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性和食源性病原菌,对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广谱头孢菌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是治疗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而多黏菌素被认为是治疗革兰氏阴性菌严重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沙门菌对这两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质粒是一种能够进行独立复制、可移动的遗传因子,可携带介导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黏菌素耐药的基因,并介导耐药基因在不同细菌之间的水平转移。因此,加强沙门菌对这两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尤其是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本研究拟从实验室分离鉴定的多重耐药猪源沙门菌中,筛选出头孢噻肟耐药的菌株,并针对其开展质粒介导的广谱头孢菌素和黏菌素耐药机制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头孢噻肟耐药沙门菌的筛选及其药物敏感性评价采用含4μg/mL头孢噻肟的MHA平板对110株多重耐药猪源沙门菌进行筛选,发现有16株对头孢噻肟表现耐药。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6株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美罗培南、黏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头孢噻肟MIC值均大于128μg/mL。16株菌对美罗培南均敏感,11株菌对头孢吡肟耐药,10株菌对氨曲南耐药,10株菌对黏菌素耐药,只有2株菌对头孢他啶耐药。当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分别与克拉维酸联合使用时,16株菌均表现为敏感,提示这些沙门菌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2.沙门菌质粒的提取和分型对16株沙门菌进行质粒提取,发现12株沙门菌可检测到质粒条带,其中10株为黏菌素耐药菌株。质粒条带数为2-6条,条带大小介于1.39-19.56 kb之间,且10株黏菌素耐药菌株均存在一条大小为19.56 kb的条带。对质粒复制子类型的检测发现,15株菌检测到Inc N型复制子,13株菌检测到Inc HI2型复制子,1株菌检测到Inc I1型复制子。3.质粒介导的广谱头孢菌素耐药机制研究采用PCR对16株沙门菌进行6种ESBLs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检出CTX-M基因,但SHV、CMY-2、PER、IMP、KPC基因均未检出。进一步对CTX-M基因进行分型,14株菌为CTX-M-9组的CTX-M-14型,2株为CTX-M-1组的CTX-M-15型。以16株沙门菌为供体菌、大肠杆菌NK5449为受体菌,通过肉汤法进行接合转移试验,采用头孢噻肟-利福平双药平板进行接合子的筛选,结果表明只有10株具有黏菌素抗性的菌株能够通过接合转移将CTX-M基因转移到受体菌。4.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机制研究PCR检测结果表明,10株黏菌素耐药沙门菌均携带mcr-1基因,而6株黏菌素敏感菌株均不携带mcr-1基因。以16株猪源沙门菌为供体菌,以具有利福平抗性的大肠杆菌NK5449为受体菌,通过肉汤法进行接合转移试验,采用黏菌素-利福平双药平板进行接合子的筛选,结果表明只有10株黏菌素耐药菌株可发生接合转移,转移频率介于2.00×10-6至7.21×10-5之间。从黏菌素耐药菌FA56株中扩增全长mcr-1基因,通过双酶切连接至载体pHSG396上,将重组载体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结果重组菌具有黏菌素抗性,表明在本研究中mcr-1基因是沙门菌黏菌素耐药的主要因素。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鲁杨超
导师: 毕丁仁
关键词: 沙门菌,质粒,耐药性,广谱头孢菌素,黏菌素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分类号: S852.61
DOI: 10.27158/d.cnki.ghznu.2019.000358
总页数: 79
文件大小: 3221K
下载量: 121