滤条件下,石油污染物强度越大,其在盐渍土中迁移的越深,最大迁移深度为6 cm。干密度(1. 2~1. 4 g·cm-3)对盐渍土中石油污染物迁移深度的影响较小,但干密度越大,土体对石油污染物的截留能力越强,相同深度处石油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在水平方向,污染强度越大,密度越大,石油污染物在土体中沿半径方向浓度递减幅度越大;过时淋滤条件下,石油污染物在竖直方向的迁移规律与即时条件下相似,但表层盐渍土对石油的截留能力更强,其在盐渍土中迁移的最大深度为4 cm,土体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最大截留率为99. 98%。在水平方向,污染强度越大,密度越小,石油污染物在土体中沿半径方向浓度递减幅度越大;盐渍土对石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增大密度有利于提高吸附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宋明月[9](2018)在《滨海盐渍土胁迫对6种功能植物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迅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及生态环境改善已成为该地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功能植物其本身或产品可食用或口服,其具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功能成分,极具食用、药用价值及经济效益。本试验采用梯度滨海盐渍土鉴定法,研究了不同盐处理[土壤含盐量0.1%(CK)、0.2%、0.3%、0.4%、0.5%、0.6%、0.7%、0.8%和0.9%]对6种功能植物(大叶蒲公英、草决明、苦参、甘草、甜叶菊及药蜀葵)各项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植物的耐盐程度,为功能植物耐盐选育及滨海盐碱地适生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增加,6种功能植物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在盐胁迫前期,低盐土壤(0.2%-0.3%)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其株高、叶片数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测定值都增大,但随盐胁迫时间的推移,各功能植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盐害。在45d时,甜叶菊在含盐量>0.6%下植株全部死亡;苦参在>0.7%盐胁迫下植株全部死亡;大叶蒲公英在0.9%盐胁迫下存活率低于15%。在60d时,蒲公英、甜叶菊和苦参的死亡数量较45d时显着增加。药蜀葵、草决明和甘草,在测定时间内无死亡现象,但随含盐量增加,以上3种植物株高、茎粗及生物量等测定值减小,较CK(0.1%)下降幅度均高于50%。各功能植物生理指标随土壤含盐量增加,表现趋势不尽相同。其中,各植物叶片质膜透性和Pro含量都随含盐量增加均呈显着上升趋势;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蒲公英、草决明及药蜀葵叶片中MDA含量随含盐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苦参及甜叶菊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甘草MDA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功能植物生理指标与土壤含盐量呈现大体一致的相关关系。其中,质膜透性及Pro含量与含盐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910。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数值法,分析计算各功能植物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得出6种功能植物的耐盐性强弱:草决明>甘草>苦参>药蜀葵>大叶蒲公英>甜叶菊。(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12-01)
梁俊怡[10](2018)在《滨海地区公路盐渍土改良技术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试验,对滨海公路盐渍土路基改良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验证,探索了石灰+水泥+SH土壤固化剂复合改良盐渍土的效果,分析了海水和自来水作为拌合用水时对固化盐渍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提出了盐渍土的改良方案。在东莞市沿海公路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广东公路交通》期刊2018年05期)
滨海盐渍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不同改良剂对江苏滨海围垦滩涂区重度盐渍土改良与肥料利用的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炭、石膏、EM菌剂和黄腐酸4种改良剂对土壤表层盐分的时序动态、大麦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对于作物生长和肥料利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改良剂均有效提高了重度盐渍土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其中,低量生物质炭处理(10 t/hm2)和高量黄腐酸处理(3t/hm2)整体效果较好。经低量生物质炭处理后,土壤表层(0~20cm)盐分相对于单施化肥处理降低106%,作物产量增加79%,氮肥利用率提高99%;高量黄腐酸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土壤表层盐分降低95%,作物产量增加68%,氮肥利用率提高93%。该结果表明适宜用量的生物质炭和黄腐酸均可用于滨海滩涂重度盐渍土的加速治理培育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滨海盐渍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光,姜子璇,孔繁昌.滨海盐渍土可见近红外高光谱特征[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9
[2].高婧,杨劲松,姚荣江,谢文萍,王相平.不同改良剂对滨海重度盐渍土质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J].土壤.2019
[3].李国辉,宋付朋,骆洪义,公华锐,亓艳艳.不同有机肥用量对滨海盐渍土盐分表聚性及物理性状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
[4].赵铁民,李渊博,陈为峰,王会,胡国庆.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及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5].马永政,王开太,盛初根,陈斌,李占涛.滨海盐渍土改良试验及钉形搅拌桩承载力评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
[6].赵学伟.基于GPR的黄河叁角洲滨海盐渍土水盐含量探测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7].陈建爱,刘丰华,李全民,陈为京.黄河叁角洲滨海盐渍土燕麦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9
[8].李敏,孟德骄,董一凡,马聪,孙照明.石油污染物在滨海盐渍土中的迁移规律[J].工程地质学报.2018
[9].宋明月.滨海盐渍土胁迫对6种功能植物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D].河北工程大学.2018
[10].梁俊怡.滨海地区公路盐渍土改良技术试验[J].广东公路交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