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致过敏反应2例(论文文献综述)
黄敏秋[1](2021)在《醒脑静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细胞缺血缺氧的保护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醒脑静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细胞缺血缺氧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贵溪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神经功能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量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MMSE)量表]、神经保护生化因子[血清脑红蛋白(NGB)、血红蛋白(HGB)]、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及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NGB水平、HGB水平、GCS量表(肢体运动、语言能力、睁眼情况)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IHSS量表评分、hs-CRP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脑部缺血缺氧症状,提升患者神经功能,且能显着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赵治国[2](2020)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闭证痰热互结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根据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互结闭证)患者对比研究,对醒脑静注射液用于急性脑梗痰热互结闭证)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探讨脑梗死急性期(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部分生理病理机制,为其进一步应用临床奠定基础。方法:将94例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痰热互结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脱落1例)。前者予以醒脑静注射液加常规治疗(改善循环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营养脑细胞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肠溶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合并症的基本用药。必要的生命支持疗法),后者予以常规治疗。疗程14天。并在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检测,试验期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相关临床指标,有无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进而安全性评价。结果:(1)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中医症候评分较前均有降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常规治疗)的总疗效为70.2%,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的总疗效为43.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常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治疗ACI改善中医证候。(3)神经损伤积分疗效比较: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常规治疗)的总疗效为74.5%,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的总疗效为58.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常规治疗)对于急性脑梗痰热互结闭证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疗效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4)试验室指标:两组血清IL-6、hs-CRP组内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照组均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且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常规治疗)疗效强于常规治疗组。(5)试验期间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三大常规、心电图均为未发生异常变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相关实验室等指标变化,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对ACI的疗效,得出以下结论: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常规治疗)较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炎症反应方面具有显着的疗效,醒脑静注射液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醒脑静注射液可降低血清hs-CRP、IL-6水平,推测醒脑静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从而发挥促醒作用有关。由此可见,醒脑静注射液可改善急性脑梗意识障碍及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
汪顺贵[3](2020)在《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临床疗效及细胞炎性因子水平,以探讨该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案,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患者共62例。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治疗组予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及记录发作频次、发作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脑电图、不良反应情况,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脑电图及安全指标和不良反应,评定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符合的60例患者均完成了试验,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程、癫痫类型、脑电图方面经统计分析,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治疗组发作控制有效率97%优于对照组8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脑电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临床疗效显着,安全可靠,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缺血性卒中后癫痫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张洪祥,杨寅,马毅军,徐程华[4](2019)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STBI患者60例,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紧急对症处理及术后常规治疗,对照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治疗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显着高于对照组(73%)(P<0.05);治疗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2、IL-6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观察组血清TNF-α、IL-2、IL-6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脑积水、脑缺氧、脑水肿、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7%)显着低于对照组(30%)(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STBI,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并能抑制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郭雯[5](2018)在《基于医疗数据的醒脑静使用情况分析及中药临床药师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中药临床药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中药临床药师随着学科的发展,已从幕后走到前台,发展为走到患者身边进行一对一的药学服务。中药临床药师在深入临床工作时,发现醒脑静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而其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医疗风险及支出,故基于真实的医疗数据对醒脑静注射液在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其监护点,并为其临床合理使用及制定药学监护计划提供参考。醒脑静注射液出自《温病条辨》,是在古方基础上,以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经科学配伍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的功效。临床研究中发现,醒脑静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具有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意识清醒及降低其血液中相关炎性因子的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其治疗原则为尽早诊断尽早用药,以改善脑部供血,保护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功能,最大限度的缩小梗死及其造成神经功能缺损。关于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研究中,均具有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严格的药物剂量、疗程的规定,并有严格的疗效判定标准。但这些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并不能完全代表临床的真实情况。笔者在前期的调查中发现,真实临床环境下,醒脑静注射液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故本研究旨在对真实医疗环境下醒脑静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收集及分析,阐释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真实合理性及安全性,并结合其药学特点分析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药学监护点,为促进醒脑静注射液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目的调查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真实医疗数据,阐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合理性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结合其药学特点,分析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药学监护要点,促进醒脑静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为中药临床药师制定中药注射剂药学监护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以某综合性三级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电子病例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取入院后使用了醒脑静注射液且确定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疾病情况、醒脑静注射液使用情况、不良事件等信息,结合临床指南及文献研究,评价病例中的人口学资料,患者意识状态描述、格拉斯哥(GCS)昏迷量表评分情况,醒脑静应用时机、用法用量、溶媒、疗程,用药期间不良事件情况,对醒脑静注射液使用的真实合理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收集入院后使用了醒脑静注射液550例,将其中确定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例196例纳入调查。2急性脑梗死患者人口学调查急性脑梗死好发于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调查的病例中死亡病例共计16例,均合并较严重的合并症,其中以肺部感染多见。3急性脑梗死疾病情况调查调查的病例中急性脑梗死患者39.09%存在多次发病的情况。入组病例中医师均未对患者血液中的相关炎性因子进行检验,且在使用醒脑静的患者中,医师对患者意识状态的描述混乱,存在GCS昏迷评分的病例占比56.63%,部分病例存在无指征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情况。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次数超过3次的患者中,出现意识障碍的人数占比逐渐增大。4醒脑静注射液使用情况在醒脑静的应用时机方面,使用时间距离发病时间超过14天的病例为4例;调查的病例中给药途径全部为静脉滴注;醒脑静的给药溶媒、单次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均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的现象;病例中存在1例醒脑静与氯化钾配伍输注;醒脑静用药疗程超过28d的病例2例;与西药联合用药情况:用药前二十位的药品种类以抗血小板聚集药、脑保护剂、通便药、降血脂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脱水药为主;与中药联合用药情况:以理血剂为主;醒脑静的使用存在辨证的病例数为21例,辨证分别为痰热证20例,阳亢证1例。5不良事件研究1例病例在醒脑静的使用过程中发生过敏性皮炎;2例在醒脑静使用过程中发生腹泻;20例醒脑静使用疗程为1天的病例中均未提及停药原因,其中3例在病例中提及患者有癫痫或痫性发作。结论本研究对196例使用醒脑静注射液且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相关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醒脑静注射液因其良好的开窍醒神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包括:缺少中医辨证、溶媒选择不合理、与西药配伍输注、疗程过长等情况。因真实医疗环境下经常多种药物联用,还应思考其联合用药的真实合理性及经济性问题。2醒脑静注射液临床应用较为安全,但应关注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腹泻)是否与其药性较为寒凉有关,以及在癫痫及急性脑梗死后痫性发作的患者中的用药安全性。3针对以上醒脑静注射液应用调查,中药临床药师结合其药学特点,总结醒脑静临床监护要点,包括其合理的用法用量、溶媒、单独输注等,同时中药临床药师可对患者中医体征进行辨识,协助医师合理使用醒脑静。4中药临床药师通过下临床的方式可以全程监护醒脑静使用过程以及患者相关的中医体征变化,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本研究通过调查醒脑静注射液临床的真实使用情况,整理出其临床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合其药学特点,对其使用中的真实合理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提出临床监护要点,促进醒脑静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为中药临床药师制定中药注射剂药学监护计划提供参考。
茆金星,陈祥,刘登河[6](2016)在《醒脑静治疗轻-中度颅脑外伤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醒脑静对轻-中度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5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915分),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于20%甘露醇基础上加醒脑静治疗,对照组单用20%甘露醇治疗,两组于治疗1周后评定头皮下血肿吸收情况、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4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χ2=11.520,P<0.05);对照组血肿消退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P<0.05);治疗组无皮疹、畏寒、发热等过敏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甘露醇治疗轻-中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显着改善脑外伤后所致头晕、恶心等症状,缩短头皮下血肿消散时间,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冯静,宋金春,张玲莉,郭咸希,杨健[7](2016)在《某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醒脑静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某院神经外科醒脑静注射液(XNJI)使用情况,为促进XNJI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抽查某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神经外科200份使用XNJI的住院病历,对其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科室XNJI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其中超说明书适应证者达34.50%,超剂量给药者达92.50%,而单次用药剂量为40 ml的患者占90.00%。临床使用中也存在着XNJI与西药联合使用的问题,主要与氯化钾(74.00%)合用或与氯化钾和胰岛素(11.00%)联合使用。结论:临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情况,应加强其规范使用的管理。
刘宏明,许莉莉,崔冉,翟淑越[8](2016)在《66例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应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人口学特征、溶媒使用情况、原患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表现、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文献中醒脑静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具有发病迅速、损害系统多的特点,临床上存在超适应证用药和药品说明书中缺少儿童用法用量的情况。结论临床上医生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厂家未完善说明书中的儿童用法用量前,应限制使用于儿童。在临床使用中应尽量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同时应加强监护和控制滴速。
康平,朱晓忠,刘生明,郭庆贵[9](2015)在《中药注射液醒脑静在中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醒脑静在中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本院诊治的8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72 h后的苏醒情况及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清醒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清醒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液醒脑静能有效加快中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中度损伤且未开颅患者的苏醒,增强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玉良,曾聪彦[10](2014)在《醒脑静注射液致22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2013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用法用量有关;其出现时间可发生于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以30min内发生居多(13例,占59.1%),再次或反复用药后发生8例(占36.4%);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致过敏反应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致过敏反应2例(论文提纲范文)
(1)醒脑静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细胞缺血缺氧的保护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指标检测指标 |
1.5 评估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神经功能比较 |
2.2 神经保护生化因子比较 |
2.3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2.4 昏迷程度比较 |
3 讨论 |
(2)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闭证痰热互结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病例脱落标准与处理 |
1.7 病例中止要求与处理方法 |
1.8 安全性评估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合并症处理原则 |
2.4 观察指标 |
2.4.1 实验室指标 |
2.4.2 相关指标的观察 |
2.4.3 安全指标 |
2.5 疗效评价指标 |
2.5.1 中医证候评分疗效判定标准 |
2.5.2 神经功能恢复疗效判定标准 |
2.5.3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6 统计结果的处理 |
3.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两组一般材料的均衡性比较 |
3.1.1 年龄比较 |
3.1.2 性别比较 |
3.1.3 治疗前患者昏迷程度比较 |
3.2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评分)、实验室指标比较 |
3.2.1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2.2 治疗前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评分) |
3.2.3 治疗前I-6(血清白介素6)比较 |
3.2.4 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 |
3.3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实验室指标比较 |
3.3.1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3.2 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3.3.3 治疗后神经损伤功能(NIHSS评分)评分比较 |
3.3.4 两组病例神经损伤功能疗效评定 |
3.3.5 治疗后I-6(血清白介素6)比较 |
3.3.6 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 |
3.3.7 住院期间两组不良事件病例数比较 |
3.4 安全性分析 |
4.讨论 |
4.1 急性缺血性卒中在现代医学中的认识 |
4.1.1 急性缺血性卒中流行病学特点 |
4.1.2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卒中病因病机的认识 |
4.1.3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认识 |
4.1.4 现代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
4.2 中医学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发展 |
4.2.1 外风论 |
4.2.2 内风论 |
4.2.3 非风论 |
4.2.4 痰热瘀互结论 |
4.3 中风中脏腑闭证的常见证型分布特点 |
4.4 缺血性中风中脏腑闭证(急性期)的辩证论治 |
4.5 清热化痰开窍法(醒脑静注射液)药物组成及临床运用 |
4.6 醒脑静注射液用于急性脑梗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作用机制 |
4.6.1 减轻免疫炎性反应 |
4.6.2 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
4.6.3 抗自由基 |
4.6.4 促醒作用的研究 |
4.7 临床治疗结果分析 |
4.7.1 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4.7.2 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的影响 |
4.7.3 醒脑静注射液对炎性指标的作用 |
5.问题及展望 |
5.1 问题 |
5.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表2 |
附录3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自我简介 |
(3)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
1.1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定义和诊断 |
1.2 流行病学研究 |
1.3 危险因素 |
1.4 发作类型 |
1.5 发病机制 |
1.6 脑电图表现 |
1.7 血清炎性因子与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关系 |
1.8 治疗方法 |
2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方药治疗 |
2.3 针刺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观察内容 |
3.4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2 疗效性指标的比较分析 |
4.3 安全性指标 |
5 讨论 |
5.1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的理论基础 |
5.2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癫痫的研究 |
5.3 醒脑静组方的方义解析及单药药理研究 |
5.4 疗效结果及安全性分析 |
5.5 初步探讨醒脑静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的作用机制 |
5.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略缩词表 |
综述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癫痫的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2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2.4 2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5)基于医疗数据的醒脑静使用情况分析及中药临床药师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醒脑静注射液临床应用研究 |
1 来源 |
2 临床应用 |
3 不良反应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资料及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6)醒脑静治疗轻-中度颅脑外伤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不良反应监测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血肿消退时间比较 |
2.3 不良反应监测结果 |
3 讨论 |
(7)某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醒脑静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1 资料来源 |
1. 2 评价标准与方法 |
2 结果 |
2. 1 使用XNJI患者基本情况 |
2. 2 使用XNJI用药原因分析 |
2. 3 XNJI用法用量分析 |
2. 4 单次使用XNJI用药疗程分析 |
2. 5 使用XNJI的不良反应分析 |
2. 6 使用XNJI的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
3 讨论 |
3. 1 关于儿童用药安全性问题 |
3. 2 关于超说明书用药问题 |
3.2.1超适应证问题 |
3.2.2超剂量问题 |
3.2.3超疗程问题 |
3. 3 关于联合用药分析 |
3. 4 小结 |
(8)66例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 |
2.2 溶媒使用情况 |
2.3 原患疾病 |
2.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
2.5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
2.6 转归情况 |
3 讨论 |
3.1 ADR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
3.2 溶媒使用情况 |
3.3 ADR与原患疾病的关系 |
3.5 ADR与出现时间的关系 |
3.6 不良反应转归情况 |
3.7 ADR临床表现及相关原因 |
4 结语 |
(9)中药注射液醒脑静在中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72 h后苏醒状况的比较 |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
3 讨论 |
(10)醒脑静注射液致22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
2.2 过敏史 |
2.3 原患疾病 |
2.4 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 |
2.5 ADR发生时间 |
2.6 ADR的临床表现 |
3 讨论 |
3.1 ADR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
3.2 ADR与患者原发病、既往过敏史的关系 |
3.3 ADR与出现时间的关系 |
3.4 ADR与给药方式的关系 |
3.5 ADR临床表现及相关原因分析 |
4 结语 |
四、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致过敏反应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醒脑静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细胞缺血缺氧的保护效果观察[J]. 黄敏秋. 药品评价, 2021(02)
- [2]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闭证痰热互结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D]. 赵治国.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的疗效观察[D]. 汪顺贵.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 张洪祥,杨寅,马毅军,徐程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23)
- [5]基于医疗数据的醒脑静使用情况分析及中药临床药师作用[D]. 郭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6]醒脑静治疗轻-中度颅脑外伤临床疗效评价[J]. 茆金星,陈祥,刘登河. 中国医药科学, 2016(16)
- [7]某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醒脑静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J]. 冯静,宋金春,张玲莉,郭咸希,杨健. 中国药师, 2016(03)
- [8]66例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 刘宏明,许莉莉,崔冉,翟淑越. 中国药物警戒, 2016(02)
- [9]中药注射液醒脑静在中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康平,朱晓忠,刘生明,郭庆贵. 中国当代医药, 2015(34)
- [10]醒脑静注射液致22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胡玉良,曾聪彦. 亚太传统医药,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